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

来源:智榕旅游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15 年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作家作品知识

(共 75 题,共75分)

1. 《马伶传》的作者是(

A. 宗臣

B.

顾秉谦

C. 冯梦龙

D. 侯方域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

A. 乐府古题诗 B. 新题乐府诗

C.

新乐府诗

D.

七言律诗

3. 柳永《八声甘州》中表达思归感情宛转曲折的词句是( )

A.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4.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创作主张的是( )

A. 王安石

B. 白居易 C. 韩愈 D.

欧阳修

5.

被誉为我国古代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的标志性作品是(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红楼梦》 D.

《金瓶梅》

6. 李白《行路难》(其

一)中使用比喻手法来表现诗人宦途上遭到挫折的诗句是(

A. 停杯投箸不能够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 《宝玉挨打》中,说“你凡是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分儿”这句话的是(

A. 袭人

B. 林黛玉 C. 贾母

D. 王夫人

8.

柳宗元提议并积极参加的文学运动是(

A. 新乐府运动

B.

诗文改革运动

C. 古文运动D.

诗界革命运动

9.

柳永《八声甘州》着力抒写的主要感情内容是( )

A. 两地相思之哀

B.

羁旅行役之苦

C. 国破家亡之痛D.

报国无门之愤

1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10.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紧接“枯藤老树昏鸦”句子是(

A. 断肠人在天涯 B.

小桥流水人家

C. 古道西风瘦马

D.

夕阳西下

11. 苏轼《前赤壁赋》在文体上继承赋体的主要形式特点是

( )

A. 排比铺陈

B. 駢散相间

C. 主客问答

D.

韵律友善

12.

苏轼《前赤壁赋》

“主客问答”中“客”的感情倾向是

( )

A. 适意自然

B.

乐观旷达 C. 人生无常 D.

功名难就

13.

苏轼《前赤壁赋》行文表达的外显过程是(

A. 时间的推移 B. 感情的变化

C. 事理的逻辑 D. 想象的张开

14.

李清照《声声慢》融贯全词的感情内容是(

A. 国破家亡之痛

B. 丈夫新丧之哀

C. 人老珠黄之愁

D.

孤独无依之

15. 《行路难》中拥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是(

A. 停杯投箸不能够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的对象是(

苏轼《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

A. 父亲

B. 兄弟 C. 朋友 D. 妻子

17. 李煜《虞佳人》“栏杆玉砌应犹在,可是朱颜改”的话中有话是( A. 美景依旧,故人已老 B. 岁月流逝,青春不再 C. 故国宫殿,令人挂念 D. 江山易主,情随事迁

18.

李白《行路难》是一首(

A. 七言歌行

B. 新题乐府诗 C. 新乐府诗 D.

七言律诗

19.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

A. 送别诗 B. 怀古诗

C. 讽谏诗 D. 爱情诗

2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指出王朝的兴衰主要在于(

A. 天数 B. 人事 C. 伶人 D.

人才

21. 以下作家中,被列为明朝“后七子”之一的是( )

A. 冯梦龙

B.

侯方域

C.

宗臣

D.

顾秉谦

22. 文言短篇小说《婴宁》的作者是 ( ) A. 纪晓岚

B.

孔尚任

C.

蒲松龄

D.

纳兰性德 23. “宝玉挨打”的多种因素中,最后激怒贾政痛打宝玉的直接原因是

A. 贾环的进谗

B. 金钏儿投井 C. 贾雨村的挑拨

D.

忠顺王府索人

24. 《马伶传》的“马伶”在《鸣凤记》中扮演的是( )

A. 严嵩

B.

杨继盛

C.

夏言

D.

顾秉谦

25. 《西厢记·长亭送别》以下曲词中化用祖先诗句的句子是(

A. 泪添九曲黄河溢

B.

碧云天、黄花地 C. 昨宵今天,消减了小蛮腰

D.

伯劳东去燕西飞

26. 魏晋时,呤唱“浊酒一杯,弹琴一曲”的文学家是( )

A. 刘伶

B.

陶渊明

C.

孔融

D.

