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不同时期文学史编撰中的沈从文

不同时期文学史编撰中的沈从文

来源:智榕旅游
第26卷第1期 岳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o1.26 No.1 2011年1月 JOURNAL OF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Jan.2011 不同时期文学史编撰中的沈从文 张亚莎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南宁530006) 摘 要: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两种既对立又互补的文学思潮: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与自由 主义文学思潮。沈从文作为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一直坚持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来涉及社 会、政治。他的这种立场和思想遭到强烈的批判,以至于初期的文学史编撰也没有给予其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思潮论争;文学史;沈从文 中图分类号:I 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38X(201 1)01—0101—03 文学思潮表现为一些有影响的作家,通过多种 反对文学的政治化与商业化。同时期的“京派”、“论 方式,自觉地形成某种一致的文学纲领和思想趋 语派”、“新月派”、“自由人”与“第三种人”等文学流 向。1986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 派均持有此立场,从而形成一股不小的自由主义文 中将文学思潮概括为:“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 学思潮 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 沈从文作为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作家,他一直 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潮 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来涉人社会、政治,关 流。”2O世纪30年代,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与自由主 注的中心问题是生命的重造与文化的重建以及在 义文学思潮为中国文坛上最主要的两个文学思潮, 此基础上的民族和国家的重造。沈从文反对损害文 它们既对立又互补。无产阶级文学思潮是以“左联” 学自身的独立性,认为文学不能丧失自身的特性而 为核心的一个文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鲁迅、冯 变得口号化、标语化.并强调文学要有比较广阔的 雪峰等。他们认为文学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为 视角。他的这种立场和思想在当时的社会遭到了强 革命服务的武器和工具。自由主义思潮最早形成于 烈的批判,以至于在文学史编撰初期不能得以公正 17世纪英国,其基本理念是相信人的自我管理能 的评判。笔者选取了几部不同时期较具代表性的文 力、控制能力并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权利以及 学史来比较,以沈从文为例对比思潮论争对文学史 言论自由。笔者所要论述的自由主义思潮主要就文 编撰的影响。 学态度以及文学思想倾向而言,它“没有‘左联’那 50年代初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王瑶先 样共同的严密组织,未形成统一的文学运动,他们 生编撰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上、下册)。按照目录 只是由于文学见解比较一致而出版刊物,编辑丛 (上册)编排,除了绪论全书分为上、下两编:第一编 书,由此集合一批文学好尚相近的作家”lll,主要代 题为“伟大的开始及发展(1919--1927)”是从第一 表人物有: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等。其主要观点 章到第五章,第二编题为“左联十年(1928--1937)” 是强调文学的独立品格和文学的自由性.认为文学 是第六章到第十章。在其论述中沈从文并没有一个 要与政治保持距离,并且要求民主和提倡纯文学, 独立位置,而是被放到第二编第八章《多样的小说》 收稿日期:2O10一l1—20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文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OYCH06)。 作者简介:张亚莎(1987一),女,河南济源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08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 国现当代文学。 102 岳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26卷 的第四小节《城市生活的面影》这样比较中性的章 节名称里论述,并且只一页的篇幅,认为沈从文早 期写的军队的小说“多是以趣味为中心的日常琐 事”【2】.那些以湘西地方色彩为背景的乡土小说是借 着“陌生地方的神秘性来鼓吹一种原始性的野的力 量”I21而且“加入了许多悬想的成分”121、“也脱离了它 的社会性质”121、“写法也是幻想”121,但是编者肯定沈 从文“运用文字的能力是很强的”I21。 “王瑶的《中同新文学史稿》是上世纪5O年代 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现代文学史著作”Pl。王瑶先生 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和下册的出版时问间隔 了几年。他在写上册的时候,新的政权刚刚诞生,学 术界的思想领导也还没有像后来那样严紧。同样在 50年代出版的,由北师大教授丁易先生编写的《中 国现代文学史略》稍晚于王瑶先生的《中国新文学 史稿》。丁易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编写的基 本立论、方法和章节安排与王瑶先生的《中国新文 学史稿》相比较,更能凸显出5O年代现代文学的研 究和编撰的特点。从章节目录安排中就可见一斑。 鲁迅占了两个章节.郭沫若、茅盾占了一个章节。瞿 秋白占了一节,叶绍钧、蒋光慈、胡也频、老舍、巴 金、郁达夫、闻一多、洪深、曹禺、张天翼、丁玲、叶 紫、萧红、艾青、田间、柯仲平、东平、艾芜、夏衍、马 凡陀、沙丁、陈白尘、赵树理、周立波、刘白羽、柳青、 草明、李季各占了其中的一目 沈从文完全没有被 列入章节目录中,同样也没有被列入的作家有胡 适、周作人、冰心、卢隐、徐志摩、李金发、戴望舒、张 爱玲、穆时英、梁实秋等。其中对于沈从文的论述放 在《没落的资产阶级文学流派》这一个批判性的章 节中,认为他制造了“一个适合地主阶级的观念世 界”、“十分露骨地表现出作者的浓厚的地主阶级意 识”,并且全盘否定了沈从文的写作技巧,认为他所 写的只不过是表达了某些“低级趣味”并“企图通过 这些小技巧来麻痹读者”[41。 刘绶松先生《中国新文学史初稿》(1956年由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编撰与《中国新文学史稿》、《中 国现代文学史略》都有所不同。1979年11月由人 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修订 版)较之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主要删改了那 些不合时宜的提法,基本内容与框架并没有作太多 的改动。本书共分为五编和最后的附编,第一编写 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19l7—1921年)。第二编写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2l一1927 年),第i编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 (1927--1937年),第四编写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 (1939--1945年),第五编写第三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的文学(1945--1949年),附编写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文学简述(1898--1917年)。