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和能力影响因素的 实证分析 白积洋 (中共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广东湛江 524032) 摘要: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内部因素主要有风险、银行运营和业务等三大因素。另外,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及 市场结构等外部因素和银行规模均会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四大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 善经营管理的成本控制能力,重视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发展中间业务与信用卡业务,加强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 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Abstract:There are risk,operations and business factors to affect bank profitability.In addition,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manet structure and bank size will impact on bank’S profitability.In the future the four major banks must improve he tinternal management strucurte and cost control abiliy,pay t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tail banking,develop intermediary business and credit card business,strengthen innovation abiliy and tmarketing,and raise the ability to withstand market risks. Key Words: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profitability,empirical analysis,factors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6—0051-05 一、引言 构、体现专业化程度的传统业务与非传统业务等。另 外.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及市场结构等外部因素和银行 规模均会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一)理论假设与模型建立 近几年,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一直引起社 会各界的关注。而全面提升竞争力已成为中国商业银 行目前最迫切和最重要的议题。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多 年,我国银行的实力有了巨大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 家和地区的一些大银行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综合 实力也相对较弱。在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中,盈利能 力是一个核心要素,它通过银行当前收益水平的高低 以及今后收益的持久性和增长性表现出来。盈利能力 1.理论假设。综合国内外对盈利能力的研究成 果,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风险控制、自身规模与效 率、业务多样化水平均有很大关系。 (1)银行规模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 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上。关于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盈利水平越高,承 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盈利是商业银行充实资本、增 强经营实力、吸引客户的重要条件。 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及实证检验 在现实中,商业银行自身的因素与外部宏观经济 环境均会对其盈利产生较大的影响。影响商业银行盈 利能力的内部因素概括为三个大类:风险类因素、银 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但是,一般认为,随着银行 规模的扩大,银行盈利能力并不一定提高。以往的研 究结果也有比较大的差异.Demirguc—Kunt和Huizin— ga(1999)认为银行资产规模对银行利润率有正面影 响,而姚勇和董利(2005)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研究表 明,银行资产规模与银行盈利显著负相关。不同的研 究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国内的研究普遍认为,股 份制银行相对于国有银行来说是规模经济的,国有银 行运营因素、业务因素。其中,风险类因素主要包括 效率和现金比率,而业务因素主要包括银行的资产结 收稿Et期:2010.5.7 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银行运营因素主要包括银行 行表现出规模不经济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l:国 有银行的规模与其盈利能力负相关。 作者简介:白积洋(1978.),男,江西万安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发展、人口理论等。 