嵇康

27. 我国先秦时期,以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左丘明

D.

庄子

28. 以下语句中,论述“大同世界”特点的语句是( )

A.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B.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 C.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D.

男有份,女有归

29. 《冯谖客孟尝君》中最能表现冯谖政治才能的情节是( ) A. 弹铗而歌

B.

焚券市义

C.

创立三窟

D.

乘车过友 30. 《国殇》选自于屈原的创作的组诗( )

A. 《天问》

B.

《离骚》

C.

《九歌》

D.

《九章》

31. 《谏逐客书》中“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的秦国国君是( 3 / 17

( )

)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A. 秦孝公

B. 秦穆公 C. 秦惠王

D.

秦昭王

32.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

A. “魏策” B. “齐策” C. “赵策” D. “秦策”

33.

与孔子并称“孔孟”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生活时代是(

A. 春秋后期

B. 战国初期 C. 战国中期

D. 战国后期

34.

A. 《资治通鉴》

B. 《昭明文选》

C. 《三国志》

D.

《后汉书》

35.

以下成语出于庄子《秋水》的是(

A. 见笑于人、分化崩溃

B. 望洋兴叹、祸起萧墙

C. 分化崩溃、祸起萧墙

D.

望洋兴叹、见笑于人

36. 陶渊明现存诗歌作品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 )

A. 咏怀诗

B.

山川诗

C.

田园诗

D.

咏史诗

37. 选出下面几句中直接描述将士们英勇作战的诗句( A. )

霾两轮兮絷四马 B. 援玉枹兮击鸣鼓 C. 节气怼兮威灵怒 D. 严杀尽兮弃荒野

38.

《秋水》的作者是(

A. 孟轲

B.

庄周

C.

朱自清

D. 苏轼

39. “陌上桑”是(

A. 新题乐府诗

B. 词牌名

C. 曲牌名

D. 汉乐府诗

40. 庄子在《秋水》中

“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

A. 以人为本、推行德政的治国思想 B. 多元并立、和而不同样的普适理念

C. 适应自然、寂静无为的人生哲学 D. 宇宙无量、人的认识有限的看法

41.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一语出自(

A. 《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4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42. 《郑伯克段于鄢》中,“多数但是参国之一”中

“参国之一”的意思是( )

A. 三个国家中的一个

B. D.

国都的三分之一 三个国都中的一个

C. 参加国之一

43. 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A. 《左传》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国语》

44. “茕茕孓立,孑然一身”一语出自(

《行路难》

A. 《陈情表》

B. 《秋水》 C. D.

《兵车行》

45. 以下人物属于“战国四君子”的是(

A. 张仪

B.

苏秦

C.

冯谖

D.

田文

46. 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张开论述的问题是(

A. 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47.

书曰 . “郑伯克段于鄢 . ”的

“书”指的是( C. 《论语》

A. 《左传》

B. 《春秋》 D.

《尚书》

48. 程不识将兵的特点是(

B. D.

A. 士吏治军簿至明 C. 舍止,人人自便

行军无部伍行阵 不击刁斗以自卫 ) C.

49. 陶渊明《饮酒》是一首( A. 五言律诗

B.

乐府诗

五言绝句

比较法

D. 五言古诗

50. 《谏逐客书》贯穿向来的论证方法是( A. 归纳法

B.

演绎法

C.

D. 类比法

51. 鲁迅公布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 A. 《在酒楼上》

B. D.

《狂人日记》 《伤逝》

C. 《孔乙己》

52. 1921 年 7 月,在日本倡导组织文学集体“创立社”的除郭沫若外,还有( A. 鲁迅

B.

茅盾

C.

闻一多

D. 郁达夫

53. 《论毅力》中“比方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比方平川,虽复一篑,进,吾往也”所用的逻辑论证方法是

()

5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A. 演绎、比较 B. 归纳、比较 C. 类比、归纳 D. 类比、比较

54. 《断魂枪》揭穿人物心里世界的主要路子是(

A. 直接心理描述 B. 言行神态白描 C. 自然光景烘托

D.

