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智榕旅游
 -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 C )。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2.《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 B )。 A.鲁迅 B.周作人 C.胡适 D.沈雁冰

3.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其作者是( D )。 A.冰心 B.冯文炳 C.鲁迅 D.王统照

4.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这个人物是( B )。

A.阿Q B.孔乙己 C.闰土 D.祥林嫂

5.在《沉沦》问世十余年后,有人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背甲里面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这人是( B )。

A.苏雪林 B.郭沫若 C.郑伯奇 D.周作人

6.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B )。 A.青年杂志社 B.新潮社 C.文学研究会 D.创造社

7.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 D )。 A.《隔膜》 B.《潘先生在难中》 C.《火灾》 D.《倪焕之》

8.文学研究会重要的小说家,除由新潮社而来的叶绍钧和俞平伯外,还有冰心、落华生等,其中,落华生是指( C )。 A.王统照 B.庐隐 C.许地山 D.许杰

9.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 B )。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

10.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 A )。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

11.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第一篇文章,其作者是( B )。 A.周作人 B.胡适 C.陈独秀 D.鲁迅

12.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诗集是( C )。 A.《冬夜集》 B.《女神》 C.《尝试集》 D.《雪朝》

13.《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 C )。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

1

-

14.文学研究会丛书中的第一部个人诗集《将来的花园》的作者、文学研究会诗人中最受推崇的诗人是( B )。 A.朱自清 B.徐玉诺 C.郑振铎 D.叶绍钧

1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 D )。 A.汪静之 B.胡适 C.朱自清 D.冰心

16.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 B )。 A.汪静之 B.宗白华 C.徐志摩 D.郭沫若

17.“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的发问开篇的诗作是( D )。 A.《我是一条小河》 B.《帷幔》 C.《吹箫人的故事》 D.《蚕马》

18.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 C )。 A.郁达夫 B.丰子恺 C.何其芳 D.梁遇春

19.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 B )等。 A.《漂泊杂记》 B.《屐痕处处》 C.《西湖漫拾》 D.《湖上散记》

2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 C )。 A.《呐喊》 B.《朝花夕拾》 C.《野草》 D.《坟》

21.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 D )。

A.穆旦 B.林语堂 C.冯至 D.梁实秋

22.受《玩偶之家》影响而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剧作。其作者是( A )。 A.胡适 B.欧阳予倩 C.田汉 D.丁西林

23.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C )。 A.上海戏剧协社 B.民众戏剧社 C.上海艺术剧社 D.南国社

24.田汉1920年创作完成的第一部剧本是( B )。 A.《获虎之夜》 B.《梵峨嶙和蔷薇》 C.《名优之死》 D.《咖啡店之一夜》

25.代表着田汉的创作风格从浪漫主义逐步转向现实主义,也标志着作家创作进入到第二阶段的作品是创作于1929年的( C )。

A.《获虎之夜》 B.《梵峨嶙和蔷薇》 C.《名优之死》 D.《咖啡店之一夜》 26.洪深在2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是( C )。 A.《卖梨人》 B.《贫民惨剧》 C.《赵阎王》 D.《五奎桥》

27.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这位作家和编辑是( D )。

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巴金

2

-

28.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 C )。 A.《酒后》 B.《亲爱的丈夫》 C.《压迫》 D.《北京的空气》

29.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 D )。 A.《赛金花》 B.《法西斯细菌》 C.《秋瑾传》 D.《上海屋檐下》

30.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4期发表《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西谛即( A )。 A.郑振铎 B.恽代英 C.邓中夏 D.瞿秋白

31.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写作的( C )。 A.《最后的微笑》 B.《短裤党》 C.《少年漂泊者》 D.《丽莎的哀怨》 32.废名的第一部长篇是( C )。

A.《竹林的故事》 B.《莫须有先生传》 C.《桥》 D.《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33.被称为“鬼才”的新感觉派后起之秀是( D )。 A.戴望舒 B.刘呐鸥 C.施蛰存 D.穆时英

34.反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平原动荡社会生活的“长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作者是( D )。

