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学片段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我是小助手
1.嫡(dí)后:古代社会家庭中正妻所生的儿子。2.
嗣(sì)续:指继承王位或家业。嗣,后代子孙,其本义是诸侯传位给
嫡长子叫嗣。续,继承,延续。3.
烝(zhēng)尝:古代祭祀活动名称,春天为礿(yuè),夏天为禘(dì),
秋天为尝,冬天为烝。这里以“烝尝”代指一年四季的祭祀活动。4.
稽(qǐ)颡(sǎng):屈膝下拜,以额触地的一种跪拜礼,表示极度的虔
诚和感谢。颡,额头。5.6.7.
再拜:拜了又拜。再,再次,两次。拜,以手伏地,头触地。悚(sǒng)惧:恐惧,这里是敬畏的意思。恐惶:惊慌失措,坐立不安。
我是小翻译
子孙一代一代传续,四季祭祀不能懈怠。
下跪磕头,拜了又拜;心怀敬畏,一边虔诚跪拜,一边反省自我。考考你的智慧
1.这几句主要讲的是(A.祭祀祖先的活动
)B.向长辈请安
)
2.“稽颡再拜”中,“再”的意思是(A.再见
B.再次,两次
3.按照传统,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的活动一般安排在(A.春节弘扬传统文化
清明祭祀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节日之一。
B.国庆节
C.清明节
D.元旦节
)等节日举行。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个节日里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全家出动。这样,清明扫墓就成了全社会参与的活动,每到清明节前后,郊野行人往来不绝。
清明节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以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但一般不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家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然后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首先要整修坟墓,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焚香点烛、烧纸钱、挂纸幡、供奉食品等祭品,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
(二)
国学片段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我是小助手1.2.3.4.5.公牛。
笺牒(jiān审:仔细。骸(hái):身体。执:拿,捧。
驴骡犊(dú)特:指驴、骡、牛等大小牲畜。犊,小牛,泛指牛。特:
dié):文书、书信。
6.7.8.9.
骇:惊骇,受到惊吓。
骧(xiānɡ):马奔跑。这里指飞奔的马。诛(zhū):杀死,铲除。亡:逃亡,逃跑。
我是小翻译
写书信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要仔细周详。
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快点儿凉。
驴子、骡子、牛等大小牲口受惊东奔西跑,跑得比飞奔的马还快。官府诛杀盗贼,抓捕背叛逃亡的人。考考你的智慧
1.这些句子中有两对反义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2.
)—(
)
(
)—(
)里。
)
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
顾:A.回头看,看;B.注意,照管;C.拜访;D.珍惜;顾答审详(.照顾不周(.3.
))
三顾茅庐(.无所顾惜(.
))
说一说,“笺牒简要,顾答审详”这句话对我们待人接物或是写作文有
什么启示?
弘扬传统文化
青鸟传书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居住在三危山上,不但力气大,而且善于飞。它们不但为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有一次,西王母前往汉宫,青鸟前去传书,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十分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东方朔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他是专门来报信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后来,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了美丽无比的百鸟之王——凤凰,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颂。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就写过“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而李商隐写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更是千古传诵。在这些诗句中,青鸟已不像《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那样是猛禽,而是变成了善通人意、温和良善、体态轻盈、小巧玲珑的可爱信使。
在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真是千难万难,人们只好将真情寄托给青鸟,让青鸟帮自己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和思亲之情。
上古传奇神话,留给后人的是无限遐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