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明讲
1.了解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类试题基此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根本方法,准确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考点详讲
◇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真题回放】
1.【2021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大方,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
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案】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
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气氛,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草中
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写的是?史记?中以下记载:“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
本词的上阕寥寥数语,约略表达了李广的事迹。答题时要注意的是,诗中语句只是简单概括,而答案那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表达;特别要注意的是比方是诗句中“故将军〞的“故〞所饱含的情感等字眼。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
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
评价D。
【名师点睛】词的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要搞清楚诗句所用的典故和作
者借以表达的感情。比方“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中的第三首,再联系诗前小序中的“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一语,结合注
释的解释进展分析。
2.【2021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
比拟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说明作者成认自
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说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
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决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解析】
①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
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
副词及数量词。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及其它某字比拟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需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此题如用“弱〞“昏〞,抓住“尚〞“犹〞分析;而用“健〞“明〞,可以结合“三十年前〞这个语境分析。
〔2〕这首诗及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
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察诗歌中的情感这一知识点。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
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了,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解“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作者曹翰是宋朝初年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他的诗不以雕章琢句取胜,留给人深刻印象的是那种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分析时抓住诗歌中“三十年前〞“臂健〞“眼明〞“昨夜〞“羞睹〞“旧战袍〞带有的感情色彩。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
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比拟阅读应遵守的根本原那么。那就是“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一样、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那么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及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拟,畅当〔唐〕?登鹳雀楼?及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拟。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一样感情、不同手法表达一样感情的诗作。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此题就是选择课内学过的一首词,作者也是熟知的辛弃疾,难度降低。 【规律探秘】
在高考中,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情感的考察往往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察,都可以牵涉到或落脚到对思想情感的考察。2021年高考有5套试卷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命题形式主要有:请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内涵〕;请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归纳本诗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个别省市有客观题的形式。2021年高考仍会沿袭这些命题特点。 【知识梳理】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及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
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方法指导】
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
历年高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察热点、考察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2.立足课本,提升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不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所以课本古诗词中的复习也很重要,一方面,通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总结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答题规律,提升应试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3.多读勤练,拓宽知识面。
中国古典诗歌量多面广,而学生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所接触到的诗歌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在要平时复习中多读勤练,一方面增加对古典诗歌知识的储藏,一方面提升应试能力。
4.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1〕抓显情语。
①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表达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②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2〕分析景语。
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①分析诗歌的意象。诗歌用形象说话,一般不是直白地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而是借助于意象〔形象〕抒情言志。把握常见意象的内涵,有
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
②品味诗歌的意境。诗歌是否有诗味、有意蕴,是衡量诗歌美丑高低的重要标准,而意蕴来自意境。
〔3〕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
〔4〕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冲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不同类别诗歌鉴赏要领:
①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②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③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到达言志的目的;
④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⑤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挖苦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⑥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气氛,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
⑦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土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⑧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
⑨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等等。
〔5〕了解试题设问方式,掌握答题步骤: 设问方式:
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思路解析:
这类题通常是结合某一诗句或意境提问,因此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及深刻意义,才能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步骤:
①答复塑造的形象;②答复作者的情感;③答复作品的思想意义。 【训练提升】
1.〔2021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
诗,完成8~9题。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①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①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
感秋而有此作。
〔1〕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构思巧妙。“高梧〞对“空斋〞,写出环境的空寂和作者的孤独;
“一叶下〞对“归思多〞,外表是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实那么是因空斋中作者的思念才使他注意了节候的变化。〔3分〕②手法巧妙。运用了比照的手法,用“一叶下〞及“归思多〞比照,表现出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2分〕〔如答情景关系,衬托均可〕
【名师点睛】诗句赏析的题目主要从诗歌的情感的表达,构思的精巧,意象
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情景的关系和特殊手法的运用的角度着眼分析,分析时注意结合诗句作答,此题主要是构思和手法的运用。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对诸弟的思念之情。〔1分〕②对百姓疾苦的忧虑之情。〔2分〕
③对自己的劝勉之情:珍惜时光,勤政爱民,有所作为。〔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寄诸弟〞,注释中的“升任滁州刺史〞和诗
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归思〞“蹉跎〞“忧人〞作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
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寄诸弟〞,注释中的“升任滁州刺史〞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归思〞“蹉跎〞“忧人〞作答。
2.〔2021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阅读下面这
首宋诗,完成8~9题。
题华清宫 杜常
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 朝元阁①上西风急,都入长杨②作雨声!
