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来源:智榕旅游
Management&Economics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黄娟 (贵州开磷建设建材总公司) 【摘要】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质就是指为内部控制 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企业内部 控制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首先主要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 的有效性,然后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以及评价方法, 通过这几方面内容的介绍,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 法进行探究。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八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其中 以内部环境作为控制的基础、目标的制定作为内部控制的目的,风 险应对作为控制策略,风险评估和事项识别作为控制的依据,信息 与沟通作为控制的载体,控制活动作为控制的手段,监控作为控制 的保障。 3评价 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是通过评价主体对企业现有的内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 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和健全性进行测试、审查、评价 和分析的活动。从国际上最新的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 1引言 以下几方面结论:对内部控制评价重要性的认识、内部控制评价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的管理工作也越来 准的变化、评价方法由详细评价法发展到风险基础评价法。 越被人们所重视,内部控制能够使得管理更有效率的观点己普遍被 3.1对内部控制评价重要性的认识 人们所接受。但是,如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已成为社会 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通过的《萨班斯一奥克斯法案》对内部 各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控制有效性中的财务报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内部控制评价应与上 2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内涵 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其审计都称为法定事项。该法案的条款103、 企业内部有效性控制就是企业内部控制以保证实现相关目标的 302、404分别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种综合性评价过程 只有保证其水平处于有效内部控制区间内, 3.2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变化 则说明该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如果其水平低于合理水评,则内部控 从1992年,美国以COSO提出的《企业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中 制属于无效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包括设计和运行两部分的有效性。 的五要素和三个目标作为评价标准,发展到2004年《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可以根据COSO报告,即以2004年企业 整体框架》中的八要素和四个目标作为评价标准。 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八要素和1992年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作为判断的 3.3评价方法的变化 依据,然而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应当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而 评价方法由详细评价法发展到风险基础评价法,外部评价和自 ;得出结论。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 我评价相结合等方法。企业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反映出企业内部控 制要素等。 制运行是否有效。目前国内外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大 (1)根据COSO报告(1992)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的 多是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评价法。 目标是保证经济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适应的法 4评价方法 律法规等三类目标。按照COSO报告(2004)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不 4.1详细评价法 仅包括以上三个目标,而且包括战略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应包括制 详细评价法(如图1)就是根据当前国际上认可的权威机构设 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目标和盈利能力目标,合理保证经济活动的 计的内部控制框架,对评价对象内部控制要素的存在与否,设计的 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应保证其遵循证券交易法、公司法、会计制 合理与否,再通过测试设计与运行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进 度法、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环保、健康、安全等法律法规;企业内 而得出总体的评价结论。这种方法直接、简单,易于找出差距,但 部控制还应合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错 是由于其要素和模式固定,经常导致评价的结果不可靠。为了解决 误或舞弊而引起的重大错报,使企业选择并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以 上述问题,国际理论界和实务界又提出了风险基础评价法,在此法 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的最高层次目标,与 案开始实施之前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界对评价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按照 企业的任务和预期相关联,并支持企业的任务和预期的实现。 详细评价法施行的。 (2)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包括目标制定、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事项识别、控制 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以及内部环境八个要素。其中最后一项企 业的内部环境是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了规则 和结构。内部环境受企业历史文化影响,包括企业员工的胜任能力 和道德观、人员培训、管理者的经营模式、职责和分配权限等,同 时,董事会也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 各种内部环境。企业需要根据确定的任务和预期制定相关的战略目 图1详细评价法的逻辑和程序 标。遵循性目标、经营目标和报告目标,目标的制定是为有效的风 4.2风险基础评价法 险评估做铺垫。事项的识别是指企业必须辨别的影响目标实现的内 风险基础评价法(如图2)的思路是从风险出发的,再到控制。首 外部潜在事项。企业为了了解潜在的事项如何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 先,以评估的对象所要实现的相关目标进行相应的风险设为起点; 现必须进行风险评估,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在进行了 然后,确定并识别企业是否有充分的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再 相应的风险评估后,企业管理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处理 次,收集证据对内部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最后,对控制是否存 措施,如接受风险、共担风险、减少风险和规避风险四类。控制活动 在漏洞或者缺陷进行评估。风险基础评价法是从公司层面的控制开 是指为确保风险应对方案得到正确执行的相关程序和政策 信息与 始,到活动层面的控制;从财务报表开始,再到账户,充分体现了 沟通是指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相关信息必须通过一定处理,以一 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有目的性的对相关目标进行风险评价的风险 定的时间间隔和格式进行获取、确认和传递,以确保企业员工能够 基础观念,大大增强了评价的有效性,避免了仅与内部控制框架的 各行其责。