《金融发展研究 (2)通常认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越高,其违约 风险和潜在的经济损失就会越高,从而导致更低的盈利 关性已由以往研究证明,从理论上分析也可做出盈利 能力会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推断,故 水平(周中明,2003)。银行的资产质量越好,就越能 表现出持续及稳定的盈利水平,在资本市场上也能获得 更高评价。反之亦反是。本文使用的贷款呆账准备值是 根据不良贷款风险程度的不同而赋予不同加权值的和. 较能反映银行承受的贷款违约风险。同时,由于在所能 仅以此指标提高结果方程解释度,不作考察重点。 2.模型建立。本文参照Berger(1995)、Demir- guc-Kunt和Huizinga(1999)、Guru(2002)与姚勇、 董利(2005)等建立的多变量回归模型研究商业银行 盈利能力的研究方法来设定方程.模型如下所示: 获得的数据中缺少国有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故在本文 中不考虑流动性风险,但并不代表其不重要。故有假设 2:银行的信用风险与盈利能力负相关。 (3)银行的管理费用越低,说明银行的成本控制 能力越强,因此,该银行会表现出比成本控制能力较 差的银行更高的盈利水平。该因素的影响在以往的研 究中结论较为统一,Guru(2002)和付强(2004)等 均认为该指标对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由此,提出假 设3:银行效率指标与盈利能力负相关。 (4)现金资产是银行流动性需要的第一道防线, 是非盈利性的资产.从经营的观点出发,银行一般都 尽可能地把它降低到法律规定的最低标准。现金资产 没有利息收入,只要不造成交易障碍,银行总是尽可 能少地保留现金。但是,银行现金准备过少,又存在 着很大的风险,拥有现金资产太少对清偿能力会产生 潜在的不利影响,并增加借款成本。故银行现金资产 应保持一个合理适度的水平。越高的现金比率会降低 收益率,由此,有假设4:现金总资产比率与盈利能 力负相关。 (5)商业银行的收费业务在增加银行盈利的同时, 又可以增强其运营的安全性,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一 般认为,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水平越高,代表银行业 务多样化水平越高。多样化产出使得银行可以增加他 们的收入,获得更大的市场影响力。特别的,从非传 统业务获得的收入(包括非利息收入)可能补偿因传 统部门的激烈竞争而使得利息收入降低。由此,本文 提出假设5:收费业务指标与盈利能力正相关。 (6)银行卡业务不仅能提高银行的收入,并且代 表与客户有长期关系,能在未来提高银行的收益。银 行卡业务集聚了最详细的客户基本资料、信用资料和 交易资料,这些信息对银行也是一笔无形的资产。由 此.有假设6:银行卡业务指标与盈利能力正相关。 此外,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银行的传统业务指 标、现金比率和市场占有率指标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 响较不明确,正负相关性会随着该数值的大小和其他 相关因素产生变化。故不在此部分作出假设,以期在 随后的研究中给出结果。而GDP对盈利能力的正相 — 上 EARN= + f+ 』 』+ (1) i=1 』=l 公式中,EARN代表银行的盈利能力,本文分别 对样本银行的ROA、GROSS和PER这三个指标进行 分析。 是截距, 与 分别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 回归系数, 代表第i个解释变量, 『f弋表第J个控制 变量, 是残差项。 对于银行来说,资金、人员可以视为银行的投 人,而各项业务水平可以视为银行的产出。鉴于本文 建立的模型考察的侧重点是风险因素和业务水平对盈 利能力的影响。所以可将该模型定义为银行的多样化 产出模型 (二)变量、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1.变量的选取。 (1)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变量。为了反映银行不同 方面的盈利能力,本文选取了以下三个指标来综合衡 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指标的选择基于国际上通用 的衡量指标,包括了相对值指标和绝对值指标。 ROA:银行资产收益率,等于银行净利润除以银 行总资产。 GROSS:全部资产的毛收入,包括非利息收入和 非利息支出。本文认为,利息支出伴随着存款的产生 而产生,属于获得存款的固定成本.并且在数值上占 营业支出的较大比重,因此,应在营业收入里面直接 扣除利息支出.以利息净收入加上其他业务收人计算 GR0SS值。 PER:人均收益,等于税前利润/员工总数。 (2)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解释变量。本文选取 CR、1NF、CAR、LAR、DLR、BC、FER和AB等变 量,作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Credit Risk(CR):信用风险是一个滞后值比率, 考察银行的贷款质量,从所能搜集到的银行的信息来 看,使用贷款呆账准备/总贷款这个比值能较为理想 地反映银行的贷款质量。 Inefficiency(INF):管理费用/总收入。 Capital to assets ratio(CAR):现金/总资产,代 表银行的偿付能力与流动性水平。 Lending/total assets(LAR):贷款/总资产比率, 包括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Deposits total liabilities(DLR):存款/总负债比 数量 表1:描述性统计表 变量 样本 最小值 RoA 32 -O 015599 GR0SS 32 PER 369.1700 最大值 1.239l98 1 768.2300 平均值 0.337377 方差 0.353482 率,以此指标作为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来源。 Bank card(BC):银行卡业务交易总额/总资产。 收费业务(FER):高水平的收费业务收入反映 出更高的菲传统业务收入多样化 交付渠道指标(AB):代表交付渠道的数量增 793.7869 332.9158437 32 —658.263149 364649.2O45OO 77556.0184 96475.4452 总资产 32 21 848.8500 7391 1.0500 38220.9581 126l6.0084 市场 占有率 32 0.1O01 0.2742 O.16l2 0.0452 个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变量代人公式(1)左边项 长,取ATM数量与分支机构数量的乘积。 (3)其他控制变量。除以上银行内部指标外,盈 利能力还跟银行总资产规模、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及金 融业市场格局有关.所以将以下三个控制变量加入回 归模型: 银行规模(SIZE):反映银行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大多数的文献以银行的资产量近似反映银行规模。本 文中采用对数值进入回归模型.变量名称为SIZE1。 宏观经济变量: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 示,代表经济的发展程度 市场结构变量:本文取各家银行存款的市场份额 (SHARE)作为市场结构变量。 2.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以1998年国家大规 模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为分界点。收集整理中 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 行4家主要国有商业银行1999年至2008年的相关数 据。其中,银行财务数据与银行卡业务数据来源于 《中国金融年鉴》2000年至2009年版、各银行网站 和银监会网站,员工、分支机构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至2009年版。 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通 过股份制改革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本文的研究内 容,笔者所搜集的数据仍限于银行部分,未包括各母 公司控股的下属子公司。在实证分析过程中使用了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存储和必要的初步计算,并运用 SPSS、EVIEWS等专业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工作 (三)检验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选取ROA、GROSS、PER、 总资产和市场占有率等5个指标进行分析,如表1。 表1中的数据除了显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成果 以外,还应看到,在2003年底,中国银行和中国建 设银行获得财政部各225亿美元的注资,财务报表中 各项指标大幅提高,以建行为例,新注资金超过原来 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之和,但该指标并不能完全体现 国有银行在内部管理和经营水平上的提高。 2.回归分析。先后将ROA、GROSS、PER这三 EARN,作为因变量.其他变量作为自变量代入公式 (1)右边项。 (1)将ROA指标代人公式,对各变量进行线性 回归检验。其结果如表2。 表2:ROA指标的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标准误差 t统计值 显著性概率 截距值 一0.014 O.127 .0.I】0 0.914 CR 一0.168 0.207 .0.765 0.456 INF —O.1l2 0.377 —0.275 0.787 CAR 0.148 0.297 0.468 0.646 LAR 0.126 0_341 0.345 0.735 DLR 0.553 0.301 1.749 0.10l BC 0.363 0.415 0.808 0.432 FER 一0.280 0.163 —1.589 0.133 I AB .1.643 0.631 —2.4l1 0.029** (SIZE1) 0.162 1.026 0.149 0.884 (SHARE) 0.506 0.713 0.662 0.518 (GDP) 0.6l6 0.902 0.672 0.512 R2 0.726 F统计值 3.6l1 调整后R2 0.525 F.相伴概率 0.Ol2 从ROA指标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总体参数和 方差分析表显示的模型总体回归效果较好.但在回归 系数与显著性检验中显示,只有一个指标的系数通过 t检验,其余指标都在0.1的水平上与0没有显著性 差异,回归效果不理想 (2)将GROSS指标代入公式.对各变量进行线 性回归检验。其结果如表3。 表3:GROSS指标的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标准误差 t统计值 显著性概率 截距值 一0.030 0.029 .1.O16 0.325 CR 0.0l3 0.046 0.267 0.793 r卜iF 一0.537 0.O91 .5.259 0.0O0 } CAR 0.135 0.068 1.810 0.089* LAR 一0.056 0 077 一O.661 O.518 DLR 0.268 0 068 3.6l1 0.002*} BC 一0.326 0.1O8 —2.694 0.O16 FER 一0.065 0.037 —1.577 0.134 AB 0.166 0.154 0.963 0.350 (srzE1) o.343 0 224 I.392 O.183 (SHARE) 0.093 0.150 0.557 0.585 (GDP) 0.682 0.198 3I2o4 0.006*} R2 0.983 F统计值 85.579 调整后 0.972 F.相伴概率 0.000 从GROSS指标的回归结果来看,回归效果较为 理想,判定系数 值和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值分别 达到0.983和0.972,对因变量GROSS的解释情况良 好。而F统计值也达到了85.579,显著性概率小于 0.01,说明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是显著的 从回归系数与显著性检验表可以看到,INF、 DLR、BC和GDP这4个指标的t的显著性概率小于 指标更多地受宏观经济影响,人均收益与ROA指标 的回归结果较为相似,并发现收费业务指标能进入方 程,与人均收益负相关 从各指标来看,信用风险未能进人回归方程.推 0.05,说明在95%置信度水平上与0有显著性差异。 