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城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平凉市崆峒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区以“统筹城乡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为主线,围绕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大力加强城镇化建设,共实施城镇化建设项目187项,完成投资55亿元,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45.4%提高到2010年的51%。实施了污水回用示范工程、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等项目,建成了崆峒风情大道西段、工农路、柳湖路等城区道路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综合功能明显提升。实施了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社区便民设施建设五大民生工程,有效缓解了群众关心的“住房难”、“出行难”、“吃水难”、“入厕难”等基本生活问题。围绕建设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陇东最佳人居环境,扩大城区园林绿化面积,建成了南山公园,完成城区南北面山绿化9.4万亩,新增绿地9.46万平方米。
二、“十二五”城镇化规划纲要
(一)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方向,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以建设陕甘宁交汇区最具活力的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以中心城市提质扩容工程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发展目标
——中心城市提质扩容,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提高到56%。
——中心城市人口达到3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
——城镇日供水能力达到15万吨,中心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8%,重点小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75%。
——每年新建住房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房面积不低于30%。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绿地达到12平方米。
(三)战略任务
1、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从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和中心社区四层打造生态城镇体系,从安全城市、循环城市、便捷城市、绿色城市、和谐城市“五城”推动生态城镇建设,全力构建以平凉城区为中心,以四十里铺镇、崆峒镇为两极,312沿线及南北二塬为
多点的“一心两极多点”的梯度分明、结构合理、各具特色、布局有序的城镇体系。
(1)中心城市建设。按照“绿色能源、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生态宜居”的发展定位,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以提升城市化水平为目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控制西片生态区,扩张中片柳湖新区,发展东片工业园区,加快平凉新区开发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中心城市扩容提质,打造特色,提升品位,努力增强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对柳湖、泾滩、保丰、十里铺、二十里铺、天门以及崆峒镇、四十里铺镇、峡门乡所辖村社有序进行改造,使城市近郊区率先迈入城镇化行列。同时,加强白水、花所、安国等乡镇泾河川区村社的规划管理,为中心城市远景发展奠定基础,把平凉中心城区建设成为陕甘宁交汇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聚集要素、承载产业、统筹城乡的桥梁作用,强化规划引领,突出产业培育,注重功能完善,逐步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小城镇建设体系,重点建设四十里铺、崆峒、白庙、草峰、白水、大寨、峡门等中心小城镇。
(3)中心村庄建设。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以“三清五改一绿”为主要内容,配套建设水电路气房,采用“自然村——中心村——中心社区”逐步城镇化和“并村入镇”直接城镇化两种模式,推动农民由自然村向中心村、中心社区集中、由城镇周边区域向城镇扩展区域集中、由从事传统农业向乡镇特色产业转变、由农业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变,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全面融合。
2、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城镇功能
按照扩容和提质并重、地上和地下兼顾、建设和维护并举等原则,不断强化城镇道路、
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为城镇化推进、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提高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
(1)加快城镇路网建设,拉开城市框架。围绕中心城市扩容,启动崆峒大道功能提升,实施312线过境段迁线北移工程,带动泾河北岸开发建设;实施柳湖路东扩工程,带动双桥路以东5800亩土地的开发建设,推动平凉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峡门建材集中区运输专线工程,带动峡门建材集中区等城市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南环路西拓工程,联通城市西区生态旅游区,带动天门塬整体开发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加强城镇水源、给排水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新城区给水管网建设、平凉崆峒净水厂等工程,加快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创造美好宜居的城市环境,重点建设平凉城区“八沟一河”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城市西区排水管网工程、平凉城区垃圾处理场扩建、四十里铺垃圾处理场等工程,扩大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实施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加快中石油昆仑天然气网络建设、平凉城区管道燃气工程实施步伐,建设覆盖城区的天然气利用网络体系。
(3)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稳定发展房地产业。立足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以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为核心,加大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民安居楼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廉租住房建设资金补助等政策措施,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健康、快速推进。加强保障性住房监督管理,确保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
(4)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把城市环境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按照“东扩、西控、南美、北绿”的要求,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园林化建设,大力发展园林式单位、小区、广场、街道和城市绿心空间、生态公园,积极探索并实施泾
