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SHANGQIUNORMALUNIVERSITYVol.33FebruaryNo.22017
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中两种修辞模式的映照
任晓兵
(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摘
镌写了源自非理性和原始性的乡土要: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话语在抒情的层面彰显悲悯,
百态人生,并建构了他对乡村中国的诗意想象。但作家并非只驻留于隐喻策略的层面以抒情话语
同时他也启动反讽的修辞策略,颠覆他丰富的抒情话语,从而表明他小说文本叙事中还召唤诗意,
存在一个写实的世界:田园牧歌图景下是生命生存的无奈和悲哀。沈从文乡土题材小说叙事中这种抒情话语与反讽话语的相互映照,暗示了沈从文对现实世界持有的一种深刻的伦理关怀。
关键词:沈从文;乡土题材;抒情话语;反讽修辞;伦理关怀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600(2017)02-0062-03一、引言
京派大家沈从文属于现代文学史上第二个十年20世纪30年代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的作家,
这一时期的他有着自觉的美学意识,透辟地指出了
———“文学是一种力,五四启蒙时期文学的症结为
对习惯制度推翻、建设或纠正的意义而产生存在……用一个印象复述的方法,选一些自己习惯的句
[1]165
。对这种把文学视子,写一个不甚坚定的观念”
作社会工具论的观念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小说作品呈现出千篇一面都是政治意识或社会伦理话语表述的现象,沈从文谨慎地持默然态度。为此,他甘愿游离在时代的边缘,并相信能够从二千多年前屈原《九
[2]134
“汲取新鲜透明的泉水”。沈从文歌》的本事中
声称自己是20世纪中国的“最后一个浪漫[3]294
,:“一切艺术都容许作者注入一种派”他倡言
[4]126”诗的感情,短篇小说也不例外。可见,沈从文主
张的是把诗人进行创作时具有的主观情韵和客观手法移用为小说创作,把“美型的塑捏和悲愤的摆[5]14
即使是满目疮痍的世界也要布”交合在文本中,
见出作者浓郁的诗意表达特征,所以学者王德威这
:“藉书写小说而达到诗歌的抒情境界,正体样说道
[6]131”现了沈从文文学创作的最高目的。
沈从文虽声称自己是20世纪中国最后一个浪漫派,他也被界内同人一致加上抒情文体家的标识,但是绝不能仅凭此就武断地界定沈从文纯粹是一个与时代脱钩而沉溺于自我乌托邦构建的文人。事实上,沈从文乡土题材小说文本隐藏在诗意表达下的
收稿日期:2016-11-20
作者简介:任晓兵(1978—),男,山西太原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矜持的忧郁和轻微的疯狂,(及)由此而发生的是
[7]49-50
。在沈从文的内心世界里充种种冲突……”
满了辩证的张力,这种张力得以通过他自己小说文
通过诗意的表达给予阴晦本中叙述者的自觉处理,
伧俗的人生百态以抒情的悲悯,并在这种抒情话语叙事中使用反讽的修辞话语,隐隐地从世间的暴戾和愚行中寻觅生命的形态,展示他叙事中还存在一个写实的世界:田园牧歌图景下是生命生存的无奈和悲哀。
二、叙事中的抒情
沈从文把小说看作是社会现象和梦的现象的载———“必须把人事和梦两种成分相混合,体用语言文字好好装饰剪裁,处理得极其恰当,才可望成为一
[4]114
。沈的这句话传达出这样的小说写作个小说”
观:用语言的抑扬变化传递梦幻般的联想节奏,在联想的节奏中体悟内隐的深意。而在以叙事表述占主导的小说文本创作中,此种创作观念的运用及实现无疑是一个难点。
沈从文虽主要致力于小说的创作,但他同时又
——新月社的一员。他从徐志摩的是诗歌创作团体—
创作经验中汲取了能使自己所吸收的养分,他在《从徐志摩作品学习“抒情”》……就一文中写道:“官能感觉和印象温习来写随笔。或向内写心,或向外写物,或内外兼写,由心及物由物及心混成一
[8]211”片。徐志摩诗作的最大特色就是使用清新流动的语言在静穆般的音乐节奏中描写生活体验中的瞬间情绪。这一诗歌创作手法被沈从文移植到乡土题
第2期任晓兵: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中两种修辞模式的映照63
材小说的创作中。同时,沈从文也从京派理论家周作人那里汲取了与他审美理想与个人气质深度契合
的诗学原则:崇尚和谐、
节制、均衡、稳定、明朗的美。所以,人生情感的素朴、观念的单纯以及环境的牧歌
性汇集于诗意般怡人的表述话语,
而这又与“……一闪光,一个微笑,以及一瞥即成为过去的小小悲
剧,又或是一个濒临生死边缘作的短期挣扎”[4]116
的素材选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乡土小说文本的抒情话语表述特征以及在这种话语深层中的悲哀感。
《边城》是作家最经典的乡土性小说文本:优美、
精致、和谐,沈从文用一只流动的画笔勾勒了一幅田园牧歌的图景。沈从文的意图并不是要引领读者去桃源游历,而是“想借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
事牵连在一处时,
个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9]45
。可见,沈从文的出发点是通过《边城》来重塑他心仪的朴实性情味。在20世纪30年代纷乱的实在中,这显得也许滑稽,但沈从文却执著于此。因而文本中流露出的
是淡泊的音韵、