援譬设喻表示

5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京味”小说成就最著的小说家是( A. 沈从文B.

舒舍予

C.鲁迅

D.

郁达夫

56. 《箱子岩》一文表达的是( )

A. 军旅生活

B. 边地湘西生活 C. 都市生活

D.

街市生活

57. 《炉中煤》中作者将自己自喻为“煤”,表达的感情是( )

A. 怀才不遇的幽怨 B. 愿为再生的祖国献身的精神 C. 奴仆的谦卑心态

D.

对古老中国的无量爱恋

58. 冰心出名的散文集有( )

A. 《虹》 B. 《寄小读者》 C. 《春水》

D.

《繁星》

59. 朱光潜的主要美学论著有( )

A. 《美的历程》

B. 《美学闲步》 C. 《西方美学史》

D.

《七缀集》

60. 冰心《往事(一之十四)》中,冰心号召大家做一个( )

A. 超人

B. 女神

C. 大海 D.“海化”的青年

61. 台词“你们真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待我,——是贼,是匪徒,是鬼呀!”出之《日出》中的人物( )

A. 黄省三 B. 李石清 C. 潘月亭 D. 王福升

62. 诗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出于诗集( )

A. 《猛虎集》

B.

《志摩的诗》 C. 《翡冷翠的一夜》

D.

《云游集》

63. 《谈时间》一文中“侣鱼虾而友麋鹿”引自( )

6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A. 屈原《离骚》

B.

梁启超《论毅力》

C. 苏轼《前赤壁赋》

D.

李密《陈情表》

64. 《断魂枪》中的人物,属于“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 A. 沙子龙 B. 王三胜 C. 小顺子 D. 孙老者

65. “新月社”的代表诗人有(

A. 郭小川

B. 徐志摩 C. 田间

D.

李金发

66. “文章的通病总不外两种,一是不知选择,二是不知安排”这句话出自( A. 鲁迅的《灯下漫笔》 B. 钱钟书的《论快乐》 C. 朱光潜的《选择与安排》D. 梁实秋的《谈时间》

67. 从头中国成立到文革前夕的

17 年中,有“三红”之称的三部小说是(

A. 《红岩》、《红色娘子军》、《红日》 B. 《红日》、《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太阳升起在韶山》

C. 《红岩》、《红日》、《红旗譜》

D. 《红岩》、《红旗插上大门岛》、《红珊瑚》

68. 作为诗人,闻一多最拥有代表性的诗集是( A. )

《红烛》 B. 《死水》 C. 《我爱这土地》 D. 《发现》

69. “姚纳”是以下哪部作品中的主人翁(

A. 《断魂枪》

B. 《日出》 C. 《羊脂球》

D.

《烦忧》

70.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是(

A. 法国 19 世纪自然主义作家

B. 法国 19 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C. 法国 19 世纪责备现实主义作家

D. 法国 19 世纪现代主义作家

71. 屠格涅夫的《门槛》是一篇)

( A. 抒情诗 B. 散文诗

C. 真谛诗 D.

寓言诗

72. 屠格涅夫的《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象征

D.

夸张

73. “多诈的人蔑视学问,愚鲁的人敬羡学问,聪颖的人运用学问”一语出自(7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A. 培根的《 学 》 C. 的B.

梁 秋的《 》

《 快 》

D.

朱光潜的《 与安排》

19 世 俄 斯出名的(

74. 《苦 》作者契 夫是 A. 人、 B.

人、 家 小 家 C. 家、散文家

D.

