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夜中思念家乡的感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李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漂泊他乡的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以壮丽的画面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追求更高更远的理想境界的信念。王之涣运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意象,将壮丽与深邃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其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三、《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鉴赏: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优美的音韵,表现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和美丽。孟浩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鉴赏: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离乡多年后重回家乡的感慨和情感。贺知章用幽默的方式描绘了自己被儿童误认为客人的情景,透露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鉴赏:这首诗以送别的情感和壮丽的景色相结合,表现了李白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李白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情感和生命力的画面。 六、《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鉴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了诗人离开白帝城后乘船穿越峡江回归江陵的感受。李白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猿声的衬托,展现了其离别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鉴赏: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刘禹锡将湖光与秋月相互映衬,将平静的湖面比作镜子,远望洞庭山水翠绿如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景色的追求。 八、《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鉴赏:这首诗以边塞景象为背景,表现了将士们不畏艰苦、保家卫国
的壮志豪情。王昌龄通过描绘青海、雪山、孤城、玉门关等边塞风光和黄沙、金甲等战斗场面,表达了对将士们坚守边疆、不畏艰险的敬意和钦佩。
九、《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鉴赏:这首诗以秦淮河畔的夜景和感慨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世风日下的痛心。杜牧通过描绘烟笼寒水、夜泊秦淮等景象和商女歌唱等细节,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十、《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鉴赏:这首诗以登高远望的景象和感慨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悲凉和无奈。杜甫通过描绘秋风、飞鸟、落叶等元素,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自然永恒的感悟。 十一、《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鉴赏:这首词以春花秋月等自然景观和故国往事等人文意象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的无奈感慨。李煜用优美的语
言和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入到情感表达中,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情感魅力。
十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鉴赏:这首词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将领们的敬仰和对壮丽山河的赞美。苏轼用豪放奔放的笔触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人物融入到词中,展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理解。
十三、《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鉴赏:这首词以明月为引子,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向往。苏轼用浪漫主义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明月、天宫等元素,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十四、《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鉴赏:这首词表现了诗人饱经离乱、孤苦无依、愁苦之怀和对亡夫的追忆。李清照以朴实清新的语言和叠字技巧,将孤独、凄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十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鉴赏:这首曲以潼关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民的关怀。张养浩用气势磅礴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将潼关的地势、历史变迁和人民苦难融入到曲中,展现了其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人民疾苦的同情。
十六、《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鉴赏:这首词以打猎为背景,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国家的忧虑。苏轼用奔放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打猎的场景和自己的豪情融入到词中,展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十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鉴赏:这首词以军旅生活为背景,表现了词人对战斗生涯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失望。辛弃疾用豪放奔放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战斗场景和自己的壮志融入到词中,展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十八、《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鉴赏:这首词以长江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缅怀和敬仰。杨慎用气势磅礴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将长江的滚滚波涛和英雄的事迹融入到词中,展现了其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敬仰。 十九、《长相思·山驿》——宋·万俟咏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轻,雨声初听未分明。别魂不减行,流水岂无情。
鉴赏:这首词以旅途中的长亭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抒发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万俟咏用清新淡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长亭的景象和离别的情感融入到词中,展现了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表达。
二十、《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鉴赏:这首词以元宵佳节的灯火通明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节日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辛弃疾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元宵佳节的热闹和喜庆融入到词中,展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的欣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