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杨绛这100年

杨绛这100年

来源:智榕旅游
人 物 杨绛这1 00年 ◎吴越 1911年——2O11年.杨绛100 独铸伟词。”20年后,题词人已仙 去,而杨绛仍活着。 杨绛把自己翻译的英国诗人 蓝德的诗放在自己的散文集扉 号。政客的口号和我们老百姓的爱 岁了,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 她的一生.是一百年来中国知 识分子沉浮命运的典型代表,在她 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老派”中国 知识分予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 国心是两同事 我们爱中国的文 化。我们是文化人 扣围的语言是 我们喝奶时喝下去的,我们怎么也 不肯放弃的。”这确是老一代知识 分子的心 话 建国后,杨绛自认为“我们闭 塞顽固,以为‘江山易改.本性难 页上:“我和谁都不争,和谁都不 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 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 厚、哀而不伤。她是著名作家、翻译 了,我也准备走了。”她和钱钟书 一家,她的名字已如星光闪耀。 生最“怕麻烦人,怕劳累人,怕 移’,人不能改造 可是我们惊愕的 从2003年的《我们仨》,到 2007年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 打扰人”。 地发现,‘发动起的群众’,就像通 了电的机器人,都随着按钮统一行 动.都不是个人了。人都变了”。她 看到身边的“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 1949年,钱钟书曾随教育部访 问团访问台湾,台湾大学聘请他为 教授,但他没有答应。香港大学请 答》,再到最近出版的《百年风华: 杨绛传》,即使杨绛本人低调,她的 人生。仍值得一书。 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我从 鬼了 他赴任文学院院长,他认为香港 “不是学人久居之地,以不涉足为 子”的不同程度地变:“有的是变不 透.有的要变又变不过来,也许还 宜”.也没有去。英国牛津大学则聘 有一部分是偷偷儿不变”。 “我有一个明显的变,我从此 剧作家夏衍说:“你们捧钱钟 书,我捧杨绛。” 杨绛80岁寿诞时,夏衍题词: “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有才有识, 他为高级讲师,他又以“伦敦的恶 劣气候”为辞,没有去。50年后,杨 绛在接受访谈时说:“很多外国人 不理解我们,认为爱国是政客的口 不怕鬼了。不过我的变,一点不合 规矩。”杨绛说。 1966年“文革”爆发,杨绛在外 ;人 物 国文学研究所作为“反动学术权 来的是关于自己与钱钟书、钱瑗仨 威”被“揪出来”。从此开始了受污 人的生活趣事。 辱、受践踏、挨批、挨斗的日子。造 1997年,女儿钱瑗去世;1998 反派给她剃了“阴阳头”,派她在宿 年,丈夫钱钟书去世,这一年杨绛 舍院内扫院子,在外文所内打扫厕 87岁。后来她在《我们仨》中写道: 所,住“牛棚”。余下的时间作检讨、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 写认罪书。 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 1969年11月.钱钟书被下放 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 到信阳地区罗山县。次年7月,杨 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 绛也被下放到那里,被分配在菜园 再聚聚 ” 干活。钱钟书任专职通讯员,每次 “我们仨”的故事始于1932年 收取报纸信件都要经过这片菜园。 春天。21岁的杨绛从东吴大学到燕 “这样,.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 京大学准备借读,一天她和同学孙 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 令衔一起到清华大学找人。晚上, 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了。” 孙令衔接杨绛一同回燕大,她的表 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 兄陪着一起过来。这位表兄不是别 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 人,正是钱钟书。孙令衔给两个人 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1978 介绍了一下.杨绛对钱钟书打了招 年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中译 呼便走了。 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 虽然一句话都没有.但这次的 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 见面让彼此难忘。孙令衔告诉表 了西班牙国王。她的译本至今都 兄,杨绛有男朋友,但钱钟书不信。 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 在杨绛那边,孙令衔则说表兄已订 万册.是该书译本当中发行数量 婚,两面误传。 最多的。 再次见面后.钱钟书开El第一 我们仨:夫在先,妻在后, 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则 生平杰作就是一个钱瑗 说:“我也没有男朋友。”