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群监控测量及信息化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 随着科技发展,在高速公路隧道群监控测量和信息化施工技术中,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和山带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工程施工中主线主要是通过高山、深谷、桥梁和软土组成,其中全线分布中隧道要进行分离式设计,充分做好隧道建筑界限、隧道围岩和岩性比较分析。
关键词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测量;信息化技术
1 监控量测项目仪器管理
(1)在高速公路的量测项目选定方面要提高监控量测定数据分析,严格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的相关规定,充分考虑各方隧道工程特点和围岩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类似工程监控量测经验,按照量测简便、结果、成本和施工单位采用合理确定原则。首先要处理好项目管理设计、施工和围岩稳定性,通过合理判断围岩稳定性指导设计、施工和经常性测量工作,保障测量的数据精确性、可靠性和指导设计合理化,有效促进测量任务数据合理化,保障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位移和拱顶合理设计工作。
(2)在监控测量中要严格安装设计,保障测量项目、实践、费用和工程完整性,在本次测量中要及时处理好围岩岩体位移、应力和空隙水压力问题。同时做好合理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高效性,在隧道施工图设计的地质勘探和报告中,促进宏观隧道判定管理,保障评价围岩级别,调整好支护参数,合理对于地质断层、溶洞和不良地质处理,减少过度地质工程施工造成不良地质施工问题,保障测量任务准确性、便捷性和灵活性特点。
(3)地质测量仪器上要选择合理仪器管理模式,在隧道监控量测中,要充分选择适当准确数据,决定监控工作顺利完成,针对监控隧道围岩和岩性,提高隧道施工环境分析,做好各方面工作量测工作,在仪器管理中促进功能可靠性,方便仪器可操性和便携性,最后要兼顾性价比,保障仪器检测合理化[1]。
2 测点布置和量测方法合理化
(1)在针对量测点的科学布置中最主要问题就是测量方案设计,最重要检测围岩质量差和局部都存在一定不稳定性的段落,以及地下水发育地段。要不断提高特殊工程部位管理,技术处理好监测点安装,尽可能促进隧道合理管理模式,完整处理好围岩开挖器件各种力学形态变化情况分析,保障高速公路测点布置和量测方法分析。在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中,要及时做好开挖工作和施工区段观察,合理处理好开挖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工作面稳定性、风化编制情况、断层分布和支护效果情况,在施工观察中要及时处理好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拱架和数据拍照问题。
(2)在拱顶下沉量测中要充分处理好隧道开挖中拱顶和轴线左右的设置工
作,减少挂钩膨胀螺钉测桩,提高埋设中小型钻机的测定部位管理,及时将膨脹螺钉进行拧紧处理,稳定好围岩,测桩要在支护后做好合理布置,提高钢尺度收敛和测点管理稳定性,保障高精度水准的仪器管理。
(3)周边位移量测中要根据隧道围岩量测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及时处理好拱顶下沉相似问题,在隧道开挖爆破后要按照三角形沿隧道周边拱顶和边墙部分别埋设一定测桩,根据部分拱顶处理好隧道开挖阶段布置,提高开挖过程中布置管理科学性,优化收敛计量测周边收敛变形。同时要在围岩体内部做好合理位移测量工作,根据围岩体多点位移采用生产电测式进行位移数据设计,保障开挖中测量拱顶、左右侧和开挖数据断面合理管理,充分利用数据采集和便携式,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管理。
(4)针对隧道二次衬砌钢筋应力及时处理好量测截取长度分析,直接把钢筋应力计算和焊接进行相互对接处理,同时要在二衬混凝土浇筑中进行合理测量,提高量测结构可比性研究,保障测量方法布置和岩体位移量测数据分析。针对空隙水压力量测中,要合理提高分水岭隧道中需电能上下库管理,检测隧道施工和运行期间空隙水压力时候,要提高隧道空隙设计,加强空隙水压焊接中钢筋浇筑管理,充分利用数据采集保障地质超前预报管理措施。在地质超前预报中,要根据地质雷达预报和地震预报法,保障结果准确性、操作简洁性和灵活性特点,同时要合理处理好地质雷达,充分处理探测布置隧道的开挖前后预报工作,在一定范围之内保障地质情况和围岩类别分析,制定良好开挖支护方案[2]。
3 量测断面拟定处理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地质围岩结构特点分析中,要根据隧道的监控量和工程监控量处理好项目管理工作,及时保障断面布置设计合理化,这对项目的周围要提高收敛和拱顶下沉布置。在洞口附近和围岩级交接区域要适当选择加密,选择合理空隙水压量测,提高水害水岭隧道建设,同时要根据后期围岩模板处理好各个部位围岩断面埋设工作,促进布置位置管理。
4 量测数据处理和信息化施工分析
(1)及时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指导隧道施工、预报和合理调整量测频率,在本量测试项目中,要针对隧道数量、量测项目和断面特点,分析基于ACCesZo03的量测数据管理系统,在系统管理中要完成断面数据输入、公式计算、温差修正和输出打印功能,在隧道的监测项目数据采集、查询和分析中,要提高针对DATETREAT数据处理系统程序,对采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到隧道围岩变形实践变化规律,合理设计施工科学方法。
(2)在施工中要根据量测情况,对于项目量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汇报数据,按月做好监控测量阶段处理,提高业主和施工建立单位之间良好数据处理,对量测数据异常情况分析,保障量测信息及时反馈和施工,通过合理量测深入分析工序施工时间和支护类型。
(3)在隧道监控量测信息化施工中,要充分利用监控方法,促进精心化管理检测,及时调整好分析量测结果,保障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性。通过监控量测做好相互补充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修改好支护参数,在工程投资和保证施工质量同时,提高经济合理管理,提高量测结果中针对隧道围岩力学参数分析[3]。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监控量测成果需要合理提高补充设计工作,修改支护参数,提高工程投资和施工质量管理,从整体隧道监控工作中,总结隧道监控实际技术应用,更好开展良好工程项目积累。
参考文献
[1] 吴忠杰,罗根传,刘新喜.隧道监测系统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06):70-76.
[2] 张威,刘新义,郑小燕.矿物成分强度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0):8085-8088.
[3] 王云龙,谭忠盛.浅埋大断面隧道下穿楼群施工爆破控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36(04):19-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