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来源:智榕旅游
学术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王利霞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摘 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腾飞,短视频新闻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相较于传统新闻,短视频新闻更能吸引公众注意,且影响力较强。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融入新媒体技术,重视开发短视频新闻,加强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力度,促使自身顺利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短视频新闻;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发展应着重优化内容、完善内容,充分发挥社交优势,开发利用UGG视频内容的几点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二、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

美国最先兴起了对于短视频的传播与应用,并于2011年4月发布了viddy。视频爱好者能够拍摄时长为30秒以内的短视频,再对视频进行修改完善或添加特效、音乐,制作出符合作者心意的创意视频,最后将视频发布于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媒体软件。在2013年1月左右,Twitter推出了短视频应用vine,Facebook也研讨出了视频分享功能。在新媒体技术发达的信息时代,我国也逐渐兴起了短视频分享软件,并且发展飞快。2013年,腾讯推出了微视短视频应用,新浪也发布了秒拍短视频软件;2014年,美图秀秀也跟进推出了美拍短视频应用,并被赞誉为“仅需要10秒就能拍出一部成功的大片”。到如今,短视频日益壮大,各类视频传播、分享软件层出不穷,如抖音、快手、映客、美拍、微视等。

在采用短视频新闻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方面,国外仍然早于我国。在2012年的美国,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Kenneth Lerer开创了Now This News。2014年,英国的BBC推出了移动新闻服务Instafax,同时Twitter与CNN联手制作出了15秒短视频新闻Your 15 Seconds。现阶段,我国的短视频新闻领域飞速发展,今日头条、网易新闻、UC浏览器、百度浏览器等新闻客户端也逐渐走进短视频领域,此类新闻客户端大多将视频放在了吸引用户眼球的显要位置。但目前,我国通过短视频软件发布新闻报道的方式还停留在雏形探索阶段,尚存在新闻内容杂乱、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较低、突发事件报道时效性不强、短视频时间较短导致新闻不完整等情况,需要完善并加以提升。

三、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意义(一)扩大新闻内容覆盖面

新闻媒介是采集当前社会最新发展动向的传播机构,新媒体环境促进了短视频的发展,而短视频又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新闻内容的覆盖面,其影响力波及所有社会群体,为广泛采集社会不同层面的新闻素材提供了便利。以往,新闻由专业工作者采集和发布,从工作地点前往新闻事件的发生地点浪费了大量时间,可能错过一手新闻素材。而短视频新闻恰恰是补充这一新闻盲区的主要方式,任何社会个体在遇到新闻事件之后,都可以随时利用智能手机中的视频软件拍摄,并在第一时间发布。这样一来,所有社会个体都成了新

80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0-0080-02闻采集者,是新闻工作者的潜在社会资源,也在某种程

度上丰富了新闻采集的社会视角。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的新闻发布模式在最大限度上扩充了新闻内容的覆盖面,是社会科技发展带来的创新性优势。(二)主导公众倾向性相比于传统新闻媒介而言,新媒体短视频新闻模式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时效性更强的沟通方式。短视频新闻内容的采集更具针对性和广泛性,当新闻内容受到公众质疑时,同期其他相关视频内容可以第一时间作为佐证呈现给公众,其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任何虚假新闻都可以在众多视频资源的对比之下快速暴露。视频新闻相当于约束了新闻内容的精准度和性。公众倾向在于新闻事实,而虚假新闻是舆情最为消极和负面的弊端。因此,在新闻传播中,视频新闻保证了新闻内容的可对比与参考值,对于主导公众倾向也产生了正面影响,是现代新闻媒介不断完善和增强约束力的发展诉求。

四、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优化内容,完善内容优质、完善的新闻内容能够有效地提升短视频新闻的影响力,并促进短视频新闻顺利发展。在短视频新闻相关机构发布短视频新闻时,要着重优化内容,完善内容,坚持以内容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并制作质量高、时效性强、内容真实的短视频新闻报道,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新闻报道区域,传统媒体具有新闻专业人才数量多、新闻生产经验丰富、新闻资源广泛、公信力较强、话语权突出等多方面优势,且公众对其有一定程度的认可。因此,在新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今社会,传统媒体应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以支持短视频新闻的发展,逐渐提高和增强短视频新闻的质量,提升短视频新闻的品牌效应,并形成长期、持续的影响力与宣传力。在本质上加强短视频新闻内容的社会参与,将有利于新闻产业的整体发展,并成为主流新闻媒介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充分发挥社交优势

短视频新闻从最开始的推行到如今的成功发展,其形态上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社交性,这也是短视频新闻能够受到公众一致好评的核心因素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要充分发挥其社交优势,形成优质的社交互动,建立短视频新闻相关的媒体与公众关系网,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促进信息的传播,达到短视频新闻发展的基本意愿。同时,传统媒体应对自身软件进行革新,拟建社交性强、空间性强的社交信息平台,让用户能够在评价、评估短视频新闻实际内容的同

第9卷第10期 2018年05月Vol.9 No.10May 2018时能够进行交流、探讨与互动,在短视频新闻的实际内容中加入社交因素,如提出问题、引起用户的探讨、针对某一问题征求公众意见等。

