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P&ID图识读基础
PID PFD 物流数据表 管道和仪表流程图又称为P&ID,是PIPING AND INSTRUMENTATION DIAGRAM的缩写。P&ID的设计是在PFD的基础上完成的。它是化工厂的工程设计中从工艺流程到工程施工设计的重要工序,是工厂安装设计的依据。
工艺流程图(PFD)是PROCESS FLOW DIAGRAM的缩写。PFD中表示工艺设备及其位号、名称;主要工艺管道;特殊阀门位置;物流的编号、操作条件(温度、压力、流量);工业炉、换热器的热负荷;公用物料的名称、操作条件、流量;主要控制、联锁方案。
物流数据表中列出各主要物流数据,包括每股物流的起止点、相态、组成、总流量、气相流量、液相流量、温度、压力、分子量、气相密度、液相密度、气相粘度、液相粘度、气相热焓、液相热焓等。应给出不同工况的数据。
P&ID及UID内容 化工工程的设计,从工艺包、基础设计到详细设计中的大部分阶段,P&ID 都是化工工艺及工艺系统专业的设计中心,其他专业(设备、机泵、仪表、电气、管道、土建、安全等)都在为实现P&ID里的设计要求而工作。
广义的P&ID可分为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即通常意义的P&ID)和公用工程管道和仪表流程图(即UID)两大类。
由于P&ID的设计千变万化,对同一工艺流程的装置,也可以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用户要求、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操作人员的经验不同等),需要在设计P&ID时作出相应对策,再加上设计者不同的处理方法,因而同一工艺流程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其P&ID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P&ID通常有6――8版,视工程需要而定。
1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一套完整的P&ID及UID清楚地标出工艺流程对工厂安装设计中的所有要求,包括所有的设备、配管、仪表等方面的内容和数据。
1.P&ID的设计内容
P&ID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1 设备
(1)设备的名称和位号。
每台设备包括备用设备,都必须标示出来。对于扩建、改建项目,已有设备要用细实线表示,并用文字注明。
(2)成套设备
对成套供应的设备(如快装锅炉、冷冻机组、压缩机组等),要用点划线画出成套供应范围的框线,并加标注。通常在此范围内的所有附属设备位号后都要带后缀“X”以示这部分设备随主机供应,不需另外订货。
(3)设备位号和设备规格
P&ID上应注明设备位号和设备的主要规格和设计参数,如泵应注明流量Q和扬程H;容器应注明直径D和长度L;换热器要注出换热面积及设计数据;储罐要注出容积及有关的数据。和PFD不同的是,P&ID中标注的设备规格和参数是设计值,而PFD标注的是操作数据。
(4)接管与联接方式
管口尺寸、法兰面形式和法兰压力等级均应详细注明。一般而言,若设备管口的尺寸、法兰面形式和压力等级与相接管道尺寸、管道等级规定的法兰面形式和压力等级一致,则不需特殊标出;若不一致,须在管口附近加注说明,以免在安装设计时配错法兰。
(5)零部件
为便于理解工艺流程,零部件如与管口相邻的塔盘、塔盘号和塔的其他内件(如挡板、堰、内分离器、加热/冷却盘)都要在P&ID中表示出来。
2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6)标高
对安装高度有要求的设备必须标出设备要求的最低标高。塔和立式容器须标明自地面到塔、容器下切线的实际距离或标高;卧式容器应标明容器内底部标高或到地面的实际距离。
(7)驱动装置
泵、风机和压缩机的驱动装置要注明驱动机类型,有时还要标出驱动机功率。
(8)排放要求
P&ID应注明容器、塔、换热器等设备和管道的放空、放净去向,如排放到大气、泄压系统、干气系统或湿气系统。若排往下水道,要分别注明排往生活污水、雨水或含油污水系统。
1.2配管 (1)管道规格
在P&ID中要表示出全部在正常生产、开车、停车、事故维修、取样、备用、再生各种工况下所需要的工艺物料管线和公用工程管线。所有的管道都要注明管径、管道号、管道等级和介质流向。管径一般用公称直径(DN)表示,根据工程的要求,也可采用英制(”,英寸)。
