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

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

来源:智榕旅游


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

班级:2010级法学六班 姓名:郑蓉 学号:20100814060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但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自己,制定良好的人生规划 2,是否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3,有良好的素质 4,懂得自我推销 5,圆融沟通,多交善友 6,懂得自我完善 7,有良好的习惯和品格。客观因素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想很好就业,就必须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主观方面。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因素

正文:每年都会有大批社会新鲜人踌躇满志地走出象牙塔,开始他们新的生命航程,他们是初升的太阳,未来正在向他们展开。

然而校园和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脱节的,青年人仅靠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并不能够应付他们所遇到的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处处碰壁后,他们明白了:事业的成功不单单在于一个人如何擅长把握鼠标和报表。于是他们很迷茫,很困惑,甚至自暴自弃,走入生命的低谷。那么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客观方面。

1,近年来我国新增劳动力呈上升趋势,而就业机会相对减少。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

计,1999年新增就业压力为:下岗未就业600万人+登记失业620万人+企业新下岗300万人+城镇净增加新劳动力274万人+机构改革预计分流300万人+农转非300万人=2394万人,比1998年增加23.27%,绝对数增加450万人。劳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这自然加重了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于此同时,毕业生的数量年年增加,普通学校毕业生已从1994年的6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一百多万,而近几年的需求却没有回升趋势。

2.原有毕业生就业主要渠道接收能力降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正在减员增效,下岗职工增多,接收毕业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数量不会增多。新增多的就业点,由于资金制约,非公有经济增长缓慢,而政策、措施尚不配套,接收毕业生数量不会增长很快。

3.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一些地方为“保护”本地毕业生就业,出台一些限制区域外生源进本地区就业的措施。目前,人事、劳动、户籍制度改革与毕业生改革尚不配套,一些单位需要毕业生,因为户口指标限制而不能录用,也影响毕业生就业。

4.高校某些“热门专业”膨胀过快。前些年,由于一些学校受利益驱动的短期行为,盲目新办或扩招“热门”专业,使得财经类、文史类、政法类等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部分毕业生特别是较低学历层次的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据统计,部分财经,文史,政法类高校98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足50%,有的专业甚至不到10%。

5.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观念出现偏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余地越来越大,有些用人单位往往提出过高的要求,比如只接收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对专科生不予考虑;只要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要一般院校毕业生;只要男生,不要女生等。这都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不平衡现象。以上就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客观因素。目前,人事、劳动、户籍制度改革与毕业生改革尚不配套,

一些单位需要毕业生,因为户口指标限制而不能录用,也影响毕业生就业。

二.主观方面。

1.良好的素质。大学生的素质与就业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就业的成功与否,甚至可以进一步说,素质可以决定人的一生是否成功。hr 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看起来是用人单位对就业大学生的考察和选择,用人单位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大学生如果能全面显示自己的优秀素质,就会被用人单位另眼看待,成为其首选对象。这样一来,大学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处于解决矛盾的主导地位,获得较理想的就业岗位。由此看来,素质的高低在就业问题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hr 那么,大学生究竟应当具有怎样的素质,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呢?据权威专家的研究,大学生应当具备7个方面的素质:一要具有对社会、对人类高度的责任感,发扬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二是具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体魄;三是要善于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摆正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四是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能运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五是要具有协同工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及与人交流谈判的能力和善于听取接受他人意见的能力;六是要具有环境意识和经济观点,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hr 这七个方面的素质缺一不可,其中有些将直接决定大学生能否迅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录用。因此大学生应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hr 这七个方面的素质缺一不可,其中有些将直接决定大学生能否迅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录用。因此大学生应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2.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择业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人生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问题解决得是否科学合理,将影响其知识的发挥乃至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1)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大学生就业制度一改以往的“统包统分”形式,变成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增大了大学生就业中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但也对大

学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处理以下五个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愿望与现实的关系;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竞争与风险的关系;就业与再就业的关系。(2)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每个大学生,如果正确地选择了职业,就是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选择目标的确立是择业的关键。如何审时度势,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呢?必须遵循以下几点:服从社会需要是择业的前提条件;适合自己的特点是大学生就业的着眼点。(3)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 在当前新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非常严峻,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前必须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要正确地把握就业、择业与创业的关系,真正做到先就业、再择业、敢创业,逐步树立良好的择业新观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敢创业的思想;树立到基层、农村去的观念;树立发挥专业所长,但也注重综合素质的观念。

3.能正确认识自己,有良好的人生规划。hr 大部分人在学什么专业、找什么样的工作这些重要问题上还停留在“社会上什么热门,我就去追求什么的”的层面,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自我认知的缺乏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这是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对自我认识的奇怪状态。表现为择业的盲目性:对个人的目标、爱好、优势、特长、性格等并不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才有可能在职业生涯中扬长避短,培养自己的职业情感,把简单的工作热情升华为对事业的热爱,从而实现人生追求。

因此,在职业规划开始之前,通过自我分析,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期望,

透视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特长与不足,认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它们是否与自己当前正在考虑的这种职业相匹配,就成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制定良好的人生规划应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个性,兴趣以及应有正确的自我价值观,要有一个合理的目标,符合自己的能力。

4. 懂得自我推销。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任何东西都有价格,换言之,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都是某种形式的商品,都需要花时间去经营属于自己的品牌、行销自我,才能在这个社会中为自己取得最好的价格,更何况,未来人才的竞争是属于全球性的,21世纪最重要的商品投资,就是“人才”。因此选择好的职业必须懂得推销自己。

5.不断完善自我。 所谓完善自我是指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培养积极的心态。思想造就人生,你有王者的思想,就会拥有王者的人生。每个人的身价完全是由自己来设定的。要求得少,就只能得到这么多;要求得多,你的身价就有可能跟国王一样。心有多高,未来就有多远。同时,积极的心态也能让你不断坚持自己的梦想,也能让你选择到好的职业。

6.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格。初入社会的大学生不论选择什么职业都应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同时不为薪水而工作,要时刻保持谦虚,宽容,诚实的美德,但也要保持本色。大部分人初进社会,做事都是为了雇主而做,你出钱我出力,本该如此。但其实不然,我们工作是为了自己,因为我们可以从工作中学得很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便是你向上发展的踏脚石,就算你以后从事不同行业,你的工作方法也必会为你带来助力!因此,如果你很敬业,如果你能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那么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都会很容易成功。

7.圆融沟通,广交善友。人际交流是成功的基础,朋友多多,机会多多。但要将时间放在重要的人际关系上,同时要择善而交。不论何时要敢于表达,同时要懂得察言观色。要懂得运用幽默与微笑,要善于倾听。

以上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几个主要方面。同时也应注意:适应社会,掌控自己;要善于运用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

尽管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但只要尽力做好这些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相信大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参考文献:1.陈书凯 《踏入社会的第一本书》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年1月

2.阎保平 王云琦 田晓宇 《大学生求职择业100问》 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9年8月第一版.

3.朱世忠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年9月第一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