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料分类帐课程内容

物料分类帐课程内容

来源:智榕旅游
产品成本控制CO-PC --- 物料分类账

一、概念 物料分类账 1.物料分类账简介

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的核算必须采用历史成本法,即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例如标准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应当在月末结算成本差异,或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为满足中国的会计准则,在传统的手工帐时代,对于业务量较大的企业,人们更 倾向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物料实际成本,即在物料发生业务时,产生的凭证只有数量,不包含金额,当月末计算物料的实际成本后,再补齐整月凭证;这些做法只是机械的迎合会计准则的需要。

管理学认为,对企业财务的控制应当分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而单一的事后核算对企业现代化发展,毫无帮助。所以,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计价,为绝大多数咨询公司所推荐。

在SAP系统中,如果物料的计价方式为标准价,并且系统没有启用物料分类帐功能,当业务发生的实际价与标准价不一致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差异,并将这笔差异计入表外科目,这些差异通常会在月结时,手工分摊至销售成本和库存子项目中。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够使企业了解每种物料的实际成本,因为分摊差异并没有对应到具体的物料。 2.物料分类账把差异实际分配到真实具体的科目中,而不是只按类别或其它分类分配,并能追溯到差异的最终消耗对象。物料分类账的目的:还原物料实际成本。

3.物料分类账是按物料的明细分类账,它平行于总账。也就是说它不会直接影响总账和生成会计分录。

每个物料主数据在物料分类账中都是一个明细科目,系统自动在该明细分类账中记录下所有和该物料有关的业务,从而可以按期间(月)计算出该物料的实际成本。

物料分类账着重 在物料的取得。

物料的取得不仅仅局限于外购还包括内部取得,包括生产、工厂间转移等。 物料分类账中包括单级和多级的概念。

•所谓单级指的就是单个物料及其取得过程。

•在单个物料取得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和数量都是基于单级的概念进行收集。 4.物料分类帐中,差异分为两类:单层差异、多层差异。

简单的讲,单层差异就是物料自身所产生的差异,例如材料采购差异、生产订单差异、发票校验差异、期初导入差异等。

多层差异一般是由这个物料的下层物料分摊而来的差异,例如生产订单中,投入到这张订单中的物料所差生的差异,这部分差异主要由BOM结构来确定,位于BOM底层的物料不会吸收多层差异,但会向他的上层物料分摊自身的单层差异,这笔差异对于底层物料来说,是由单层差异引发的,而对上层物料来说,是一种多层差异,所以多层和单层的概念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 5.差异的产生

使用标准价格进行初始评估会产生差异。

物料分类账将这些差异抛到价格差异科目中去。 原材料的价格差异主要是在外购过程中产生的。

半成品和产成品的价格差异主要是由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波动产生, 这些差异可在工单结算时得出。 5.1价格差异的来源

期初导入库存时产生的差异

工厂间转移(各工厂该物料的标准价格差异) 外购(订单/发票价格差异) 外包(订单/发票价格差异) 内部制造(工单结算产生差异)

物料价格变化(MR22改变物料价格) 5.2生产差异的来源

使用生产成本科目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生产成本科目借方记录实际生产成本的投入,有些成本必须在月末才能入账,比如折旧、工资等。但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所记录的产成品入库是实时发生的,所以一般采用标准成本计价。这样造成生产成本科目的借贷不平衡,使用差异结算将差异结算至一个差异科目。 6.单层价格差异更新

单层价格差异不包括其下阶物料的价格差异。

例如,在工单结算半成品的单级价格差异时,是不包括其原材料价差的,因为原材料价格是以初始评估方式计入工单的。

7.单层物料价格确定

在每期期末,可使用单级价格确定为每一个物料分配其单级价差。

物料的单级价差会被按比例分配至期末库存和物料消耗的科目中去。 8.多层物料价格确定

在进行多级物料价格确定时,系统通过多级实际数量结构来确定哪些物料生产了其上阶物料。

多级实际数量结构相当于一个实际的BOM。

通过这样一个数量结构将原材料价格差异上卷至其上阶料半成品,再由半成品上卷至产成品。 在执行完多级物料价格确定之后,就得出了物料的期末实际价格。 9.实际成本组件分割