至此,两人 不得不说到杨绛的《我们仨》。 虽没有互倾爱慕.却开始书信往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行 返,及至以后林间漫步、荷塘小憩, 印在书封底的小字.让人感到一种 开始了长达60年的爱情生活。 离别的忧伤。翻开书,没有想像的 孙令衔为什么说杨绛有男朋 大喜大悲,杨绛平静的笔触娓娓道 友呢?原来,孙令衔指的是杨绛的 昔日好友费孝通。在与钱钟书交好 后,杨绛曾给费孝通写过一封信, 告诉他:“我有男朋友了。”暗恋杨 绛已久的费孝通竞来清华找她“吵 架”。 60多年后,钱钟书去世,费孝 通曾去拜访杨绛.费有新作出版. 仍送杨绛“指正”。杨绛送他下楼时 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 ‘知难面上’了。” 母亲常取笑杨绛说:“阿季(杨 绛小名)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 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之后便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 伉俪情深。 当电视剧《围城》热播时,钱钟 书好像成了“文坛新秀”,几乎被媒 体包围,不速之客挤破了门,钱钟 书避之唯恐不及,赋诗:“落索身名 免谤增,”杨绛当时则更卑微地自 比:“我成了一条挡驾的看家狗。” 1995年,杨绛给友人赠书。签 名盖章时说:“夫在先,妻在后”,多 年后回忆起来。说:“钟书病中,我 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 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 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在很多人看来,与钱、杨二人 相比,作为女儿的钱瑗实在是太普 通了。直到杨绛的《我们仨》面世之 后,爱女钱瑗才始为公众所知—— 她外语精湛,学识渊博,开创了“使 人 物 岁吧?傻孩子,我都挺过来了,你 还这样哀伤?你不懂呀,如果我走 在女儿和钟书前面。你想想,钱 瑗、钟书受得了吗?所以,这并不 词,不送个人照片等等。 前些年,无锡要修建钱钟书故 居,想向杨绛要一些实物,她谢绝 说,钱钟书生前同她商量好,不作 为个人留名的事。他们要建钱家故 居那是他们的事,她不会去支持。 2000年起,杨绛把钱钟书和她两个 人的数百万稿酬版税,都捐献给了 母校清华大学用作奖学金,她坚持 不用他们夫妇的名字来命名,而只 取名为“好读书”奖学金。 如今,闭门谢客的杨绛过着一 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有些背, 视力也下降了。“最大的问题就是 打扰特别多.尤其是电话太多.我 真担心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就这样 是坏事,你往深处想想。让痛苦的 担子由我来挑。这难道不是一件 好事吗?” 说这话的时候杨绛88岁,到 现在,她又在人世顽强的生活了 12年 百岁老太太:《围城》里美丽的唐晓芙 百岁的杨绛,脸上总带着微 笑,不疾不徐的细声说话。时有妙 语。就像《听杨绛谈往事》里说的, 从小她就是个爱笑的小女孩;那曾 被钱钟书诗句形容为“蔷薇新瓣浸 醍醐”的姣好面色依然细致白皙。 她的牙齿依然整齐——钱钟书在 被消耗掉。”杨绛说,“我其实很羡 慕做一个记者,假如我做记者就做 像《焦点访谈》那样的跟踪记者,或 者战地记者,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 战性。但是,我不愿做追逐名人的 记者,访什么名人呀!” 《围城》里借她的形貌描写唐晓芙 的一口好牙。 用外语文体学”。在杨绛眼里,“我 生平的杰作就是一个钱瑗” 她以余年“打扫现场”——整 理钱钟书先生数量可观的手稿笔 记。“她认为保存手稿,最妥善的方 法是出版”,传记《听杨绛谈往事》 里这么说。保存一个人的宝贵记 忆,最妥善的方法,不也是通过文 《我们仨》出版后,有评论家说 道:“一个传统作家的书能在短期 内取得如此一路飙升的成绩,且 阅读人群遍及各个年龄层.中 杨绛怀孕之后,钱钟书谆谆嘱 咐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 儿——只要一个,像你的。”而杨绛 心里对于“像我”并不满意,她想要 一也仅杨绛一人了。相信未来一年, 个像钱钟书一样的女儿。他们的 话了。 杨绛夫妇一生只生育了一个 字留存吗? 杨绛有好几个“不”:不当嘉 宾,不当评委,不坐主席台,不接受 电视采访。不签名售书,不给人题 杨绛的书仍然会是文化界讨论的 一女儿确实像钱钟书,不过,、这是后 个热点话题。”如今,这个话题 (夕雾荐自《齐鲁周报》) 仍在延伸 女儿,她说:“钟书的‘痴气’也怪别 致的。他很认真的对我说:‘假如我 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 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那么 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提倡一 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 听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 个的。”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 钟书逝世。次年年初,友人去看望 杨绛,一进门还没说话,只见杨绛 孤身一人。友人抑制不住抽泣。杨 绛拉住她的手说:“你比钱瑗小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