A.老舍 B.赵树理 C.巴金 D.李劼人

35.“七月派”中最优秀的小说家是( C )。 A.胡风 B.阿垅 C.路翎 D.穆旦

36.确立冯沅君新文学史地位的主要是小说集( A )。 A.《卷葹》 B.《旅行》 C.《隔绝》 D.《隔绝之后》

37.有一位女作家虽然加入了文学研究会,但她作品的艺术气质却接近创造社,强调主观与个性。这位女作家是(C)。 A.冰心 B.冯沅君 C.庐隐 D.陈衡哲

38.奠定凌叔华文坛地位的成名作是1925年1月10日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的(C)。 A.《绣枕》 B.《女儿身世太凄凉》 C.《酒后》 D.《资本家之圣诞》 39.1930年,丁玲以瞿秋白和王剑虹(丁玲的好友)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小说(B)。 A.《母亲》 B.《韦护》 C.《梦珂》 D.《莎菲女士的日记》

40.以第一人称记述女主人公苏怀青从迈上花轿到走出“围城”的婚姻生活的小说是(D)。 A.《倾城之恋》 B.《歧途佳人》 C.《呼兰河传》 D.《结婚十年》 41.“水族系列小说”《鱼》、《蚌》和《蟹》的作者是(D)。 A.张爱玲 B.苏青 C.凌叔华 D.梅娘 42.“鸳鸯蝴蝶派”时期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品是徐枕亚的(B)。

A.《金粉世家》 B.《玉梨魂》 C.《啼笑因缘》 D.《秋海棠》

3

-

43.被公认为是现代武侠小说的开端是平江不肖生的(A)。

A.《江湖奇侠传》 B.《联镖记》 C.《蜀山剑侠传》 D.《七杀碑》 44.张恨水在40年代写了不少社会讽刺小说,代表作品有《八十一梦》和(B)。 A.《春明外史》 B.《五子登科》 C.《金粉世家》D.《啼笑因缘》 45.蒋光慈、、洪灵菲、林伯修、戴平万,以及、钱杏邨属于(B)。 A.新月诗派 B.普罗诗派 C.七月诗派 D.九叶诗派 46.普罗诗歌的拓荒者是(A)。

A.蒋光慈 B.殷夫 C.郭沫若 D.艾青

47.新诗史上第一部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是(B)。 A.《女神》 B.《新梦》 C.《前茅》D.《恢复》 48.在普罗诗歌方面,继郭沫若、蒋光慈之后的重要诗人是(C)。 A.柔石 B.丁玲 C.殷夫 D.艾青 49.中国诗歌会的主要诗人有蒲风、王亚平、温流和(A)等。 A.杨骚 B.郭沫若 C.殷夫 D.蒋光慈

50.“孩子/在土里洗澡;1937年8月12日1937年8月12日鲁迅家的四月十八日梅家贝克1930年3月2日沈诗歌精神。他的诗既融合了欧美近代和现代各家先进诗人之所长,又创造出了自己诗歌鲜明的独特精神。

诗人的生活环境及经历,使他从童年时代就感受到中国的命运是悲哀的,生活在最底层的中国农民的苦难。艾青早年的诗总笼罩着轻淡的悲哀。艾青感受了中国人民最深沉的悲哀,他把这种感受,凝聚在《大堰河—我的袱姆》之中。这首诗,第一次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艾青是了解农民的,他对农民的了解与同情,以及由此激发起来的最初的阶级觉醒,这,确定了艾青诗作的思想基调。