河沿岸绿地、湿地建设及平凉城市雕塑建设,大力推进“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实施南北面山绿化和北山森林公园扩建,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加大东西大门改造力度,实施南北滨河路景观带建设工程,种植景观树,形成绿色景观长廊,带动沿线开发;加快花坛景观绿化、建筑小品和综合开发,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3、突出区位优势,构建陕甘宁交汇区商贸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我区位于西兰银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等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业,加快重点物流园区和大型商贸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通道经济,把我区打造成陕甘宁交汇区最具活力的商贸物流中心。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
(1)建设五大物流中心。围绕西兰银物流枢纽建设,以铁路物流、公路物流、园区物流、煤化工物流和航空物流为主线,加快大型物流中心和仓储设施建设步伐,建成五大物流中心。依托平凉火车站,规划建设平凉中铁联营站;依托平定高速公路平凉东出入口交通及靠近城区优势,规划建设平凉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依托城区西部出入口交通和区位条件,规划建设平凉西综合物流中心;依托中心城市聚集优势,规划建设陇东汽配物流中心;依托平凉支线机场建设,规划建设白庙航空物流中心。
(2)建设五大专业市场。发挥传统商贸优势,加快建设和形成布局合理、集中度高、发育充分的市场体系,布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特色鲜明的大型专业市场或综合批发市场,重点建设世博伟业家居广场、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陇东建材城、陇东电子城、陇东活畜交易中心等五大专业市场。
(3)健全商贸流通网络。创新流通业态,以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为
核心,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的储运中心和配送中心,完善区域性商贸流通网络。整合提升现有市场,建设一批高品位的商场超市、多功能购物中心、高档次商业街区;围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好来西、振辉等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完善农村集贸市场基础设施,畅通农产品、农资、生活用品流通渠道。
4、“十二五”崆峒区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
总投资178.67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4项。
中心城市建设:总投资75.54亿元,重点实施投资12亿元的平凉城区“一轴三环”路网工程,投资5.5亿元的国道312线改线工程、投资4.9亿元的南北滨河路景观带、投资1.8亿元的南北面山绿化和北山森林公园扩建、投资5亿元的平凉城区地下管网共同沟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城区弱电管网建设、投资9.91亿元的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投资4亿元的中石油昆仑天然气网络建设工程、投资2亿元的平凉城区管道燃气工程、投资3.1亿元的平凉崆峒净水厂、投资6095万元的新城区给水管网工程、投资5000万元的平凉市城市西区排水管网工程、投资3亿元的平凉市“八沟一河”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投资5000万元的平凉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扩建、投资1728万元的四十里铺垃圾处理场工程、投资3.5亿元平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亿元平凉城区东大门改造综合开发、投资11.95亿元天门塬综合开发。
住房保障项目:总投资64.06亿元,重点实施投资3亿元的崆峒区廉租房建设、投资1.02亿元的崆峒区公共租赁房建设、投资4.6亿元的崆峒区“城中村”改造农民安居工程、投资17亿元的商品房建设、投资38.54亿元的平凉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小城镇建设:总投资2.68亿元,完成四十里铺、白庙、草峰、白水、峡门等小城镇建
设。
商贸物流设施建设:总投资36.39亿元。
(1)五大物流中心:总投资21.8亿元,重点实施投资1亿元的平凉中铁联营站、投资7.8亿元的平凉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投资5亿元的平凉西综合物流中心、投资5亿元的陇东汽配物流中心、投资3亿元的白庙航空物流中心。
(2)五大专业市场:总投资14.59亿元,重点实施投资2.4亿元的世博伟业家居广场、投资2亿元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投资3.59亿元的陇东建材城、投资5.6亿元的陇东电子城、投资1亿元的陇东活畜交易中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好项目实施工作。要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包抓项目责任机制,建立上下齐抓、各方配合、互相支持的协调调度机制,促进项目建设的健康运行。
2、项目带动,促进发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发展为先,项目为纲”的理念,掌握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不断强化抢抓机遇意识,抢抓国家投资导向,积极寻找项目与国家政策的对接点,紧盯政策,积极谋划能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吻合的前景好、拉动力强、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力做好论证、储备、申报和立项工作,做到不误时、不漏项。大力争取国、省投资,力争使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计划。提高项目争取的水平和质量,努力把政策变为现实的项目、投资和生产力,切实把“发展抓项目”落到实处。在吃透吃准上级政策、加大各类补助资金争取力度的同时,采取开发代建、
施工单位垫资、减免配套费抵顶等多种融资办法,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3、加强调度,强化督查。要坚持项目督查工作机制,建立周检查、月调度制度,及时通报项目进展。加强督查指导,准确掌握、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城镇化建设顺利进行。要实行绩效挂钩,年终,根据各单位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严格对照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逐项进行考核,兑现奖罚。
4、质量优先、安全第一。要精心组织,统筹兼顾,每项工程都要在设计方案、工程质量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要认真落实工程管理“三法一条例”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终身制、安全问责制等“五项制度”,确保工程建设优质、安全、高效。要进一步强化建筑市场行政执法,实行“准入”和“清出”制。严格按工程法定的管理程序进行清查整顿,对有违法行为的建设、施工单位,依法进行处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清出我区市场。要加强施工安全教育和管理,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完善防范措施,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5、营造环境,搞好服务。环境就是生产力。要在改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上下大功夫,努力营业有利于吸引资金、吸纳投资的“洼地”,形成“洼地”效应,像抓项目一样抓环境,努力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提供环境保障条件。要实行阳光行政,提高办事效率,前移工程位置,下移工作重心,为投资者和开发建设者搞好服务。要加大力度治理“三乱”,降低门槛,统一规范收费行为,用纪律维护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用以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干事创业、造福于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