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强化员工质量意识的十大方法

强化员工质量意识的十大方法

来源:智榕旅游
强化员工质量意识的十大方法

1.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是入职培训,在新员工正式报到时,向员工介绍公司一些发展及主要产品,让员工对公司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为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如:产品的基本知识,质量的重要性、产品的相关标准、车间规章制度、厂规厂纪、相关法律法规等。 2.做好岗前培训

上岗之前对员工进行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新员工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对产品的认知度较低,必须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这是关键的一步。上岗之前让员工了解自己所在岗位的操作方法,而部门主管也需评价员工是否真的具备在该岗位作业的能力。 3.做好在岗培训

在岗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虽然员工具备了在该岗位作业的能力,但我们仍要持续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综合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保证产品的品质。最后是加深和巩固阶段。当新员工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对产品有一定的认知度时,再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理论培训,这样可以让新员工更容易理解,这时新员工也就可以独立作业了,他不再是一个“破坏者”,他可以帮助我们搞好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及产品品质。 4. 抓好质量培训考核,提高员工重视程度

通过培训考核,促使员工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每次培训后都要进行考试,然后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再培训,不合格者进行换岗。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培训效果。 5. 不断对员工灌输质量意识

主管是生产车间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是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可以发现很多不规范行为。现场抓到不规范行为的一定要当场指正,并在班前或班后进行通报,让员工意识到此行为的危害性,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

对于当日产品质量状况及生产情况,也要及时告知员工,当发生不合格时,或许员工会提出许多管理人员不知晓的现象或更好的建议,这有助于分析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也会增强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员工其实比我们更能看清问题的本质。

6. 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建立质量激励机制

奖励表彰是对员工出色工作表现的认可,通过这些认可手段,

会极大地提高员工对质量工作的热情。德鲁克说过一句话:员工会根据激励的投向决定他们的行为,当我们开始激励在质量方面表现优异的员工时,无疑会对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带来很好的效果。 7.上行下效

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当领导层开始重视质量时,员工才有可能重视质量。研究发现,卓越企业的领导者在质量方面都有如下职

责,包括建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质量战略规划、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向员工表达质量的重要性等。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博士提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我们看到,质量确实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它和公司的经营绩效息息相关。在大质量概念的指导下,质量目标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目标,也包括公司的经营绩效,企业高层管理者真正开始关心质量,用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来管理和经营企业,例如通过六西格玛管理从质量战略策划开始,监控质量战略的执行,最终得到质量战略的成果。

关于高层管理者如何向员工表达质量的重要性,除了亲自参与战略质量管理活动外,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海尔“砸冰箱”事件给全体员工上了“质量第一”的一课,对于员工来说,制造出的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砸成废铁无异于是在毁掉自己的生命,从此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领导带头亲自参与质量管理培训时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8.量化管理

对质量的测量不仅能为员工完成他们的工作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还能让员工始终保持敏锐的质量管理意识。例如某企业的插件工段会统计员工的插件错误率数据,当发现某位员工工作出现失误时,会立即反馈给他,并且把实际的不良品拿给他看,如果条件允许,甚至会让他自己动手修理,通过此种方式,使得员工能够随时知道他们工作失误的情况,并立即纠正,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9.工作设计

我们可以通过工作设计使员工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从而愿意投入精力来改进工作质量。工作设计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形成自我管理团队,它是针对团队的一种特殊的工作扩大化方式,这种团队有两个特点:每个工人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具有多样的技能,能够进行工作互换;小组具有一定的作业自主权,具有安排生产计划和监督工作完成的权力。 10.质量教育

质量改进会减少返工,提高效率,在一个组织推进持续改进活动时,很多员工了解这样确实会增加企业收入,使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但同时他们也担心,减少错误或其它形式的浪费可能会减少工作职位。企业管理者在了解员工的想法后,可通过质量教育改变质量观念,当人们认为某件事情重要时,一定会尽全力把这件事做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