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

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

来源:智榕旅游
成语运用八种常见错误

一、感情色彩误用。

1、(2002年题)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出现。褒义词。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显然语境是贬义,该用贬义词,却用了褒义词。

2、 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

“惨淡经营”原指用浅淡的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精心布局。后用以形容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褒义词。“惨淡经营”等同于“苦心经营”,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该题运用正确。

3、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1995年全国高考题)

4、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全国高考题) “半斤八两”含有蔑视味道,是贬义词;“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算计、谋害别人,也是贬义词;

有些成语褒贬鲜明。如“胸无城府”“叹为观止”“同心同德”“虚怀若谷”“大有作为”等都是褒义。“信口雌黄”“有恃无恐”“无所不为”“肆无忌惮”“处心积虑、火中取栗、趋之若骛、炙手可热、无所不为” 颐指气使” “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 “蠢蠢欲动”, “洗心革面”“过江之鲫”、“夸夸其谈”、“弹冠相庆”、“无独有偶”、“煊赫一时”、“无所事事”、“兴师动众”、“投其所好”等常用贬义场合,否则就是误用。 有些成

1

语或贬义或中性,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如“标新立异”——(中)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贬)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闭门造车”——(中)原指只要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也符合标准;现多作贬义,比喻凭主观想像处理问题。“登峰造极”——(贬)比喻达到极点,多用于坏人;(中)有时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是中性词,也恰当。这种类型中有一类需特别注意,有些成语身兼两种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如例:

5、 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6、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全国高考题)

这两道题中的成语都没用错。“灯红酒绿”指生活腐化时为贬义词,指夜景繁华时为中性词;“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实际时为贬义词,指意念进入玄妙的境界时为中性词。诸如此类的还有“拐弯抹角”、“无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如“咄咄逼人”——(褒)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向上;(贬)盛气凌人,气势汹汹。“呼风唤雨”——(褒)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贬)反动势力的煽动。 二、形容对象错位。

有些成语形容甲对象是合理的、正确的,而用来形容乙对象就不合理、就是错的;从这个角度运用恰当,而从另一个角度运用就不恰当;有些成语形容已经实现的事情,却用来形容未做的事情。在使用中常常出现错位现象。

1、(2001年题)、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2

“车水马龙”是说车多得像流水,马多得像游龙,常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语境说摊前人很多,产品供不应求,说明人们争着购买鲜花。显然形容不当。

2、 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兴奋。 3、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1999年全国高考题)

4、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国高考题)

①题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见面,用于老同学不当。②题中“炙手可热”指“权势大、气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题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同样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刊物。它们都是因不明成语适用范围而致错。

1998年全国高考题考查的“望其项背”,多与表否定意味的词语(如难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赶不上;此外如“巧夺天工”只能用于人工建造,不能用于自然景观;“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涣然冰释”只指两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属这种类型。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或物,不能张冠李戴。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指人;“左右逢源”泛指事;“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栩栩如生”指人或生物的形象;“眉飞色舞”仅用于人。“老气横秋”可用于三种类别的人:一,老练而自负的人;二,没有朝气的年轻人;三,摆老资格的老年人。

三、 语法上搭配不当。

成语的运用,在一定语境中要正确地表达意义,在语法上必须合乎句法

3

规则。像修饰语和中心词、谓语和宾语等的搭配上有一定的规则,在使用中常常违反这种规则。

1、(97年题)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是众多意,题中却用“一位”来限制“莘莘学子”,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互相矛盾。

2、(2002年题)、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的动作。 “偃旗息鼓”指停止战斗或停止行动。而从本句表达的意思“几家汽车大厂”实际上几家大厂还没有采取行动,当然就谈不上“停止行动”了。再加上“一直”和表示瞬间的成语“偃旗息鼓”连用在一起互相矛盾。 四、 成语的义项上用错。

一些成语含义有多样性,要辨析一个成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必须注意其前后的语境暗示因素,再定其义项。平时复习要搞清常用成语的不常用义项,不要以偏概全、片面理解成语。

(92年题)每当夜幕降临,饭店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灯红酒绿”旧指①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②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两个义项。这个词用比喻义时解释为①,依据本题语境是描写夜间饭店环境,符合义项②,使用正确。一些学生只知道①,所以就误认为用错了。再如“粉墨登场”,“石破天惊” 五、 望文生义而错。