艾青以自由诗的奔放无羁和内在的节奏感,以及对于诗的散文美的追求,绘出了以现代西方诗歌的艺术形式为主要手段的、表现具有浓郁的中国乡村生活情调的、充满泥土气息的现代风俗画。他在祖国面临危亡的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当日,启程归国。从一九三七年开始,至一九四O年,艾青奔波在抗战的国土上,目睹了千千万万灾难中的人民生活。那是一条被战争毁灭的《街》。街上,不仅有轰炸之后的瓦砾、焦炭,而且出现了由普通少女而变为穿上军装的女兵的形象。这个少女,不再是受奴役、受迫害的形象了,她从奴隶的地位走出来,而成为中国觉醒的象征。在这一时期类似的题材中,我们看到了艾青诗中战斗者真实的身影。当《吹号者》每日醒来,“惊醒他的,是黎明可乘坐的车辆的轮子滚在天边的声音。”在这里,艾青仍然有着那一丝轻淡的哀愁,但已经退居次要的地位。吹号者是悲壮的形象,而且是进取的形象,它的基调是乐观的、战斗的。《他死在第二次》中的一个士兵,在战斗中受伤,被送往后方,他把血淋滴在祖国冬季的路上。艾青以雄壮的诗句写道:“就在当天晚上,朝向和他的异床相反的方向,那比以前更大十倍的庄严的行列,以万人的脚步,擦去了他的血滴所留下的紫红的斑迹”。在这里,连淡淡的哀愁都消匿了。从此,艾青的诗中感伤情调的形象被改变了,他的笔下出现了壮烈的英雄形象。以《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火把》为代表,艾青的诗跨入一个新的高度。这意味着艾青对生活实际的锲入更深,在大半个中国的滚滚烽烟之中汲取了严酷的诗情,那些血淋淋的画面、活生生的人物,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性。他以明朗的心情告别了“把自己的国土当作病院”的“昨天”,以及“永作的爆发期和高潮期,创作了“光明组诗”和“北方诗草”等感情深沉激越、格式奔放自如的新诗。艾青这一时期的诗远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的“昨天”。诗人把昨日的寒云冷雾一扫而空,告别了眼里常含泪水的世界,来到了一个充满生气的光明的天地。在延安,诗人开始了崭新的生命。艾青后来说过,在延安,我第一次看到光明,悲哀的诗人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艾青生活在真正的黎明的阳光中。

20.40年代的艾青,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技巧融汇并获得了独立的创造品格,把历史使命感和艺术创新精神、诗歌的民族化与现代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独特的包容特征,这种包容体现了4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所能达致的丰富性。艾青正是以这样大气的品格,成为众多青年诗人学习的榜样,鼓励、启发、引导他们朝着诗歌的历史深度和诗歌的美学深度持续掘进,从而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艾青的时代”。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4

-

4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艾青等一批追踪时代、批判现实、在现实斗争中探求真理之路的诗人,把现实主义诗潮推向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是艾青诗歌创作,“真善美”和“假恶丑”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是诗人美学思想的有力体现。他的诗歌一起步就融入了真情实感,汇入了时代的脉搏。都是作者由感而发,由真情到理性,注入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凝成完美的艺术形象。作者清醒地感觉着时代的脉搏,从现实的事物中,挖掘深层次的思维,注入作者的情感,再以可感的事物,回到现实之中,并赋予它们与时代共鸣的无穷的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正如作者所说“诗的旋律,就是生活的旋律;诗的音节,就是生活的节拍”,“愈丰富地体味了人生的,愈能产生真实的诗篇”。艾青诗歌和他以前的自由体诗歌.都不讲究外在的整齐,不重押韵,都追求自由地毫无拘束地表达情感,而且,艾青在诗坛上出现较晚,使他有机会吸收以前各种自由体诗(包括小诗、象征派、现代派诗歌)的长处,也能借鉴格律诗派诗歌的艺术成果,再加上 他还更多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更重视诗歌意象的捕捉和创造,因而,在艺术成就上就达到了新的角度。

艾青的诗充满了忧郁情调却又给人一种智的启迪与力的美感,包含三个层面:民族忧患感、自我压抑感和生命悲凉感。其中,民族忧患感处于显性状态。他所生活的年代,是我们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残酷,又是反抗战斗最激烈最悲壮的年代。然而,诗人并没有悲观绝望,他含泪的倾诉是为了惊醒苦难而沉睡的民族,一再讴歌太阳、黎明、火把,写下一首首催人奋发鼓舞斗志的光的赞歌。由此可见,悲愤与抗争、热爱与憧憬构成了艾青诗民族忧患感的核心内容。也正是由于这诸种感情的互相冲突、互相融合,使艾青的诗歌创作获得了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个沐浴过欧风美雨的现代诗人,艾青的艺术触角深探到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宇宙和生命本体。个性色彩相当浓厚的的主体情感的渗透与投入,使艾青的忧郁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排比句的推积运用,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网络,使诗人的情感获得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十分有效地实现了诗歌语言的表情功能,获得了巨大的审美价值。艾青的诗汲取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有益营养,形成了一种与中国古代象征艺术不同的现代象征艺术。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