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浅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来源:智榕旅游


浅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摘要】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论述了混凝土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材料,在施工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质量缺陷,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对保证工程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资金浪费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混泥土;质量控制

【前言】

在我国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因为原材料,配合比、工艺以及技术等因素,致使混凝土结构物中产生一些质量问题。施工中发生质量缺陷应及时处理或返工重做,若因特殊原因使得工程个别部位或局部发生达不到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且未能及时进行处理的工程质量缺陷,应将缺陷产生的部位、产生的原因、对工程安全、使用功能和运用影响分析、处理方案或不处理原因分析等真实、准确、完整地填写在质量缺陷备案表中,并及时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一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混凝土拆模后可以在表面上出现小坑,这是因为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些气泡没有排出造成的,施工中被称之为气泡现象。

1.1气泡原因分析

混凝土表面气泡的产生是因为施工中所用的沙子过于细,用沙量不当,还有就是铺料的厚度太大,振捣的时候间距过大,时间不够造成的,这样是混凝土的气泡还没有被完全从混凝土中排出,特别是在混凝土的一些斜面和弯曲的地方,因为模板的原因,气泡更难排出,因此出现这样的气泡很多。

1.2避免气泡产生的预防措施

在施工中选用细度模数在2.0~3.O左右的砂子,在确保砂子的指标符合各项规范的要求后,按照施工要求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确定,特别要注意控制外加剂的掺量控制,在混凝土扑面和振捣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厚度一般控制在30厘米至50厘米之间,振捣施工中严格遵守规范要求,不欠振。

1.3气泡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拆模后,发现气泡要及时处理,方法是用刷毛,使用清水先湿润后,用高于混凝土强度的水泥砂浆对气泡填补,压光滑。对一些个别的不影响施工质量的气泡不需要处理,但是如果出现大面积的气泡必须处理。为了防止水流

冲洗对混凝土造成的伤害,特别是在混凝土斜面还有弯曲的部位,应该在6个小时候,再处理气泡现象,那时候处理的效果很好。

二混凝土孔洞的处理

混凝土孔洞是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空腔现象,这是因为在施工中混凝土缺少或者蜂窝太大造成的,因为绝大多数孔洞超过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但一定不要超过表面尺寸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由于孔洞的存在可疑是断面的面积减少,这样就降低了承载能力,当水库蓄水后,容易形成渗漏点。

2.1孔洞形成的原因

在混凝土搅拌中,原料没有搅拌均匀,土料还有骨料过于集中造成的,再有就是混凝土摊铺的时候,太后,振动处理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模板的原因就是不严密,产生漏浆等现象。

2.2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时,拌和物一定要搅拌均匀,由于混凝土和易能力高,在分层摊铺和振捣以及平仓一定要及时处理,要求做到振捣均匀,绝不漏振,模板缝隙应该密合,还有模板支撑必须牢固结实。

2.3处理方法

在混凝土施工中,对于一些面积小、孔洞的深度很浅现象,赢采用蜂窝以及麻面的综合处理方式,具体方法是,将孔洞部位的有松散现象的清理干净,用砂浆或者聚合物砂浆、含有细石混凝土填塞结实处理。但对面积大、深度深的,可以将孔洞彻底凿除,然后打锚筋后,在进行架设钢筋网处理。

三混凝土结构露筋现象

在混凝土结构中露筋是指内部的主筋、架立筋或者箍筋等在没有混凝土包裹的情况下而外露的现象。在一些旧建筑物存在露筋现象,是因为混凝土表面腐蚀和浸蚀等原因而破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混凝土保护层掉落。露筋如不及时处理,可使钢筋产生锈蚀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结构物受力,进而造成渗水通道等更严重的现象。

3.1形成原因

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发生偏移现象,混凝土保护层没有垫块,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为钢筋移位,使模板拉筋和结构筋在焊接时处理不当,混凝土振捣有漏振现象,模板施工中严重漏浆现象等。

