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
文章编号:1673-887X(2021)02-0111-02
No.2FEB
111
森林康养发展特征与研究展望
杨
觅
10001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
摘
要
森林作为自然环境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
森林康养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文章立足于理论探索与研究展望,对森林康养发展的历程、发展特征进行梳理,并希望未来森林康养理论开展基础理论、内驱发展、综合视角等内容,以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森林康养理论体系。关键词
森林康养;生态系统;发展特征;研究期望
S788.1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1.02.052
中图分类号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andResearchProspectsofForestRehabilitation
YangMi
(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ofForestProductsIndustry,StateForestryandGrassland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10,China)Abstract:Asanimportantpartofthenaturalenvironmentsystem,forestnotonlyplaysanimportantecologicalfunction,butalsobenefitsthehealthydevelopmentofhumanbodyandmind.Inthiscontext,theconceptofforesthealthcameintobeing,andgradual‐lydevelopedintoasystematictheoreticalsystem.Basedonthetheoreticalexplorationandresearchprospects,thispapercombsthedevelopmentprocessandcharacteristicsofforestrehabilitation,andhopestocarryoutthebasictheory,internaldrivedevelopmentandcomprehensiveperspectiveofforestrehabilitationtheoryinthefuture,soastofurtherenrichandimprovethetheoreticalsystemofforestrehabilitation.
Keywords:forestrehabilitation,ecosystem,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researchexpectation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革新人类居住环境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由于过度扩张而引发的城市气候影响。诸如城市内涝、热岛效应、高发极端气候等问题,都对居民生活与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社会关注逐渐集中于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大量健康绿色活动接连涌现,以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作为替代治疗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森林康养在现代健康绿色活动中慢慢兴起与发展,经过近200a的发展,成为以森林医学证据为前提的健康行为方式。
离子+运动”综合活动方式。可见,森林康养在19世纪的发展属于初步形成阶段,是人类逐渐觉醒健康意识,利用森林的保健康养功能来尝试促进自身健康的重要时期。1.2
系统探索时期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鲍里斯·托金开创性地研究植物杀菌素,标志着欧洲森林康养正式步入系统探索时期。随后,德国科学家K·Franke于1962年发现森林环境对人体能够起到调整平衡作用,能够显著治疗肺部炎症、食道炎症、肺结核等疾病。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政府将森林游憩列入社会福利体系,日本林野厅提出森林浴概念,韩国政府建设自然修养林。20世纪80年代,德国将森林康养纳入国策,我国台湾地区立足于德、英、日、美等国的疗养理念出版发行多本相关书籍,掀起绿色健身的风气。虽然森林康养活动步入系统探索时期,但仍然限定于研究环境、森林与健康的关联,由于缺乏相关的医学探究,研究的系统性仍显不足。1.3
发展提升时期
20世纪90年代,日本立足于森林浴概念展开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缓解的相关探究,日本林野厅组织多领域专家学者研讨森林的健康功效,实施“森林浴对人体生理影响”解释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
2020-11-13杨
觅(1982-),女,北京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
1
1.1
森林康养的发展历程
初始形成时期
18世纪60年代,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快速
提升城市现代化程度,导致欧洲多地面临城市环境恶化问题,由此产生的“城市文明病”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威胁。对此,德国最早发现森林康养的疗愈作用,塞巴斯蒂安·克奈圃经过多年研究,开创由五要素所构成的自然健康疗法,成为“欧洲水疗之父”。1865年,德国科学家创立“森林地形+运动”治疗法,1880年加入“水雾”形成“森林植物精气+空气负
项目,探讨森林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循证以及森林环境功效的相关数据。同期,韩国也积极开展相关探究,发现森林环境对人体生理心理状况的重大益处,成为韩国森林疗养领
保护、湿地保护等。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12
杨觅:森林康养发展特征与研究展望
理论研究
