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著 阅 读 的 教 学 策 略 李 靖 (献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献县062250)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文学名著对培养学生 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有极大益处,还能丰富学生的内心精 神世界,有效锻炼个人意志。面对语文教学在阅读方面存在的 问题.作者就名著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何正确指导.引导学生增强名著阅读能力.让名著阅读教学 在教学中落到实处,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名 著阅读教学中,得到更多锻炼,获取更多知识。 关键词:名著阅读 阅读意义教学策略 文学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 凝聚。在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的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学 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文学名著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有 极大益处,还能丰富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个人意志也能得到 有效锻炼。我国语文教学在阅读方面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大 多数中小学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对老师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 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这就导致名著阅读根本没有在教学中 展开。如何才能让名著阅读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落到实处,让 学生获益更多,我们对文学名著的有效教学作出分析、进行探 讨,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得 到更多锻炼,获取更多知识。 一、名著阅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丰富知识。 名著是历代伟大的文学家们的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心血 的凝聚.也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财富,更是几千年历史世界 历史长河中积淀的艺术瑰宝。名著带给我们的是没有终结的 思考.只有在思考中不断豁然开朗,且这些启迪能让我们受用 一生。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可以全面了解这些艺术瑰宝,受到 这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洗礼,增长见识,获取更多的信息,掌 握更多的知识,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加深对事物的思考,明确 价值观,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2.巩固学习成果。 在中小学的课内安排中课文较少.远远无法满足新课标所 要达到的阅读量,因此学生必须学会制订课外阅读计划,不断 阅读各式各样的课外读物,做好阅读练习。这些读物中,名著至 少每学期要三四部,这样才能巩固课堂上的名著阅读训练。 3.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上的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名著的阅 读,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通过大量的名著阅读,奠 定良好的阅读基础,能有效培养语感。通过名著的阅读可以有 效地熟悉文字的应用和语言的规律.良好地把握各种手法的 应用,提高协作能力。“把名家的作品模仿到极致之后产生的 东西,就是属于自己的作品。”阅读名著,可以潜移默化地中强 文学能力,就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写出来的绝对会是一篇用词 准确、手法运用恰到好处的优秀作品。通过名著阅读,既能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名著都是传递那些真、善、美的东西.如炽热深沉的爱情、 血浓于水的亲情、至死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等, 表现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对这些名著的阅读,能使心灵受 到感染.激起内心世界的情感,找到正确的价值取向。品味文 26 学名著的艺术形象.能够促进学生增强形象性思维能力。提高 审美感受力。名著阅读除了可以传授知识外,也可以培养学生 高尚的审美情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心灵。 二、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 1.创造阅读环境。 老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课堂上能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是非常少的,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加强阅读 训练。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创造阅读环境,只有学生都处在良 好的阅读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创造良好的环 境。首先要让学生有书可读,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建设,让学 生都能在图书馆方便地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名著;其次要开 辟一片专供阅读的场所,让学生能聚集在一起,在同样的环境 下阅读。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中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成长期.他们的思想才刚开 始成形,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所以在名著的选择上并不是很 理性,一般都喜欢故事性较强的名著,这对名著阅读的益处就 较少。老师应该找到对策,让学生的阅读尽量完善。据研究,中 小学生处于感性时期,影音对他们的吸引力特别大,如果把那 些拍成电影的名著拿出来给他们先进行观赏,那么在后面的 名著学习中。他们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3.传授阅读方法,加强实践演练。 阅读一定要掌握方法、掌握阅读节奏,一些学生不喜欢 阅读的原因,主要是不会阅读。教师一定要先教授阅读方式。 首先,老师要让学生熟悉名著的一些关联信息,如著作的作 者、写作背景、主要故事线索、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给学生讲 解清楚.让学生对文章有大概了解,熟悉文章内容。要重视 “名著导读”和入选课文的名著片段内容的教学。课本上的 “名著导读”对作者身份、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形 象、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作概述,有利于学生阅读整部名 著。其次,老师对文章先进行示范阅读,让学生把握好感情语 气,并把重要感情的部分、语气需要注意的地方及阅读技巧 教授给学生,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最后,对学生的阅读 实践进行考核。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并对阅读的质量进行 分组评比,阅读质量差的可以进行惩罚,罚摘抄阅读文章,因 为摘抄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也是加强阅读实践 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4.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提升写作水平。 适当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 材料积累多了.写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反而有“左右逢源”的 感觉。阅读名著充实了写作素材,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问题。学 生阅读经典名著,做好读书笔记,摘录著作中的精彩片段、优 美词句,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如果能长期坚持这种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模仿写作的训练,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 肯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是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研究课 题.