小 家、 家

75. 弗 西斯·培根是英国(

世 哲学家、散文家

世 哲学家、散文家

世 哲学家、政 家

世 哲学家、政 家

二、阅读辨析 (共 42 题, 共 42 分)

1. 以下 段,回答文后 :

[ 正直好 ] 碧云天,黄花地,西 ,北雁南 。 来 染霜林醉 是离人泪。

⋯⋯

[ 朝天子 ] 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数是相思泪。眼眼前茶 怕不待要吃,恨塞 愁 胃。

利,拆 在两下里。一个 壁,一个那壁,一 一声 吁气。

回答:

(1)

本 段的出 、文体名称及作者是( )

A. 《 》,唐 奇,元稹

B. 《西 》, ,董解元

C. 《西 》,元 曲,王德信

D. 《崔 待月西 》,散曲,王 甫

(2) 文中“ 角虚名, 微利”句的性 、作用及其出 挨次是( )

A. 用典、比 ,《庄子· 阳》、班固《 庄 》

B. 借代、 刺,《庄子· 阳》、班固《 庄 》

C. 引典、比 ,《庄子· 阳》、班固《 庄 》

D. 用典、比 ,班固《 庄 》、《庄子· 阳》

(3) 文中运用比 手法来表达 与 生离 感的句子是( )

A. 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

B. 角虚名, 微利

C. 西 ,北雁南

D. 来 染霜林醉 是离人泪

8 / 17

角虚名,微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数千里外,得尊长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谊甚

殷,即尊长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尊长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

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 , 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

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

寒毒热不能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

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何如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请回答:

(1) 语段中“得尊长时赐一书”的“尊长”是( A. 宗臣 B. 相公 C. 刘一

D.

门者

(2)

文中“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 每天夜晚扬鞭骑马,赶到当权者门外等候 B. 每天都用鞭子赶马,到权者门前等候相公 C. 从早到晚鞭抽坐骑,赶到当权者门前等候 D. 从早到晚扬鞭骑马,等候在当权者的门外

(3) 文中加下划线的“殷

, 孚,袭,盥栉”四个字词的正确释义挨次是( )

A. 殷勤,浮躁,熏染,梳妆打扮 B. 深沉,相信,熏染,洗脸梳头 C. 深沉,浮躁,污染,梳妆打扮 D. 殷勤,相信,污染,洗脸梳头

3.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医生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用心

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医生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

此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天当一

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中的“君石”指的是(

B.

王安实

C.

A. 欧阳修

司马光

D. 苏轼

9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 文中加下划线的“胥 A. 埋怨,恩赐恩情,事务 C. 相与,贪污贿赂,做

, 膏泽,事”三个字词的正确释义挨次是(

B.

相与,恩赐恩情,做 埋怨,贪污贿赂,事务

D.

(3)

这一语段引用“盘庚之迁”典成心图是( )

A. 今天当所有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B. 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C. 不量敌之众寡,欲用心助上以抗之 D. 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4.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

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够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须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准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多天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请回答:

(1)

这一语段选自作者韩愈的(

A. 《张中丞传序》

B.

《张将军传后叙》

C. 《张中丞传后叙》

D.

《张巡传序》

(2)

文中“授之柄而处其下”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A. 留给他话柄让他讽刺自己

B. 授予他权柄让他指挥自己的手下 C. 留给他话柄让他讽刺自己的手下 D. 授予他权柄让自己处于他之下 (3)

这一语段的主旨及其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A. 为张巡辩诬,叙议结合、叙议结合 B. 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以感情人 C. 为张巡辩诬,夹叙夹议,以感情人 D. 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5.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贵宾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0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出于(

A. 《战国策·秦策》 C. 《史记·李斯列传》

B. D.

《韩非子·说难》

《昭明文选》

(2)

文中“臣闻地广者粟多”的“臣”是(

B.

韩非

C.

商鞅

A. 孟轲

D.

李斯

(3)

这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收效是(

A. 排比、对偶增强文章美感,极富文字的形象美与音韵的节奏美 B. 层递、对偶增强文章气派,极富文字的对称美与音韵的节奏美 C. 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派,极富文字的对称美与音韵的节奏美。 D. 层递、对偶增强文章美感,极富文字的形象美与音韵的节奏美。

6.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够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

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请回答

(1)

孔子与冉有的这段对话张开的时间和地址是(

B. D.

春秋初期的卫国 春秋末期的卫国

A. 春秋初期的鲁国 C. 春秋末期的鲁国

(2) 孔子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作为论据的性质和论证方法是( A. 名人名言、类比论证 B. 事实论据、类比论证 C. 名人名言、比较论证 D. 事实论据、比较论证

