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力培养的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力培养的策略

来源:智榕旅游
写法导引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力培养的策略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中心小学  孙 静

【摘 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与难点,许多学生存在着写作困难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缺乏观察能力,无法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与积累知识。为此,本文将浅议如何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关键词】 小学写作;观察力;教学思维写作是记录人对于事物感知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展示内在心理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的内容主要是其个人生活以及感悟的记录。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看到,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无事可写,甚至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将同样的事情反复应用于不同的文章类型当中,内容与情感十分匮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小学生缺乏观察能力,自然也就“无米下炊”。作为小学教师,要想改变学生的写作现状,需要从其观察力的培养上入手,让学生对于观察生活感兴趣,学会如何观察,并将观察的内容应用于作文的创作当中。

一、构建情境,激发兴趣兴趣往往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动力。为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时,首先要从其兴趣入手,让其参与到观察当中,才能够为其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基础。小学生年纪较小,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表面与短暂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为学生构建特定的观察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在创设观察情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用生活化的情境;第二,选用的情境具有细节观察的意义;第三,设置观察细节目标。在情境构建上,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与生活实物两种方式,并使用有效的语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的细节。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预设的观察目标,指导学生全面观察、细致观察。观察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不仅可以专门开展写作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可以借助日常生活,随时为学生渗透观察的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观察中逐渐实现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带一个苹果,利用实物构建观察力培养情境。教师让学生带同一物品,可以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中认识到自己观察时漏掉了哪些细节。教师在课堂上询问学生“苹果都有什么特点”,学生纷纷抢答“苹果是红颜色”“苹果的外形是圆形的”,说完苹果最显著的特点后,学生渐渐没有了答案。此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苹果拿起,放到鼻下仔细地闻一闻,对学生说“真香”,立刻有学生回答“苹果很香”,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就是不知道这个苹果吃起来的味道怎么样?”在听到教师的话后班级学生逐渐开始品尝苹果的味道。教师通过实物情境构建引导学生从视觉、嗅觉、味觉等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上接第51页)然情绪,有时满心欢喜,有时泪流满面,情随意动,身临其境。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有限,写作能力不高,但在作文中融入自我的情感因素却十分必要。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作文大多直白简单,记录某件事情,或者描写某个人物的性格、行为及特点。学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可类比为记录,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让作文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有自我的个性色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作离不开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才能有情感生成。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互动过程中,围绕问题载体而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个性写作能力,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命的灵动,教师在小学生作文辅导52二、精益求精,细节观察

观察能力是一种可以经过后天培养与锻炼的能力,学生注意观察

细节,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语言,可以避免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流水账的现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于写作框架的构建与写作思路的引导,忽视了对于学生细节描写能力的培养,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平淡无奇与缺乏细节描写的现象。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力的培养,让学生关注细节、分析细节,并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竞赛的模式让学生比拼仔细观察与寻找细节的能力。教师在此部分教学时应该注意,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将学生的观察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并强调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注重细节,同时也要把握写作重点,不要出现结构失衡的现象。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两张细节不同的图片,让学生开始玩“图片找茬”游戏,学生分别从环境的远处到近处、人物的头到脚,仔细观察二者之间的不同,一点点寻找其中的不同。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节的观察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应该掌握相应的方法,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在描写人物时也应该遵循细节观察的顺序,将人物描写得更加细腻,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话可说。”教师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了观察的重点与顺序,这样在写作过程中才能言之有物。

三、观察应用,实践写作教师以提升写作能力为目的开展观察力的培养,必然要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来检验学生的能力。教师在开展实践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立足于教材内容,选出一篇适合学生模仿的文章,让学生仔细进行观察,在该段落中有哪些独特之处,并让学生进行模仿。教师让学生进行模仿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既可以让学生模仿段落句式,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写作手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辅助评价教学法,让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实现个人能力的综合提升。并在教师的指点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地提升个人写作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个人发挥的舞台,让模仿优秀的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朗诵展示,从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这篇诗歌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说文章中拟声词多,有的学生说每四句话就是一个小部分,还有的学生说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教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模仿,最后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一一进行点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绝非易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下转第53页)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个性写作,需要教师夯实学生基础,传授学生观察事物的技巧,鼓励学生实践,增长见闻。在写作过程中,激发学生情感投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强化写作的感知感受,从而扎实锤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华.个性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7(11).[2]罗秋莲.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49).[3]章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2).

