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学史修正版d(更新沈从文论述和金锁记,及细小改动)

文学史修正版d(更新沈从文论述和金锁记,及细小改动)

来源:智榕旅游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中国现代文学史

1、现代文学开始标志:

1917.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论》,陈独秀《文学论》,周作人《人的文学》将新文化运动内容具体化。 2、鲁迅小说特点: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势的先锋”。 一、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两类题材,并将关注重点放在“指出他们精神的病痛”。 二、形式手法的创造性和先锋性,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述的格式。 三、以“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方式塑造人物,对生活原型进行艺术提炼,充分体现典型性。

四、借鉴其他艺术形式

五、从西方,传统小说中吸取营养。

3、问题小说

概念:所谓“问题小说”是指以后的几年间年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

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问题小说兴盛于1918-1920年代,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启蒙造就了“思考的一代”,他们渴望用小说来提出和讨论社会人生

问题。

二、受到外国文学影响:俄罗斯文学、东北欧文学、易性的问题剧、泰戈尔的哲理小说 代表人物:

冰心:1919年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超人》是她的代表作 庐隐: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代表作《沉思》、《微实》 许地山:笔名落花生《命命鸟》、《缀网劳蛛》

4、乡土小说

定义: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他们以批判农村法制封建社会和人民的愚昧保守为主要手段。 鲁迅的影响:鲁迅是乡土小说开风气的大师,给后来的乡土作家建立了规范。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5、郁达夫

派别:“自叙传”抒情小说作家 代表作:《沉沦》小说集 风格特点:

一、他认为一切小说均是作者的“自叙传”,因此大部分作品都直接取材于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遭遇和心情。

二、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抒胸臆,不追求曲折的情节和周密的构思,富于情绪的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显示出特有的感伤美与病态美。 三、注重情欲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上的重要性,在作品中大胆地以自身为对象,通过直接描写性爱来阐释爱恋生死的主题。 6、《女神》的艺术特色:

“《女神》的成功和特色在于时代精神和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统一” 一、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

二、塑造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精神的新形象

7、早期白话诗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

一、托物寄兴,表现诗人对社会人生感悟与思索。

二、用白描手法如实表现具体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显示客观写实的倾向。

8、湖畔诗人,小诗体

代表人物: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汪静之代表作:《过伊家门外》 小诗体代表:冰心《繁星》《春水》

小诗体特色:一般三五行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的努力,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感情感受的努力。 9、新诗格律派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0、周作人

言志派散文代表作:《谈龙集》 《北京的茶食》 《故乡的野菜》 《苦雨》 《喝茶》 《乌篷船》等等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 美文概念:“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

言志派另一代表人物:俞平伯 《陶然亭的雪》 《清河坊》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11、戏剧

1907.2 中国六日学生组织了我国最早的戏剧社——春柳社

文明新戏概念:以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 爱美剧概念<宗旨):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

12、田汉

田汉是创造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名优之死》 《获虎之夜》 《苏州夜话》等等

13、矛盾

代表作:《幻灭》 《子夜》 《白杨礼赞》等等 成就:

一、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 二、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三、小说结构宏大严谨,人物众多,线索纷繁,情节复杂。

14、老舍作品《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第一部分是惶惑,第二部分是偷生,第三部分是饥荒

15、老舍作品如何体现京味

一、取材充分体现北京的地域特色,具有浓郁的“京味儿” 二、揭示北京的社会文化心理

三、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 四、带有北京市民文化印记的幽默 五、运用平俗浅易的北京口语

16、巴金

巴金在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从1928年写作《灭亡》起,到抗战爆发为前期;从抗战爆发到全国为后期。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17、沈从文

一、沈从文,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1、主要作品:中篇小说《边城》、193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长河》及其他许多优秀短篇,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成熟。 2、沈从文的小说可分为两类:一类写城市与知识阶级,一类写乡村与无产阶级。 3、沈从文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清新、淡远的牧歌情调。 二、沈从文小说的特色:

1、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 2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18、左翼小说

