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种绿豆观察日记

种绿豆观察日记

来源:智榕旅游
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芦淞区南方第三小学 黄文哲 指导老师:刘杰夫

小小的一颗种子,只要在适宜的环境下,它便能长成一棵完整的甚至高大的植株。在这一过程中,它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所需的物质,结合自身的条件不断生长,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而这一切,都始于最初的阶段——种子的萌发。种子的萌发是它开始新生命的一次爆发,也正是这种勃发的激情使我们看到了春天绽放的绿叶和花朵。

我们已经从有关的探究实验中发现,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它自身具有完整的结构,还离不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那么,它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呢?光照对于种子萌发有何影响呢?

1提出问题

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种子的萌发也许需要光照,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它才能发芽得更好。

3制定计划 3.1实验前准备

实验材料:40颗完整、饱满、大小相当的绿豆种子。

实验装臵:取一个大小适合的盘子,将其分为近似相等的两部分;用黑色卡纸将塑料盘子一部分遮盖住;在卡纸上开几个大小合适的小孔,保证空气流畅。

3.2设臵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B组(无光照),对照组A组(有光照):两组均放入20颗绿豆,并加入适量的搁臵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把盘子放在有阳光照射、空气流畅的地方。 4实施计划 为期8天时间,对两组绿豆萌发状况进行观察,详细记录有关数据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⑴ 实验装臵所选择的盘子表面不宜过于光滑,以免产生较多是镜面反射对实验组B组有影响; ⑵ 注意天气的多变,随时为更换装臵的位臵做准备,避免昆虫等动物对种子的破坏; ⑶ 每天要在固定时间观察,实验装臵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5实施记录 2013年4月12日-4月19日的观察记录、实验情况如下表所示: 日期 天气状况 实验组(B组) 对照组(A组) 2013.4.12 阴雨 放入完好的绿豆20颗,放入完好绿豆20颗,有无光照 绿豆吸水变得饱满 光照 绿豆吸水变得饱满 先阴后2013.4.13 全部绿豆破皮、露胚轴 全部绿豆破皮、露胚根 阳 基本如上 基本如上 2013.4.14 阳光 大部绿豆露出胚根,但梢开始脱离种皮、漏出长比A组短 情况基本与早上一样,胚约2~3毫米胚根 与早上基本一样,但有3 颗绿豆明显比其他的胚根稍长,但仍比A组的短 根长 完全脱离种皮,露出整2013.04.15 阳光 基本情况与A组一样 个子叶,胚根、胚轴长长 大部份胚根、胚轴长长大部份胚根、胚轴长长 1~5毫米,达1厘米的占1~3毫米,达1厘米的只35% 占25% 与昨天基本一样 2013.04.16 阴雨 与昨天基本一样 少部分幼根、胚轴长长6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长5 毫米左右,长者比A少,毫米左右 短者比A多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长3大部分幼根、胚轴长长32013.04.17 阴 毫米左右,子叶及胚轴部毫米左右,子叶及胚轴分略带紫色 部分略带紫色 全部种子幼根长达3厘大部分幼根胚轴长达3.5 米,子叶及胚轴部分紫色厘米,子叶部分颜色更较A浅 阳光、 2013.04.18 有和风 深 基本同上,幼根继续伸基本同A 长、胚根以下大部分很细, 大部分有胚芽出现,大部分幼根长达5厘米 露出了胚芽,但子叶与胚 轴部分颜色明显比A浅得多 子叶的紫色稍褪,胚根的阳光、 大部分胚芽长长了点,2013.04.19 上部分开始直立,下部分有和风 幼根延长1~5毫米 继续伸长 个别幼根长有侧根,全部幼根比B组细,约75% 均露出胚芽,40%胚芽较露出胚芽,子叶、胚根长、呈绿 6小结 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绿豆种子的萌发不需阳光;在它尚未长成完整的、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植株前,它萌发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自身(胚乳或子叶)。 其实,不只是绿豆种子,大多数种子(中光种子)的萌发都不受光照的影响,只有少数部分的植物种子(需光种子),如莴苣、紫苏、胡上部分紫色加深 萝卜、桦木以及多种杂草种子,它们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萌发良好,在黑暗中则不能发芽或发芽不好。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作为生产者,它的生活以及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光照的强弱、时间长短等变化,无不关系着植物的开花、结果、长叶、营养物质的制造等生命活动。然而,不具备光合作用的种子在其萌发过程中不能靠光照来制造有机物、从而为它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它的萌发的营养物质来源于本身就储存在胚乳或子叶的有机物。

