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沈从文小说文化内蕴中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小说文化内蕴中的“湘西世界”

来源:智榕旅游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9 2010 沈从文小说文化内蕴中的“湘西世界’’ 曾 呜 摘要:沈从文对“人与自然契合”的湘西的自然美、风物美和人性美进行了热情的歌颂,极力创造一种古朴宁静的乡村文 化景观。他构筑的那个“湘西世界”,触及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积淀的“天人合一”理想社会的原型,满足了时代补 偿性调节的需要,因此震撼了人们的灵魂,使其作品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世界:天人合一:纯朴优美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O10)09—0107一O3 作者简介:曾呜(1982-),男,湖南吉首人,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师范学院中文系助教,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收稿日期:2009—12-26 据笔者所知,在现代文学研究界,最早提出“湘西 世界”概念的人是赵园女士。她的《沈从文构筑的“湘 西世界”》_1]一文,是中国研究沈学的早期力作之 一兵到其他人,都能互相关心、真诚相待。在这里。人与 自然交汇融合,相得益彰,这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让人仿佛进入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 。后来,运用这种思路进行沈从文研究的,不胜枚 确实,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用小说构筑了一个 他在“湘西世界”中极力追求的“人与自然契合”的 境界,不仅指人与外在自然的和谐.以显示一种牧歌式 举,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的生活情调,而且还包括人自身内部的和谐。即人的自 然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就是说人不应该为社会势力和金 充满“优美、健康、自然而有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的“湘西世界”[234.这是一个对现代人有着无穷魅力的 钱所左右,人要保持人性的美和善。即使像小说《柏子》 和《阿金》中描写的光棍、地保、水手、妓女那样的人物, 在沈从文的笔下也依然是那样的淳朴.感情是那样的真 挚。柏子与吊脚楼上的女人之间尽管是一种买卖交换关 系。但他们之间也有着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有着热切 充满乡土气息的世界,有学者甚至称沈从文的主要文 学贡献就是用文字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_3]。在 这个日益物化的时代碾过人们心灵的时候,这个“湘 西世界”在很多人心中蔓延,被期待、被向往。 的期待和刻骨的相思。表现他们在情欲上的热情、犷悍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自然山水被描绘得逼真美丽, 和勇敢,更表现出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 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船上的柏子与楼上的女人.一旦相 让人留连忘返。湘西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与 之相契合的风物,酉水岸边的吊脚楼、碾坊、渡船、白 会,一个月的精力与积蓄,便统统交给了官能的上帝,他 们“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却不曾忘却灰 暗生命中这最辉煌的绚烂(《柏子》)…… 在这些人的身上,有着自然之子所有的强力与情 爱的激荡,充分表现出那种生活的真与情爱的真。他 们在情爱上的热烈勇敢,足以让那些“文明”的城里人 塔、竹篁,以及逢年过节的舞龙、耍狮、龙舟竞赛,连茶 峒的小街、码头的景象也俨如一幅风俗画、墨彩交融。 这些都是与都市污浊、腐烂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照。 环境是如此美好.而生活在其中的湘西人更是美 的化身。