代表:柔石《疯人》 《旧时代之死》 《三姊妹》 《二月》 《人鬼和他底妻底故事》

19、京派小说

代表:废名《竹林的故事》小说集 《桥》 《莫须有先生传》

李劼人 《死水微澜》 《暴风雨前》 《大波》

20、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一、主要阵地:《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刊物。

二、地位: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也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一个较有成就的流派。不仅促进了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 三、特点:以都市为题材,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感性的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和特征的人物,在结构、形式、方法、技巧方面有所创新。 21、曹禺

从《雷雨》到《原野》的戏剧结构变化:

一、有意识地淡化情节线索,不追求精心构制故事,而注重展现日常生活,将关注与表现的重心从传奇转向平凡,变态转向常态,在戏剧结构上也不再集中于几个人身上,而是采用散点技法,以人生的碎点造成印象的一致。 二、《雷雨》是从家庭内部关系剖析人性,《原野》是从现代都市中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出发,进一步剖析人性复杂异变。《雷雨》强烈抨击封建主义对人性的压抑与扼杀,《原野》是剖析了金钱化社会中的人性迷失。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22、戴望舒与卞之琳

戴望舒诗歌特色:

一、在亲切的日常生活调子里舒卷自如

二、在诗歌对象的审美选择上,常在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 三、善用象征隐喻,主观情绪客观化。

四、善于将现代意识与古典诗歌艺术相融合,体现出带有东方特色的现代审美原则。 卞之琳诗歌特色:

一、讲哲理的思考融化在象征性的意象之中,追求感性与理智的统一 二、在诗歌技巧上,融会传统意境的含蓄与西方式的戏剧性 三、其诗歌讲究格律,音顿,音韵,体式

23、张爱玲小说特点

1、丰富独特的意象 2、繁复生动的隐喻 3、出神入化的电影手法 4、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24.沈从文<论述题)

沈从文的小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长河中,在乡村和城市的题材空间里,通过对人性世界<包括“神性”世界)和病态世界的对比,严肃地探讨了人生,讴歌了健全的人性形式。与同时期左翼文坛注目于社会政治之“变”不同,沈从文潜心于表现“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的人性之“常”,并由此形成了自足的艺术系统。他的小说在探索理想的人性形式、关关注人的改造等方面,继承了时期“人的文学”的观念和改造国民性的传统。 一,乡下人的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

沈从文的小说按题材可分两类,一类写城市和知识阶级,一类写乡村与无产阶级。在第二类题材上,他投注了更多的热情与关注,正面表现了自己的人性取向和情感评价。 二,边地湘西的歌者

<一)神巫之爱:在湘西世界中,沈从文正面表现了未被现代都市恶质文明扭曲的人生形式,这种人生形式的极致,便是“神性”,是爱与美结合的最高境界,也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因此,沈从文创作了一系列取材于民间传说和佛经故事的小说,如《龙

朱》、《媚金•豹子与那羊》《月下小景》、 《神巫之爱》、《 阿黑小史》等,从现代文明之前的历史中寻找理想的人生形式,以此赞颂神性 <二)人性之爱:出于对过去人生形式追忆的茫然和对现实人生形式探索的失落,沈从文在想象中用审美理想之光烛照湘西的历史图景,唱出了理想的生命之歌。主要表现在他的代表作《边城》与《长河》之中。 沈从文以诗情洋溢的语言和灵气飘逸的画面,勾画出理想化的“边城”世界,将理想的人生形式与古拙的湘西风情交融在一起,描绘了乡村世界的人性美与人情美,尤其是作为爱与美的化身的翠翠。作者希望能从人性视角出发,为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并寻找民族性格重造的未来走向。 三,在都市题材的创作中,沈从文将乡村与都市对比,相互观照,在“具有了理想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化了的形态”的乡村世界的对比下,都市“真正呈现出病态”。 一,在题材的选择上,沈从文不愿写“一摊血一把眼泪”,而喜欢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使得他的小说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既温柔淡远,又感伤忧郁的牧歌情调。 二,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 三,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25.金锁记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