灵动的气调、水样的忧愁和温爱的氛围。正如刘西渭所言,《边城》是一部“杰作……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10]201
;苏雪林认为《边城》带有“无穷抒情诗的风味……(可以使人)沉沉入梦”
[11]186
。此外,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更是田园浪漫主
义的典型形态,
远离时代主流的牧歌。在他以湘西世态中的人事为写作素材的一系列乡土性小说文本如《湘西》《湘西散记》中,都可见出这种悠远的情调。《湘西散记》是沈从文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的一部抒情散文式小说集,
叙述的是1933年冬天至来年初自己乘船返乡路途中的见闻和感想。沈从文在这部作品集中以诗情画意的笔触叙述沿途风光,以作品中叙述人朴质率性的口吻坦言内心情感,以
康健的笔调镌写底层乡村人民顽强的生命气息,
在平静和谐的叙述语调中间或加入幽默诙谐的语调。这些手法的使用使得文本的抒情气息源源不断。
有这样一种声音存在,即认为抒情化的倾向是中国现代文学首要的现代性标志。对这一声音的认
同,
就将带出这样一个问题:沈从文已经主动游离在现代文学的主流创作意识之外,那么怎样审视与区别沈从文的乡土抒情小说与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时期抑或是和他同一时间类属时期其他小说家同样的乡土性题材文本抑或其他题材文本中的抒情化
倾向?对这一问题的正确深刻理解,
是准确界定沈从文乡土性抒情小说隐层主题与显层叙述之间关系的关键。细读相关的一些文本,不难体悟到其他作家小说文本叙述中的主观表达和个人想象明显有着
他们个人自我情愫的赤裸放纵,
无论如冰心女士对永恒之爱的颂扬,还是如郁达夫对个人情欲的宣泄,亦或如庐隐对丽景秀水的亲近,他们的叙述话语都
是直陈抒发。在这些作家的小说文本中,
读者感受到的只是单一化的情感审美。然而“人无法静态地生活,因为他的内在冲突促使他去寻求一种心理平
衡,
一种新的和谐”[12]22
,所以与他们不同,沈从文在乡土题材小说的抒情叙事话语中要将诗意牧歌境界
与凄凉、
污秽、残酷的实在存在相糅合,为20世纪30年代混杂、衰腐、动荡的中国实在现状寻求一种幻梦的慰藉。
三、抒情中的反讽
沈从文坚信小说可以如诗歌一样来写作,所以在他的乡土题材的小说文本中充斥着大量的抒情性叙事话语;但沈从文同时又主张小说文本要具有深度的承载,要具有社会的效应。前面已经阐述到沈从文在乡土题材小说抒情性叙事话语中是将诗意牧
歌境界与凄凉、
污秽、残酷的实在存在相结合的,那么在这样的文本叙事显层和深层的悖论中,
如何才能实现沈从文所要求的“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人生’或‘生
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小说隐蕴主题的呈现?[4]114抒情性叙事话语中反讽修辞策略之话语的表述是沈从文这一小说创作目的在文本叙事悖论层面下得以实现的关键。
反讽是小说中一种最常见的微观修辞话语技
巧,
德国学者耀斯甚至不无夸张地说:“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最高成就都是反讽性的作品。
”[13]282沈从文乡土题材小说抒情性叙事话语中的反讽修辞表述,颠覆了他丰富的抒情诗意,将正在进行诗意审
美享受的读者残酷地从幻梦中惊醒,
从而警觉到在沈从文的小说文本叙事中还存在一个写实的世界:田园牧歌图景下是生命生存的无奈和悲哀。
“现实”不会主动地呈现自己,它总是被呈现。沈从文在抒情话语中告诉读者他叙事中隐含有实在世界,所使用的手法之一是小说文本中叙述人评价性声音的介入,而这也是沈从文抒情性叙事话语中
反讽策略实践的常用手法。“到了冬天,那个坍塌
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
了,也许‘明天’回来!”[14]313
这段话是《边城》小说文本的最后一句,它是文本中介入的叙述人评价性
声音。这句话,
使读者猛然从诗意的氛围中惊醒,人生命运的无助、
无奈、凄凉与孤寂使读者感受到了阵阵的寒意。介入的这句话,使文本的抒情性意味消退,深层的隐含主题最终呈现在了文本的表层。又
如“浦市地方屠户也那么瘦了,是谁的责任”
[15]276
?同样也是叙述人的评价性声音揭示着小说的隐含主
题。在小说文本
《被刖刑者的爱》中,沈从文叙述了一个与世间俨然隔绝的古老部落。这里有着充足的
‘64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
阳光、饮食和爱情,生活雍容而舒适。叙述完全是一
种诗化的笔法,
流露出的是款款的柔情。但叙述至此,叙述人却游离了故事的情节而转入与“当前”的
比较:“一切都恰恰同中国一些上层阶级一样,显得
生命空虚,
又无聊又可怜。……每人虽那么活下去,可不明白活下去是些什么意义。”[16]103沈从文在温
和的笔调下实际想要表述的是对这种生存状态的厌恶。从这些例句中,我们得出这样的认识:叙述人的评价性干预,实是一种暗含嘲讽、否定意味和揭蔽性质的委婉隐晦的修辞策略。这种修辞策略的使用,使得沈从文乡土题材小说文本的抒情性叙事话语与严肃的文本隐含主题在表面上的悖论关系得到了和谐的解决。
沈从文乡土题材小说文本中抒情性叙事话语使得他能够强调语言的创造力和人性感知的自由性;同时,反讽的修辞话语又可以使他质疑任何对于生活的一厢情愿的寄托。法国批评家乔治·帕朗特说过,“反讽态度暗示,在事物中存在着一种基本矛盾,
也就是说,从我们的理性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一种基本的、难以避免的荒谬”
[17]99
。按照帕朗特的观点,沈从文的乡土题材抒情小说的叙事中都存在着
这种从理性角度看难以避免的荒谬。所以,
