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 澎江学 辛学 2011年第6期 文献著录格式:张硕,缪绥石,庞欣欣,等.绿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318—1320 绿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张硕,缪绥石,庞欣欣,秦方锦 (浙江省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宁波315012) 摘要:2009—2010年进行的绿肥紫云英种植翻耕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收获 后,翻耕绿肥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易氧化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都比对照和种植前有极显著增加,有效磷含量 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增加;早稻产量比对照也有显著的增产。其中以667 m 翻耕绿肥1.5 t的处理对土壤肥力提 升、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好。 关键词:紫云英;土壤肥力;水稻 中图分类号:S 511.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1)06-1318-O3 2008年宁波市标准农田地力调查结果表明, 近20年来,由于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绿肥经济效 全市耕地有机质含量比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的第 益低下等原因,宁波市绿肥种植面积大为减少,传 2次土壤普查降低10%左右。种植翻耕绿肥是提升 统的绿肥种植和养地技术已很少应用而渐渐淡忘。 地力,特别是提升有机质含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 为了探索在新的耕作制度下,绿肥对土壤改良和水 收稿日期:2011-07-08 基金项目:2009年宁波市科技局农业科技项目 作者简介:张硕(1968一),女,浙江宁波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土壤肥料工作。 2.4 除草 15 m等深线内的浅海与滩涂有0.14亿hm 。面积之 旱稻因在旱地种植,初期生长较慢,往往出现 大,分布之广是世界罕见,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草多欺苗现象,特别是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雨水 如何发掘和利用节水抗旱、耐盐碱性的种质资 多,7月初迅速转入高温,杂草生长更加迅猛,且 源是目前热门课题。推广和应用节水抗旱、耐盐碱 种类多,水生杂草和旱生杂草共同发生,严重影响 性的作物品种,有利于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旱 旱稻的生长。故旱稻除草必须在出苗前以土壤封闭 稻,又称陆稻,是指能适应于旱地或干旱生态环境 处理为主,将杂草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出苗后发 下的特殊稻类。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我国就广 现有小草,必须用药剂以喷雾形式彻底除净。 泛种植。品种多为农家种,植株高,叶片散,不耐 3推广应用探讨 肥,易倒伏,生育期长,米质差,产量低。后因水 利条件的改善,水稻逐渐代替了早稻。80年代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干旱是最 始,干旱频繁发生,水稻种植难以进一步发展,迫 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南方的夏秋季(伏秋旱) 使人们重新探索旱稻的种植之路。进入本世纪,工 干旱和大量的山坡地、旱地,严重影响了粮食的生 业化使人口、粮食、土地、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加 产。全球气候的变化,旱区范围的扩大,旱情势头 剧。旱优湘晴的试种成功,对上海当前大量无灌溉 的加剧,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 设施的工业抛荒地和新开垦的盐碱地,在缺乏适宜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种植作物品种的条件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盐渍土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一部分。根据农业部 也对我国大量不能种植水稻的山区、缺水旱地、肥 组织的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我国盐渍土 力不高的坡地、盐碱地的利用,是一个很好的启 面积为0.34亿hm (不包括滨海滩涂)。盐渍土中 示;更是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保护环境和粮 已开垦种植的约有0.07亿hm 左右。有潜在盐渍化 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的土壤0.13亿hm。。另我国有3 000 km海岸线,在 (责任编辑:张才德) 张 硕,等:绿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lit 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09—2010年进行了绿 30 kg,追肥施尿素6.5 kg,氯化钾9.4 kg。其余 肥种植翻耕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影响的试验,现 栽培管理措施一致。 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3 土壤化学分析及数据处理 1材料与方法 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法 ;易氧化有机 质采用袁可能的方法 。 ;腐殖质组成采用焦磷酸 1.1供试材料 钠提取一重铬酸钾法 ;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 试验在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励江岸村刘自厚农 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提取一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 户承包的土地上进行,土壤类型按文献[1]标准 采用乙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 。 为脱潜水稻土亚类黄斑青紫泥田土属黄斑青紫泥田 数据经Excel处理,用Duncan复全距测验进 土种。供试绿肥为紫云英,品种(鄞州)姜山种; 行多重比较,检验各处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 供试水稻品种早稻为甬籼69号,晚稻为宁81。 1.2处理设计 2结果与分析 试验设4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48 m , 2.1土壤肥力 随机区组排列。处理1为对照(CK),不种绿肥为 土壤化学分析结果(表1)表明,早稻收获 冬闲田;处理2—4,均种植绿肥紫云英,种植早 后,翻耕绿肥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易氧化有机质 稻前667 m 翻耕压青紫云英分别为1.5 t,2.5 t 和碱解氮含量都比对照和种植前有极显著增加;有 (紫云英实际产量),3.5 t。