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名的翻译
作者:孙蕊
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2期
【摘 要】从英汉电影片名的功能为出发点,比较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翻译区别,具体介绍英汉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最后总结。 【关键词】片名的功能;翻译区别;翻译的方法 引 言
从电影出现到现在,外国电影在中国市场一直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民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许多优秀的外文影片被引进国内,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票房奇迹,这一现象是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电影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娱乐方式。电影既是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一种大众消费文化。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来欣赏制作精良、精彩纷呈的外国电影。电影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社会产物,在国际交流方面越来越显示其作为传播文化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中国引进外文影片,免不了要使用外国电影的中文片名,而中文片名翻译的好坏,有时候对电影的推广具有很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电影译制工作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对于电影译制,首当其冲的就是电影片名本身的翻译,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重要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佳译会给影片锦上添花。电影译名好比是商品的商标,或是电影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是故事情节的高度提炼,或是电影主旨的高度浓缩,对整部电影的宣传、推广和营销有着深远的影响。一部海外电影,大家首先接触的就是电影的中文译名,好的译名具有瞬间的、快速的、强烈的广告宣传效果,能够迅速吸引广大观众。在此意义上讲,电影名称的翻译在推介影片、吸引观众、提高票房收入方面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外国影片的片名翻译可以用“一名多译,良莠不齐”来概括,目前的电影片名翻译不统一和规范,各种翻译鱼龙混杂,对观众造成误解。并且由于大陆、香港和台湾文化存在差异,其译名必然是有区别的。
一、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翻译区别
由于地理以及文化原因,大陆、香港和台湾对从国外引进的外文电影篇名的翻译存在着较大不同。
解放前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电影登录中国一般是通过上海,而上海的编译者们深谙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因此很多绝佳的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经典,基本出在了这个时代。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少成功的国外电影片名的翻译都是意译,不仅紧扣电影主题,而且极其富有中国诗词的特色,雅俗共赏,把电影这个外来艺术和中国古诗词完美地结合了。
从解放后到70年代后期,大陆翻译外国电影变得直截了当,很多苏联等电影变成了直译,类似像“雁南飞”等这样的片名翻译,都算是那个时代的难得佳作了。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还尚存一批老资格外国电影翻译者,因此也出现了一批较好的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 现如今,两岸三地的译名之中,大陆译名较为中规中矩,大多数都为是直译,观众从片名即可大概知晓电影的内容。
香港则有独特的文化与粤语读音的关系,译名带入粤语色彩,大陆观众可能无法理解其中韵味。并且除去文化因素与粤语因素之外,由于港人英语水平普遍教好,对中文依赖程度较低,所以商业片译名的过程中普遍照顾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因此出现了很多怪异的译名,这是由市场所决定的。譬如:Mr Smith&Mrs Smith《史密斯夫妇》——《史密夫决战史密妻》(港);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两杆大烟枪》——够姜四小强(港)。
台湾译名则一般为意译或是另译为主,译名一般偏文艺,对原片名的忠实度较低,“原创性”较高。并且多用魔鬼系列、神鬼系列、终极系列等
譬如,Legally Blonde《律政俏佳人》——金法尤物(台);Moulin Rouge《红磨坊》——贞洁牌坊(台);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台)。此处《肖申克的救赎》翻译属于原创性很高的译名,这也是由当时台湾社会经济文化所决定的。对于一般观众很难正确得从台湾译名中得出电影大致内容,只能买票进场方可知晓。
对于以上出现的情形,我们应该统一规范管理,对两岸三地的译名力求一致,规范各种影视作品片名的的翻译,取百家之长译出一个都认可的译名。 二、电影译名翻译方法
在翻译学领域,研究者提出不少翻译的原则,英文翻译遵循基本原则如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形似”和“神似”以及钱钟书“化境”,其对翻译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然而,针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原则却不多,导致片名翻译不统一局面的出现。以现有的翻译原则为基础,再把电影作品自身的特殊性考虑进来,英文电影作品片名应遵循七个翻译原则:开门见山原则、音意结合原则、一见钟情原则、内容等价原则、文化体现原则、审美体现原则、票房效应原则等。
其翻译方法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直译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它是指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与原文的对等,体现对原文的忠实性,这是最常见的译法。简单的说,在片名的翻译过程中,原文结构与电影片名的结构是一致的。在不与电影情节相背,影片内容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以生动、形象的译语再现片名。此类翻译方法浅显易懂,忠于原题。 如:Brave Heart《勇敢的心》;Schindler’s list《辛德勒名单》;Roman Holidays《罗马假日》等,这种翻译方法能够很好地保留电影的风格。 (二)意译法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问的转换,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问的交流。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结构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为片名的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正因为如此,有时直译难以体现其中精髓,这就需要意译。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翻译过程也是高度的艺术再现过程,因此,电影名翻译要再现原名的艺术美。意译的艺术性体现在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主要是将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使中国观众能够很快投入电影的角色之中,帮助观众了解电影。因此,这就要求译者在全面深刻地了解影片的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对原片名作些加工,使译名既忠实于原文, 又能传达出影片的内容或基调,真正做到传神达意。如:My Best Friend’s Wedding《新娘不是我》;Gone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In the Mood for Love《花样年华》。 (三)音译法
