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预防对策

浅析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预防对策

来源:智榕旅游


浅析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预防对策

摘要:隧道是重要的交通设施,但由于特殊的空间局限,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和疏散都十分困难,往往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根据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特征,居安思危,积极预防,可最大限度避免隧道火灾事故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公路隧道 火灾事故 预防对策

Abstract: The tunnel is an important transport facilities, bu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 confined space, once a fire, fire put out and evacuation are very difficult, often causing irreparable damage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 tunnel fire accident, we should set active prevention in advance,so as to avoid the harm of tunnel fire furthest.

Key words: road tunnel; fire accident; preventive solutions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建设不断加快,公路、铁路隧道逐渐增多,隧道火灾事故也逐步增多, 据报道,仅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自2010年12月全线开通以来截至2011年4月5日,仅渔泉溪、朱家岩等隧道内已至少发生7起车辆起火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因此,做好隧道火灾事故的预防与救援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主要特点

(一)燃烧快、易爆炸。隧道内一旦起火,会迅速传播并加热空气致公路隧道火灾初期升温迅速,顺风向时空气温度可达1000℃,多数会造成汽车油箱爆炸。另外炽热的空气在它的经过途中可把热传递到任何易燃可分解的材料上。如遇车辆运载是易燃易爆物品和后继遇难车辆多,这更将加剧燃烧和火势的快速发展。

(二)烟雾大,能见度低。由于隧道是一个狭长的管状空间,发生火灾时,火灾区域会充满浓烟,在高温热气压的作用下,一方面从隧道两侧出入口向外排烟,另一方面又会从出入口向隧道内进空气而出现中性面。但又由于烟雾扩散孔洞有限,由燃烧产生的包含高毒性的一氧化碳气体都要由通风气流传播到整风道,造成烟雾地带长,而烟热容易集中等。因此,单位立体空间内的烟气毒性大,更会使地下空间内的含氧量显著下降,在缺氧情况下极易造成人员窒息,甚至死亡。

(三)疏散难,伤亡大。火灾发生后,隧道内照明系统破坏,加之隧道横断

面小,道路狭窄,不仅人员疏散困难,而且车辆前后相接,车辆之间的火灾蔓延比较快,要疏散车辆或物资更加困难。这样必然会造成货车上大量物资财产的被焚毁和客车上严重的人员伤亡。1949年美国纽约的“荷兰”隧道二硫化碳引起爆炸,受伤66人。

要疏散人员、车辆和物资几乎是等于虎口拔牙。

(四)快速处置难度大。由于出入口少,隧道内部通道狭长,近似处于密闭空间,一旦发生火灾,浓烟高温,有毒烟雾积聚等因素的影响,消防队员到场后,无法直接观察到起火部位、着火区范围、以及受困人员位置。再加之公路隧道一般都远离城镇消防队,初期火灾易失控,现场回旋余地小,一旦发生交通火灾事故后,尤其是单洞双向隧道又易造成交通堵塞,会直接导致阻碍消防车辆快速到达现场。消防车到场后,对已进入隧道中的一辆辆车辆和人员疏散任务重,火场供水困难,一旦失去战机,火势失去控制,隧道内就会很快成为地狱般的迷宫,使战斗人员深入内部进行火情侦察、人员疏散、近战灭火和快速处置就会变的十分困难。

(五)事故处置要求高。公路隧道由于建筑构造上的特点,发生火灾后不仅燃烧猛烈,爆炸危险性大,温度高、蔓延快,烟毒浓、能见度低,危害大、损失大、难度大、时间长、战线长,抢险和灭火任务“急难险重”,进攻道路缺乏、回旋余地小、接近火点难,进攻方向会受外界风向所制约,火灾的位置和燃烧范围等难以把握。而且后备人员的组织、装备器材、物资供应的有效保障的难度也很大。同时,对现场指挥部的建立,对指挥员的素质,对隧道出入口两侧战斗行动和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处置过程中的有效指挥,特别是对解决通讯屏蔽、现场组织指挥和现场通信联络保障问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公路隧道火灾的原因

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1996年的英吉利海峡隧道火灾、2000年的奥地利萨尔茨堡州基茨施坦霍县隧道火灾、2003年韩国的隧道火灾、2004年的中国的渝黔高速真武山隧道火灾、2008年京珠高速公路广东韶关段南行大宝山隧道火灾等多起案例可知,隧道火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隧道因素。隧道内火灾事故的危险性与隧道长度和通量成正比。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车辆的数量和频率也在增长。另外隧道由于道路比较狭小,能见度低,极易发生车辆之间、车辆与隧道设施相撞或擦挂,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火灾。如2008年5月4日凌晨1时许,京珠高速公路广东韶关段南行大宝山隧道,一辆大货车追尾碰撞前方的槽罐车,造成槽罐车内所载危险化学品泄漏并起火燃烧。事故中,两人当场死亡,另有5人受伤,隧道内部分设施遭严重损坏。

(二)车辆因素。据有关资料介绍,汽车大约每行车1 00km平均发生0.5次—1.5次火灾。引发车辆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有机件磨擦起火、化油器回火、电气线路短路、车辆漏油、轮胎爆胎等引发火灾。如2001年瑞士“圣哥达隧道”(全长16.9km,于1980年正式开通)一辆行驶的货车在距隧道南口1500m处,