(3)

文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 老虎狮子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焚毁 B.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损坏 C. 老虎犀牛挣脱锁链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密室里被焚毁 D. 老虎豹子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损坏

7.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辈必为后辈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

11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够来也,邦分化崩溃而不能够守也,而谋动兵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请回答:

(1)

本语段出于(

A. 《论语·为政》 C. 《论语·季氏》

B. D.

《论语·里仁》 《论语·子路》

(2) 文中“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中的“颛臾”和“费”分别指的是( A. 人名、国名 B. 国名、人名 C. 地名、国名 D. 国名、地名

(3)

文中“既来之,则安之”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 他们来了,就让他们安居下来

B. 已经来了,他们就安居下来 C. 他们已经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居下来 D. 已经使他们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居下来。

8.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

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何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何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单,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打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医生,为人廉,谨于文法。

请回答:

(1)

文中“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 士兵们都愿意跟从李广,从而辛苦了程不识

B. 士兵们也大多愿意跟从李广,而以为跟从程不识很辛苦 C. 跟从李广的多数士兵很快乐,以为跟从程不识的士兵很辛苦 D. 多数士兵都愿意跟从李广,从而使得程不识很悲伤

(2) 文中指出程不识的治军特点是(

A.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C. 士吏治军簿至明

B.

不击刁斗以自卫

D.

就善水草屯

(3) 这一语段为刻画李广“治军”特点而运用的方法是( A. 比较、侧面描述 B. 比较,夹叙夹议

12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C. 烘托、侧面描述 D. 烘托、夹叙夹议

9.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谁也没看重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

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王三胜但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请回答:

(1)

这一语段的原文题目、体裁和场景事件的发生地域是( )

A. 《江湖奇侠传》,长篇小说,山东、河南; B. 《断魂枪》,短篇小说,北京天桥

C. 《月牙儿》,中篇小说,北京皇城根

D. 《风波》,短篇小说,江南水乡

(2) . 这一语段在描述 “小干巴个儿”的“老家伙”时采用比喻手法突出其“眼珠”,其作用是(

A. 经过眼的“深、小、亮”,表现其武功高明 B. 经过眼的“深、小、亮”,表现其深藏不露

C. 经过眼的“深、小、亮”,表现其爱艺如命 D. 经过眼的“深、小、亮”,表现其奸猾狡诈

(3) 文中描述“这个老人”外观形象的枯瘠,其作用是( A. )

欲扬先抑 B. 比较、反衬 C. 铺垫、比较

D.

反衬、烘托

10.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问题: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惧怕、是噩梦挂着绝壁,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信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 -- 在我心里!

13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回答:

(1)

一 段 表的 、文体 属和作者姓名是( )

年,新白 , 益善

年,自由 ,

年, 代 ; 一多

年,新格律 , 亦多

(2)

一 段 合运用的 手法有( )

A. 呼告、 、比 、借代、排比

B. 、屡次、比 、借代、象征

C. 呼告、屡次、比 、 人、象征

D. 反 、 、比 、 物、排比

(3) 文中“呕出一 心来, -- 在我心里”抒 的感情和修辞手法是(

A. 祖国的 ,借代

B. 祖国的无望,比 C. 祖国的 ,象征

D.

祖国的无望,比

11. 以下 段,回答文后 :假如我是一只 ,

我也 用嘶 的喉 歌唱: 被暴 雨所打 的土地,

永 汹涌着我 的悲 的河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和那来自林 的特别温柔的破晓⋯⋯

-- 此后我死了,

羽毛也腐 在土地里面。

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 我 土地 得深沉⋯⋯

回答:

(1)

段中,作者着力刻画的最重要的象征形象是(

A. 土地

B.

暴 雨

C.

D.

温柔的破晓

(2) 段前 8 句和后 2 句的抒情方式分 是( )

14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A. 比较抒情,自问自答

B.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C. 借鸟抒情,借景抒情

D.