监控是指对风险管理的运行以及一段时期的执行指令进 简单核对而造成的不可靠。 行监督控制的过程。 (下转第31页) 42 I华东科技  ≈丁 ≯~蚺一  粉  ■磊 一一 ~ 盘 科教研究 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宫洁李颖赵 菲 (哈尔滨剑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如果学生在实验课堂充分发挥积极性,吸取实验精 华掌握实验模型。发挥变成思维对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是有相当大 的促进作用的。相反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难于实现的程序变 成往往,缺乏主动性,逃避或者应付心里严重,知识的了解就更加 匮乏。本文针对如何改革实验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积极吸 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程序设计实验教 学水平。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竞赛方法;情境教学;潜能发掘 1计算机实验教学现状 我国开展计算机教学起步较晚,在实验室教学方面跟多学院设 施建设不足,硬件设备相对简单。除了台式电脑,实验室的设备和 教室基本没有差异。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动手 编写简单的程序。课堂气氛相对单调,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 让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效果受到了很大制约。 2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2.1调动心里因素,挖掘学生潜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动机与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说需求是 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源泉,那么,动机就是推动这种活动的最直接的 力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潜质、学习兴趣都会有不同,我们在 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分别为学生开设了一些选修课(PHP、 PhotoShop、VB程序设计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和兴 趣进行选修。另外,我们学校实行学分制,对学生的积极学习也提供 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在自己建构知识意义方面,比非学分制的学 生有了一定的自由空间。现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还主要是教师自己 确定,以后可以在社会岗位调查和学生兴趣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确定 选修课内容,使开设的选修课尽可能地同时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 加强学分制管理,增加计算机选修课,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花 更多的精力在感兴趣的课程上,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2竞赛模式探索 比赛目的: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展现个人风采,从比赛中提升 学生创业能力。 题目:由校方组建出题组,题目需要具备可行性,能在短期内 看到结果。题目依次分为初赛题目,复赛题目,决赛题目。 组队形式:由校方根据初赛题目具体分析,每小组人数,但不 可超过5人 初赛时期可以自由组队,也可以个人报名,达到人数 随机组队 编程项目团队具体工作: 在题目公布后,召开研讨会议,形成统一意见与各自分工。要 选出团队的领导者,在题目完成后每个人要写明自己所做的工作, (上接第42页) 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评价的效益,而且还使得企业关注了风险 但是此评价方法需要评价主体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哪里存在失误与不足,找出原因,并对每个队友的工作有具体的评 价,并上交评审组。评审组可以具体进行访谈。 晋级与淘汰制度: (1)编程团队以最优完成的一组为全组晋级,其它小组进行淘 汰制度。被淘汰者由小组成有和评审组(校方组成)共同决定。 (2)晋级复赛的成员随机组成小组,出题组公布复赛试题。在 规定时间内,团体优胜小组全员保留,其它小组选出表现最为优异 的成员晋级决赛(具体人数,以成立2组人员为限制)即决赛时只 有3只队伍。 (3)复赛中优胜的小组人员不变,其余小组人员随机编排成2 组。出题组公布决赛试题。优胜的小组获得团体奖,并从三组中评 选出表现突出奖2名,获得个人奖。 奖励制度: 奖励制度可以灵活使用,比如可以从各个小组完成的项目中, 与公司合作。拿出一部分作为奖品。也可以从优胜者中挑出优秀的, 给他们一个校方准备的小型项目让他与公司合作,获得项目编写报 酬 参考文献: [1]潘天玲,林汉森.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U1l中国 电力教育.2009(02) 【2沈智慧,2J李隐璞,李长云,朱艳辉,刘强.计算机基础多层次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建设研究Ⅱ1.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02) 【3]杨士强,全成斌.实践为本,创新为魂一一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建设与实践教育若干思考卟计算机教育2009(16) [4]张洪奎,朱亚先,夏海平,施芝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 索与实践rI1.高等理科教育.2009(01) [5]蒋志坚,何伟良,张翰韬.建设高水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面临的问 题及对策『I1.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2) 【6】徐建东,王海燕,胡总.高校开放实验管理模式创新研究Ⅱ】.实验技术 与管理.2009(02) 【7】蒋少华,王麓雅,唐文胜,王胜春.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实验教学质量 控制研究『Il_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2) 【81徐红,刘羽.计算机专业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改革与实践【I1_实验技 术与管理.2009(02) 【9】陈建新,朱三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U1l实验科 学与技术2010(01) 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的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民办高校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编号: 同时提高了评价的成本效益;风险基础评价法对企业内部测试的范 围和内容更有针对性;风险基础法在识别和评估企业应对内控制目 标风险时需要更高的专业判断。总而言之,风险基础评价法不仅是 目前对企业内部控制最有效的评价方法,而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 间内有一定的适用性。 5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无论是对内部控制的建设还是对建设之后的 维护工作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 客观的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得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 企业的管理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杰,傅奇蕾.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U1.财会通讯,200905). 【2]许学丹.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卟财会月刊,2oo9(05). 【3】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I1l中国注 图2风险基础评价法的逻辑和程序 4.3两种方法的比较结果 风险基础评价法以评估实现内部控制相关目标的风险为起点, 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避免了与内部控制框架的简单的核对 册会计师,2008(03). 【4】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卟审计研 究.2008(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