当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细胞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部分。这时,胚根、胚芽、胚轴的细胞得到水分、氧气以及养分的供应,一方面分解一部分物质来获得能量;另一方面利用养料和能量来制造原生质。因此,细胞就大量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体积增大,沿着胚轴方向伸长。而胚根的尖端是对着种孔的;当水分由种孔进入种子时,胚根比其他部分先吸收到水分,生长得最早。

因此,我们可以从图片上看到,A、B组的绿豆种子在光照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依然正常萌发。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A组(有光照)的绿豆种子的幼根要比B组(无光照)的细(平均长度相近),同时,也许由于有太阳的照射,A组绿豆种子的胚轴、子叶部分紫色特别深,而B组的子叶、胚轴的颜色近似白色。

可见虽然光照对种子的正常萌发无太大影响,但对种子的颜色,幼根的粗细等方面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 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生理学网

实验图片:

“种绿豆”观察日记

株洲芦淞区南方第三小学 四年级一班 李鸿舟

指导教师:刘杰老 李晓小

9月19日 星期五 晴

今天,彭老师要我们写观察日记——种绿豆。吃过晚饭,我在家里种绿豆。

首先,我要奶奶找来一个圆形的盒子,在盒子的底部铺几层卫生纸,还在上面洒了点水,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奶奶给了我一把绿豆,我仔细一看,绿豆小小的,绿绿的,中间有一竖白色的东西。我小心翼翼地把绿豆放到盒子里铺的卫生纸上,绿豆就种好了。

我把种好的绿豆放在客厅的窗台上。我望着种好的绿豆笑,好像看到它们长叶、开花的样子。

9月2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看了一下我种的绿豆,发现这些绿豆有的已经发芽、有的原本绿色的表皮已经变成紫色,还有的皮饱胀得都要裂开似的。

我摸了一下纸,干了,我连忙端来一盆水,正准备浇,奶奶连忙说:“不行,不行,只要洒一点水就可以了。浇多了水绿豆芽会死的。”我听了,赶快把手放在盆子里,用手沾了一点水,甩了一下,纸就湿润了。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垫在盒子底部的纸都黄了。我好奇地问奶奶:“纸为什么变黄了?”奶奶说是绿豆脱了皮,绿豆皮掉在纸上,水一泡,纸就变黄了。

绿豆发芽、长根了,我很开心。

9月23日 星期一 雨

今天,我种绿豆已经是第四天了。

一大早,我就去看我种的绿豆,发现绿豆芽已经长得有10厘米高了。白白嫩嫩的茎上长出两片嫩绿的叶子,柳叶形的叶子绿得那么可爱。突然,我发现白色的茎的中间有两片小小的绿绿的像叶子一样的东西,我用手指着那里,好奇地稳固吗:“这是什么东西?”姑妈看了看,告诉我说:“那是两片子叶。绿豆发芽后,就是这两片叶子给豆芽提供营养,让它们茁壮成长。”

通过种绿豆,我又知道了一个新知识。

9月24日 星期二 雨

今天,放学回到家里,我又去看我种的绿豆,发现绿豆芽又长高了不少。

放下书包,来到窗台前,我仔细观察,发现细细长长的茎的顶端,两片绿色的叶子比昨天长大了不少。又细又长的茎,已经承受不了长大了的叶子的重量,纷纷地底下了头,弯下了腰。那两片子叶比昨天要白一些,也萎缩了一些。看样子,它在竭尽全力给绿豆芽提供养料。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人们把又高又瘦的人叫做豆芽菜了。

10月2日 星期三 晴 有好几天没有看我种的绿豆了。今天,我走过去一看,大吃一惊,我的绿豆芽竟然枯死了。早几天还生机勃勃的绿豆芽,现在全枯死了。

它原本白白嫩嫩的茎软软的,叶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有的甚至变得又小又黑。我仔细看了一下,给它营养的子叶已经不见踪影了。我想,植物生长不光要太阳和水分,没有营养它也会死的。

水 仙 花

株洲芦淞区南方第三小学5.1班 周泳妍 指导教师:刘杰夫 叶星红

今年,在我过生日时,爷爷送了我一盆水仙花,那白色的花瓣让人忍不住想要摘下来,爷爷还对我神秘地说:“养花可是有学问的!”而我却不信,终于,一个月过去了,水仙花英勇“牺牲”啦!

