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论文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论文

来源:智榕旅游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论文

摘要:本工程由于土层复杂,不确定性的因素多,所以基坑施工信息化监控变得尤为重要,反馈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否则会出现误判而导致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

引言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约40500m2,层数为26层。本工程为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办公大厦,主体高层建筑为单元式办公间,一至五层为集中办公空间和服务设施,北侧群房(三层)为商业网点,地下两层为设备间和停车库。该基坑拟设计为二层地下室,基坑周长300多米,呈北窄南宽的不规则形状,基坑深度为:11.0米。

1场地工程地质概况和水文地质状况

本场地由于大部分已开挖,形成陡坡、陡坎,地面高差较大,地面高程介于41.01~46.46米,地貌类型属浑河冲积阶地。

1.1 工程地质条件

揭露的地层按岩石成因、结构及特征描述如下:

(1)杂填土:主要由砖块、碎石、粘性土等组成,松散。该层分布不连续,层厚0.3~4.5m。

(2)素填土:层厚0.5~5.5m。

(3)中、粗砂:黄褐色;该层分布较连续,层厚1.0~5.6m。 (4)砾砂:黄褐色,层厚7.5~13.8m。(4-1)粉质粘土:黄褐色,层厚0.5~1.3m。

(5)中、粗砂:最大揭露厚度5.0m。

(6)圆砾:一般粒径2mm,最大粒径60mm,最大揭露厚度16.0米。

1.2 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所有钻孔均遇见地下水,其类型为潜水。该地下水主要赋存(4)砾砂、(5)中粗砂、(6)圆砾层中,稳定水位埋深为5.30~10.80米,相应标高介于35.56~35.74米。

2工程特点、难点分析及支护方案优选 2.1 工程特点及难点分析

(1)本工程边坡支护工程量较大,对现场文明施工必须做出周密安排。

(2)护坡桩施工要经过厚度较大的砂层,因此施工难度较大,局部深度段可能出现塌孔现象。

(3)场区内场地西高东低,护坡桩施工前需场地平整。上段土层为杂填土,增加施工的难度,局部可能存在地下障碍物。

(4)本基坑的西侧为本溪街,距本基坑距离约5.46m,南侧为市府大路,距基坑约10.45m,东部为李世集团地下室外墙。因此,必须考虑锚杆的设置长度与深度,同时必需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2.2 基坑支护方案优选

本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属深基坑,如采用土钉墙等支护方试难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难以控制边坡变形。

场地大部分地层为砂层及砾石层,因此施工难度较大,在护坡桩成孔时,压灌砼可预防塌孔现象,并能进行水下灌注混凝土。锚杆施

工传统的做法是采用“丢杆法”,即用DZ50地质钻杆作为钻具同时也是锚杆体,这种施工方法成本较高。本设计中采用水泥土地锚工艺,在成功解决砂层中成孔易塌孔,一次性下入钢铰线的同时可一次性完成注浆,且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

为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及临近建筑物、道路和地下车库的安全,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情况,支护设计时将基坑考虑为6个设计段,CD设计段采用单支点排桩+素喷混凝土的联合支护体系,BC和DE设计段采用双支点排桩+素喷混凝土的联合支护体系,排桩采用加筋水泥土桩,锚杆采用加筋水泥土地锚;AB、EF及FA设计段采用单支点排桩+素喷混凝土的联合支护体系,排桩采用超流态混凝土钻孔压灌桩,锚杆采用加筋水泥土地锚,桩间土及放坡段坡面素喷混凝土,支护设计结构计算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F-SPW5.2版软件》计算。

3维护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可分为5个工况,具体见表1。 同时还进行了整体稳定性计算,墙底和坑底抗隆起验算和抗倾覆等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4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 4.1水泥土地锚灌注桩支护结构

本基坑AB、EF及FA设计段采用单支点排桩+素喷混凝土的联合支护体系,排桩采用超流态混凝土钻孔压灌桩,锚杆采用加筋水泥土地锚,支护结构桩参数如图2;

本基坑CD设计段采用单支点排桩+素喷混凝土的联合支护体系,BC及DE设计段采用双支点排桩+素喷混凝土的联合支护体系排桩采用加筋水泥土桩,锚杆采用加筋水泥土地锚,支护结构桩参数如表2:

冠梁:规格:500×400mm,混凝土C25,配筋:主筋:6Φ16,箍筋:φ6.5@200

腰梁:采用2I10工字钢,锚杆锁具,垫板20cm厚,规格:200×150钢板,腰梁间依据桩与腰梁间距加工找平三角钢板。

5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

(1)地下管线分布情况:本基坑有地下管网,基坑南侧有市政管线,埋深3.5~4m,距本基坑上口10~15m,以上均有可能影响锚杆施工。由于本基坑边坡采用了加筋水泥土地锚护坡桩支护(见图2),边坡变形得到了很好控制,基坑开挖对其无影响;基坑北侧、因无地下管线因此施工对其无影响,工程施工时甲方应提供基坑四周管线分布图。

(2)基坑邻近建筑物:本基坑东部为高层地下室,距本基坑上口1.5m,应注意其建筑物的变形。西侧和南侧有道路距本基坑上口15m左右,应注意边坡的的变形。

(3)施工中应考虑的问题

本场地施工条件狭窄,由于二面临街,一面为高层住宅,因此对基坑边坡变形要求较严。

6总结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基本在10左右,基坑面积大,周边环境比较

复杂,对变形要求较高。基坑支护结构以排桩加地锚为主,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排桩类型,有效的控制了基坑变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工程施工作业面主要是在杂填土层上,土的工程性质不稳定,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在勘察的时候应该更加细致,本工程由于局部对土层情况了解不很清楚,导致支护局部变形过大,另外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杂填土中的基坑施工,降水是关键,设计、施工单位都应重视降水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本工程中在渗透性较强的杂填土层中,开挖深度超过10时采用深井降水可较轻型井点取得更好的降水效果。

本工程由于土层复杂,不确定性的因素多,所以基坑施工信息化监控变得尤为重要,反馈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否则会出现误判而导致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

参考文献:

[1]闻生.基坑支护技术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2005(02) [2]刘明建.浅谈深基坑支护设计[J].西部探矿工程,2009(05) [3]毛钧良.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与质量控制[J].河南建材,2009(05)

[4]田鸿昊,李亮.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分析[J].华章,201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