①朝元阁:唐代著名楼阁,在华清宫内。②长杨:汉代宫殿。 〔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怎样的情形?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中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马不停
蹄、风尘仆仆、奔波劳顿〕的艰辛情形。〔2分〕诗的开篇两句,表达了自己的一路行程,向东边辞别家乡走了十多个驿站,“晓来和月到华清〞渲染了日夜兼行的艰辛情景,交代了诗人在晓月朦胧时自己披星戴月地来到了骊山下华清宫。〔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高阔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注意诗中重点词语“东别〞
“晓来〞。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注意表现时间转换的词语“东
别〞“晓来〞,答题首先对诗句进展简要的翻译,然后进展概括。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的感慨。〔2分〕
是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的。〔2分〕“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曾经的汉、唐并称盛的汉家宫苑、唐朝殿阁,如今都笼罩于西风残月之下,已是荒凉陈迹,只有饱受西风欺凌、冷雨侵袭。营造了凄冷、萧索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发了盛衰之感。〔2分〕
比照、渲
染、借景抒情等方式,此题主要是借情抒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进展具体的分析。
3.〔2021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8~9题。
发宜兴 宋·曾畿①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②无一钱。 观山观水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③。
注①曾畿,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曾因触忤秦桧去职,绍兴十二年〔1142年〕将近60岁时,曾客居宜兴数月。江苏宜兴秦汉时称阳羡。②玉溪,作者家乡。③张公,指张公洞;善权,指善卷洞,二者都是宜兴境内的游览胜迹。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描写了一个年届迟暮、漂泊无定、生活清贫的诗人形象。〔2分〕
〔大意对即可〕②分析:“老境垂垂六十年〞,交代诗人已经进入垂老之年。〔1分〕“客留〞点明漂泊的身世。〔1分〕“无一钱〞可以看出诗人囊空如洗。〔1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人形象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垂垂〞
“客留〞“无一钱〞进展概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鉴赏诗人的形象的题目注意集合诗句找到对诗人的相关的相关
的描写,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主要是神态、语言和动作,侧面主要是环境和衬托等。
〔2〕第三联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诗人以寄情山水来消解对现实的无奈。〔2分〕外表上看,诗人陶
醉于山水风光之中,非常悠闲,〔2分〕但实际上,“风雨〞暗指国家的动乱局势,有透露出诗人对混乱时局的忧虑和无奈。〔2分〕〔大意对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
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虽没有重点的词句,从诗歌的本身可以看出是一种寄情山水的情感,再结合主旨可以分析出是一种无奈。
4.〔2021届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文后各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
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1〕诗的颔联、颈联写景有何特点?〔5分〕
【答案】①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②颔联的
“鹤唳〞,衬托出松林的幽静;诗中的秋山、萍绿、青苔,写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表达。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易错警示】概括描绘的情景的题目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景象〞,这里就要
有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征,所用了什么手法,有些同学可能对景物的特征概括的不够准确,此题要重点区分是“动〞还是“静〞,写出了松林的什么特征。题干要求分析颔联、颈联,也要结合前后诗句分析,如此题根据尾句“料无车马客〞可知写动景也是为了衬托环境的幽静。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答案】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隐
逸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的烦扰,实那么突出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盘剥百姓的厌恶之情。〔2分〕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
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展分析,此题注意注意抓住标题中的“闲居遣怀〞和诗中的“百事闲〞“无
车马客〞等语句来分析,结合注释“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可知诗人要表达的是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颔联、颈联描绘的清幽之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
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