物料分类账提供了用成本组件查看物料成本的功能。方便通过成本组件对比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10.物料分类账月末处理(1)- 实际成本及差异处理

周期单位价格即实际成本=(累计库存价格+累计价格差异)/累计库存数量

将价格差异按比例分配至销货成本和期末库存 销货成本和期末库存实现实际成本计价 11.物料分类账月末处理(2)- 关帐操作 收集价格及汇率差异

执行期末关账

执行下月的标准成本估算

执行价格确定(单级、多级价格) 结算过账 标记实际价格

12.物料分类帐的日常操作

物料分类帐除了主数据的维护工作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日常操作。日常处理的主要工作由后勤模块执行,关键在于规范业务流程,避免某些不合理业务的发生。原则是需要避免出现无法分摊的差异产生。典型的无法分摊差异的业务有:

12.1生产订单不规范的跨月投料

在使用SAP的过程中,物流与信息流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例如当产成品入库后,仓 管员往

往会在物料进入仓库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系统过账,这在平日里对SAP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但在月末时,这种影响将是危害性的

12.2非生产性成本中心领用物料

月末结算时物料的差异将直接进入所对应的成本中心。如果是生产性成本中心,则差异会根据作业价格重

估重新进入到生产订单,在该车间的生产订单中进行统摊。但如果对应的是非生成性成本中心,则差异只能进损益,这不但有违我国的会计准则,更会使实际成本计算不准确。

12.3订单技术性关闭的后续处理

企业中经常会发生这类业务:订单投料后,发现制造出来的工件不是所需的,于是在订单没有任何产出的

情况下,将其TECO,但不对已经投入该订单的物料进行处理。这些物料的投入,在月结时会自动进入订单差异科目,但这些差异却无法找到吸收的对象。

12.4物料转物料

物料转物料在企业中也是一种常见的业务,发生这种业务一般是由替代料,或主数据不准确而造成,使用

物料分类帐后,将不允许这种业务的发生。 13. 物料分类账的月结操作:CKMLCP

通过对日常业务的处理、分析,月末时,财务部门需要对收集而来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并最终得出物料的实际成本。物料分类帐的结算应该在结算生产订单之后,结转费用及出具报表之前进行。

第一步:确定月结的工厂,选定备选工厂中的物料。 第二步:确定物料计算顺序。

第三步:计算物料自身差异(计算单层差异)。

第四步:计算多层差异

第五步:计算物料实际成本。

第六步:计算当月在制品分摊的差异。 第七步:产生差异凭证,将差异进行过账。

第八步:将实际价格发布至物料的标准成本。注意:在项目中一般不将实际成本发布至标准成本。 14.物料分类帐月结后续处理:CKMVFM

在完成第六步后,建议使用值流监视器,事务代码:CKMVFM,如下图所示,对物料实际成本数据进行分析、核对,如果发现差异异常的物料,可以在正式差异过账前对后勤业务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按照调整内容,如果涉及成本中心或生产订单,则可以考对生产订单重新结算。如果涉及面不广,则仅需对物料分类帐重结算。调整完毕后,再进入到第七步。

通过值流监视器,可以查看物料的差异分摊情况,如果出现金额较大的未分配未分摊,则可以使用CKM3寻找差异原因,并加以修正。

然后,将物料分类帐计算得出的实际成本传输至获利能力分析中,事务代码:KE27。

二、物料分类账-后台配置

1.激活物料分类帐的评估区域

T-Code:OMX1

路径:控制>产品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控制/物料分类帐>激活物料分类帐的评估区域

操作:勾选 ML科目,评估范围激活。

价格确定:‘2基于交易的’,新建物料时可定义移动平均价和标准价; ‘3单/多级’,新建物料时只可定义为标准价。

2.定义物料分类帐使用的货币类型

T-Code:OMX2

路径:控制>产品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控制/物料分类帐>分配货币类型给物料分类帐类型

操作:CT和CO勾选,表示物料分类账的货币与FI及CO模块一致。如果需要人工修改,则取消这两个选项而在‘人工的’上打勾,然后在‘定义单个字符’处自定义货币类型,这种方法不建议使用。