3.2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中,钢筋安装位置一定要准确,钢筋绑扎结实、焊接牢固,在处理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也要牢固,在浇筑中禁止人员随意搬动并踩踏钢筋,还有就是防止机械碰撞,在混凝土施工中防止一侧集中下料致使钢筋挤偏,一定不要存在漏振和漏浆现象。

3.3处理方法

凿除漏筋处混凝土,将钢筋捣入混凝土内,留足混凝土保护层,清除干净外露钢筋上的锈斑,冲洗干净后填补砂浆,抹平压光,覆盖养护。在不影响混凝土使用空间或外观的部位,可凿除露筋处混凝土后,支模浇筑混凝土加厚,将外露钢筋包裹起来。

四混凝土裂缝处理

裂缝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裂缝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表层的、深层的、贯穿的、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等,表面的微裂缝有的呈网状、有的呈放射状、有的呈平行状,深层或贯穿的裂缝有的外宽内窄、有的内宽外窄。按照缝宽、缝深、缝长及裂缝成因,可将裂缝分为不同类型,对大体积混凝土,I类即龟裂或细微裂缝,一般缝宽a≤0.2mm,缝深h≤30cm;II类系表面(浅层)裂缝,一般缝宽0.2mm≤a500cm。

4.1 形成原因

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泥在水化凝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体积膨胀,待达到最高温度以后,随着热量向外部介质散发,温度将由最高温度降至一个稳定温度或准稳定温度场,产生一个温差。降温时混凝土将发生体积收缩,在基础部位混凝土收缩受基岩约束,将发生很大的拉应力,如果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就将出现基础贯穿裂缝;在脱离基岩约束部位,如果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与外部介质的温差过大,内部热的混凝土约束外部冷混凝土的收缩,即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呈非线性分布,就可能出现表面裂缝或深层裂缝,因此温度应力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4.2预防措施

混凝土表面裂缝多发生在浇筑初期,主要是由于表面温度骤降引起的,因此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护,防止温差过大是主要的预防措施。拆模后混凝土突然暴露在较冷空气中,也相当于一次气温骤降,因而必须立即保温。养护是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又一措施,在混凝土龄期内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4.3处理方法

裂缝补强处理可分为三种,即表面修补、内部处理、锚固处理。表面修补主要是进行缝13封闭,防止渗漏和钢筋锈蚀。处理方法包括缝凿缝嵌缝、贴

橡胶皮板和做防渗层、缝1:1涂刷环氧玻璃丝布、高分子聚合物缝口浸渍等。内部处理主要是恢复结构的整体性,用于深层裂缝及贯穿裂缝。

五养护

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和成品保护,凡可饮用的水,均可用来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得使用。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天,使用掺加较多混合材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复合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少于21天。养护期内混凝土保持必要的温度和湿度,使水泥水化正常进行,防止发生干缩裂缝。

六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包括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检查和硬化后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对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检查最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尽早和及时地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是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对硬化混凝土的质量检查,是在施工过程中按规定的时间和数量在拌合地点(机口)或浇筑地点(仓面)抽取有代表性的试样,制作试件,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强度、抗渗、抗冻等)试验,以检验混凝土的均匀性并为评定混凝土质量和工程验收提供原始资料。

由于对硬化混凝土的质量检验需要经过规定龄期的养护才能得到结果,而此时所浇混凝土已硬化成为建筑物的一部分,所以,这种质量检验不能发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作用,仅起到质量评定和为工程验收提供资料的作用。

在评定混凝土工程质量时,除应有施工中硬化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检验资料外,有时还需对混凝土建筑物本体进行质量检查。对建筑物表层混凝土的检查,可用回弹仪或凿取试验的办法;对内部混凝土,可用超声波来检查它的密实性及强度;对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物,可用钻机取混凝土芯并在钻孔内进行压水试验,以检查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并用这些来作为判断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依据。

七 结束语

在我国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工程的要点质量要严加控制,这样可以延长水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节省工程费用,实现经济、安全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