若同一根管道上使用了不同等级的材料,应在图上注明管道等级的分界点。
一般在P&ID上管道改变方向处标明介质流向。 (2)间断使用的管道
对间断使用的管道要注明“开车”、“停车”、“正常无流量(NNF)”等字样。
(3)阀件
3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正常操作时常闭的阀件或需要保证开启或关闭的阀门要注明“常开(N.O)”“常闭(N.C)”、“铅封开(C.S.O)”、“铅封闭(C.S.C)”、“锁开(L.O)”、“锁闭(L.C)”等字样。
所有的阀门(仪表阀门除外)在P&ID上都要示出,并按图例表示出阀门的形式;若阀门尺寸与管道尺寸不一致时,要注明。
阀门的压力等级与管道的压力等级不一致时,要标注清楚;如果压力等级相同,但法兰面的形式不同,也要标明,以免安装设计时配错法兰,导致无法安装。
(4)管道的衔接
管道进出P&ID中,图面的箭头接到哪一张图及相接设备的名称和位号要交待清楚。以便查找相接的图纸和设备。
(5)两相流管道
两相流管道由于容易产生“塞流”而造成管道振动,因此应在P&ID上注明“两相流”。
(6)管口
开车、停车、试车用的放空口、放净口、蒸汽吹扫口、冲洗口和灭火蒸汽口等,在P&ID上都要清楚地标示出来。
(7)伴热管
蒸汽伴热管、电伴热管、夹套管及保温管等,在P&ID中要清楚地标示出来,但保温厚度和保温材料类别不必示出(可以在管道数据表上查到)。
(8)埋地管道
所有埋地管道应用虚线标示,并标出始末点的位置。 (9)管件
4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各种管路附件,如补偿器、软管、永久过滤器、临时过滤器、异径管、盲板、疏水器、可拆卸短管、非标准的管件等都要在图上标示出来。有时还要注明尺寸,工艺要求的管件要标上编号。
(10)取样点
取样点的位置和是否有取样冷却器等都要标出,并注明接管尺寸、编号。
(11)特殊要求
管道坡度、对称布置和液封高度要求等均必须注明。 (12)成套设备接管
P&ID中应标示出和成套供应的设备相接的连结点,并注明设备随带的管道和阀门与工程设计管道的分界点。工程设计部分必须在P&ID上标示,并与设备供货的图纸一致。
(13)扩建管道与原有管道
扩建管道与已有设备或管道连接时,要注明其分界点。已有管道用细实线表示。
(14)装置内、外管道
装置内管道与装置外管道连接时,要画“管道连接图”。并列表标出:管道号、管径、介质名称;装置内接往某张图、与哪个设备相接;装置外与装置边界的某根管道相接,这根管道从何处来或去何处。
(15)特殊阀件
双阀、旁通阀在P&ID上都要标示清楚。 1.3 仪表与仪表配管 (1)在线仪表
流量计、调节阀等在线仪表的接口尺寸如与管道尺寸不一致时,要注明尺寸。
5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2)调节阀
调节阀及其旁通阀要注明尺寸,并标明事故开(FO)或事故关(FC)、是否可以手动等。我国钢制调节阀阀体的最低压力等级是 4 x 106Pa,而管道的压力等级往往低于 4 x 106Pa,此点在 P&ID上要注明,以免法兰配不上。
(3)安全阀/呼吸阀(压力真空释放阀) 要注明连接尺寸和设定压力值。 (4)设备附带仪表
设备上的仪表如果是作为设备附件供应,不须另外订货时,要加标注,该仪表编号可加后缀“X”。
(5) 仪表编号
仪表编号和电动、气动讯号的联接不可遗漏,按图例符号规定(lead sheet)编制。
(6)联锁及讯号
联锁及声、光讯号在P&ID上亦要表示清楚。 (7)冲洗、吹扫
仪表的冲洗、吹扫要示出。 (8)成套设备
成套供应设备的供货范围要标明。对由制造厂成套供货范围内的仪表,要加标注,可在编号后加后缀“X”。
1.4其他
在P&ID中要将特殊的设计及安装要求标示出来,亦可作为注释单独列出,如开/停车联锁、再生要求、仪表与有关的管道阀的安装要求、特殊的专用管件等。
6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2.P&ID的设计过程
P&ID的设计过程是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P&ID的设计,必须待工艺流程完全确定后(但不是工艺流程设计完全结束后)才能开始,否则容易造成大返工。
P&ID的设计一般要经过初步条件版、内部审核版、供建设单位批准版、设计版、施工版和竣工版等阶段后才能完成。
2.1 初步条件版(A版)
P&ID设计过程中,系统专业需要具备必要的基础资料。这些资料在P&ID设计初期不可能全部具备,但有了主要部分即可开展工作。
