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活动课的初探与实施
太和县第六中学 赵迎海
历史活动课的初探与实施
太和县第六中学 赵迎海
关键词:
历史活动课 新课标 活动课实施要求 摘要:
新课程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
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因此增加了历史活动课的内容,而历史活动课的特征是: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同时历史活动课的实施也有一定的要求:活动主题与学生生活的现实环境要紧密结合;目标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可操作性;要明确基本技能、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侧重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向。
内容:
新课程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因此增加了历史活动课的内容。
一、历史活动课的特征
历史活动课以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即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来巩固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或爱好,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探索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分析、处理历史知识信息的能
力,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记录、描述历史的体验,强化历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功能。
历史活动课具有与其他课型不同的特点: 1. 实践性。
历史活动课注重于学生的切身体验,而这种体验需要每一个参与历史活动课的学生必须身体力行,在动手、动脑、动眼的过程去发现自己以前未曾留意的事物,搞清事物的发展、变化历程,融历史知识、能力水平、观察分析于一体,强调‚做‛。
2.开放性。
参与历史活动课的学生由于个性差异,对活动对象的侧重会不同,个人的活动目标、期望、活动过程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活动的结果存在多样性,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3.创造性。
由于历史活动课的探究特征,因此,其活动中过程往往具有学生以前没有过的情感体验,会得到一些新学习方法,获得以前从未有过的结果。这些对于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二、历史活动课实施要求
首先,要求其教学设计有别于其他课型的教学设计。
作为教学设计,都雷同的环节,但在具体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明显具有自身的特点。一般说来,历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活动主题与学生生活的现实环境要紧密结合。
作为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在能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历史教育工作者开发各种教学资源甚至自己编写历史讲义,并不完全囿于教科书。在这一方面上为历史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特别在历史活动课体现得尤其明显。
由于历史活动课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征要求大多数活动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比如在‚了解身边的‘历史’‛这一历史活动课的主题确定中,黑龙江就不能确定为了解远在四川的都江堰的情况。
从这一要求上来说,又反映了历史活动课的多样性,说明历史活动绝不仅仅是一些调查活动,它可能是竞赛式活动,也可能是展示式活动,还可能是讨论式活动等等。 2、目标具有生活气息和可操作性。
我们自己生活在历史之中,也在不断地创造着历史。当我们的活动目标缺乏生活气息和可操作性时,那么就意味着活动无法开展或虚有其表,也无法吸引学生参与这些活动。
在确定活动目标时,要明确基本技能、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侧重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向。
例如南京师大刘军教授2002年初在对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师培训时曾以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设计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的历史活动课为例时的活动目标为:
1.通过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文献等,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设计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地理、语文等各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组设计奥运火炬传递路线, 培养学生‚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式学习的兴趣。
4.通过阐释中国申奥主题,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科技意识和人文意识,弘扬和平、友好和拼搏向上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意识。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活动目标,具有强烈的现实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的学力,要求物质条件要求相对较低,收集各种材料、信息也比较容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的清晰明了,可以适用于我们任何一个地区。
其次,活动准备要相对详实,分工明确,体现出团结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他人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是历史活动课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目的之一。作为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能力的限制,在组织安排不可能做到完善(特别是活动要求),这需要教师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有较为完整的活动准备的设计内容。
比如我在设计‚了解身边的‘历史’‛活动课时确定了‚阜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主题。他对准备活动的设计如下:
1、将全班学生按掌握的资料和兴趣分为四个小组:第一小组调查的主题是‚阜阳的昨天‛(1949年解放初);第二小组调查的主题是‚阜阳的今天‛(1949-1999年);第三小组调查的主题是‚近二十年来阜阳人家庭生活状况的变化‛;第四小组活动的主题是‚阜阳的明天‛――模拟向市委、市政府写出建设阜阳的建议。
2、向学生布置调查的各项要求:
(1)布置同学查阅《阜阳光辉五十年》《阜阳百年大事记》《阜阳市志》等书籍(可上网、到学校图书室或书店查找)。收集有关图片、老照片、实物和音像制品。
(2)确定第一、二小组同学调查的内容,制出调查表格,填写有关数据。
(3)第三组同学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制定调查计划,拟定访谈提纲,向家中长辈及亲戚邻里等调查近二十年来贵阳人家庭生活状况的变化。请部分家长做好准备,谈亲身体会。
(4)第四组同学在查询资料的基础上写出‚阜阳概况‛的小文章,并模拟向市委、市政府写出建设阜阳的建议。
3.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撰写小型调查报告。
4.指导学生明确本课应达到的目标,以便学生了解评价的依据。5.指导学生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分组讨论,制定出各组具体方案,老师将各组方案中最有特色又可行的内容提出,设计出总方案,每组学生负责完成最有特色的工作准备。
在这一活动准备的设计,详实、具体,各组分工明确。同时,学生又参与的活动的设计和准备,既找到了活动的突破点,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学会了筛选、优化活动方案的一些方法和原则,活动课在准备阶段就显示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再次,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根据活动形式具有不同程度的较为详细的设计
根据活动形式的不同,应该有不同的活动设计。调查型的活动,既需要有过程的组织安排的详尽的内容,又需要有展示过程的设想;竞赛式活动课要明确活动场所的布置,评价标准的制定;讨论式的活动既要有明确的讨论主题,也要设想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偶发情况等等。
总之,以上所述是我在实践操作中的一点做法和想法,目的是要增强历史探究活动课的实效性,使其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历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要注意结合当地的现实生活和生活条件,根据不同条件设计不同层次的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活动主题,在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之中,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学到的历史方法,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巩固历史知识和技能,同时设计好学生展示活动成果方式,把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转化为对历史学科的爱好。
参考文献
1《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3朱汉国〃王思德主编《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