《边城》中的翠翠和外祖父相依为命,以摆渡 为生。渡头属公家所有,过渡人本不必出钱。但辛苦了 这位老人,心中总是不安,临下船时总要抓一把铜钱 掷在船板上,留给祖孙俩零用。老船夫则是坚决不允, 目瞪口呆。而在湘西人独特的道德观念中,只要符合 人的自然本性就合乎“道德”.而违反人的自然本性, 就不“道德”,在他们看来,“雷公不打吃饭的人,我们 依然塞到那人的手里。有时却情不过,便用这钱买来 茶叶和烟草.招待过往的客人。老船夫从不思索自己 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地在那里 活下去。老人死后.令人感动的是,曾对老人因误会而 做的事同吃饭一样正正经经,神是不见责的。”(《道师 与道场》)甚至认为“天许可的事,不去做也有罪。” (《神巫之爱》)没有受到虚假的礼教与空虚教育的家 长们,也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反对青年人正常的欲望。 略有怨气的船总顺顺,竞能捐弃前嫌帮助料理老人的 后事,还派杨马兵照顾翠翠以后的生活。小说中的人 物从老船夫到船总顺顺,从翠翠到傩送兄弟,从杨马 一但沈从文却对这种习俗以回避的方式进行了粉饰:对 于没有读过“子日”的善良乡下人来说.一切都从现实 出发,采取的是恬静、不计较儒家贞节伦理的态度。这 1O7一 种超越了世俗观念的湘两社会观念作为一种“优美、 健康、自然而有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与都市文明 乃至传统道德对人肉体欲求的极端压抑, ̄Hlll虚伪的 被激活了,作为乱世之中救赎人类灵魂的“诺亚方 舟”.出现在几乎每个人的梦中。沈从文在作品中构筑 的那个“天人合一”的“湘西世界”,就触动了中国人灵 贞洁观相比.他们无疑是健全人性的代表I4。沈从文 在这里以性爱为焦点透视社会人生,皆在与都市世界 人性压抑与扭曲的虚伪的两性关系形成鲜明对照,从 而获取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 .魂中“桃花源”的文化心理原型,即“天人合一”的理想 社会。满足了那个时代(并还将满足未来时代)补偿性 调节的需要。并实现了那一时代的心理平衡。按照荣 格的观点,全面而充分体现了原型的幻觉型的作品, 才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沈从文的小说,无疑是具有 这样的品格的。 沈从文这个“乡下人”在都市遭遇挫折后产生了 深深的文化自卑感,原有的外倾型倾向产生了退行, 按荣格的观点,退行会导致人和集体无意识的相遇l5 7。 具体到沈从文.那就是表现为他干I1湘西世界积淀的楚 沈从文小说所叙述的故事,都是直接从现实中取 文化的遇合,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是一种“根柢 材的。《阿黑小史》生动地描写出一对小儿女大胆而纯 深沉”、“充满浪漫激情,保留着远古传统的南方神 真的爱情。《雨后》写的是在夏1:1一场新雨过后,一对 话——巫术的文化体系”。它虽然作为一种早已断裂 青年的恋爱场面,在美丽的大自然的衬托下,男女问 的文化形态大多消融在整个传统文化之中了,但由于 的爱情被描写得自然美丽,合乎人情。《柏子》记叙了 湘西偏居我国西南一隅,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加上湘西 小水手与妓女相会的生活片段,他们之间的爱是放纵 各少数民族长期受歧视,使得他们对外来的文化有着一 中显示热情,粗野中见出率真。翻翻作者三本纪实性 种几乎是本能的拒斥,从而使得这种保留着远古传统的 作品:《从文自传》、《湘两散记》、《湘西》,我们都可以找 神话——巫术的文化体系.在湘两这块尚未受儒家理性 到以上小说的生活原型。这也是由湘西的地理、风土、 精神太多洗礼的土地上得到较多的保存,在湘西人最初 民族的特殊性造成的。沈从文小说的写实特色,不仅 的观念里,自然与人本来就是混浊统一的,无所谓界分, 表现在他的小说中人物事件具有生活真实的基础,还 这种观念反映到观念行动 ,则是表达合一愿望的宗教 表现在对人物性格的刻划严格地忠实于生活的逻辑。 巫术特别兴盛。《汉书・地理志》说:“楚人信巫鬼,重淫 作者谈过,3O年代的湘西根本不存在象边城那 祀。”原始的巫术礼仪风习还弥漫在社会日常生活巾.并 样美好的城镇和农村,为何在以作者的故乡——湘西 在世代的流传中积淀为民问文化和深层的集体无意 人民的生活为题材的那部分作品中,所写的那种优美 识——对“天人合一”理想社会的渴望。所谓“天人合 健康的人性、纯洁古朴的风俗,这主要是他选择道德 ”一,即天人和谐。它强调人 自然的统一性,认为人与 伦理为视角,以他全部热情、宗教式的虔诚去建筑全 自然不应该相互隔绝、相互敌对,而是能够并且应该彼 新的伦理世界——“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 此相互渗透,和谐统一的。其实,这种“天人合一”的社会 奉的是‘人性’ ”121 由此我们就很好理解他在谈及创 理想,在中国起源很早。