间接抒情,直抒胸臆

(3)

文中“鸟、暴风雨、激怒的风、温柔的破晓”分别象征( )

A. 我,抗日战争,人民抗争的大吼,祖国美好的未来 B. 诗人,侵略者,人民悲愤的情绪,祖国美好的未来

C. 我,抗日战争,人民悲愤的情绪,祖国美好的未来 D. 诗人,侵略者,人民抗争的大吼,祖国美好的未来

12.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问题: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来是适用的栋梁,我生坑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请回答:

(1) 本语段在原作品中的地址、原作品题目和副标题是( A. )

第三节,《炉中煤 --- 祖国的情绪》 B. 第一节,《炉中煤 --- 迷恋年青的祖国》 C. 第二节,《炉中煤 --- 我亲爱的祖国》 D. 第三节,《炉中煤 --- 我心中的祖国》

(2) 作为诗歌选段,本语段抒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是( A. )

比喻,托物言志 B. 比较,直抒胸臆 C. 比较,托物言志 D. 比喻,直抒胸臆

(3)

文中“埋在地底多年”的“栋梁”,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的象征寓意是(

A. 心中恋人今天重现青春活力,诗人心底的爱恋之情才得以倾述 B. 祖国母亲终于重现勃勃活力,诗人深藏心底的忧虑之感才得以消失 C. 消失多年的女郎又抵达身边,诗人已似枯井的心里终于重现活力

D. 古老中华今天终于焕发出青春活力,诗人深藏心底的爱国感情才得以喷发

13.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问题:姚

纳默然了一忽儿,接着说:

15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是 么回事,小母 ⋯⋯ 司 ·姚尼奇来世了⋯⋯他跟我 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 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

个小 子,你就是那小 子的 了⋯⋯突然 ,比方 ,那小 子跟你告 ,死了⋯⋯你不是要 心 ⋯⋯”

那匹瘦 嚼着干草,听着, 主人的手⋯⋯

姚 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 它 了⋯⋯

回答:

(1)

本 段的出 、文体名称及作者是( )

A. 《 司 ·姚尼奇》,短篇小 ,契 夫

B. 《 》,散文 ,屠格涅夫

C. 《苦 》,短篇小 ,契 夫

D. 《 》,寓言体小 ,屠格涅夫

(2) 文中 “人、 和 ”的描述,揭穿了当 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 A. 和 B. 冷峻 C. 虚假 D. 冷漠

(3)

段中“小母 ⋯⋯ 司 ·姚尼奇来世了”和“那小 子跟你告 ,死了⋯⋯你不是要 心 ”两句运用

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方法是( A. 人、 比

B. 物、 比 C. 人、 比 D. 物、 比

14. 以下 段,回答文后 :

突然她从窗口 身来,站在 子前面。她的两眼晶 光明,但是在二十秒 内她的 失容了。她很快地

把 解开,叫它完好披散下来。

⋯⋯

我的拙笔在 里向 者表达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 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 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

明地 了 方 牲了他 家里最宝 的 西。但是, 我 目前一般 明人 一句最后的 ,在所有 礼物的人

中间,他 两个是最 明的⋯⋯他 就是麦琪。

回答:

(1)

段文字的 作者姓名、国籍、生活年代是(

19 世

A. 屠格涅夫,俄国,

B. D.

屠格涅夫,俄国,

18 世

C. 欧·亨利, (2)

19 世 欧·亨利, 20 世

文中 “他 就是麦琪”的“麦琪”指的是( )

A. 西方圣 圣 老人 的礼物 B. 基督出生 送礼的三位 人

C. 他 互相 送的礼物表 和 梳

D. 他 夫 真 而美好的 情

16 / 1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3)

文中用“她”从“两眼晶莹光明”到“脸失容”的外行家为和表情揭穿的人物心理活动是( )

A. 想到能够卖掉头发而骄傲,又为买何种礼物而狐疑 B. 为自己有一头美发而骄傲,又为将失去美发而悲伤

C. 想到能够卖掉头发购买礼物而愉悦,又为自己将获取的礼物而神往 D. 想到能够卖掉头发购买礼物而愉悦,又为要卖掉自己的美发而惊恐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