其最主要关 注的并不是对于作家、作品的评析,而是文学论争 及其政治论断。沈从文电仅仅是在沦争中被提到, 在第四编第三章《文艺思想领域内的批判和斗争》 的第二小节《对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斗争》中,认为 他“表面上都披着反对‘抗战八股’和‘公式主义’的 外衣,实质上就是反对文艺为抗战服务,反对以文 艺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武器”I I 上述所选的j部文学史基本上代表了五、六十 年代的文学史编撰。当时新的社会建立起来却还没 有稳定.主流的意识形态必然会采取严紧的思想舆 论控制。可以看出,编者在选录安排和论述评价上, 受当时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影响很深。正是因为 沈从文在思潮论争中的“格格不入”,注定了他在当 时不可能获得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更别说可以 拥有独立的地位了。 到了70年代末8O年代初期,对于现代文学史 的编撰,编撰者都试图突破五、六十年代文学史的 局限,力求从实事求是的态度出发重新评估那些以 往没有得到公正、客观评价的作家。当然,其中政治 仍是评价的标准。较具代表性的是70年代末期,由 唐瞍、严家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第十九 章《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和思想斗争》第i小节中沈 从文作为被批判的角色来论述,称其“带有民主个 人主义思想的作家写的文艺作品,不但不去揭露地 主剥削农民的罪恶,相反却去描写地主的美德和善 心,掩盖地主对农民的剥削”[61,尤其对沈的《芷江县 的熊公馆》说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与 农村的封建势力还有一定程度的联系”161。 这样的评价和论断直到80年代初期才有所改 观,开始强调思想解放并且开始偏重于“重新评 价”,许多刊物对于之前被忽略、批判的作家和被误 解、颠倒了的文学史现象都进行了重新的讨论和评 价。其中被列入“重新评价”的作家很多,比如沈从 文、周作人、张爱玲等等。这个时期的代表文学史是 第1期 张亚莎:不同时期文学史编撰中的沈从文 103 1998年7月北京大学 版社再版,由钱理群、温儒 时,也客观地道出“沈从文的文学不属于当时中国 敏、吴福辉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 本)。在其目录安排上.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 的城市文化,也不属于革命文学,因此难于被当时 现实所理解是自然的。所以他是寂寞的”…。 20世纪30年代初,曾出现了一个文学史编撰 金、沈从文、曹禺、赵树理、艾青各占一章,周作人、 胡适、郁达夫、徐志摩、闻一多、田汉、丁西林、张恨 水、林语堂、蒋光慈等各占一节,冰心和朱自清、戴 望舒和卞之琳、夏衍和李健吾、冯至和穆旦分别两 个合占一节。除此之外,各时期不同的思潮、流派中 的热潮,而后的文学史写作更是层出不穷,各有千 秋。到了80年代末90代初期,在《上海文论)1988 年开设的同名专栏的“开栏”宣言中,主持人陈思 和、王晓明开宗明义地提出“重写文学史”。这一专 的作家和不同类型小说写作的作家:丁玲、张爱玲、 栏的开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响应。9O年代至今. 钱钟书、李金发、卢隐、张天翼、叶紫、艾芜、萧军、萧 无论是文学史的编撰还是其他文学艺术创作都开 红等等分别分段叙述。相对于列出的前几部文学 始趋向于多元化的格局,文学形态以及文学生产、 史.此部文学史在编撰上有了很大的不同,沈从文 流通、评价方式或是作家的存在方式、读者接受理 不但得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是以单章进行论 念等等也都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在文学史的编撰中 述。其中,沈从文独立列为一章(第十三章)与鲁迅、 对30年代的思潮论争越来越轻描淡写.更多的是 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等作家并列,此章中分三 转向关注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和价值。正如钱理群 小节来论述,《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乡村叙 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一句话所说: 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文学理想的寂寞》以及 “沈从文自己的作品一再地出版并受到研究.证明 附录年表。第一章详尽论述了沈从文的出身及生 了历史上曾经冷落过的文学现象不一定永远地遭 平,『{1于独特的经历“走上一条独特的道路”lll,并 受冷落。”… “动川丰富的乡村性生活积存,来充当现代中国文 化的批判者角色”…。文中称“沈从文的这种文化立 参考文献: 场,在当时便显出不同一般。他不是从党派政治的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 角度来写农村的凋敝和都市的罪恶,也不从商业文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93,276,287—289. 化的角度来表现物质的进步与道德的颓下,他处于 【2】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左翼文学和海派文学之外。取的是地域的民族的文 1982:273—274. 化历史态度.由城乡对峙的整体结构来批判现代文 【3】温儒敏,李宪瑜.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要【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5:74. 明在其进人中国的初始阶段所显露的全部丑陋之 f41丁易.中国现代文学史略【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 处”…。在第二节中细致地分析了沈从文的作品,认 『51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下卷[MI.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为他的“牧歌情调”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理想的世 社.1979:457. 界”。此外,他的散文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高度的 【61@搜,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 评价,“沈从文的散文进而提出了两种历史——统 版社.1980:417-418. 治阶级的书面历史和人民的无言历史的观念”Ⅲ。同 (责任编校:钟彬) Shen Congwen in Literary History Compilations of Diferent Periods zHA NG Ya-sha (Cultural School,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530006) Abstract:In the 1 930s,there appeared two contradictory but complementary literary trends in the China's literary circle:proletarian literature and literalistic literature.As one of the liberalistic representatives,Shen Congwen insisted involving society and politics from literalistic intellectuals standpoint,which was strongly criticized.As a result,there are no objective and fair appraisals in the initial literary history compilation. Key words:literary trend debate;literary history;Shen Congwe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