而CAR指标的t的显著性概率在0.05与0.1之间. 翻假设2。这主要是由于各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 的计提上较不规范,无法从该指标中反映出真实的银 行贷款质量。我国金融机构实行呆账准备金政策最早 是1986年确定的,1988年财政部正式下发了《关于 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以 说明在90%置信度水平上与0有显著性差异。这5个 指标都可以纳入方程来解释GROSS指标。常数项的 t的显著性概率为0.325,大于0.05。认为常数项在 95%置信度水平上与0没有显著性差异,故结果为: GR0SS=一0.537INF+0.1 35CAR+0.268DLR.0.326B C+0.682GDP (2) 效率指标取得了一致的结果,即与盈利能力负相 关。而现金/总资产比率第一次进入方程.对营业收 入有正面影响。银行的现金储备要满足银行日常经营 的需要,要满足顾客提存的需要,过低会影响银行的 流动性,并需在同业拆借市场中借入资金:另一方 面,现金不产生收益,过高的现金储备会降低银行收 益。所以,宜将现金/总资产比率控制在一个适当的 水平。充足的现金储备是国有银行满足日常经营必要 的因素,故而与总收入正相关。但是,控制变量只有 GDP指标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依靠国有银行的垄 断地位,四家银行个体之间的营业收入区别更多地体 现在银行内部指标上,市场份额影响不大 (3)将PER指标代入公式,对各变量进行线性 回归检验。其结果如表4。 表4:PER指标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标准误差 t统计值 显著性概率 截距值 O.01l O.106 0.10O 0.922 CR 一0.089 0.167 —0.518 0.6I1 INF .0.090 0-331 —0.262 0.797 CAR 0.077 0.247 0.305 0.764 LAR —O.02l 0.278 —0.074 0.942 DLR 0.359 0.246 1.433 O.17l BC 一0.047 0.393 —0.114 0.9l1 FER 一0_3l8 O.134 —2_281 0.037** AB 一1.146 0.559 一1.96l 0.068* (SIZE1) 0.294 O.8l3 0.352 0.729 (SHARE) 0.075 0.545 0.133 0.896 (GDP) 0.638 0.720 0.886 0.389 0.809 F统计值 6.150 调整后R2 0.677 F.相伴概率 0.001 从PER指标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总体参数和方 差分析显示的模型总体回归效果较好,但在回归系数与 显著性检验中显示只有收费业务指标和交付渠道指标在 0.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0有显著差异,结果不理想。 3.回归结果分析。从回归结果看,3个变量指标 中,只有营业收入变量指标能用本文所建立的模型检 验。而ROA主要由银行个体因素决定.总营业收入 后逐步调整与完善。到2001年,财政部下发的《金 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虽提出 “根据提取呆账准备的资产的风险大小确定呆账准备 的计提比例,……,最低为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 额的1%”,但由于它将计提比例的自主权交给银行。 且对超过1%部分计提的呆账准备金仍需作纳税调整. 所以,各银行对提取呆账准备金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并且,出于谨慎性的不同和调节利润的需要,各银行 的拨备覆盖率(等于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 率)也有较大差别。同时,由于我国国有银行上市年 限较短,通过年报的渠道获取的不良贷款率数据太 少,不能完全使用该数据来反映信用风险指标。所 以,该指标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在以往研究中对信用 风险的观点比较统一,越高的不良贷款水平会显著降 低银行的盈利能力。 效率指标与营业收入和人均收益都负相关,支持 假设3,符合以往研究结果。银行的管理费用支出越 低,说明该银行的成本控制能力越强,经营效率越 高,就越能取得更高的收益。 现金/总资产比率对银行的营业收人产生了正面 影响,支持假设3。鉴于现金资产的两面性,银行应 将现金总资产比率控制在一个适当值,并积极参与同 业拆借市场,利用多余的现金获得收入。 贷款/总资产比率对银行的ROA和人均收益都 有负面影响。贷款数量的增加会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 风险,并且,该比率越高,说明用于经营非传统业务 的资产越少,降低银行的多样化水平,从而降低银行 的盈利性。 存款/总负债比率对银行的总收入指标都有正面 影响。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鉴于中国银 监会关于贷存比75%的规定.各家银行无法像国际先 进的银行那样,通过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来利用派生存 款提高贷存比,只有吸收更多的存款.才能有更多的 资金用来放贷,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 而银行卡业务指标与国有银行的营业收人负相关. 不支持假设6。银行卡业务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 其原因主要在于该产品的特性。银行卡业务属于零售 结构的影响较为显著,金融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 中国银行业的繁荣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与政策含义 业务,单笔业务或单个客户所能带来的收益是非常有 限的.但银行要提供银行卡服务,其固定投入或沉没 成本较高,如较先进的银行卡业务系统和硬件设备。 另外。