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Mi—l-l昌:一一: ¨ - _ 一 1专;}果义夕B 新媒体环境下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编辑的困境分析 张雯雯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9传媒学院 江苏 南京210000) 作者简介:张雯雯(1991一),女,汉,辽宁,研究生在读,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摘要: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碎片化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获取新闻资讯, 阅读习惯已从报刊、书本转向移动设备。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移动新闻客户端便捷浏览的特性,满足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快速地 获取新闻信患的阅读需求。本文将对新媒体新闻客户端内容编辑的困境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从而从新闻从业者、受众和社会的角度 提出有效地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编辑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1 新媒体新闻客户端内容编辑的特征 “一切技术都不完美,但一切技术都提供补救手段……人们可 以征用现有媒介来提供补救服务。¨ 也就是说新媒体的产生正是 弥补了线性传播的不足,其交互性是最大的特点。因此在内容上, 移动新闻客户端大多是以用户原创、互动和需求产生内容。目前 用户生产内容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用户本身生产内容,包括用 户独创内容、用户的评论及互动信息,如网易新闻客户端推出 “跟帖”板块,展示用户的精彩评论与跟帖;而澎湃客户端则设置 “追问”和“跟踪”与用户进行互动,使之成为新闻内容 。第二 种是通过挖掘分析用户行为产生内容,改变传统的新闻推送模式, 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和数据挖掘寻找用户兴趣点,生产满足用户需 求的个性化资讯(以今日头条客户端为代表)。 2新闻客户端内容制作面临的问题 2.I新闻客户端内容以信息聚合为主,缺乏深度挖掘 除了澎湃新闻客户端中深度报道较多,国内其他新闻客户端 的内容偏向信息聚合,表现在内容制作依赖转载,原创内容比例不 高传统媒体在新闻原创方面具有优势,通过观察发现,《环球时报》客 户端中的栏目及内容几乎都是原创,而《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也设有几个原创的栏目,;商业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如腾讯、网 易、搜狐等,时政新闻多为转载,财经、科技、娱乐、体育等栏目有 部分原创内容,原创的图片新闻也会被传统媒体的客户端如《人民日 报>客户端等转载;聚合类的客户端几乎没有任何原创内容,缺少对 内容的加工与整合挖掘,只是信息聚合平台。 专业编辑人员缺乏,深度内容不多。新闻客户端内容的“深 度”可以从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深度报道,另一方面是新闻专 题的制作。就目前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来看,除澎湃新闻客户端原 创深度报道外,只有‘环球时报>客户端设有<深度报道》栏目, 每天更新一则报道,其他客户端以新闻消息、通讯和评论为主, 深度报道内容很少。以商业利益为重的企业一味追求时效性和低 成本高回报将工作人员一再精简忽略了对内容质量的把关。甚至 有些传统媒体的思路老套遵循“朝九晚五”的上班制度,工作之 外发生的新闻内容和事件被无情的忽视。 2.2审查把关不严,内容、形式不规范,内容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新闻客户端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待优化,内容同质化现象 严重。由于新闻客户端的内容产生主要依赖于转载,且普遍追求 第一时间和眼球效应,新闻一旦发生,几乎所有新闻客户端都快 速转载同一来源内容,从而导致用户在不同客户端中看到标题、 来源和内容完全一样的新闻。市场经济进入新闻传播业后,我国 新闻传播出现了一定的消费主义倾向,它表现为传播内容的重点 转移,以大量的娱乐内容服务于受众。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审 查严格,转载信源相对规范,商业门户网站客户端和技术公司聚 合类客户端中有待严格把关。 3新媒体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规范策略 3.1精心推荐资讯,深化双向互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海量碎片化的信息获得更广阔的 文章编号:1672-5832(2016)01-0077—01 容纳空间。在移动新闻客户端平台,新闻推送的范围较广,内容 分类较清晰,新闻报道内容的编辑呈现也不再是由随意摘抄或复 制拼凑而形成。在移动终端平台,新闻的编辑推送,应实现精简 化。编辑做好分类和推荐工作,受众通过简洁方便的订阅和导读 模式,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的媒介使用体验。做好精心 推荐,需要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的采写编能力之外,还要熟悉移动 客户端的运作规律,从受众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分类 推荐,并从中适度理性引导主流舆论。 3.2做好媒介观察。实现精准营销 在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移动新闻终 端推出的内容模式会不断推陈出新。这对编辑的业务能力考察也 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对用户进行分析。人类的传播从分众 到大众又重新回归分众化,这就需要通过对用户动态数据的采集, 构建数据模型对用户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标准对用户进行分类, 并按不同需求进行整合配置。二是对市场分析,各大运营公司知 己知彼,对主流和热点的正确把握要依靠大数据的分析和相应的 技术人员,编辑队伍中除了有专业的媒介观察员,其他人员也应 该对媒介的发展动态有着一定的观察敏锐度。 有些移动新闻客户 端媒介观察的很片面,认为满足受众需求是在牺牲自身利益的基 础上。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受众和广告商之间有矛盾,但是如何平 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将显性广告发展成为隐形广告, 减少版面广告的覆盖率。利用付费手机应用软件实现广告内嵌。 除了应用内嵌广告外,免费增值模式也可成为盈利的补充,即通 过免费下载和应用内销售虚拟物品盈利。 3.3提升媒介素养,开拓广阔视野 新媒体的受众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在 整合网络信息源时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从业人员需长期保持敏 锐嗅觉,除了做好自身本职工作之外,还应有关注未来移动互联 网发展的思考意识和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涉猎。尽可能不被固定化 的发展模式“牵着鼻子走”,将现有的一些保守僵化策略进行相应 的创新灵活调整。如今的新闻从业人员的选拔越来越倾向于非专 业领域,因其特有的知识背景更能胜任相应领域的新闻编辑工作, 这对新闻专业的人员是个挑战。因此须健全编辑的考核和问责机 制,对于失误有错必纠、有责必问,督促编辑承担起社会责任。 当然。除了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作为受众和用户的移动设备使 用者的我们在接触移动新闻客户端时也要软硬兼施。一方面对于 新闻客户端中推送的虚假、违法信息及时进行监督和举报。另一 方面,适度降低要求,给予对方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 沈伟,刘文沛.从“动向新闻”看媒体型客户端新趋势 [J].新闻前哨,2015,03:17一l8. [2] 刘琳.报业新闻客户端内容生产探析——以“新文化+” 客户端为例[J].青年记者,2015,20:164—165. [3] 李艳瑜.新媒体时代新闻客户端的传播策略分析——以澎 湃新闻app为例[J].品牌,2015,0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