注意:启动工厂时,系统会读取这里的物料帐货币类型,如果物料分类帐货币与CO或FI货币不一致,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因为启动工厂操作不可逆,除非删除所有业务数据后使用程序RKALLEWS重置货币,其他没有任何解决方案。

3.分配材料分配账类型给评估区域

T-Code:OMX3

路径:控制>产品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控制/物料分类帐>分配材料分配帐类型给评估区域

4.激活工厂的动态价格发布

T-Code:OMX5

路径:控制>产品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控制/物料分类帐>设置动态价格变化

作用:启用物料分类帐后,标准价格只允许发布在下期,为了防止遗漏发布价格,系统允许使用动态价格发布。举例说明:

A物料在1月份标记价格,滚算日为2月1日。2月1日是没有通过CK24发布价格,如果启用动态价格发

布,当2月1日后勤对A物料发生任何一笔产生会计凭证的业务时,会自动将新价格发布至2月1日,也就是说,在第一笔业务发生的时候,产生的会计凭证除了物料移动自身所对应的凭证外,同时会附带一张价格修改凭证。

注意:不建议激活动态价格发布,目前该功能存在bug,激活后将可能导致物料在主数据下的标准价,与物料分类帐中的标准价不一致。

目前这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对于生产机,建议联系SAP直接改表,统一两边价格;对于测试机,可直接重置物料分类帐,并取消激活动态价格发布。 5.定义材料更新结构

T-Code:OMX9

路径:控制>产品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控制/物料分类帐>物料更新>定义材料更新结构

作用:对物料分类帐进行结算时,系统会根据物料相关的业务,更新物料价值,将物料从标准价格还原为实际价。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定义,哪些业务类型会影响物料的价格。企业中,可能会影响价格的有以下三类:

采购物料 物料的消耗

其他采购或消耗业务

当物料发生采购业务时,必然会影响实际的价格,所以系统默认当物料发生采购业务时自动进行价格更

新。而其他两种情况未必会对物料价格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我们可以手动选择,这类业务是否影响物料的单位周期价。

6.将更新结构分配到工厂

T-Code:OMX8

路径:控制>产品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控制/物料分类帐>物料更新>指定定义材料更新结构给评估区域

7.激活实际成本核算

路径:控制>产品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控制/物料分类帐>实际成本核算>激活实际成本核算

操作:‘实际成本’勾选激活; 其中,‘ActAct’表示物料消耗对物料实际价格的影响,有三种选项

0:物料消耗不会对实际价格产生影响

1:系统会计算物料的消耗,但不会对物料的实际价格产生影响

2:系统会计算物料的消耗价格,并且在计算实际价格时,会考虑消耗所产生的差异 因为物料的消耗一般不会对价格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这里选择0 。 8.激活工厂的实际成本划分

路径:控制>产品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控制/物料分类帐>实际成本核算>激活实际成本组件划分

注意:如果企业不要求划分实际成本构成,则无需激活。如果需要激活该功能,则必须在产品成本计划中定义相关成本结构。

9.激活吸收差异的库存

路径:控制>产品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控制/物料分类帐>实际成本核算>激活耗费差异的分配

作用:物料分类帐能将差异分配到相应的物料中,其中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所以需要针对工厂的仓库,激活差异的分配。所以,需要在这里激活工厂的原材料库、半成品库、产成品库、外协库等,而对那些限制级库存不做激活。

操作:其中,‘缺少分配标识’表示,如果定义了某些字段,建立物料主数据时,这些字段会自动显示为缺省值。

10.激活在制品实际成本计算

在早期的SAP中,在制品作为吸收差异的对象,只为能在少数几个国家的SAP系统中激活,所以在标准后台中无法直接激活相 关功能。需要使用事务代码:OMXW;密码:WPSOLUTION。

11.配置自动过账

T-Code:OBYC

路径:物料管理>评估和科目设置>科目确定>无向导的科目确定>配置自动记账

配置OBYC的基本逻辑为:

月结前,将差异放在指定的差异科目中; 月初时,冲回上月的库存、价格重估差异;