ATM网络、Call Center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都 是必备的,只有客户数量和业务笔数增多,单位产出 上的固定费用的分摊才能相应降低,才能逼近盈亏平 本文通过建立银行多样化产出模型对我国国有商 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 果表明: 银行利润率指标主要由银行内在因素决定,而宏 观经济因素与市场结构变量对银行的营业总收入有显 衡点 并且银行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低门槛的办卡 条件导致了很多违约事件,给银行造成损失。从发达 国家的银行卡市场来看,该业务前景良好。西方各国 的信用卡市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十分发达,如 美国的信用卡市场在全球同业市场中独占鳌头,美国 的信用卡发行量居世界首位,美国人已习惯信用卡消 费,信用卡消费在美国人的消费总额中占有相当的比 重,这样就为美国的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包 括信用卡的年费、商户结算手续费和透支利息收入等。 通过发展非传统业务,实现银行收入渠道的多元化, 抵御市场变化风险,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 收费业务指标的结果较为失望,只进人了人均收 益的回归结果中,并且是负相关,推翻假设5。比起 负债管理,中问业务的成本相对来说较低.收取的手 续费相对于其付出的可变成本来说则较高.可使商业 银行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增加其盈利,提高了商业 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中问业 务的手续费收人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 约占40%,有的甚至高达盈利收入的60%。而我国银 行享受着较高的利差收入,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短 期内无法产生高回报的中间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 业务发展起步较晚,在产品品种上仅仅限于结算、代 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 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中间 业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 交付渠道的指标会提高营业总收入.但对R0A 和人均收益指标有负面影响,说明各家银行在扩张的 同时,还应注重提高经营效率,促使市场力量转化为 盈利能力 银行规模指标未能进入方程,推翻假设l。这可 能是因为银行个体差异的指标对因变量有更大的影响 力,并且使用市场占有率的指标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 银行规模差异 另外两个控制变量,市场占有率会提高银行的营 业收入,而宏观经济指标与银行的各项盈利指标显著 正相关,说明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宏观经济因素和市场 著影响:传统业务中,贷款/总资产比率得到了负相 关的结果,说明银行业务的多样化水平能降低银行的 经营风险。增加收入;非传统业务中的银行卡业务在 国有银行中产生了负相关的关系。收费业务在结果中 没有产生预期的正效应,一方面是因为费用收入占总 收人比重过低:另一方面是因为收费业务所需前期投 入的科技与人力资本较大,而我国银行长期专注于经 营传统业务,对此投入不足,人才缺乏,科技水平 低,从而导致该业务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仍需加大投 入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 基于上述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中国国有商业银 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1)在产权 多元化基础上确立决策、经营与监督三权分立的有效 制衡机制,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逐步完善信息披 露制度。(2)适度降低信贷资产比重,不断提高投融资 资产比重,并大力提高信贷资产中的个人资产比重。 (3)改善经营管理的成本控制能力,加强问题客户管 理,研究和挖掘不良资产的“价值”。(4)在人力资源 方面,强化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完善考核机制,构 建良好的激励体系。(5)重视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完 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经营管理架构,加强品牌建设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强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着力 发展信用卡业务,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提高抵御市 场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Afanasieff,T.,Lhacer,P.&Nakane,M.The determi. nants of bank interest spreads in Brazil[J1.Money Affairs, 2002,15(2):183-207. [2]陈建明.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评价方法的研究『J].财 贸经济,2001,(12). [3】陈敬学.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的实证研究 『J].财贸研究,2007,(3). [4]邵锦华.战略管理与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关系研 究[J].金融论坛,2002,(8). [5]许小苍,伍大军.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研究 [J].济南金融,2007,(5). (特约编辑齐稚平) 《金融发展研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