这种观念最早由名家施惠正式 作时所说:“文学是用生活作根据,凭想象生着翅膀飞 提出。后经汉儒董仲舒的宣扬:“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 翔到另一世界里去的一件事情。她不缺少最宽泛的自 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一,天人一也。”最后进入宋明理 由,能容许感情到一切想象上去散步。”(《记胡也频》) 学系统 所以说“天人合一”可以说是中国各派思想的共 他的小说“在写实中依旧浸透一种抒情幻想成分。” 同观念,它深深积淀在中同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构 (《选集题记》)在《牛》这篇写实性极强的小说里,作者 成了一种强大的集体无意识l 6l 赋予牛以人的特征“他们都在各自流泪……对于生 他的作品无疑是吸收了楚文化中的屈骚精神.昭示 存,有一种悲痛在心。”故事组织在一种半梦幻的情境 了积淀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层的集体无意 中,把老牛伯这个贫苦农民心里的希望写得淋漓尽 识——“天人合一”的社会理想,并融合了湘西少数民族 致。这些都浸透着作者一种人的尊严的恢复,生命之 独特的心灵历程和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才创造成的。他 火的复燃的理想。沈从文小说相当一部分,幻想或想 以城乡对峙的结构,建构了一个独特而完整的艺术世 象的成分是很重的。以苗族传说和佛经故事为题材的 界。他在其“湘西世界”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 《龙珠》、《神巫之爱》等小说的情节安排,是完全在想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 象中完成的。《龙珠》中龙珠带着自己的奴隶去“对 理想社会的范式,表达了人们对这种理想社会的渴求。 歌”;《神巫之爱》里巫师作傩的场面……这一切,都是 沈从文生活在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 幻想的。但就在这种幻想中,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沈从 的年代,一方面日益尖锐,另一方面广大人 文有着很美丽的梦想——建构一个充满着真善美的 民群众渴望过上一种和平宁静的理想生活。于是.潜 世界。这些既是艺术的,也是现实的,他希望借助这种 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天人合~”理想社会的原型就 梦幻与感情“达到人与美与爱接触的路”,实现“实”与 一108 “梦”的融合。 他用抒情的笔调写作,相当一部分小说包含着明 妾,他的愤怒交织着乱麻似的心绪是通过捏拳、喝酒 的行动和盘托出。“贵生不做声,咬着下唇。把手指骨 显的抒情成分。可是.这感情并非直露的、爆发的,而 是溶解到自己轻淡的描写中,隐伏于清新朴实的叙述 捏了又捏,看定那红脸长鼻子心想打那家伙一拳。不 过手伸出去时,却端了土碗,哐哐嘟嘟喝了大半碗 背后。《渔》描写的是边地人民夜渔的风俗画。但却在 月光、古庙、荒滩、乱石之间,又穿插了一个关于两族 人械斗的轶事,把读者引入了一个迷离的幻境,地上 的花束是谁丢下的?山顶上古庙里的和尚又是谁?作 者都未作交代,而是在长于心理描写和微妙的暗示 中,让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力。可见,作者善于把人物 酒。”《萧萧》中萧萧纤细感情和神态的捕获(她因此极 恨毛毛虫,见了小虫子就想用脚去踹)以及《边城》写 翠翠外祖父死时哀怨的心情以半夜草莺的啼叫来烘 托,老船夫的死以渡口小山的白塔倒塌做陪,等等,所 有这些都通过人物神态、行为,或自然景物的灵性.尤 其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下意识行为及其产生的环 境,构成强烈的暗示,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沈从文描写湘西的小说,题材本身具有神秘色 彩。在现实主义的细腻描写中,展开作者的想象和幻 想,把人物的心绪化为传神的情调和氛围.通过微妙 的暗示,揉进自己的情愫,溶原始的神秘美、幻想美、 色调美、情感美于一炉。并用清新简洁的语言,水一样 明亮,碧透、柔和的色调涂染画面,构成沈从文小说独 的心绪化为传神的情调和氛围.构成强烈的暗示,诱 发读者去体味人物的内心奥妙。沈从文在《雨后》也描 写了自然性爱的环境氛围——“这时节行雨已过前 山,……四狗坐处四周是虫声……头上虽凉心却热热 的,原来四狗的腰已被两只柔软的手围着了。”原始性 的自然景物与人的“生命”的自然性融合一体了。纯朴 与自然、率真与热烈,构成了一个真纯的爱的空间。 《月下小景》就是隐伏于清新朴实的叙述背后引导读 者进入小说的情境的。