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肢体残疾患者的康复护理训练研究

肢体残疾患者的康复护理训练研究

来源:智榕旅游
 236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76

·经验交流·

肢体残疾患者的康复护理训练研究

红梅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蒙医医院,内蒙古 扎赉特)

摘要:目的 分析肢体残疾患者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法。方法 总结经验,归纳和分析对肢体残疾患者采取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法。结果和结论 考虑肢体残疾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训练,在提高康复效果的同时,使肢体残疾患者以良好的

身心状态面对今后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肢体残疾;康复护理;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76.180

0 引言

临床上收治的肢体残疾患者指的是由四肢器质性疾患、损伤造成残疾的患者。对于肢体残疾患者,不但要将一般护理工作做好,还需要在考虑其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遵

循康复医学理论指导,将相应的康复护理训练工作做好[1]

。本文通过对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对肢体残疾患者康复护理训练方法进行如下的归纳和总结。

1 强化对肢体残疾患者的心理护理

除了合理控制病房内的温湿度,确保患者床铺保持清洁

干燥,为患者提供清洁、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以良好的环境积极影响患者,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外,还需要强化对肢体残疾患者的心理护理。面对肢体残疾这个现实,不少患者都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使肢体残疾患者不愿意尝试进行功能康复,康复配合度不高。为此,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多举一些肢体残疾患者经康复训练获得良好康复效果且积极面对生活的例子,使患者认识到要做到身残志不残,激发患者的康复信心,使其尽快从悲观失望的情绪中走出来,树立新的人生目标,提高其配合度。

2 加强肢体残疾障碍的护理

加强观察和评价,对肢体残疾患者肢体的现存功能、已

经失去的功能加以详细的了解,以为后续肢体功能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与此同时,要重视预防肢体残疾患者发生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给肢体残疾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肢体残疾患者,既要对褥疮、泌尿系感染的发生进行预防,也要注重在诸如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上加强预防和护理。

3 加强肢体功能训练指导和护理

3.1 加强对肢体残疾患者进行残存功能的训练指导

指导并帮助患者保持关节功能位,如指导患者处于静止

状态时,使膝关节最好处于伸直位,千万不可处于屈曲位。指导患者处于仰卧位时,要尽量将髋关节伸直。指导患者在上肢处于静止状态时,确保肘关节可以在屈曲45°位置上得到保持,以对关节挛缩的发生加以预防。若患者肌肉比较软弱、所具有的力量不佳,则需要对其采用有选择性的肌肉再训练方法。若患者上肢残疾,则对患者进行肩胛骨内收、前伸,肩部外展、外旋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指屈曲、抓握、对掌以及拇指的内收训练指导。为了对患者手指功能进行训练,可以指导患者用缓慢有力的动作来捏皮球。对于由于所具备的肌力不佳等造成抓握训练无法有效进行的患者,可以让患者抓握海绵块。在进行下肢训练指导时,要根据患者情况规定每个训练项目的时间和次数,一般需要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屈伸,髋关节屈曲、外展等训练。对于没有能力独自完成的患者,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训练,以免患者出现废用性萎缩。

投稿邮箱:sjzxyx88@sohu.com

3.2 协助并指导肢体残疾患者进行生活自理的护理和ADL训练

为了使康复训练的目的性得以强化,训练需要根据肢体残疾患者的职业和日常生活功能的需要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样才可以使患者康复训练的兴趣、信心得到增强,使患者康复训练速度得到加快,使其康复训练效果得到提高[2]。哪怕患者肢体残疾,也需要完成生活必要的基础动作,比如吃饭、排泄等。护士应当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功能锻炼融合起来,训练患者自行坐起,或者训练患者在他人的帮扶下坐起,或者借助床头拉绳坐起,之后,再训练患者站立、移动重心等。指导并教会肢体残疾患者对其自身残存的功能进行有效的利用,指导他们能够借助一些工具完成吃饭、翻身、起床等基础性动作,使其生活自理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

3.3 强化指导患者使用辅助用具给予对应的护理

为了满足肢体残疾患者今后日常活动的需求,需要指导

患者在对一些辅助用具进行借助的情况下将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完成好。通过指导,使患者掌握正确使用辅助用具的方法,尽早对患者进行承重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可以超出肢体残疾患者骨、关节囊和韧带的耐受范围。指导患者使用拐杖的时候,可以先指导患者在平行杠内进行平衡训练,然后逐步过渡到指导患者借助拐杖进行前后移动和左右移动。待患者将此良好地完成好了,指导患者采用一只拐杖完成平衡训练、大弯腰训练、方向转换训练、各种步态、姿态的训练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肢体残疾患者应用辅助用具时,要给予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4 加强假肢使用训练和护理

耐心指导患者戴上假肢的方法,并教会他们掌握合理使

用假肢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站立位的平衡、前进、侧方移动以及过障碍物等戴上下肢假肢后的相关动作的训练。教会戴上肢假肢的患者掌握控制前臂、锁住肘关节、回旋肩等方法,进行上肢假肢使用指导时要多加耐心,以提高训练实效。戴上假肢后,还需要指导患者完成吃饭、排泄等日常基础动作的训练。使用假肢的过程中,要对患者假肢与皮肤接触的部位是否发生诸如红肿、出血等不良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及时处理。此外,指导和护理时要采用正确恰当的方法,避免使患者出现并发症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总而言之,应当考虑肢体残疾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训练,在提高康复效果的同时,使肢体残疾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面对今后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参考文献

[1] 󰀃房桂华,楚海建,李舟,马尚龙,胡世玉.奎屯市肢体残疾患者社区康

复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14,14(11):48-49,51.[2] 󰀃赵晶.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世

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4):2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