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填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 ,字 , 朝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诗人。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 ..2.高者挂罥长林梢 ..3.忍能对面为盗贼 ....4.归来倚杖自叹息 ..5.俄顷风定云墨色 ....6.秋天漠漠向天黑 .7.娇儿恶卧踏里裂 ..8.雨脚如麻未断绝 ....9.长夜沾湿何由彻 .10.安得广厦千万间 .....三、翻译下列语句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1
2.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4.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5.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四、阅读练习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2
A.高 高者挂罥长林梢 ( ) . 八月秋高风怒号 ( ) .
B.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 )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 .C.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 ( ) .
向吾不为斯役 ( ) .2.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娇儿睡相不好,多少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语双关。“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
, ,
3
。
(2)诗中表现诗人无奈之举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 ,_ __ ________ 。
(3)诗中表现诗人美好理想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 , 。 4.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中考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基础过关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 文学常识填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 杜甫 ,字 子美 , 唐 朝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 秋深 ..2.高者挂罥长林梢 挂 缠绕 ..
3.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心如此 ....
4
4.归来倚杖自叹息 拄着拐杖 5.俄顷风定云墨色 一会儿 ....6. 秋天漠漠向天黑 渐近 将近 .7.娇儿恶卧踏里裂 睡相不好 .. 8.雨脚如麻未断绝 雨点 ..9.长夜沾湿何由彻 彻夜 通宵 .10. 安得广厦千万间 哪里能得到 ..三、翻译下列语句。
1.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把我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2.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由于唇焦口干不能再呼喊,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3.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子都蹬破了。 4.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
5. 什么时候我眼前能耸立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至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五1.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A.高 高者挂罥长林梢 (高处的)
八月秋高风怒号 (深)
5
B.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哪里)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C.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 (渐近 将近)
向吾不为斯役 (从前)
2. A
3.(1)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表现了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致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崇高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