P&ID的A版可以由系统工程师完成。也可由工艺工程师完成后移交给系统工程师,由系统工程师继续完成后面的一系列工作。此版P&ID属于工艺包设计的内容。
A版P&ID的主要作用,一是供配管专业进行装置布置和主要管道走向的研究使用;二是供给自控专业完善自控设计。在此版设计时,P&ID的设计者根据PFD和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仪表设计。关于控制方案,还应听取用户的意见。P&ID的A版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设备
所有的设备(包括备用设备)及它们的名称和位号、驱动机类型。 (2)工艺管道
主要的工艺管道要注明管径和流向(通常1/2”以上),但管道编号可暂不标注。
(3)公用工程管道
与设备相接的公用工程管道应标出管径,蒸汽管要标出蒸汽压力。 (4)间断使用的管道
7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间断使用的管道要标注其用途(如开工用、停工用、事故处理用等),
(5)管材
管道的材质要求可用管道等级或文字说明(如碳钢、不锈钢)标注;若暂时无条件标注时,可暂不标注;但对合金钢管道和高压管道则一定要注明所用材料。
(6)阀门
管道上的阀门在此阶段要尽量表示出来,并表明常开或常闭状态。 (7)设备的最低标高
对于有标高要求的设备,应标出其最低标高。 (8) 泄压系统
应表示清楚安全阀/呼吸阀(压力真空释放阀)出口是排往大气或排往火炬/废料处理系统。
(9)安全阀
要标出主要的安全阀/呼吸阀(压力真空系统释放阀),但并不要求注出尺寸和编号。
(10)调节阀
要画出全部调节阀,但不要求注出尺寸。 (l1)仪表
按照对PFD的理解标出全部仪表(包括检测仪表、控制和联锁仪表,但不必注出仪表编号)。要用图例符号表明仪表是在DCS或现场的不同位置。
(12)必要的设计说明
8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自流管道、管道的坡度、液封、布置在某个特定位置上的调节阀组以及排往下水系统的类型(含油污水、雨水或生活污水系统)等均应有相应说明。对有常开、常闭要求的阀门,图上也应注明。
(13)供货范围
成套供应设备的供货范围要用点划线框出并加标注。 (14)介质流向
管道上要注明介质流向。
(15)指出需要保温和伴热的管道
工艺工程师应在A版P&ID上注明工艺过程对配管材质的要求,并同时提出推荐的初步装置布置图,供配管专业参考。
2.2 内部审核版(B版)
在P&ID送给建设单位审核前,要先在设计单位内部进行审核。各专业接到A版P&ID后,需要再作如下完善。
(1)所有的管道
系统工程师应对P&ID进一步深化,把工艺和公用工程物料管道补全,加上工艺过程所需要的放空和放净管道,并注明管径。
(开车工程师)应在A版图纸上补充说明开车、停车、试压及事故处理的各项要求(然后把图纸送回给系统工程师)。
(2)标注所有管道的管径及伴热、保温要求
系统专业应对管道的管径进行初步的水力计算和保温设计,并在P&ID和管道数据表上注明管径、保温和伴热的初步要求。
一般的管道可根据物料平衡表中的物料流量、推荐流速或允许压力降来选用管径。但对某些水力计算有特殊要求的管道,则应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其中包括:塔及反应器的入口管道;泵的吸入管道;制冷管道;往高位输送或长距离输送的液体管道(需校核泵的扬程是否够用);要求流
9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量均匀分配的对称布置的管道;催化剂管道;液封管道(须校核液封是否会被冲掉或吸入);提升管道;两相流管道;浆液管道;压缩机吸入或排出管道;塔的回流管道;安全阀的入口和出口管道(控制安全阀入口管道的压降不超过其定压的3%,出口管道须校核安全阀的背压对安全阀定压的影响);热虹吸再沸器工艺物料的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排向气体回收系统的呼吸阀(压力真空释放阀)的出口管道。
(3)工艺工况
工艺工程师再对P&ID的设计是否符合工艺要求进行详细校核,并注上工艺工况。
(4)加注管道号
系统工程师应在P&ID上加上管道号,编制管道数据表(部分内容由配管材料专业完成)。
(5)标注管道等级
系统工程师根据管道专业配管材料人员制定的管道等级,标注在P&ID上。对少量暂时还提不出管道等级的管道可暂标出管壁厚度。
(6)加深自控设计内容