域的科学实证研究。欧洲科技合作组织开展“森林、树木及人类健康与福祉行动计划”,进一步探究森林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此期间,森林康养活动的研究集中于森林系统的生态功能,并研究森林环境本身及相关健康效益,促使森林康养发展为系统性新学科。1.4
交融创新时期
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加强,森林康养活动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森林与人类健康的关联探讨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韩国建成167处自然修养林,日本建成62处森林疗法基地。我国的森林康养也于2012年起迅速发展,相继成立森林疗养的推广组织机构。总体来看,基于国际合作交流、各国政府重视以及学者专家探究的共同推进,森林康养进入科研和产业交融创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人与自然关系探讨的热门领域。
形成完善的自然教育方案。而亚洲各国森林康养发展态势的政府主导色彩较浓。例如,韩国建立了严格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森林康养活动开展提供强力保障。日本政府大力支持森林康养活动开展,组织科研人员与民间机构积极参与,形成成熟的管理发展体系。
3
3.1
森林康养的研究展望
力求基础理论创新,加强根基化探究
由森林康养的发展历程与显著特征可见,完善系统的基
础理论是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坚实依据。因此,现代森林康养的研究,应重视基础理论的创新,进一步加强与医学理论的关联循证。目前,森林疗养基地建设体系取得初步发展尝试,尚未形成高效的评价方法。因而,需要加大相关领域的科研教育投入,培育更多的专业化人才,深入创新基础理论研究。3.2
强化内驱发展模式,完善互动协调机制
森林康养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基础理论,还需要完善的内驱发展模式。目前,森林康养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仍显不足,韧性有待加强。对此,各国可强化内部驱动力模式,形成完善的多元互动过程协调机制。与此同时,各森林康养活动组织主体应加强关注外部驱动力产生的发展动能,充分培育外部发展市场,以市场需求推动发展模式革新。3.3
开拓综合研究视角,充分激发耦合效应
森林康养活动是由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人文系统构成的双主体综合活动。从学科联动角度来看,森林康养活动涉及自然、医疗、社会、人文、管理等领域,需要充分协调多学科耦合效应。对此,后续的森林康养研究应积极开拓综合研究视角,重点关注学科与领域之间的联动、耦合、互斥等效应,促进森林康养的理论完善与研究创新。3.4
关注政策性引导作用,开展保障理论研究
分析各国的实践经验发现,政府的政策性主导作用不容小觑,一方面政府政策具备较强的号召力,能够快速实现社会主体响应;另一方面政府政策的强制性与保障性相对完善,为相关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基于现有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经验,容纳不同类型森林环境的差异化,构建多元化的发展指导政策,实现森林康养保障理论的深入研究。此外,根据各地森林康养活动的推广进程,制定适宜的服务模式与保障体系,充分拓展保障理论研究的范畴。
参考文献
[1]
姜俊,王小平,南海龙,等.基于多功能经营理念的我国森林疗养林经营对策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19(2):97-101.[2]
杜雷军.森林康养发展模式及康养关键点分析[J].花卉,2018(12):179-180.[3]
朱玉洁,翁羽西,董建文,等.森林疗养与健康的实证研究进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2):20-23.
2
2.1
森林康养的发展特征
刺激生态意识快速觉醒
健康意识是康健活动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绿色康养活
动的兴起进一步刺激人类健康意识与生态意识的觉醒。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很多城区生态空间被大幅压缩,频频引发城市极端气候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人类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的重要关联。全民生态意识的觉醒成为森林康养发展的根本动力,森林康养发展亦会刺激人类生态意识快速觉醒。2.2
依托循证医学理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参与,森林康养活动的慢性病疗效逐渐得以验证。在实践应用中,森林康养主要是发挥辅助治疗作用,是否采用该手段进行治疗,主要依托循证医学理论的定量与定性分析,从而验证其对生理和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森林疗养基地的开展需建立在医学证据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因此,依托循证医学理论开展活动成为森林康养与其他绿色疗养活动的重要区别。2.3
集聚当地传统文化生态思想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森林康养呈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例如,我国的森林康养文化受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传统养生思想的影响,体现出鲜明的季节特点。日本的Kawa(River)模型中心概念是和谐,强调个体或社区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日本的森林康养侧重于使服务对象增强生活流程的平衡。集聚与本国传统文化生态思想所长,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深层联系,从而达到疗养保健的功效。2.4
发展态势多元化
近年来,森林康养活动呈现发展态势多元化的显著特征。欧洲国家重视森林环境的教育价值与心理疗愈作用,很多国家成立森林幼儿园和森林学校,涌现出多种形式的森林活动。例如,德国是目前森林自然资源与教育结合较好的国家之一,政府为森林教育、研学项目等提供适当的政策倾斜,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