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
江苏省淮安市淮海路小学 陈爱荣
【摘 要】 从2017年9月新开学起,全国地区的中小学生语文教材都将开始采用新版本,即开始使用小学语文部编版,这也是现在教育改革的一大重点,意味着中小学语文被列入了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生语文教材的“一纲多本”时代正式结束。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实施理论与实践结合,打造新式教育方法做些浅显的梳理。
【关键词】 小学语文;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也需要加以改进,在从前“一纲多本”的教学时代,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在理论上的教学,比如对每一篇课文的字、词、句进行反复的练习测试,更多教导的是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应付考试题,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也是家长口中的“分数教育”。而本次部编版的改革正是科学正确地解决这个“应试教育”的问题,为了让孩子们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在理论上,也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的教育改革,教师应该在实践方面加深投入的力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从而打造最适宜当代中小学生的新式教育方法。所以以小学语文部编版的课文为例,对于教师的实践教学,我们探讨了以下几种创新的方式。
一、苦练基本功,“三字”比赛展风采与之前的小学语文人教版相比较,小学语文部编版中的课文的课后字词要求明显增加了。就拿小学二年级的课文来比较,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的人教版课后要求只有八个字,即“灰、迎、阿、姨、追、顶、披、鼓”,这些字看上去较为简单普通,又贴*时的生活,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就认识;而在最新的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的课后要求就有十五个字,差不多是原来的两倍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识字的要求。而对于小学生会写的字的要求,人教版要求会写的字只有六个,分别是“有、在、什、么、变、条”,无论是从字体的整体结构上来看还是从字体的笔画数量上来看,这六个字都比较简单,很容易书写;但是在最新的部编版教材中,要求孩子们会写的字就有九个,即“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这比原来人教版要求认识的字还要多,而且在字体的整体结构上来看,不仅有左右结构,还有上下结构,在字体的笔画数量上来看,每一个字的笔画都比原来的多好多,复杂好多。所以,在这种识字、认字、写字的要求增加的情况下,教师为了激发孩子们对课后新字词的学习,可以开展一项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堂前、课堂上和课堂后都认真书写字体,不断练习,然后进行书法比赛的活动,通过开展书法“三(上接第91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课本内容,鼓励学生在课上用画画的方式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最终能够融会贯通。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学生在感受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的美时,教师引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画笔把课文中讲到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景色给画出来,使学生对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景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画笔辅助学习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至关重要。新课改理念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巩固知识、情感养成、能力提升小学生作文辅导90字”比赛,即“毛笔字、钢笔字、铅笔字”,展现孩子们多次练习的成果,并且予以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写字的兴趣,打下殷实的基本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发扬国学风,“古诗背诵接龙”比赛现自信对比人教版的小学语文书,另一个较大的变化就是在古诗上的变化了,很明显,部编版的小学语文中古诗的数量增加了。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对古诗还不能够完全地理解,所以在之前古诗词较少的时候,教师会重点给孩子们分析这首古诗的背景,字词理解,平仄相对等知识点,而忽略了古诗的本身和重点,熟读背诵才是对中小学生学习古诗的着重要求,过度地给孩子们解读一首古诗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对于如何去教好孩子们古诗,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就是学习古诗最好的方式,不需要过多的阐释,也不需要过多的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的改革工作,对于部编版的小学语文古诗增加的情况,教师应该适应这种情况,一起发扬国学风采,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外实践活动上开展“古诗背诵接龙”的比赛,让孩子们将古诗烂熟于心,然后在比赛中进行古诗接龙,从而激发孩子们背诵古诗的兴趣,做到真正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拓宽新渠道,“快乐读书会”积知识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提倡阅读教学“1+X”,即给孩子们讲一篇课文,要找若干篇其他的关于课文知识的课外文章来拓展新知识。就拿部编版的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来讲,有曹冲称象的历史故事,也有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为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教师可以在讲这两课的时候搜寻一些其他的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并分享,教导孩子们其他寓言故事所包涵的意义。因此,为了响应这个教育改革的活动,教师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一个“快乐读书会”的分享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每个人找一本,然后在快乐读书会上进行分享,用一本书换取多本书,在大家相互交换的过程中,学习到的相关的语文知识也随之积累了,一举多得,这也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
总而言之,综上所述,为了适应中小学生的教育改革,以新出的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例,我们应该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教导孩子们,让孩子们练好基本功,写得一手好字;发扬国学风,激发孩子们背诵古诗的兴趣;拓展新视野,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从而让孩子们有更加科学的、更加合适的教育,培养孩子们从小爱看书,会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下转第88页)
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动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动手能力归入课堂教学之中,让教师的语文教学更加形象,更加有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韩艳秋.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新课程(中),2016(05).