(三)开发利用UGG视频内容UGG就是用户创造的内容,具有原创性。随着手机拍摄功能日益强大,公众拍摄意识增强,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大多数目击者都会通过手机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上传至媒体社交软件。传统媒体应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着重开发与利用优质的UGG视频内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丰富新闻内容和新闻视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因此,开发与利用UGG视频内容既是新闻媒介的发展助力,也能优化新闻生产环境,是新媒体视域下不断提升新闻传播影响力的主要发展方向。届时,短视频新闻在社会公众中的正面影响力也会随之增加,更多受众也会以采集新闻素材为情绪导向的切入点,从而增强新闻内容的正面作用,是现代新闻媒介发展的重要路径。

五、结语

短视频新闻已经成为当今媒体发布新闻的新方式,传统媒体应充分采用此种新方式,用积极、正确的心态进行短视频新闻的相关工作,拓展短视频新闻领域,以达到推动自身有效发展的核心目的。参考文献:

[1] 张海鹏.短视频的分享应用与新媒体领域传播方式的

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1):188.[2] 韩存齐.短视频的传播特性研究——探析自媒体时代

短视频新闻发展趋势[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01):100-102+109.[3] 韩飞,何苏六.新媒体的生产传播创新与发展路向——以纪实短视频为例[J].出版广角,2017(23):9-12.作者简介:王利霞(1979—),女,山西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

(上接第39页)部分还是比较欠缺的。

新闻细节的展示是十分重要的,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虽然新闻中细节的作用不像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述那么重要,但很多新闻人会因为某个细节反复修辞,可见细节表达在新闻文本撰写中是十分重要的。恰当的新闻细节陈述首先有助于深化报道主题,增加新闻的思想性。新闻编辑中常讲新闻要见人(直接或间接)、见思想,要直面人生,展现人的精神风貌,以便于增加新闻的思想性。当前的机器人新闻以“通告”为主,直观简洁地将事件传达给受众。或许是受报道题材的,机器人新闻甚少提及细节,受众接收到的讯息只限于事件本身,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还比较困难。受众通过新闻文本获取的信息量极少,特别是对新闻细节的把握不够准确,也就不会激发受众积极思考的热情,甚至受众会停止思考,新闻作品的真正效益没有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美学角度来讲就是缺乏细节美。新闻细节描写的重要性还有助于提升新闻的可信度。新闻具有实感性品格,它真实、具体、实在,能给读者提供考证材料,证明新闻的真伪。机器人新闻引入我国后很快就应用于场面新闻的报道,特别是会议报道,这种场面与内容兼具的报道更需要细节的展示,新闻会对具体场景反映得更真切,有助于提升新闻的可信度,反之就会与其他事件的场面雷同,给受众模糊的印象,其真实性和深度就会大大降低。当下机器人新闻写作基本是一种“人工模板+自动化数据填充”的模式,尽管数据来源更为广泛,但就最终呈现的文本效果来看,细节描写较少,甚至报道模板雷同,受众在阅读机器人新闻时会产生审美疲劳,新闻印象也就不会深刻,那么可信度必然会随着模糊的印象大大降低。

新闻细节描写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会给读者一种高尚的审美感受,对于人们的心灵是一种净化。由于技术的革新,机器人新闻已经与时下最为先进的vR/AR技术相结合,力求给受众新的视觉体验,带来全新的感官享受;但这种360°的全方位展现也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再现,也必然是编辑捕捉的。这种体验受制于技术的发展,目前技术发展并未成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受众新奇的感觉,但美感上是有所欠

缺的,和传统使用较为成熟的视听语言拍摄新闻相比,

显得稍为稚嫩,受众观感体验上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和之前的新闻报道相比,并不具备更大的优势。诚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成熟,这个问题也许会得到解决,但就当前的发展模式来看,似乎机器人新闻很容易陷入技术先行的窠臼,而忽略新闻本身的审美样态。新闻视点集中于受众的兴趣和关注点是增加新闻阅读量的关键,这是机器人新闻的优势,但是细节报道显然更突出个性化和人性化,在这一方面,人工编辑做得更好,他们的作用也更为显著。

四、结语

随着智能技术的成熟,机器人新闻也越来越智能化。引起新闻界广泛争议的焦点是人工编辑是否真的会被取代,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实时发布是智能媒介的强项,人类大脑与其不可相比。但从新闻美学角度来看,机器人的算法程序表达显然极度缺乏人性元素,个性化与程式化的冲突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将智能媒介与人工编辑很好地契合在一起,集合双方的优点将会使机器人新闻发展到新的高度。如何将双方有机结合起来是需要探讨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技术先行的观点一直以来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技术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变革,这本无可厚非,新闻业也是如此,“技术+新闻”的构想逐步变为现实,对新事物保持积极态度的同时也应当看到目前发展的瓶颈,将技术更好地运用于新闻业同样也是值得思考的。参考文献:

[1] 孙瑛.机器人新闻: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闻生产模式

[J].编辑之友,2016(3):93-96.[2] 刘建明.对智能新闻若干问题的释疑[J].新闻爱好者,

2017(11):4-8.[3] 米厚民.智能写作对新闻人的冲击到底有多大[J].

中国记者,2017(11):116-118.作者简介:高凯,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王秀峰,陕西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