通过在抒情性叙事话语中不时介入反讽修辞话语,沈从文就对其乡土题材小说文本的抒情叙事进行了有意的颠覆”。这一手法的运用,就使得沈从文的乡土抒情小说具有了深度的承载、具有了社会的效应,从而使作家本人的文学创作有了历史的价值。所以,颠覆”在这里并不是贬义,而是一种有意的为之。
四、抒情与反讽的映照
沈从文所具有的诗性世界观以及由此形成的文艺创作观,要求他对小说文本的语言表面和对文本的隐层含义给予同样多的关注。所以,在他的乡土
性小说文本中,
抒情话语和反讽修辞是相互映照的。沈从文以抒情的方式处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这种方式使得隐晦的实在不只是作为一种反衬物而
存在,
同时被当作了一种梦寐般的拟境。这种拟境与客观实际之间或者吻合或者有着差距,但都形成了强烈的反讽效果。所以,沈从文乡土题材小说文本中抒情和反讽的映照就使他文本叙事中田园牧歌图景下是生命生存的无奈和悲哀得到了展示。
前述的分析已使下面的结论得以成立:抒情和
反讽的混杂以及相互对立的矛盾因素,
并不只是文本修辞上的装饰,
而是具有表明沈从文对现实持有批判态度的作用;在它的背后蕴涵着深刻的伦理性
关怀。因为沈从文早已说过:“一个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
———对于当前社会黑暗的否认,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
”[18]110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指导思想虽然与时代的主潮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不相符合,但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却也能够被当作“为人生”的小说创作文本。此种
隐蕴内涵的实现,
一方面固是沈从文个人身上所承载的传统伦理意图,以及他面对生命荒谬的存在所油然而生的抗议精神;另一方面即是他小说叙事中抒情话语和反讽修辞交相互用使得想象世界和实在
世界在同一个叙事层面上隐现自如,
造就了和谐的文本表层与隐层间关系。
参考文献:1]沈从文.论中国小说创作[
M]//沈从文文集:第11卷.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4.2]沈从文.神之再现[M]//转引自夏志清,刘绍铭,等,译.
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3]沈从文.水云[
M]//沈从文文集:第10卷.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4.4]沈从文.短篇小说[
M]//沈从文文集:第12卷.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4.5]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M]
.//沈从文文艺论丛:十四.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6]王德威.批判的抒情—
——沈从文的现实主义[M]//现代中国小说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7]沈从文.看虹摘星录[
M]//沈从文文集:第11卷.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4.8]沈从文.从徐志摩作品学习“抒情”
[M]//沈从文文集:第11卷.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4.9]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M]//沈从文文集:第
11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10]刘西渭.《边城》与
《八骏图》[C]//王珞.沈从文评说八十年.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4.11]苏雪林.沈从文论[C]//王珞.沈从文评说八十年.北
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4.12][德]弗罗姆.健全的社会[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13][德]
H.R.耀斯.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14]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选[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15]沈从文.辰河小船上的水手[M]//沈从文文集:第10
卷.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4.16]沈从文.被刖刑者的爱[M]//沈从文文集:第5卷.广
州:花城出版社,
1984.17][英]D.C米克.论反讽[M].周发祥,译.北京:昆仑出
版社,
1992.18]沈从文.给志在写作者[
M]//沈从文文集:第12卷.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4.【责任编辑:郭德民】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