仪表专业应对A版进行校核,并补上所需的全部仪表,仪表要编号。 (7)标出管道坡度及特殊要求、管道安装尺寸要求。 (8)加深设备内件的设计内容。 (9)注明所有的非标准配件。
系统工程师收到自控工程师返回的A版图纸后,根拒返回的条件对图纸进行修改、补充、加深,并加上管道防冻的措施、公用工程物料管道的配置、8字盲扳的设置内容。然后,由系统、自控工程师一起对P&ID进行全面校阅。所有的图例、符号、线条都要符合公司规定或项目组规定(Lead Sheet),并调整图面布置,使图面布置匀称,达到正规出图的要求。自此
10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以后,所有P&ID的修改均在此版(即内部审核版或B版)底图上进行,不再重新绘制。
2.3 供建设单位批准版(C版)
P&ID的内部审核会主要由工艺系统、设备、自控和配管专业参加, 其它专业视具体情况酌情参加讨论。在会议前,各专业应先在自己的P&ID蓝图上用红、蓝笔进行修改,为出席会议作准备。会上首先由系统专业工程师介绍P&ID,之后各专业进行审核。系统专业人员在专用的蓝图上对校核无问题的管道、仪表、阀门、设备及说明用黄色涂上,需删去部分用蓝色涂上、修改部分用红色涂上;同时,对管道数据表也用同样方法核对。
根据审核会上各专业对图纸的修改及讨论情况,系统专业应再次对P&ID的原图进行修改、补充。即完成供建设单位批准版。
在前三版修订过程中,凡是已订货的设备,要用制造厂提供的设备确认图与P&ID进行详细地核对,各项数据务必一致。若某些设备还未落实,建议在P&ID底图上用铅笔圈上,并注明“待定”。其它专业对“待定”设备暂不设计,以免以后返工,招致重大经济损失。
至此P&ID的设计以接近完成,基本满足设计、生产上的要求。配管专业可以按此开展配管研究等工作。
2.4 设计版(0版)
供建设单位批准版发送建设单位后,一般每个装置应给建设单位两周时间审核。建设单位可以在自己公司内找人审核,也可以从外单位聘请有关专家审核或由建设单位的上级单位派人参加审核。然后,建设单位送回审核意见。这份审核意见要归入工程档案,以备查用。项目负责人及系统工程师应仔细研究建设单位的意见,必要时还应请工艺、自控、配管工程师等参加讨论。然后应与建设单位一起讨论研究,充分交换意见,以求取得一致的见解。修改后的图纸即为设计版。
设计版的P&ID是吸取了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和建设单位意见后的成品,是各专业进行详细工程设计的依据。其中,除了用“待定”圈起来的
11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内容外,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必须严格地按照该版图纸上的规定进行详细工程设计,完成最终的装置布置设计图、配管成品图和正式的材料统计。
在设计版正式出图后,P&ID的每次修改都需在图纸上注明修改符号,一般用正三角形内写上序号表示,如△。当出下一个修改版时,要把前一版的修改符号及修改范围擦去,只留本次的修改符号及修改范围。每次修改,都需在图纸上的修改记录表内填上修改序号、修改内容、修改日期及修改者的姓名。出修改图时,不需把整套P&ID全部复制,只需复制有修改的图纸,并分发各有关专业。
2.5 施工版(1-3版)
在各专业开展详细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时,设备制造厂的图纸已陆续到齐。系统工程师应根据这些确认图修改P&ID,使之与设备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另外,根据最终配管图对管系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最后确定管系的管径。此时,可能会要求对某管系进行返工,调整管径。在施工图设计开展的过程中,可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在出P&ID的施工版之前,需要对P&ID再次详细校审,对图中不合理部分及各专业不一致处进行修改,目的是使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完全一致,避免返工。施工单位接到施工版后,才能对图中非“待定”部分进行施工。对图纸中标注的“待定”部分,施工单位只能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不能进行正式施工。