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课堂“三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初中课堂“三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来源:智榕旅游
学后教”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认为他人的导学案只 能是我们平常教学的一个参考,不可能照搬照抄。 因此,我们进行了导学案的开发与整合,即针对不 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例、不同的学生, 班主任要做好对小组的评价,评分标准根据各 自的班规权衡(如有不做作业、不交作业、抄作业, 打架,考试作弊等情节严重的,实行优秀学习小组 和个人之星评比一票否决制),并按月统计好各学 习小组的总分,公示并上报年级组长;年级组长统 设计适合我校实际的导学案。 (三)学习小组建设 计好各班的优秀学习小组上报学校予以表彰,并给 予多种形式的奖励。 教务处、团委、学生会联合组织全校学习小组 在“三学”教学模式中,“互学”是非常重要的一 个环节。在这一环节,学习小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 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 对学校小组建设的如下问题进行了研究: 1.需要培训哪些方面 学习小组长培训:每学期由校长对学习小组长 进行不少于2次的集中培训,包括“为什么要当组 长”“小组长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如何管理小组, 如何化解小组的矛盾”等。 小组组员培训:每周至少1次由班主任利用课 外时间或班会课对各组员进行培训。 2.怎样落实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的组建与调整由班主任负责落实。每 班以分成6个大组为基本原则,大组下也可分成2 个小组。小组建设坚持全校统一,坚定信心,不走回 头路,坚持按新模式的学生组合方式安排座位,有 特殊情况时才进行调整。 3.如何操作实施 各学科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导学案,注意控 制时间,边巡视边及时答疑,有共性的问题可集体 讲解。坚持“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原则(教师的讲 控制在15分钟之内),提倡教师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意识。规定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为各学习小组召开 小组会议的时间,各小组进行组内总结反馈,并做 好记录。 4.需要哪些配套考评 每个任课教师要针对每节课各学习环节中学 生的表现作及时评价,当场加分或扣分,评分标准 可参考学校统一的《巨化中学课堂内学习小组及时 评价表》,也可自行制订细则。 各学习小组组长要对每个组员进行及时评价, 按天在小组记录本上记录各组员的奖惩小分,并按 周合计分在班内公示,评分标准根据组规权衡(每 个小组的公约由组员共同制订)。 长的演讲或辩论赛等活动,每学期至少1次。 (四)集体备课教研组建设 集体备课是每学期开学时教务处强调最多的 问题,也是每次区教研员开会必提的一个问题,当 然也是每个教师都非常赞同的一个教研活动。但 是,每次参加集体备课,听到的却都是牢骚和抱怨。 就这么一个人人赞同的教研形式,在做的过程怎么 就如此难落实呢?原因在于大家往往总觉得自己的 教学方法、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设计的教学方 案就是最好的,每个教师自己备自己的课,也不拿 出来和其他教师交流自己的心得感受,导致集体备 课流于形式。 在“三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关于导学案 的设计,我们安排了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在备课 组里,每个教师要设计一个单元的导学案。在每周 的集体备课时间里,大家都拿到了每个人设计的导 学案,负责设计的教师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 其他教师对此进行分析,提出新的看法,再进行修 改,最后形成定稿。这样的做法能有效促进集体备 课的真正落实。 四、“三学”教学模式的拓展 在对“三学”教学模式进行一年多的实践探索 后,学校各项工作渐渐地围绕“三学”这条轴心而延 伸开去,并取得了相关阶段性成果:不仅在课堂教 学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展现形式发生了明显 变化,而且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也随之充实,德育工 作、党建工作随之丰富。这自然而然地拓展了“三 学”的框架,那就是形成“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建 设为主体,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窗口”的三维一体的 “三学”,把教学、生活与常规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从而真正落实“以生为本,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课 改理念。 。商 2教学管理 年第0 13 1 期2 i 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