月结时,使用配置的中间科目,将差异科目中的余额转入库存、在制品、销售成本中。

存货记账BSX。

库存记账的冲销输入GBB。

产品成本归集科目价格差异PRP。

产品成本归集科目价格差异冲销分录PRQ。 从低层价格差异得到的物料分类账PRV。 成本价格差额(总额)PRY。

注:OBYC中配置的资产负债类科目是可以创建成本要素的。

四、物料分类账-前台操作 1.启动工厂

T-Code:CKMSTART

路径:控制>产品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分类帐>环境>生产启动>将评估范围设置为生产

注意:该操作不可逆,执行该操作前,请确保FI、CO货币已经配置完毕。如果启动工厂后对货币进行调整,将导致工厂物料无法移动! 2.物料分类账的使用

物料分类帐前台的操作,主要有两部分,分别为日常处理及月末结算。

日常处理的主要工作由后勤模块执行,关键在于规范业务流程,避免某些不合理业务的发生。 月末结算时需要注意的有: 物料分类帐月结流程;

处理未分配、未分摊差异; 分析错误差异产生的原因。 2.1物料分类帐的日常处理

在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企业中有哪些业务,是与物料分类帐有冲突的,例如物料转物料。

启用物料分类帐,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考验,如果企业内部的业务操作都是合理的、符合相关操作手册的,启用物料分类帐对企业的影响很小。但如果目前企业的管理较为混乱,则有必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生产、采购方面管理,并对现有业务进行调整,优化流程,保证差异的合理分摊。

所以在实施物料分类帐之前,建议对客户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内容除了常规的系统培训外,还应当包括一下几点:A.帮助企业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

B.明确职责权利;

C.严防不规范的操作发生,这类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C.1 生产订单不规范的跨月投料

在使用SAP的过程中,物流与信息流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例如当产成品入库后,仓管员往

往会在物料进入仓库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系统过账,这在平日里对SAP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但在月末时,这种影响将是危害性的。举例来说:

财务部门在月末关闭上月的物料期间,如果某企业采用的是先收货后投料的生产方式,在上月末,车间

为了赶指生产标,将刚生产完毕的工件过账入库,而与此同时,原材料仓储部门却没有及时在系统中,将这部分料发至生产订单,导致这类订单有产出,无投入,该入库物料的实际成本将虚低。所以建议在设计业务流程时,后勤顾问需要尤其关注月末车间的这类情况,及时制定流程进行规避。

C.2非生产性成本中心领用物料

成本中心领用物料是常见的后勤业务。发生这种业务可能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C.2.1 车间辅料耗用;车间中某些辅料无法直接对应到生产订单,或价值较低无需耗用大量管理资源,将其搭建到BOM中。这时,企业会将这些物料直接投入该车间的成本中心,月末通过作业价格重估将这部

分制造费用分摊到当月订单。

C.2.2 工件报废;某些企业的报废工件无法准确对应到订单,于是简化了报废流程将报废件直接发入成本中心。

C.2.3其他损耗;同上。

对于上述的成本中心领料,月末结算时物料的差异将直接进入所对应的成本中心。如果是生产性成本中

心,则差异会根据作业价格重估重新进入到生产订单,在该车间的生产订单中进行统摊。但如果对应的是非生成性成本中心,则差异只能进损益,这不但有违我国的会计准则,更会使实际成本计算不准确。

C.3物料转物料

物料转物料在企业中也是一种常见的业务,发生这种业务一般是由替代料,或主数据不准确而造成,使

用物料分类帐后,将不允许这种业务的发生,原因如下:

首先举例说明物料转物料中的差异流转情况:

移动类型301

物料A 物料B

移动类型301

如上图所示,企业中发生两笔物料移动:

第一笔为从物料A移动至物料B,移动类型为301 第二笔为从物料B移动至物料A,移动类型也为301

也就是说,物料A、B互为上层物料,月末物料分类帐结算时,物料A存在一笔单层差异,因为物料A曾

经转到了物料B,所以差异理应分摊至物料B,成为物料B的多层差异。

而物料B又转到了物料A,物料B所吸收的这笔多层差异又会被物料A所吸收,于是在两个物料间,差异无法进行正确分配。

C.4订单技术性关闭的后续处理

企业中经常会发生这类业务:订单投料后,发现制造出来的工件不是所需的,于是在订单没有任何产出

的情况下,将其TECO,但不对已经投入该订单的物料进行处理。这些物料的投入,在月结时会自动进入订单差异科目,但这些差异却无法找到吸收的对象。

如果投入到该订单的物料存在单层差异,则这部分差异也必须找到一个归集的对象,即这些物料的上层

物料,但此时,这张订单已经关闭,上层物料没有任何产出,也就不能吸收任何差异。于是,这部分差异将无法进行分摊。

C.5按单物料的管理问题

在SAP中,对物料存在多种形式的按单管理,比如按单生产、特殊的按单库存及按单的结算等。要保证

这类业务的开展,必须在物料移动或其他相关单据发生业务时,指定相应的销售订单行项目。

对于物料移动来说,大多数企业都能够做到明确销售订单行项目,但对于某些非物料移动的业务,则明

确难度较大,如发票校验,如下图所示:

该物料入库数量为1,但总差异达23万。原因是该物料是一个按单的物料,物料分类帐能够区分按单物

料和非按单物料的差异。该物料按照订单收货,在发票校验时,产生了一笔23W的采购差异,但该物料并没有按照订单进行校验,从而,按单的发票校验的差异,直接进入该物料非按单的库存中,直接导致该物料非按单库存的实际价格异常。

总体来讲,物料分类帐的日常处理,主要可以理解为规范后勤业务,财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监控,所以我

们可以将物料分类帐理解为一种工具,一种提升企业管理的工具。 3.物料分类帐的月末结算

通过对日常业务的处理、分析,月末时,财务部门需要对收集而来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并最终得出物料的实际成本。物料分类帐的结算应该在结算生产订单之后,结转费用及出具报表之前进行。在月结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物料分类帐月结流程

物料分类帐的结算主要通过9个步骤执行,事务代码CKMLCP,如下图所示:

这个9个步骤的操作方式如下: 第一步:确定月结的工厂

注意:相互间有物料移动的工厂,必须同时进行物料分类帐的结算,否则将导致价格异常。 第二步:选定备选工厂中的物料。 这里可以选择特定物料计算成本。 第三步:确定物料计算顺序。

系统将自动确定计算差异的先后顺序。

第四步:计算物料自身差异(计算单层差异)。

如果已经执行过这一步,建议选择“不要处理”来跳过部分没有价格变动的物料;

当单层差异导致物料实际成本改变过大时,可以定义警告及报错信息,及时了解价格变动幅度较大的物料; 计算价格的基准可以是物料的标准价格,也可以是物料月末的移动平均价。 第五步:计算多层差异

系统允许按物料、工厂、评估类型进行选择需要计算的物料

可以按照差异的大小,发送警告或错误消息。

当产生循环bom时,系统可以自动处理。举例说明循环bom,如下图所示:

该物料消耗自身进行生产,导致了差异无法分摊,这是典型的循环bom,也是后勤需要避免发生的业务。不过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这些错误,并按照业务类型确定自身应当承担的差异。

当差异异常导致物料价格为负时,系统能采取备选取价策略,防止负价格的出现。一般来讲,当物料的实际价格为负时,系统会自动不吸收这笔可能使物料价格为负的差异。这笔差异将成为一笔未分摊差异。

第六步:计算物料实际成本。

执行计算程序,计算物料实际成本,该步骤可以理解为测试运行,不产生任何凭证。 第七步:产生差异凭证,将差异进行过账。

当确认实际成本后,系统将根据上一步的结果,产生差异过账凭证。 第八步:将实际价格发布至物料的标准成本。

注意:在项目中一般不将实际成本发布至标准成本,原因有两个:

物料分类帐结算一般在月结尾进行,而月结一般需要3-10天,所以当实际成本计算完毕后,已经不能发

布至当月的标准成本,失去发布意义。

标准成本一般作为物料的考核价,长期不变,而实际成本可能会因为当月的价格波动而改变,所以发布意义不大。

4.物料分类账月结后续处理

4.1分析结完物料账期后,每个期间的物料结算状态(S_ALR_87013180)