出P&ID的施工版时,配管施工图已完成,应根据P&ID的施工版对配管施工图、配管模型及配管材料表再次进行校核。此后,除了圈“待定” 的内容和图面上的小错外,对P&ID不允许再进行修改。若建设单位要求修改设计,应当由建设单位书面提出,经工程负责人签字后,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人员才能修改,而且要从PFD开始修改。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由于设备布置的变化及其它原因,会发现公用工程配管的支管引出次序及连接位置与P&ID有较大的出入,此时,要根据配管图的实际情况在施工版中修改公用工程图(UID)。由配管专业提出草图,系统专业改图。
12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2.6 竣工版(4版)
施工过程中,P&ID不允许大改或大返工,但小的错误或图纸与现场情况不符是允许修改的,并由设计代表根据施工实际情况修改P&ID成竣工图。此版图是在竣工结束后完成。但在大部分情况下,由于施工版与实际情况很接近,就不出P&ID的竣工版了。
P&ID设计过程中,各专业的修改、补充都由系统专业工程师转移到原图上;当然,系统专业工程师的修改也在原图上进行。这样可避免在众多的图纸中找不到基准而造成混乱。
3 .P&ID设计所需资料
设计P&ID的过程中,需要很多资料。收集和准备好这些资料,是保证P&ID设计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些资料包括PFD、设备资料、自控方案等。
(l)PFD
P&ID是在PF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设计P&ID之前,必须有一份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比较详细的PFD作为P&ID设计的依据。
(2)设备
由于在P&ID上要标出有关设备的型式、台数、基础数据和尺寸,所以必须有完整的工艺设备性能要求。
在工艺流程中,有不少非定型设备和定型设备。在绘制P&ID的过程中,必须有这些非定型设备的简图和定型设备总图,才能知道管口的尺寸、联接形式、法兰的压力等级和法兰面形式等。这些内容在绘制P&ID时是必要的。
(3)自控方案
重要的自控方案必须由工艺、自控专业联合提出。一般的自控方案可以由P&ID设计者自行决定,然后由自控专业修改。
(4)推荐配管材质表
13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推荐表应能满足工艺对配管材质的要求,应有管道等级等。 (5)有关的标准规范
有关的标准规范应包括工程规定(如保温、伴热、配管、仪表方面的规定等)和工程采用的标准、图例等。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统一性和工程的水平,须由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提出。
(6)类似装置的P&ID
若有类似装置的P&ID可供参考,则有利于吸取他人的经验。在他人工作的基础上起步,事半功倍。
(7)流程介绍
流程应介绍其生产特点及整个生产过程的简要情况。 (8)开停车及装置的操作特点
根据该资料应当了解设计中须做哪些特殊考虑和处理。 (9)仪表一览表。 (10)设备一览表。
在开始绘制P&ID时,上述资料不可能全部具备。只要有主要部分就可开展工作,但要在工作过程中将其它部分逐步汇集完全,以保证P&ID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P&ID的图面布置和制图要求
HG 20559.2-1993 管道仪表流程图设备图形符号 HG 20559.7-1993 管道仪表流程图设备位号
HG 20559.3-1993 管道仪表流程图管道和管件图形符号 HG 20559.5-1993 管道仪表流程图物料代号和缩写词
HG 20559.6-1993 管道仪表流程图隔热、保温、防火和隔声代号 HG 20519[1].38-92 管道等级号及管道材料等级表
14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HG 20559.4-1993 管道仪表流程图管道编号及标注
HG 20559-1993 化工装置工艺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管道仪表流程图基本单元模式.
