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Grammar Focus
学习目标:
1. 说Talking: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礼貌地邀请以及委婉拒绝邀请,开展会话练习。
2. 学Learning:学会并熟练运用情态动词can, might, must, have to
3. 演Acting:模拟生活情景,表演邀请对话。
4. 玩Enjoying:玩转语法,在兴趣盎然中训练语法的灵活运用。 德育目标:
1. 生活中如何处事:说话做事有礼貌,委婉拒绝要得体。(课中体现:如何使用情态动词表达自己的邀请和拒绝)
2. 乐观积极的心态:语法学习不用愁,轻松训练找助手。(课中体现:奚仲英语网站帮你学语法,微课讲解让你学无遗憾) 3.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4.感恩教育。通过奚仲春晚邀请票游戏,培养学生的孝心和感恩心。 学习难点
must和have to的区别,为攻克难点,同学们要仔细观察例句,找到规律。 课堂导学:
一、Learn new words in this lesson (生词学习) 生词本:invite v.邀请;invitation n.邀请; accept v.接受;refuse v.拒绝 二、Talking:情景表达: Let me help you talk about an invitation. 三、Learning :语法学习(组内讨论) Topic 1: To your party—accept Topic 2: To go to the movie—accept Tips: Read the sentences, then look—discover—study—judge Topic 3: To your party—refuse: must Topic 4: To the baseball game —refuse: have to - 1 -
(一)观察can的用法,得出结论。
can用于表达_______,肯定回答用Yes, ___________ 否定回答用:Sorry, ________或________并说出____________. (二)观察might的用法,得出结论。
might用于表达__________, 意为____________,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即热练习:P67—3a用might和所给的短语完成对话。
watch TV; on the weekend; my cousin; visit grandparents; practice the violin 1. A: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Saturday?
B: I’m not sure. I might___________ 2. A: What are you planning to do after school? B: I don’t know. I might ________________ 3. A: When might you finish the science homework? B: ____ 4. A: Who might you go to the movies with?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A: Are you free to come to my place on Saturday? B: Sorry, I might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观察must/have to的用法,得出结论。 must和have to都是情态动词,后跟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但must表示__________意愿,而have to表示_______意愿。另外,must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have to则有;注意must的一般疑问句的否定回答常用No, you___________或you__________ (四)对话表演:
要求:参考课本上P67—3b的提示,两人或三人一起表演邀请对话,看谁表演得像哦!要求要有道具、有情景,最好比较搞笑! P67—3b用括号里所给的提示词表演对话
【成果展示】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1. 微课自学,获取成就感。
2. 学以致用,邀请参加聚会,然后作报告。
- 1 -
【教后反思】
通过此次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及课后学生的对话、游戏参与、知识掌握等方面的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口头运用很熟悉,但是往往忽略了知识背后的文化层次方面的内涵与外延。中西文化的差异、礼仪用语的运用等,还需要加强比较与运用。这不是一朝一夕一堂课可以解决的,需要贯穿于我们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德育与具体学科相结合,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八年级英语词汇量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何让学生掌握词汇,适应教材的要求,是我们长期研究探索的课题。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词汇教学的关键,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下列几点:
1、重示范。在教单词时,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的好习惯。听清后再跟说。确定学生大都听清,模仿正确后,再出示单词卡片,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度。
2、重情景。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3、重迁移。在教学中注重“以旧带新”或叫“相互迁移”。
- 1 -
4、重趣味。英国著名语言家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巧记。如编顺口溜,英汉意义对照等。 5、重运用。学习单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笔头表达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学习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反思 存在的问题:
今年由于是新接手的班级,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他们的英语基础如何,在后来的教学中才慢慢的显现出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总感觉学生不能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和做笔记。听课效率不高。经分析,原因是自己上课方式与学生以前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一样,学生不能适应;课堂上我语速过快,学生跟不上、听不懂。而自己也没有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不回答问题或不参与教学活动,只是一味的埋怨和批评,致使学生上课更不敢回答问题。
反思;1、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我正好缺乏这方面的运用;其次,课堂效益还体现在如何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2、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获取
- 1 -
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3、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切实抓
效果分析
一、关注英语课堂的导入
常言道: well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英语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愉快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真正的做到学有所获。
1. 联系学生实际,以提问学生的形式创设情境,把邀请他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创设了一个只有、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兴趣。
2. 在多次的教师示范之后,学生在无形的语言氛围中, 潜移默化中已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则—听说领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二、巧设任务, 创设情境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途径, 所谓任务就是带有某种目的性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习者运用语言达到某一真实的
- 1 -
结果。传统的语言教学只是注重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而任务型教学法把学生使用目标语互相进行交流作为途径去实现某种目的?任务型教学法使学习者带有目的性地使用语言,因此语言本身就不再是训练的目标了。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即learning by doing , learning in doing .
三、分层教学,面向全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实践能力。因此,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通过这样的学习目标分层, 可以最大限度地照顾全体学生, 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近期学习目标, 感觉学习是“跳一跳“ 就能摘到的甜果子。
2.在分层教学中,须很好的掌握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最大的发挥每一位学生的能动性,实现有效的教学。
- 1 -
3分层教学不光要做到目标分层,还要注意提问的分层,鼓励的分层,课后练习的分层等方面;只有配套的分层,才能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有效的教学不单单取决于课堂的灵活导入、情境的巧妙创设、学习目标的分层设定,它存在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甚至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都是“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取得进步并获得“有效学习收藏”。
教材分析
本套教程是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根据国内外先进外语教学理念编写而成。它是一套能体现我国中学生心理和认识特点,满足广大中学生学习需求的英语教材。本套教材七年级下册有12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Section A 和Section B两部分,Section A是该单元基本的教学内容,包括词汇、语法、
- 1 -
功能,以听力输入和口语输入为主要教学形式,是体验和感知语言的阶段。Section B是在Section A的基础上对单元话题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尤其是词汇拓展。本部分在进一步听说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写作能力。Section B主要是言语的学习、巩固和运用。 (一) 采用“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编写
思路。
(二) 采用“任务链”式活动设计,小步推进,螺旋上
升。
(三) 单元结构层次分明、循环递进。
(四)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真实、地道、鲜活。 (五) 重视文化内容的渗透,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
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 重视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
习的能力。
(七) 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多媒体、立体化的教学
服务。
(八) 建立系统的评价标准。
测评练习题
翻译句子:
1. My brother __________(能游泳) when he was 6.
- 1 -
2. He ______________(不会写字) words last year, but now he ________(会).
3. _______ you _______(能说) English when you were a kid? Make a report
Next month, on a Sunday, we are going to have a party. Invite all your friends in your group. If she or he can’t, write down the reason. Then report to us.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模式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应用了游戏法,分组合作法、启发诱导法,演唱教学法。教学设计按照 老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组织活动――指定目标 学生:交流探究――合作活动――锻炼能力――升华习惯,使全体同学在充分的活动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通过此次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及课后学生的对话、游戏参与、知识掌握等方面的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口头运用很熟悉,但是往往忽略了知识背后的文化层次方面的内涵与外延。中西文化的差异、礼仪用语的运用等,还需要加强比较与运用。这不是一朝一夕一堂课可以解决的,需要贯穿于我们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德育与具体学科相结合,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 1 -
课标分析
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 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