成语使用不当,往往是对成语关键词理解有误所致,因此做题时,切忌望文生义、胡乱曲解。

4

1、(93年题)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刊”是删除、更改之意,成语意是不可更改的言论,根据语境意,这个成语使用正确,若理解成“刊载”则大错特错了,自然也会误认为本题不对。

2、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全国高考题)

3、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2003年全国高考题) 有很多人以为①题中“惨淡经营”用错,以为“惨淡”与下文的“红火”矛盾,其实并不;②题中“万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它不是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该题用错。③题中“如数家珍”是用比喻构成的成语,“好像在数家藏的珍宝”,并不是真正在数,它表示对所讲事物非常熟悉,该题亦属望文生义。理解由比喻构成的成语(如影随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构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此外如“空穴来风”、“七月流火”、“罪不容诛”、“诛心之论”、“文不加点”等也容易犯这种错误,需要准确理解和运用。

4、 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1995年全国高考题) 6、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4题中,“噤若寒蝉”的“噤”作“闭口不言”讲,该成语表示一个个

5

都默不作声,就像秋天不叫的蝉。它和寒冷没有关系,故该题用错。5题中,“冲”指“要冲、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故总是首先受到攻击。“首当其冲”引申为首先受到攻击、批评等,而并不等同于“首先”。6题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该词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7年的“莘莘学子”也是因为不明“莘莘”表示众多而用错。此外如“不足为训”、“屡试不爽”等也易犯此种错误。 六、 成语运用不得体。

词语运用得体指词语运用恰当,主要有以下几点:词语表达的分寸,使用对象,谦称等,但在使用中常常出现不得体。

1、(2001年题)、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筚生辉。

“蓬筚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此词只能出自己之口,以表示对别人的尊敬。适用于谦词句中。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对自己写作的谦词)“恭敬不如从命”(多用于接受对方的盛情款待或赠予时而说的谦词)“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抛砖引玉”“问道于盲”“敝帚自珍”等。抛砖引玉”、“狗尾续貂。适用于敬词句中。用于对他人的赞语场合。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蓬荜生辉”等。

2 、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 3、题中“忝列门墙”属谦辞,“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适用于诙谐、讽刺句中。如“神通

6

广大”“五体投地”“寿终正寝”“衣冠楚楚”“洗耳恭听”等。 七、 成语与语境不协和。

语意上重复、互相矛盾,成语意太重、太过分;或成语意太轻;或言过其实;或把意思说反了;或不合情理。 1.语义重复

如:“这两则惊人相似的故事,说明肥猪定理并非空穴来风。”(《半月谈》2000.6,《贪官与猪》)(“空穴来风”比喻流言乘隙而入,消息的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句中成语前再加“并非”否定词,与成语本身否定的含义重复,造成失误)。 2.顾此失彼

如:“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生死攸关”是指生和死两个方面,而从整个句意来看,强调排雷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包含“生”,顾此失彼而造成失误。) 3.语义相左

如:“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势,前文是“两家商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而误。)

(98年题)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表示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或比不上,只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此句恰好把意思说反了,应在前面加“不能”才行,即“不是他们所能望其项背的”。

7

再如:(2001年题)、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了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意为慢慢步行,就当是坐车。而语境描写的是抗洪抢险的情景,情况紧急,大坝有决口的危险,抢险队员必须迅速赶到。显然成语使用到这个语境中很不协和。 适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中。“等闲视之”前面一般应加“不可、不能、岂能”等词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曾几何时”“谈何容易”“万应灵丹”等等,不能用于肯定句中。

八、出现语病 有些题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我们需要结合语病来分析判断;句子表意准确,没有语病,应该是我们正确运用成语的基本前提。 1、 你就别再为难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2、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1999年全国高考题) 3、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你不应该求全责备他的缺点。

①题中的“难言之隐”指难以言说的苦衷,“隐”即“苦衷”,二者重复,应删掉“之隐”或“的苦衷”。②题中“局势”和“一劳永逸”主谓搭配不当,可将“一劳永逸”换成“永远太平”等。③题中“求全”和“责备”都是动宾短语,动宾短语不能带宾语,故该句表述不合语法;可改换成“对他的缺点,你不应该求全责备”。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