15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16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1 7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18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HG 20559.1-1993 管道仪表流程图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四、南化公司大化肥300单元简化PID图识读示例 1、工艺流程 工艺气流程
来自200单元炭黑洗涤塔(V-201A/B)8.50MpaA、252.1℃的原料气,流量为162.847t/h,水气比为1.219,组成如下(mol%干气):
成分 组成(mol%) CO 50.65 H2 41.92 CO2 5.50 CH4 0.74 Ar 0.13 N2 0.29 H2S 0.40 COS NH3 0.0234 0.33 首先进入碳黑水分离器(V-301)中分离除去夹带的碳黑水后,进入原料气预热器(E-303)的管程,被出1#变换炉(R-301)经高压蒸汽过热器(E-302)、高压废热锅炉(E-301)冷却后的部分变换气加热至285℃,然后从顶部进入R-301进行一氧化碳变换反应。从R-301底部流出的8.39MpaA、469.8℃的部分变换气组成如下(mol%干气):
成 分 CO H2 CO2 CH4 Ar N2 H2S COS NH3 19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组成(mol%) 6.14 59.07
33.43 0.52 0.09 0.21 0.30 0.0014 0.23 出R-301的部分变换气依次经过E-302、E-301的管程,分别被冷却至455.1℃、299.1℃后,进入E-303的壳程加热进R-301的原料气,自身被冷却至265℃,在8.21MpaA下进入2#变换炉(R-302)进一步进行一氧化碳变换反应,以提高变换率,降低工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残留量。出R-302的8.19MpaA、295℃变换气组成如下(mol%干气):
成 分 组成(mol%) CO 1.29 H2 60.94 CO2 36.47 CH4 0.50 Ar 0.09 N2 0.20 H2S 0.28 COS NH3 0.0004 0.22 出R-302的变换气依次经过工艺冷凝液预热器(E-304)的壳程、锅炉给水预热器(E-305)的壳程,加热本单元工艺冷凝液和锅炉给水,回收反应余热,分别被冷却至219.6℃、215.2℃后,进入1#冷凝液分离器(V-302)分离工艺冷凝液。出V-302的变换气进入除盐水预热器(E-306)的管程加热除盐水,被冷却至60℃后进入2#冷凝液分离器(V-303)分离工艺冷凝液。出V-303的变换气进入最终冷却器(E-307)的管程,用循环冷却水进一步冷却至40℃,然后进入3#冷凝液分离器(V-304)进行气液分离,并且用来自锅炉给水冷却器(E-308)的40℃、7.94MpaA,流量为5000Kg/h的锅炉给水,自上而下进行洗涤,除去变换气中微量的氨及固体杂质和稀释工艺冷凝液。出V-304的变换气压力为7.91MpaA、温度为40℃,流量为107.717t/h,送往400单元作进一步处理,脱除酸性气体,其组成如下(mol%干气):
成分 组成(mol%) CO 1.30 H2 61.34 CO2 36.30 CH4 0.50 Ar 0.09 N2 0.20 H2S 0.26 COS NH3 0.0004 0.00 锅炉给水及蒸汽流程
来自900单元锅炉给水泵(P-902A/B)11.90MpaA、160℃的锅炉给水,流量为78.433t/h,进入本单元后分成四路:一路约46.493 t/h经E-305的管程被变换气加热至215℃后送往600单元的中压废热锅炉E-602;一路约26.940 t/h经E-305的旁路直接进入E-301,生产超高压蒸汽;一路
20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约5.000 t/h经E-308管程被循环冷却水冷却至40℃后进入V-304作为洗涤水洗涤变换气;另外,在E-307管程变换气进口设置有锅炉给水冲洗管线,用于正常生产期间对E-307的管程进行定期冲洗,防止碳酸盐在E-307管程中沉积,堵塞换热器。
在E-301中产生的10.70MpaA、316℃的超高压饱和蒸汽流量为26.671t/h,经E-302壳程被出R-301的部分变换气加热至350℃后分成三路:一路约13.560t/h送往200单元的气化炉(R-201A/B)作为雾化蒸汽;一路是将剩余的超高压过热蒸汽经减压至1.0MPaG后送入低压蒸汽管网;还有一路是将超高压过热蒸汽补入进V-301的原料气中,在原料气的水/气比失调时调节原料气的水/气比,正常生产期间无流量。