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对文学名著阅读的教学方式和途径 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研究,名著阅读对中小学生的学习 成长能起到积极作用。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意 义重大。语文教学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更新更 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名著阅读能力,让学生 --_ 同 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Ej l— 陈晓红 (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汲取精神养料的 重要途径.是一切知识的基础。阅读教学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和深刻的文化意蕴。 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了语文知 识,更奠定了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新课改对阅读教学 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文章阐述了当前高中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现状分析 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 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个学生的个体阅 读。”可见新课改给教育工作者界定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发展 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础。是语 文能力的来源之一。阅读作为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模块之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高 中语文阅读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的困境.存在一些不足.现在 我们分析这些问题及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活动应试化痕迹明显。功利化倾向严重。 高中生即将面临的是高考的挑战.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 教学时往往侧重“字”、“词”、“句”及“篇章”的梳理和讲授.课 堂教学已经形成固有的操作模式,即先扫除文字障碍.再分段 概况段落大意.最后总结中心思想和分析写作特点。这种单调 的教学模式,会让原本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 唯一化,还会让学生失去想象的空间和对文章的多样化解读. 阻碍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力的发展。 (二)阅读教学活动重“教”轻“读”,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 “参与性”。 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普遍存在重“教”轻“读”的现 象,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一个人“唱主角”.成了教学主体.而没 有响应新课改提出的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性阅读 这一要求。比如对作品的分析。教师往往给学生预设几个问 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然而这种做法忽略学生在阅读文 本时自主地去思考和探求问题的积极性,以致丧失阅读兴趣。 有的教师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一味地灌输,唯恐他们不理 一,学生对阅读的要求不仅仅是单一地理解字面意思.更要深入 领会文章的深层内涵。现在的高中生缺乏好的阅读习惯,如 课前预习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 的习惯.写读后感的习惯等.这些都使得学生对语文知识的 积淀太少。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转变阅读教学的陈旧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文章,学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 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 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哕哩哕 唆,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 力自然就会提高。”可见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的教学作 用不是“主体作用”,而是“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领会作者写作的要点 和意境,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将文学作品的感悟融人 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文 素养。 (二)将语文课堂内容作适当延伸扩展.培养学生自主阅 读的能力。 一、解,总是把课文内容讲得非常通透,非常全面。 (三)阅读材料和内容缺乏吸引力,不能联系学生生活。 高中生要奋战高考,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还要学习多门 学科,空闲的时间往往被各科作业和补课所占据。高中生的生 活很单一,生活就是教室、寝室、食堂的“三点一线”。阅读活动 集中在课上进行,而现在老师提供的阅读材料和内容缺乏吸 引力,往往是单调的重复,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文学来源于 生活,一旦离开实际生活就丧失活力,文学作品呈现出来的则 是对生活苍白无力的复述。 (四)学生读书习惯的缺失使得对语文知识的积淀太少 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 习惯,通过阅读获取丰富的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和发现 高中生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之一是语文教学主要发生在 课堂上,而课外阅读活动非常少。学生仅仅在教材上和课堂上 汲取知识的养料肯定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将阅读活动由课 堂适当延伸至课外,比如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把一些相关名著 和优美篇章引入课堂。促使学生课外大量阅读。这样不仅可以 扩大知识面.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 (三)规范学生阅读行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在“积累”和“整 合”方面的发展,即阅读教学活动要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增强语 文积累,注重语文知识的梳理,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 短,形成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并在实际运 用中采用这些方法解决阅读活动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阅读 教学的设计中一定要强调如何规范学生学习的阅读行为。如在 阅读经典作品时,可以边读边标注。看到生字生词要勤翻字典, 扫除阅读中的障碍;课前要预习性地阅读与课文相关文学作 品,积极发现问题;课后要写观后感,加深自己对作品的再阅读 再理解。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有了规范的阅读行为和好的阅 读习惯,才能不断整合知识架构。 参考文献: [1]李良火.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例谈[J].考试周刊,2011 (22). [2]尹迎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J].考试周刊,2010 (06). [3]柴树梅,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 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 [4]熊小琳等.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法-9技巧[J].考试周 刊,2010(43). 『5]卢绍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谈语文 阅读教学的创新[J].语文学刊,2009(16). 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要求 更加喜欢名著,阅读名著,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8. [3]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2. [4]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