[2]崔玉珠.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4(29).
[3]唐敏.浅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2).
教育撷英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
价值教育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昆山市三中心小学 朱萍海
【摘 要】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应上级要求,也更加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熏陶学生,有利于落实学校的管理,有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身心健康地持续发展,对学生全面发展更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文化建设中价值教育校本化的实践研究成为本篇论文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 小学;文化建设;价值教育;实践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深奥烦琐,美术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比较分散,课程类型比较单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低下,因此,该学校就美术学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创新模式、整合模式、调试模式与选择模式,开发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课程具有人文性、整合性、科学性、艺术性与创新性,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是价值教育校本化在小学阶段的一个成功的案例,值得其他学校效仿学习。
二、价值教育校本化要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开展
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校本化的价值教育,
感,提高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现在很多学校都张贴
我们也根据现阶段小学年级的发展现状,展开了一次价值教育校本化
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对小学
的探讨研究,价值教育校本化的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在中小学学校教育
阶段的孩子们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也
教学和管理中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关注教师心灵成长,
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小学生们价
致力于教师身心健康、家庭和谐以及提升教师文化修养和教育教学智
值教育的样本化研究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思想道德及素质修养建设的一
慧,并希望学校及老师们探索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和方法,改变当前
个重要方面,更是小学生需要修炼的一项基本功。所以在这种大背景
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忽视立德树人教育的状
下,老师们不但担负着文化知识的传授任务,更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
况。开展“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价值教育校本化”研究,让学生们在
小学生们的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时俱进,为
做中学、学中做,让价值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个学生,让学校文
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新课标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
化和学校精神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回归教育的原点,不忘教
心,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实施的班级
育初心。
文化建设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直接影响学生们自身
一、小学阶段班级文化建设中价值教育校本化要以中国优秀传统
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应国家教育部要求,每个学校都要有自身
文化为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价值取向,每个班级都要有自身的文化风气,班级文化建设也是现
老师们要想实践价值教育的校本化,要学会开放利用校本资源,
代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价值教育是重中之
开发价值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
重,价值教育校本化的开展,不仅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要学会
础,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个
利用现代科技,最终实现价值教育的校本化。
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民族的、经典的、乡土的传统文化正被外
随着现代化连续的不断发展,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班级文
来文化一点点侵蚀。学校是一个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要引导和教育
化建设中价值教育校本化的研究成为教育机构的热点问题,在小学班
学生们学习了解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乡土文化,并对中华优秀传统
级文化建设中探索价值教育校本化课程实践研究,是以培育和践行社
文化予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资源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待开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通过对当前小学价值教育现状把握的基础
垦的肥沃土壤,学校要充分开发利用,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
上,提炼出本校的核心价值观,并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过程中,可
时效性,所以在校本化价值教育课程开发时,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来让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要以传统优秀
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小学阶段实现价值教育校本化,可以
文化为基础,充分开发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这对班级建设
让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接触、背诵一些简单的格言警句、学习一些思
中的价值教育有很大的作用,也能够有力推动价值教育校本化过程,
想精粹,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的学习背诵,重在对学生传统礼
还要学会利用现代科技,传播弘扬学校校本化过程和成功经验,还要
仪进行规范的培养,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规范有一个初步的认
符合国家教育部门对价值教育校本化的相关要求,让孩子们在做中学、
知和了解;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学习经典章句及
学中做,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让孩子们在小学这一重要阶段锻炼各
相应的实践体验,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为人处事之道有较深
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
入的领会和认知,让孩子们形成初步的价值评判能力和行为习惯。有
好的基础,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重要意义。
很多学校都已经有了价值教育校本化的实践,并且开展得非常成功,
【参考文献】
列举一个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例子,我们在浙江省温州市的一个
[1]彭金星.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阶段的价值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
小镇的小学中看到这样的案例:该学校通过传统文化开发美术资源,
(下转第84页)
(上接第90页)【参考文献】[3]于湘竹.语文教学的新尝试—师生交互成长式教学的理论与实[1]郝玉新.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问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东北师范大学,2009.[4]王永.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J].新
[2]吕文涓.中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课程,2015.2006.
小学生作文辅导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