E-301的10.70MpaA、316℃的连续排放水,流量为269Kg/h,送至900单元的V-902进行处理回收利用,其间歇排放水送往V-903进行处理。
冷凝液流程
从V-302分离下来的215.2℃、8.01MpaA的工艺冷凝液,流量为9.250 t/h,送入V-303,与V-303分离下来的工艺冷凝液充分混合后温度为86.3℃,压力为8.01MpaA,流量为54.811t/h,经过E309水冷器后经工艺冷凝液泵(P-301A/B)抽出加压至9.38MpaA后,进入E-304的管程被变换气加热至230℃,然后分成两路:一路约35.086t/h送往V-201A/B作为洗涤水,在新气化开车后改送至T3201A/B;另一路经减压至0.5MpaA后,温度为168.8℃,与来自V-301的冷凝液一起送往200单元的高压闪蒸分离器(V-205)进行处理回收利用,在新气化开车后改由泵出口直接送至E3207。在P-301A/B出现故障或V-303液位过高时工艺冷凝液可经LV23003B直接排入地沟。
出V-304的40℃、7.93MpaA的工艺冷凝液,流量为5319Kg/h,经减压至0.5MpaA后送往1100单元的蒸汽洗涤器(C-1101)或直接排往废水处理装置。
其它
21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脱盐水流程:来自900单元脱盐水泵(P-902A/B/C)的40℃、0.90MpaA的脱盐水,流量为390.0t/h,经E-306的壳程被变换气加热至134.5℃后,返回900单元的除氧器(V-901)进行脱氧处理。
磷酸盐溶液计量系统:按照规定的指标向磷酸盐溶液贮罐V-305内添加磷酸盐和脱盐水,启动磷酸盐溶液搅拌器L-302进行搅拌,使磷酸盐充分溶解并混合均匀,磷酸盐溶液经磷酸盐计量泵(P-302A/B)计量加压后分别送入E-301和E-602中,以调节炉水的PH值。
催化剂的升温和硫化流程:来自空分装置7.90MpaA、40℃的高压氮气,经FV23007阀减压后,进入一氧化碳变换开工加热炉F-301的盘管,在F-301中通过燃烧燃料气将氮气加热,加热后的氮气经开车线依次经过R-301、R-302加热催化剂床层,气体在R-302出口经HV23001阀排放至火炬管线。
在催化剂需硫化时,工艺气经V-301通过开车线进入F-301的盘管中,与氮气混合被加热,在F-301出口注入CS2后,依次经过R-301、R-302对催化剂进行硫化。
1. 工艺指标 序号 仪表位号 1 AI23001 名称 设计值 正常值 1.292.78 <0.10 ~报警值 联锁值 单位 备注 %wt R-302出口变换气1.29 CO含量 E-301副产蒸汽电导0.10 率 E-301连续排放水9 PH值 进E-305BFW流量 2 AI23002 μs 3 AI23003 FIC23001N 8~10 4 73.433 >10 L: 10.00 H:7.000 t/h 三冲量控制 5 FIC23002 V-304洗涤用BFW5.000 流量 3.0~7.0 L:3.000 0 t/h 6 FIC23003 原料气补入蒸汽流量 0 t/h 22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7 FI23004 E-301出口高压蒸汽26.671 <27 流量 P-301出口冷凝液流54.811 >45 量 t/h 启动P-301备用泵 8 FI23005 L:45.00 L:40.0 t/h H: 9 进F-301高压氮气流FIC23007 25.00 量 <25 L: H:63 t/h 10 LIC23001 V-301液位 43 30~63 L:30 H:60 % 11 LIC23002 V-302液位 43 27~60 L:27 H:65 % 12 LIC23003 V-303液位 55 22~65 L:22 H:63 % 分程控制 13 LIC23004 V-304液位 47 30~63 L:30 % 14 15 16 LAXL23005 V-301液位 >6.0 H: L:6.0 % L: % % 关闭LV23001 启动P-902备用泵 启动P-902备用泵 关闭UV23001 停P-301A/B 关闭LV23004 LAH23306 E-301液位 LAXL23307 LAXL23308 LAXL23009 LAXL23010 LAXL23011 E-301液位 17 E-301液位 L: % 18 19 20 V-302液位 V-303液位 V-304液位 H:80 L:-1.0 % L:0.0 % L:3.0 % 21 LIC23312 E-301液位 50 20~80 L:20 % 三冲量控制 22 23 24 25 LI23317 LAXL23318.1 LAXL23318.2 E-301液位 E-301液位 E-301液位 50 L: LL: LL: % % % % 合成氨厂停车 合成氨厂停车 LAL23651 V-305液位 23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H:~11.90 L:10.2 H:~7.93 L:7.30 H:~0.25 L:0.18 26 PIC23001 E-301汽包压力 10.60 10.211.90 MPa G 27 PIC23002 出界区工艺气压力 7.83 7.307.83 MPa G 28 PIC23003 进F-301燃料气压力 0.180.25 MPa G 29 30 31 PI23004 进R-301工艺气压力 8.33 <8.6 <0.2 <0.4 Mpa G KPa KPa PDI23005 R-301上层压差 PDI23006 R-301下层压差 H:0.4 H:0.6
序号 仪表位号 32 33 34 35 PI23007 PI23008 名称 设计值 正常值 <8.6 <8.6 <0.3 90~95 报警值 联锁值 单位 备注 Mpa G Mpa G KPa MPa G Mpa G mmHF-301总停车 2O KPa F-301部分停车 进V-301工艺气压力 8.40 R-302进口压力 8.11 PDI23009 R-302床层压差 PI23010 H:0.5 去V-201A/B热工艺9.21 冷凝液压力 R-302出口压力 8.09 36 37 PI23011 <8.6 <20 H:20 PAXH2301F-301炉膛压力 2 38 PDAXL23F-301盘管进出口压 013 差 PDI23014 PAXL23015 PAXL23016 PAXH23018 PAXH23020 F-301盘管进出口压 差 进F-301主烧嘴FG 压力 进F-301点火烧嘴 FG压力 进F-301主烧嘴FG 压力 P-302A/B出口压力 >5 L:5 39 10~100 L:10 KPa KPaG KPaG KPaG F-301部分停车 F-301总停车 F-301部分停车 停40 >4.5 L:4.5 41 >20 L:20 42 <190 H:190 43 <12 H:12 MPaP-302A/BG 车 24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0.050.10 ~H: 0.20 H:310 265~310 L:265 H:280 250~280 L:250 340~360 H:240 215~240 L:215 285~470 285~470 285~470 285~470 ℃ ℃ ℃ ℃ ℃ ℃ ℃ ℃ MPa G 44 UA-P301A P-301A机械密封吹 扫氮气进口压力 45 R-301进口工艺气温TIC23001 285 度 46 R-302进口工艺气温TIC23002 265 度 出E-3022过热高压350 蒸汽温度 47 TIC23003 48 出E-304热工艺冷凝TIC23004 230 液温度 TI23005 TI23006 TI23007 TI23008 R-301下段床层温度 R-301下段床层温度 R-301下段床层温度 R-301上段床层出口 工艺气温度 R-301出口工艺气温469.8 度 V-301出口工艺气温252.1 度 R-302床层温度 R-302床层温度 R-302床层温度 49 50 51 52 53 TI23009 470~500 H:500 ℃ 54 55 56 57 58 TI23010 TI23011 TI23012 TI23013 TI23014 <255 ℃ ℃ ℃ ℃ ℃ 265~295 265~295 265~295 295~325 R-302出口工艺气温295.0 度 E-305管程出口BFW215.0 温度 E-306出口除盐水温134.5 度 V-304出口工艺气温40.0 度 进V-304 BFW温度 40.0 F-301出口工艺气温 度 59 TI23015 <215 ℃ 使IC29004超驰 60 TIC23016 130~150 ℃ 61 62 TI23018 TI23019 <50.0 <50.0 H:355 ℃ ℃ 63 TI25020 250~350 L:230 <360 ℃ 64 TAXH230F-301出口工艺气温 21 度 H:360 ℃ F-301部分停车 25
煤化工项目部培训教程
H: 65 TI23022 F-301炉膛温度 <884 L: H:495 ℃ 66 TI23025.1F-301盘管表面温度 ~4 <495 HH:600 H:495 ℃ 67 TI23026.1F-301盘管表面温度 ÷4 <495 HH:600 H:80 L:30 ℃ 68 69 70 ZI-F301 烟囱风门开度 50~70 <80 >30 % % % F-301不允许点火 ZSH-F301 烟囱风门开度 ZAL-F301 烟囱风门开度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