教学透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第七小学  盛亚军

【摘 要】 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化,使教育者看到了以往过于忽视的问题,意识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开始关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教师转变了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通过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更加有趣的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动下获得学习的乐趣。基于此背景,本文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情境、合作三方面展开探究,寻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小学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不只因为小学语文是学生完成小学阶段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还因为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奠基作用。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想通过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情感表达、文化素养等的掌握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实力,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也获得了广大教师的实践和探究,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经过不断探索,发现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情境、合作展开探讨,能够获得有效的收益。

一、围绕日常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之间的契合度,通过有效筛选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帮助学生发现海底世界的奇异与瑰丽,增强学生对海底世界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海底世界的乐趣,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海底世界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海底世界的神秘和美丽。学生观看视频后,都被视频中的景象所吸引,认为海底世界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部分。带着这样的认知,学生很快融入教学中,掌握了课堂的主要内容。这样,笔者通过围绕教学情境对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看到了多彩的海底世界,使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学习习惯。

三、围绕学生合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合作作为时代的最强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合作来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使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思考,形成完善的思考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自己对课堂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表现干涉过多,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挥,造成了学生的反感。因此,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合作时,要看到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展示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日常生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平台,可以说学生学习的最大目的就

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掌握寓

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方便自己的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围绕

言的主要内容,懂得寓言所要传达的道理,培养学生分析、合作的能力,

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利用生活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来帮助学生理解所

在教学中按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组,让学生就这篇课文展开

学知识,让学生形成生活意识,懂得学习的意义。但是,有的教师在

讨论,分析本课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从中学到了哪些道理。学生拿到

教学中并没有发挥生活的作用,导致学生学习犹如空中阁楼,不能触

学习任务后,很快就与组内的小伙伴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各

碰到语文学习的真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时,要立足

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理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文章讲

学生的实际,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养成。

述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得到了甜头,

例如,在学习《燕子》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掌握燕子的

从此就守在树桩旁,等待别的野兔,结果兔子没有等到,田地却一天

基本特征,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中,体会作者对燕子的情感,使学生

天荒了的故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认为课文是想告诉人们做

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燕

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心存侥幸,不劳而获,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这样,

子的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

笔者通过围绕学生合作展开教学,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

学生拿到燕子模型后都显得很开心,纷纷与小伙伴合作研究起燕子的

生在展示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的进步。

模样来。学生在探索中掌握了燕子的形状特点,知道它拥有羽毛、翅膀、

总之,本文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情境、合作展开了教学探

尾巴等结构,会在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给人们带来春的气息,受到

究,丰富了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改变了对语文冗杂、繁重

了大家的喜爱,为接下来的细致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样,笔者通过围

的印象,促使学生积极探索语文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

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教学,让学生树立了生活意识,使学生在观察

推动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语文的殿堂,获得了有效的教

燕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学效果,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价值。但是,教师不能因此掉

二、围绕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以轻心,满足现状,而是要结合学生的生长特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

情境教学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学生

学水平,为学生创设更加优质的教学课堂。

学习有着一定的效果,能够促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教师在

【参考文献】

教学中可以立足情境,借助动态、活泼的情境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

[1]赵楷存.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对策分

性,避免学生产生语文枯燥、呆板的印象。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

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54.

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对情境的使用不够彻底,导致学生学得不怎么尽

[2]郭惠珍.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读与写(教

兴,效果也不好。因此,语文教师在应用情境时,要关心情境与学生

育教学刊),2019,16(02):130.(上接第52页)[1]滕丽艳.浅谈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中,应该坚持潜移默化与持之以恒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将观察力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推动小学(教师版),2018(21):70.

[2]蓝奇艳.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技能探究[J].文理导航,2017(36).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53读写双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