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河南省职工医院放射科
(河南郑州450000)
高亚
【摘要】目的:研究卵巢肿瘤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从2015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0例卵巢肿瘤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有15例。对照组接受CT检查,实验组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准确率。结果:经比较分析,实验组检查准确率比对照组高,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诊断卵巢肿瘤中,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较高且结果可靠,能够准确定位卵巢肿瘤并做出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卵巢肿瘤;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临床应用价值卵巢肿瘤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分为恶性与良性,以尿频、腰酸和腹胀腹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也会并发阴道出血或者是腹部包块等情况,对女性的生殖器官造成了严重危害
[1]
向患者体内注射造影剂,剂量标准为每千克体重0.1mmol[3]。根据矢状位、横轴位和冠状位实施增强扫描,要求将扫描的视野合理地控制在240-320毫米范围内,且层间距是1毫米,层厚度是4-5毫米之间。另外,扫描的矩阵尺寸是256*256,而重建矩阵可以设置成320*320。根据影响对卵巢囊肿位置、形态、大小、信号特征以及肿块结构等进行观察1.31.4
评价指标
对实验组、对照组检查准确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的有关数据在计算以及整理时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为数据表现形式,卡方和t值为数据检验形式,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后,如P<0.05,说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2
结果
根据两组患者检查准确率对比结果分析,实验组检查准确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表1)
表1组别实验组对照组X2P
3
讨论
近年来,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逐渐发展成临床诊断的主
两组患者检查准确率对比(n/%)
例数1515
检查准确率14(93.33)9(60.00)4.65840.0309
[4]
。对卵巢囊肿进行临床检查与诊断的方式很多,但在
准确率方面仍存在明显不同,尤其是影像特征差异显著。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卵巢肿瘤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1.1
基础资料和方法基础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30例患者家属知情后开展研究,随机将2015年8月至2019年2月我院30例卵巢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
实验组15例患者年龄为25-66(44.75±4.73)岁;病程为0.6至4.4年,平均为(3.24±0.61)年。
对照组15例患者年龄为28-68(44.80±4.69)岁;病程为0.5至4.1年,平均为(3.30±0.58)年。
纳入依据:①自愿参与研究;②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囊肿。
排除依据:①精神与认知意识不正常;②并发其他妇科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如年龄、病程,经对比显示统计值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CT检查,选择使用CT仪器对患者的子宫与周围区域进行扫描,借助扫描所得影像对患者的卵巢囊肿体积、血流情况以及形态进行观察,进而对卵巢囊肿性质做出诊断
[2]
。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以及病理检验。
。
实验组接受核磁共振检查,选择使用超导型磁共振机对患者矢状位、横轴位与冠状位进行扫描,以静脉注射的方式
MMIMONTHLYVol28No.9Sep.2019
要方法,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且具备多平面与多方位成像的功能,可以对卵巢解剖与异常征象真实地显示出来,为准确定位诊断卵巢肿瘤提供了极大帮助,将卵巢病变形态、侵及范围、大小、内部结构准确地显示出来,在定性诊断肿瘤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目前,核磁共振检查在女性盆腔检查中的应用较为常见
[5]
。在此次研究中,针对卵巢肿瘤核磁共
振影响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肿块特征、正常卵泡覆盖周围、位置等多种表现,对病变来源进行初步判定。以病变核磁共振信号特征为参考,对病变成分加以判定,并做出定性诊断。此外,在压脂与增强扫描的基础上,可以对病变组织结构显示出来,确保诊断的正确性。
对卵巢囊肿进行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可以将囊肿分成不同的类型,而类型不同,其成像影像特征也不同,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卵巢单纯性囊肿。成像影像为圆或者是类圆形,T1WI为低信号,T2WI而为极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另外,影像表现为便捷清晰且囊壁较薄,光滑度较高。同时,根据成像影像了解到,卵巢内存在黄体囊肿,但需要和单纯囊肿进行区分。两种囊肿在核磁共振成像影像方面相近,而黄体囊肿信号并不均匀,其直径小于2厘米。为确保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需要与卵巢月经周期以及复查的状况相互结合。
第二,卵巢囊腺瘤。在女性盆腔上皮良性肿瘤中,卵巢囊腺瘤发生率较高,一般是盆腔到腹部的囊性肿块,生长速度缓慢且以无自觉为主要临床症状。伴随肿块的增大,会对周边脏器造成推压,使患者出现不适感而就诊。浆液性囊腺瘤属于单房囊性病变,其囊壁较薄且光整,囊液较清。
第三,巧克力囊肿。受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影响,异位子宫内膜出现周期性出血,以卵巢为常见部位。出血部位是异位内膜内部,在不同经期出血反复沉积的作用下,病灶会逐渐扩大且囊壁厚度增加,但是并不存在结节突起的情况
[6]
。
由于同一病灶内有状态不同的血,所以导致核磁共振信号不同。受重力作用影响,囊液与细胞成分分层为液-液平面,而另一特征即表现为结构粘连,在囊肿的边缘和子宫周边存在不规则的软组织信号粘连带。通过增强扫描发现,囊腔与
—2031—
粘连带内分隔有强化表现。
第四,卵巢成熟型畸胎瘤。此类型为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内部是黄色且黏稠性的脂肪成分,同时T1WI和T2WI均为双高信号,为畸胎瘤诊断提供了必要的帮助,特别是在区分巧克力囊肿方面。
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检查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与CT检查相比,核磁共振的检查准确率优势更明显,推广可行性显著。
综上所述,囊肿类型存在差异,其影像特征也有所不同,但都以不规则形状以及肿块为主,且强度大部分是中高等。卵巢肿瘤类型不同,所表现出的核磁共振成像影响特征也不同,特别是囊肿信号与壁厚等。但在核磁共振检查以后,可以对卵巢囊肿的种类做出诊断,并对囊肿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并对囊肿类型成像影响特征清晰地显示出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
高春英,浦建文,隋长平等.卵巢肿瘤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3):628-631.2张慎和.卵巢肿瘤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的探讨[
J].家庭医药,2018(6):70.3张慎和.卵巢肿瘤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的探讨[
J].家庭医药,2018(5):73.4
赵爱民.核磁共振成像用于卵巢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3):4670-4671.5
王烨,李卫星,孙维娜等.卵巢肿瘤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5):63-64.6
赵徳官,吴宇.核磁共振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2):99-1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