在小说一开头画出了一幅“月 光淡淡地洒满了各处……飘扬着快乐的火焰”具有牧 歌情调的图画之后,紧接着便讲了一个英雄追赶日月 “因日头的热所烤炙,在西方的大泽中渴死”的神奇传 说。在微笑下潜藏着生存危机,暗示这人生美的一瞥 特的艺术意境。以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吸引读者,向我们展示出色彩特异的乡土风俗画卷。 参考文献: 【1】赵园.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J].文学评论,1986(6). [2】沈从文..-j-作选集代序[M]//沈从文全集:第9卷.太原:北岳 文艺出版社.2002. 不仅是短暂的,而且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作者把 最动听的牧歌声和最忧郁的暗示交织在一起,不仅增 添了小说的悲剧氛围.而且把读者推人“人生无常”的 强烈预感。《贵生》中贵生所爱的姑娘被地主霸占为 (上接第102页) [3】钱理群,温儒敏,昊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1998. [4】王锡伦.沈从文论[J].北方论丛,1990(2). [5】霍尔.荣格心理学入门[M].上海:三联书店,1987. [6]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意识薄弱。对信息网络安全重视不够.安全措施不落 范围内的监控,全面了解网络中发生了什么,掌握发 生的内部违规事件和外部入侵行为,可以大大降低网 络被侵害的风险。(3)减少损失。出现突发事件时,做 到早发现、早确认、迅速定位、全局预警,及时采取措 施使网络整体的损失降到最低。不但对已知事件能够 快速响应,对未知事件也可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措 实。因此,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网络安全宣 传和培训,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是避免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要经常进 行安全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识,让所有的干部职工 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工作的方法,这样才能全面 地提高海事政务网络安全。同时,建立安全防范制度, 以制度的形式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施。(4)明确安全责任。对分布在长江沿线、管理复杂 的海事网络系统来说。在网络中出现安全事件后,通 过应急响应机制能够迅速定位安全事件的来源,明确 安全事件发生的范围,确认网络系统受损害程度,进 而明确安全责任。 (四)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总之,加强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必 须依靠信息管理人员、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构 建一套完整、科学、高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安全保障 体系。随着海事电子政务建设进程加快,网络与信息 安全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要对涉及信息安全的电子 政务系统中的硬件设备、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应 用系统等内容进行全程安全管理;要利用技术管理, 如网络运行前的开发、试用、验收和推广各阶段的安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安全事件也层出 不穷。如:黑客利用网站漏洞侵入后台窃取信息;散播 病毒进入系统,使系统瘫痪;干扰网站正常的对 公众服务等。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防范意识,确保系 统安全是安全管理工作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户安全 全管理:要实施必要的安全行政管理措施,建立完备 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并建立 完善的责任和监督机制。 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