事情是这样的:水仙花在我每天精心的呵护下,渐渐的开出了花苞,又随着夏天的高温,蔫了下去,我在一旁仔细的瞧着,心里非常的着急,于是脑袋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如果用热水浇水仙花,是不是会让它受到刺激,从而快速生长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立马接了一杯温水浇到了水仙花的身上,“哗”的一声,水仙花仿佛受到了鞭打,全身都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可当时我太兴奋了,根本没有发现水仙花这细微的变化,之后几天,水仙花再也没能抬起头来,慢慢地枯萎了。

经过这件事情后,我十分悲伤,上网一查,才明白了自己的无知,原来水仙花根本就不能承受30多度的热水,那天我起码倒的热水有35度以上,所以造成了水仙花的无辜牺牲,我为我的无知感到羞愧,以后一定认真学习,了解更多的科学现象和知识,做一个懂科学的现代人!

蚂蚁怕水吗?

株洲芦淞区南方第三小学 张希瑞 指导教师:叶星红

那是下着倾盆大雨的一天,我打着伞在院子里等妈妈回家,我想:蚂蚁怕水吗?就在这时妈妈回来了。我怀着疑惑的心情问妈妈:“妈妈,你知道蚂蚁怕水吗?”妈妈笑着说:“你自己做个实验,比我告诉你好的多哦!”

于是,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开始做实验了。我往水枪里灌满了水,带着它来到了一片空地上,忽然,一只蚂蚁“跳”进了我的视线,我赶紧在它的前方喷上一些水,挡住了它的去路,他顿了顿,立刻绕开了我洒的水继续前进——它真的怕水呢!为了再次确认这一点,我决定实施另一套方案。我跟上这只蚂蚁,拿起水枪在它的周围喷了一圈的水,用“水阵”把它团团包围了起来。哈哈!这下可有趣了!它先是慌忙的挣扎了一下,然后便呆在原地不动了,等水干了,就急匆匆地走了。我决定再考验一下这只蚂蚁,我不仅在它的周围喷了水,还在中间喷满了水,最后这只可怜的蚂蚁被水淹死了。不过,我证实了一点——蚂蚁是怕水的,

可是,它为什么怕水呢?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于是,我上网提出了疑问,得到了答案。一是:水会吸收它的触角分泌出来的物质,而这种物质是他们用来辨别方向的,一旦失去了,就会迷路。二是:因为蚂蚁的体积比水的表面积张力小,所以容易被水吸住,蚂蚁

沾了水就很难逃脱。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我又掌握了更多知识,我以后要多实践,获得更多知识。

绝对零度(absolute zero)

芦淞区南方三小65班 张哲恺

目录:引言 0~1

什么是绝对零度?2

现实生活中可能达到绝对零度吗?3 怎么得知绝对零度的。4

现实生活中的“热力学最低温度”。5 我对绝对零度的理解。6 致谢

关键词:绝对零度 原子 273.15℃ “热力学最低温度”

摘抄:也就是说,绝对零度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并不是绝对在零摄氏度这个点上,而是热力学中的最低温度,同时,这个温度是零下273.15℃。物体内的粒子也是停止运动的。

也就是说,绝度零度至少在目前发现的现象中是不可能达到的,只可能无限逼近。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在一切物体中都是有热量的,而热量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上文提到的粒子的运动!你感觉一个物体热,那它的粒子活动就较快,如果冷,就较慢而。上文提到粒子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微小单位,那么一切物体里面肯定都有它。同时,大家知道能量吗?它又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而同时,而热量和能量又是在不停转换,粒子又在不停运动,绝对零度的标准又是粒子停止运动。因此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绝度零度,偷星九月天中第一百九十六回中提到的沧月最强招——绝对零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那么,在科学界或者现实生活中绝对零度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深入地了解一下吧!