由于轮胎爆裂而突然转向逆行车道,并与对面驶来的货车相撞引发了巨大的爆炸。沪渝高速长阳段车辆轮胎极易成为“风火轮”。

(三)货物因素。隧道内有各种车辆通过,它们所载的货物有可燃的或易燃的物品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引发火灾。如1999年法国与意大利相连的“勃朗峰公路隧道”(长11.6km,建于1965年,为单洞双向交通)一辆运载黄油的货车自燃引起火灾,将这条11.6km长的隧道瞬间变成了一座炼狱,大火燃烧所产生的高温使这个隧道的混凝土穹顶全部沙化,而铺路的沥青则全部被烧成了泡沫翻卷的粘稠浆体。造成41人死亡,43辆车被烧毁,交通中断一年半。

(四)气候环境因素。高温酷暑天气,对热敏感性强的易燃易爆物品、低沸点液体、压缩液化气体、装载的气瓶与槽极易发生爆炸、泄漏等事故。

虽然引起隧道火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车辆火灾隧道火灾的主要来源。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一般是电气路燃烧、汽化器起爆和载重汽车气动系统起火,此外还有险物爆炸起火,以及由车辆冲撞和倾覆引起的火灾等。

三、公路隧道火灾的预防

“防范胜于救灾”,做好公路隧道火灾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严把公路隧道防火设计关。公路隧道在建设时,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第十二章城市交通隧道的要求进行防火设计和施工。耐火等级,防火分隔,报警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火栓系统、水喷淋设施、通风排烟设施、消防车通道和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等在内的灭火设施必须符合要求。过去不少隧道在建设时由于各种原因忽视消防设施建设,或消防设施设置不符合要求,造成隧道建筑防火上的先天性不足。因此,隧道建设要把消防设施建设贯穿于项目论证、资金预算、图纸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对已建成而无消防设施的重要隧道,要筹措资金,逐步改造和完善消防设施。

(二)建立公安或专职消防站。公路隧道一般都远离城镇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消防队接到报警由于路途比较长,到达火场后,常常错过了扑灭的黄金时间。据悉,截止目前,沪渝高速鄂西段山区沿线尚未建立消防站,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重要的隧道应建立公安或专职消防队,配备必需的车辆、人员、器材装备和参战人员的生活用品。不具备条件的可由隧道管理部门与邻近的机关单位和农村群众组建联合义务消防队。制定灭火作战方案和抢险救援预案,组织消防队员到实地熟悉情况、地形、道路、水源及灭火设施,进行实地演练。

(三)切实加强各种隧道内行车安全知识的宣传高速公路隧道内一般都设有较为完善的消防救灾施.如该高速公路各长隧道内,每隔50m就设有消防栓和灭火器的消防窗,但大多数司乘人员对此并不知道也不会使用。当隧道内发生行车火灾事故时.往往会看到很多的司乘人员六神无主.就算消防窗近在眼前也不

知使用。究其原因,一是他们看见火势后本能地出现了慌乱心理.二是不具备救火的常识。然而,司乘人员在火灾发生的初始几分钟内的自救是极其重要的,延误了最初的施救期火势就会加大。因此,加强灭火救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印制包含行车安全、灭火救灾等知识的小册子,在各收费站点发放,使各司乘人员事先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举办专题节目,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

(四)加强过往车辆管理。过往货车与载有危险物品车辆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将相当严重。早在1995年欧洲国家就在研究限制或禁止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进入公路隧道,这样既可降低隧道事故与火灾风险,又可减少发生火灾事故时的危害。勃朗峰隧道在恢复通车以后,对通过隧道的车辆采取了限行措施,限制每天通过隧道货车的数量。这样的措施对于加强公路隧道安全水平十分有利。因此应对易燃物品采取限制和管制通行隧道的办法,即在隧道前方一定距离设置检查站和停车场,对载有易燃物品的车辆实行定时集中通过。

(五)强化部门沟通协作。隧道消防安全关系到国家交通运输大动脉能否正常通行的大事,涉及隧道管理、交通运输、公安消防和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只有从整体利益出发,互相协作,密切配合,正确处理部门业务与消防管理、隧道安全及当地群众贴身利益的关系,才能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落实隧道消防安全责任制,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火灾事故,保障交通运输的消防安全。

(六)建立完善的防预管理制度。隧道管理方需要建立完善的防救灾管理制度和政策,并切实地执行。同时就隧道及其设备的使用要通过各种途径向隧道使用者通告,以使人们熟悉这些设备,并能正确的使用。定期对隧道工作人员就火灾救援预案进行培训,使得每个人都清楚火灾时该如何处理。定期对公路隧道的安全状态进行检查和评估,并根据隧道的运营情况提出新的防火措施和方法。根据有关的防火安全规范、规定、标准和经验等,把要检查的项目、要点按一定顺序列成表格,作为检查的依据。根据检查隧道火灾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火灾检查表可分为装运易燃易爆物品车辆防火安全检查表、隧道消防报警设施安全检查表、日常安全检查表、火灾隐患整改安全检查表等。

参考文献:

[1] 唐宜贵,《车行沪渝高速长阳段 为何轮胎易成“风火轮”?》载《楚天都市报》,2011年3月28日;

[2] 周琦,《沪渝高速长阳段隧道为啥爱跑“火车”?》载《长江商报》,2011年4月6日;

[3]刘鹏举,《隧道火灾研究现状与发展》载《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2期;

[4] 赵献卫,《武汉过江隧道火灾的预防与控制研究》载《科协论坛》,2010年第7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