均种植早稻和晚稻。 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增加;处理2和3的 紫云英播种时间为2009年10月15日(晚稻 腐殖酸、胡敏酸含量比对照有显著增加;但速效钾 收割前20~30 d),667 m 播种量为2.5 kg。在 含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2010年4月13日紫云英初花期(早稻种植前15~ 晚稻收获后,翻耕绿肥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 20 d)翻耕。绿肥翻耕时667 m 施石15 kg,翻耕 易氧化有机质都比对照高,达显著水平;碱解氮达 后泡田沤熟。 极显著水平。但腐殖酸含量处理2与对照和种植前 试验田667 in 冬前各处理撒施过磷酸钙10 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处理3和4反而有显著减少; kg;早稻种植前施基肥碳酸氢铵15 kg,追肥无绿 胡敏酸含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且与种植前相 肥田(处理1)施尿素6.5 kg,绿肥田(处理2、 比有显著减少;速效钾含量,与早稻收获后一样, 3和4)施4 kg;晚稻种植前各处理均施碳酸氢铵 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表1 施用绿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有机质 易氧化有机质 腐殖酸 胡敏酸 碱解氮 有效磷 速效钾 时间 处理 (g kg ・ 一 ) /Lg kg ・i-1) (g kg ・ 一 ) (・g kg 一 ) ( mg kg・i-I) (mg・kg一 ) (mg・kg一 ). 早稻收后 种绿肥前 33.1 B 9.5 B 4.1 be 1.8 ab 137 B 21 be 115 a 1(CK) 33.6 B 11.0 B 3.1 c 1.1 b 138 B 7 c 91 a 2 44.5 A 14.8 A 5.6 a 2.3 a 195 A 41 a 188 a 3 43.0 A 13.3 A 4.7 ab 2.6 a l79 A 32 ab 123 a 4 43.6 A 13.5 A 3.9 be 1.9 ab 185 A 37 ab l93 a 晚稻收后 种绿肥前 33.1 e 9.5 d 4.1 a 1.8 a 137 B 21 b 115 a 1 f CK) 35.3 d 11.6 c 3.0 ab 0.9 b l30 B 18 b 112 a 2 46.1 a 14.2 a 2.7 ab 1.2 b l8l A 55 a 113 a 3 41.5 c 13.1 b 2.2 b 0.7 b 166 A 33 ab 124 a 4 45.0 b 14.7 a 1.6 b 0.8 b 181 A 24 b 105 a 注:早稻收后和晚稻收后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极显著和显著。表2同。 2.2水稻生长和产量 量。早稻产量以667 m 翻耕绿肥1.5 t的处理2为 2.2.1 旱稻 最高,比对照增产31.8%,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 表2数据表明,虽然株高、千粒重和每穗实粒 和处理4分别增产22.4%和22.2%,达显著水平。 数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种植翻耕紫云英后能极 2.2.2 晚稻 显著的提高早稻有效穗数量,从而提高早稻的产 种植翻耕紫云英后各处理的晚稻的有效穗、每 圆 澎江雇J一: 学 2011年第6期 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处理1(对照)比,差异不显 著,各处理间晚稻产量差异也不显著。 表2施用绿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3经济效益 期,由于有机质在初期的大量消耗,起爆效应缓慢 种植绿肥的田块667 m 增加绿肥种子费用 地受到抑制。起爆效应的结果,一方面使土壤中养 25元,石灰、播种和开沟劳力费用100元。按照 料的供应量超过了绿肥本身在其矿化过程中所能释 2010年早稻收购价2.36元・kg一,晚稻收购价 放出来的有效养料量,另一方面加速了土壤原含腐 2.92元・kg 计算,处理2比处理1早稻增收 殖质的损耗。为了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维持或 344元,除去125元成本,增加经济效益219元, 提高土壤中腐殖质含量,浙江大部地区绿肥用量较 处理3增加118元,处理4增加120元;晚稻减少 大,667 m 常在1~2 t。 收入分别为32元、52元、38元,早晚稻总经济效 国外试验资料表明,起爆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是 益分别增收187元、66元和82元。 随绿肥施用的频度而增加的,它和每次施用量关系 3小结与讨论 较小。即绿肥用量少而年年施,每年都可能产生一 次起爆效应,而使土壤中原有腐殖质加速分解。因 绿肥种植翻耕试验结果表明,以667 171 翻耕 此,可以隔年或隔2年种植绿肥,把水稻、绿肥及 1.5~3.5 t不同数量的绿肥,都能显著提高早稻的 水稻、春花2种耕作制正确结合起来,其效果会比 产量,尤以1.5 t的早稻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把绿肥种在固定土壤上而年年少量匀施为好。 但晚稻增产效果不明显。此现象可用20世纪6O年 除起爆效应外,近代研究表明绿肥的肥效机制 代著名土壤学家朱祖祥院士提出的绿肥的“起爆 还表现在它对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上,对土 效应”理论来说明 。 壤中养料的螯合效应上,以及对矿质土粒的变质复 绿肥的肥效除大家所已知的提供养料,改善土 合效应E 。 壤结构性和耕性,提高土壤保肥、保水、保温、保 气的能力,并协调它们和供水、供肥、导温、通气 参考文献: 之间的关系,增强微生物活度,直接刺激作物生长 [1] GB/T 17296--2009,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S]. 或加强某一方面的生理活动外,根据近代利用含有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 C”、c 及N”等同位素的有机质进行试验的结果。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3] 袁可能,张友金.土壤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研究[J].浙江 证明加人绿肥及其他新鲜有机质而引起土壤原来难 农业科学,1964(7):345—349. 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的突然分解(矿化),特称之 [4] 袁可能.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中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的初步 为起爆效应。该理论认为:在绿肥中能产生起爆效 研究[J].土壤学报,1963(3):286—293. 应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那些比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5] 朱祖祥.从绿肥的起爆效应探讨它的肥效机制及其在施用 而其不易分解的醇溶成分(主要为脂腊类)不利 上的若干问题[J].浙江农业科学,1963(3): l04—109. 于起爆效应的发挥;新鲜多汁的有机质的起爆效应 [6] 朱祖祥.再论绿肥的肥效机制及其在施用上的若干问题 比干枯的要大,青嫩的又比黄老的要大。至于起爆 [J].浙江农业科学,1964(1):1~6. 效应的时效,即新鲜有机质对土壤有机质的起爆作 用主要表现在它加入后的分解初期阶段,到了后 (责任编辑:张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