绝对零度(absolutely zero)就是热力学中的最低温度,也就是理论上可以达到的最低温度,绝对零度就是开尔文温度标(简称开氏温度标,记为K)定义的零点。0K等于零下273.15℃。也就是说,绝对零度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并不是绝对在零摄氏度这个点上,而是热力学中的最低温度,同时,这个温度是零下273.15℃。物体内的粒子也是停止运动的。

可是,绝对零度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达到到达,那会怎么样呢?如果达到,那么一切事物都将达到运动的最低形式。在绝对零度下,原子和分子拥有量子理论允许的最小能量。也就是说,绝对零度以自然界的温度是无法达到(这里说到量子分子,它们和离子构成物体,也都属于粒子。这里就不扯远了,下文会提到)。也就是说,绝度零度至少在目前发现的现象中是不可能达到的,只可能无限逼近。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在一切物体中都是有热量的,而热量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上文提到的粒子的运动!你感觉一个物体热,那它的粒子活动就较快,如果冷,就较慢而。上文提到粒子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微小单位,那么一切物体里面肯定都有它。同时,大家知道能量吗?它又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而同时,而热量和能量又是在不停转换,粒子又在不停运动,绝对零度的标准又是粒子停止运动。

因此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在中学阶段,对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间的换算,是取近似值T(K)=t(℃)+273。

绝对零度的温度图线

实际上,如以水的冰点为标准,绝对零度应比它低273.15℃所以精确的换算关系应该是T(K)=t(℃)+273.15。

绝对零度是根据理想气体所遵循的规律(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mRT/M=mrT,r=R/M),用外推的方法得到的。用这样的方法,当温度降低到-273.15℃时,气体的体积将减小到零。如果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出发,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由温度T确定,那么也可以把绝对零度说成是“理想气体分子停止运动时的温度”。以上两种说法都只是一种理想的推理。事实上一切实际气体在温度接近-273.15℃时,将表现出明显的量子特性,这时气体早已变成液态或固态。总之,气体分子的运动已不再遵循经典物理的热力学统计规律。通过大量实验以及经过量子力学修正后的理论导出,在接近绝对零度的地方,分子的动能趋于一个固定值,这个极值被叫做零点能量。这说明绝对零度时,分子的能量并不为零,而是具有一个很小的数值。原因是,全部粒子都处于能量可能有的最低的状态,也就是全部粒子都处于基态。

那么,既然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那自然界中已发现的“热力学最低温”在哪呢?自然界最冷的地方是在回力棒星云。那里的温度为零下272摄氏度,是目前所知自然界中最寒冷的地方,成为“宇宙冰盒子”。事实上,布莫让星云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高1度多。 这个“热度”(因为实际上我们谈到的温度总是在绝对零度之上)是作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留存至今的热度,事实上,这是证明大爆炸理论最显著有效的证据之一。

我对绝对零度的理解,想必也不用多说了,如果真要的话,那么请详见上文“摘抄”那里的东西是货真价实我自己打出来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金木水火土,这是古人给我们总结的自然元素,一切由 它们构成,粒子(原子,离子,质子,分子……)也都是从这里分出来的,虽万变不离其宗,但万般变化,却要人一一琢磨。让我们书画三千里,领风骚百年吧! 致谢:这篇小论文,真要说起来我也只算写了百分之四十,只有引言,关键词,摘抄,“什么是绝对零度”,“ 现实生活中可能达到绝对零度吗?”,“我对绝对零度的理解”,和这篇致谢是我写的,其中“什么是绝对零度”, “ 现实生活中可能达到绝对零度吗?”也有很多

是“借鉴”了百度百科的,这一点,在这里向百度工作,管理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有趣的“鸡蛋撞地球”实验

株洲市芦淞区南方第三小学 六·一班 余念梓 指导老师:刘杰夫

在一次实验课上,老师带来了一个鸡蛋,便说明我们今天做一个实验。听完老师讲话,同学们很质疑:什么叫做“鸡蛋撞地球”呢?老师解释到:“就是把一个鸡蛋包扎二分之一,然后从三楼往下丢。看看鸡蛋会不会碎。