结算完成后,状态为01和70是正常的 4.2分析物料实际成本

在完成第六步后,建议使用值流监视器,事务代码:CKMVFM,如下图所示,对物料实际成本数据进行分析、核对,如果发现差异异常的物料,可以在正式差异过账前对后勤业务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按照调整内容,如果涉及成本中心或生产订单,则可以考虑对生产订单重新结算。如果涉及面不广,则仅需对物料分类帐重新结算。调整完毕后,再进入到第七步。

通过值流监视器,可以查看物料的差异分摊情况,如果出现金额较大的未分配为分摊,则可以使用CKM3寻找差异原因,并加以修正。

当确认结算没有问题后,完成第七步凭证过账的操作,然后使用F-02对差异科目的尾差进行结转。使用报表工具查看后台配置的差异科目。结算完毕后,这些科目可能会存在小额差异,必须将这部分表外差异科目的余额结转至表内,建议可以直接结转至当期损益。会计分录如下:

借\\贷:待摊费用-成本递延差异或相应损益科目 贷\\借:手工差异转出

其他消费重估差异(COC)

同时,如果存在成本中心领料,则可能会有差异过账至成本中心,而此时的生产性成本中心已经通过作业价格重估清零,所以需要手工将这部分差异转出,并在下月冲回,或者直接进入当期损益。

借:待摊费用-成本递延差异或相应损益科目

贷:成本中心余额转出

然后,将物料分类帐计算得出的实际成本传输至获利能力分析中,事务代码:KE27

注意:如果需要完成这步,获利分析需要有相应配置,保证COPA的报表中有实际成本的相关字段,在此不再赘述。

至此,物料分类帐月结结束。

五、重置物料分类帐

注意:该操作只允许在没有任何正式业务发生前进行,执行时会自动删除物料分类帐相关表的所有内容,该操作不可逆!不可测试运行!

1.如果工厂已经启动,则系统不允许直接关闭物料分类帐,执行删除操作时系统报错:

在重置物料分类帐之前,需要首先删除所有CO测试数据,使用事务代码:OKC3,如下图所示:

如果需要针对某个工厂删除CO数据,则需要使用归档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然后使用事务代码:SE38,激活程序:SAPRCKMJX删除物料分类帐,程序界面如下图所示:

运行成功后显示如下:

删除完毕后,进入后台重新激活物料分类帐。

六、系统环境的变化

启用物料分类帐后,系统会更新所有物料主数据,当物料发生任何收货或发料,系统都会自动产生一张物料分类帐凭证,如果有价格修改,系统还会增加一张价格修改凭证。

物料主数据的变化:

下面是启用物料分类帐后,物料的会计1视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物料除了标准价外,还多了一个周期单位价格。这个价格类似于移动平均价,不同之处是,这个价格仅在一个周期内有效,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是物料在某个期间内,计算得出的移动平均价。

价格确定字段用来控制物料的价格类型,为S还是V。当价格确定为2时,物料可以使用V或者S作为计价方式;当价格确定为3时,物料只能使用S标准价作为计价方式。价格确定由后台配置确定,在启动工厂时,自动默认至物料主数据中。在物料发生业务之前,可以使用CKMM进行批量更改。如下图所示:

系统内凭证的变化

启用物料分类帐后,当企业内有关于物料的业务发生时,系统会自动代出相关凭证,这里举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当物料价格发生变动时的凭证: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有两张物料分类帐凭证,第一帐时传统的物料交易凭证,第二张为物料价格变动凭证,如下图所示:

这里显示1804170001160这个物料的价格被修改,系统会根据新旧两个价格自动算出库存价值差异。同时,我们可以在CKM3中对这个物料的价格进行详细的分析,CKM3界面如下所示: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某物料在期间内的情况,包括以下四种数据: ➢ 期初库存:月初的库存量;

➢ 收据:期间内入库的物料;

➢ 消耗:包括对生产订单的消耗等日常物料消耗; ➢ 期末库存:期末物料的库存量。

差异科目的设置

如果不启用物料分类帐,一般企业会将差异科目设为成本要素,当差异发生时,通过OKB9将差异科目按照不同公司,分配至相应的成本中心,月结时,再将差异进行手工结转,如下图所示:

而启用物料分类帐后,差异科目一般设置为资产负债表科目表,表外科目,月末通过物料分类帐的结算,将差异科目调整至表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