在翻译片名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碰到外来人名、英语专有名词、地点、历史事件、以及汉语中无法对应的词汇,因此在不致引起文化曲解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其音译。如:Aladdin《阿拉丁》;Harry Potter《哈利·波特》;Romeo and Juliet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在音译英语电影片名中一些姓名时, 姓名中不重要的辅音可以省略, 因为姓名长到四字以上, 中国观众读起来会很别扭, 也不利于记忆, 应该遵从简略原则。如Annien 译为“安妮”, 不是“安妮恩”; Schindler 译为“辛德勒”, 而非“斯辛德勒”。此外, 音译采用译音表中所规定的汉字, 而不要不恰当地使用那些容易引起联想的字词, 以免造成误解或闹笑话。如Jurassik 译为“侏罗纪”, 却不能译成“侏儒纪”。其次, 译名一般不用带有明显褒贬意味的字词。如Bumble 译为“本伯”, 而非“笨伯”。 (四)文化加注法
加注即在直译或意译的基础上,根据影片的内容补充片名,使之从形式上或内容上更符合译语观众的心理接受和文化期待,电影来源于生活,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影片名的翻译不单纯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体现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
著名的心理惊悚片“seven”。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疯狂的凶手,根据天主教七大死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而逐一犯罪的故事。Seven这个是国外宗教上非常神秘且敏感的数字,在这部电影中也处处得到印证,但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由于少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外宗教文化氛围,影片名译若为简单的一个“七”字,则中国观众绝不会产生同样宗教背景下的的文化联想和认同,所以影片公映时译为《七宗罪》,点明故事内容和seven最为主要的宗教寓意。是体现文化价值的经典范例。“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直译为“飞越杜鹃窝的人”,其实“Cuckoo’s Nest”在英语里是“精神病院”的意思,因而“飞越疯人院”这个译名更为精确的体现了原片名和影片本身的精髓和内涵。 (五)另译
片名翻译中经常会出现直译、意译都难以恰如其分的体现原片内容。有些片名翻译之后晦涩难懂,不伦不类;另一些则平淡无奇,了无趣味。此时需要通过另译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目的。另译就是抛开原来的片名的形式和内容为基础,另起炉灶,另立译名。譬如:Leon《这个杀手不太冷》;Ghost《人鬼情未了》。
片名另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再创造,使语言能够在传达原片信息的同时,沟通观众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六)多种翻译方法的结合
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点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语、表达方法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所以翻译时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手段,或直译或意译或音译,量体裁衣,灵活处理。不同翻译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忠实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殊途同归,互不矛盾,因此,在以上译法难以实现对等时,或死译、乱译导致译名晦涩难懂,我们可以考虑把它们结合起来。《佐罗传奇》是直译与音译的结合。Robinson Crusoe《鲁宾逊漂流记》; Notting Hill《诺丁山情缘》;Shrek《怪物史莱克》等是音译与意译的结合。直译加意译如The Waterloo Bridge片中的Waterloo Bridge是男女主人公相遇,生死别离的地点,又极易让人想到拿破仑兵败的滑铁卢。为了避免歧义,译者对桥(bridge)一词采用直译进行保留,舍弃易为人误解的“滑铁卢”,根据其内容,变通借用蓝桥会的民间传说,加上“魂断”二字,既保存了原名的基本形式,又形象贴切地表达了原作内容,同时也避免了歧义。
总之,电影片名的英汉互译蕴含着翻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它还要求译者能够结合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对原片名的内容含义与文化精神进行再创作,从而翻译出既与原编剧达到心灵上的契合,又为译语观众所接受的好译名。达到文字优美、传情达意、琅琅上口、雅俗共赏,令观众过目不忘。这些需要译者对以上原则方法的灵活运用。 结 论
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项重要的,且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对于推动中国影片走向世界,促进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电影片名是电影的门楣,既要反映影片的中心思想,又要简短新奇,将观众引入门内;它是电影的眼睛,既要突出显示个性,又要生动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令人一瞥便会联想翩翩。优秀的电影片名应“简洁凝练地概括影视片内容,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隽永深长地激发群众的丰富联想。
电影片名的翻译实质上就是一种跨文化的语际交流活动,是一个关于两种具有不同文化意象和价值倾向的语言的艰难的再创作过程。因此,完美地对一部电影片名作出翻译绝非易事。
总之,只有追求译制片名与原片名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的,体现翻译的准则,利用翻译方法来译制出各方满意的电影译名。 【参考文献】
[1]王焰,郑贤贵.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2]张茜.中英文电影片名的现状及特点[J].文艺理论,2009.
[3]欧伟鹏.浅谈电影片名英汉翻译的原则及策略[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