“哇”同学们发出了尖叫声,老师只能在减叫声中宣布本次实验开始。

我想了想,只能包二分之一,还不能摔碎。唉,这不是难为我余念梓吗?一个一个包法从我脑袋中穿过,但有一个一个的被我给否决了。经过了5分钟的思想斗争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好办法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马上开始做实验。

我先用一个铁盒子,然后把蛋放进去,在里面装满棉花和棉布,还在盒子边上,小心的系上小降落伞,看上去好像还差了一点什么,“哦”原来是为了不让鸡蛋在空中脱落,我在盒子里放上了一点重量级的平坦的铁,在铁上放了许多棉花,因为怕着地时蛋碰在铁上会碎,最后再放蛋,可我忘记放铁,哎,我这个冒失鬼啊!

我急急忙忙的放上铁,来到三楼,我紧张的闭上眼睛,双手一放,只听“砰”的一声,我赶紧跑下楼。看见鸡蛋只是稍稍的有一点裂痕。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从这个实验中我得到了一个道理:原来只要动脑,就可以取得成功,连我这个不怎么热爱科学的人,都被这科学深深的奥妙吸引了,如此可见科学有趣,科学实验更有趣!

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能生存吗?

芦淞区南方三小 五、三班 吴晶滢 指导老师:刘杰夫

前一阵,我在院子里玩时,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每家每户都有一盆绿色植物呢?难道人离开了绿色植物就不能生存了吗?我带着这个问题回家,准备做几个实验。

星期六,我在小区门口买了两只小白鼠,这两只可怜的小白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的小白鼠放进一个大鱼缸里(在室内),用保鲜膜把缸口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把外界的空气放进去一丁点。只见,小白鼠围着大鱼缸转来转去,我心想:难道我的猜想是错误的,人或动物可以离开植物生存?可是,没过几分钟,小白鼠的速度渐渐地慢了,停滞不前,直到奄奄一息。这是,我轻轻地把保鲜膜掀开,过了一会儿,小白鼠又活蹦乱跳了起来。紧接着,我跑到一片小树林里,把第二只小白鼠放进大鱼缸里,并且把保鲜膜蒙上,然后,我不停地拍打大鱼缸,只见,小白鼠惊慌失措的乱窜,过了好久也没有一点点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或人类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证明动物或人类对植物有一定的依赖性,我决定在做一个实验。星期天,我跑到一个施工地区,那里的灰尘很多。我走了进去,灰尘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过了一下,我快速跑到旁边的树丛里去,那里的空气比较清新,我感觉非常清爽,整个人都轻松起来了。这个实验可以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让人呼吸顺畅!同时,这也

证明,植物与人类、动物是息息相关的!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与植物也是息息相关的 。

魔法蜡烛

——南方三小五(五)班 王诗洋

指导教师:刘杰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在古代是照明的工具,你可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围绕这个问题,我展开了两个小实验。

首先准备一根蜡烛、一根空铁管。用夹子夹住空铁管放在燃烧的烛火上,火苗竟然从空管子里跑出来了,分成了两朵。如果把蜡烛放在火上烤,蜡只能溶化,并不能燃烧。

然后再准备一盒火柴、一根蜡烛。先用火柴点燃蜡烛,再把烛火吹灭并迅速用燃烧的火柴去点熄灭后烛芯冒出的白烟,这时,火苗会顺着白烟点燃蜡烛。

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蜡烛的蜡并不能燃烧,而是蜡受热变成气体后,气体在燃烧。因此,我们所看到的烛火分身,是蜡受热产生的气体从管子上方冒出来,然后被点燃了。所谓的白烟其实就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气体。

如果点燃3支长短不同蜡烛,然后用玻璃杯迅速罩住,会发生什么事呢?3支蜡烛会一起熄灭吗? 在实验前,我做出了三种猜测: A:由短到长依次熄灭; B:一起熄灭;

C:由长到短依次熄灭。

下面是我做的实验及实验的结果: 蜡烛编号 1 2 3

蜡烛长度 10厘米 5厘米 3厘米 熄灭的时间 1.36秒 1.78秒 2.07秒 玻璃杯直径 8厘米 8厘米 8厘米 结论是C,这是因为3支蜡烛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受热上升到杯子的上方,所以越高的蜡烛就会越快灭掉。

南方三小小发明、小制作作品(指导教师:刘杰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