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笔记(1-6集)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笔记(1-6集)

来源:智榕旅游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笔记(1-6集)

本文主要内容:茶叶的分类方式挺多,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红茶,本文也主要介绍这六大类茶叶为主,并列举了各大类茶叶的常见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发酵:实质是茶叶中原先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类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能溶于水,冲泡后形成了红色的茶汤,一部分不溶于水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这样形成了。

一、绿茶

1.介绍: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2.主要品种:西湖龙井、碧螺春茶、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峨眉山竹叶青

3.龙井,本是一个地名(龙井村),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

二、黄茶

1.介绍:黄茶是经过茶叶轻微发酵而成 2.主要品种:君山银针 三、白茶

1.介绍:属于轻微发酵茶,不炒,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简单加工,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营养成份

2.主要品种:白毫银针

3.长净和尚说:万法回归内心,平淡才是最快乐 四、乌龙茶

1.介绍: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2.主要品种:福建安溪铁观音、大红袍、台湾冻顶乌龙茶、武夷

岩茶

3.大红袍是以永乐禅寺顶的六颗老茶树命名 五、黑茶

1.介绍:黑茶是经过充分发酵的一种茶叶,主要选取茶叶中的大粗叶,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一般做成饼形或者砖形

2.主要品种:普洱茶、黑砖

3.内蒙大草原的奶茶就是用清水先煮制黑茶,然后加鲜牛奶而成 六、红茶

1.介绍: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2.主要品种:祁门红茶、(斯里兰卡)锡兰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红茶)祁红、滇红、英红、正山小种、

3.红茶销量最多,世界上销售80%为红茶 其他

1.中国十大名茶:?君山银针 ( 黄茶 ) ?洞庭碧螺春 ( 绿茶 ) ?西湖龙井( 绿茶 ) ?黄山毛峰 ( 绿茶 ) ?都匀毛尖 ( 绿茶 )?信阳毛尖 ( 绿茶 ) ?六安瓜片 ( 绿茶 ) ?福建安溪铁观音 ( 乌龙茶 ) ?武夷岩茶 -大红袍( 乌龙茶 ) ?祁门红茶 ( 红茶 )

2.非茶之茶:有些茶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它们虽然不是茶,但人们习惯把当茶饮用,又不能称之为假茶,我们称之为“非茶之茶”。他们通常具有保健作用或者作为消闲用的“点心茶”,如花茶、菊花茶、人参茶等。

3.非茶之茶之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化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昆仑雪菊(喇昆仑山脚下的克里阳乡)

4.油茶汤:按照土家族的规矩,来了人一定要喝油茶汤的,油茶汤的历史很久远,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

湿热带来的疾病。贫

苦的时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儿的油汤里。“放一点调料,花椒、盐都可以,待汤开了以后,就把这些放到碗里面,这样就可以吃了,很香”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尝方式。

恩施的玉露茶:源自唐代的蒸青绿茶工艺,用蒸汽杀青,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的鲜美的口感。蒸汽杀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时间,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接下来便是讲茶叶整形上光,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

河坡酥油茶:河坡酥油茶的喝法不其他藏区不同,打茶之前茶饼要在碾子里反复碾碎成粉末状,然后以水冲泡。宋代人日常喝的是茶粉,点茶的工具是茶筅,而在河坡,点茶的工具换成了藏族的木简。河坡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为格萨尔王打造兵器的工匠,这个部落在宋代盛极一时,世代以锻造为生,一度过着不世隔绝的生活,这里喝茶的方法在宋代形成,至今没有改发。

虫茶:村民们把采集回来的树叶发酵,这会使叶子散发出清香,从而引来化香夜蛾等昆虫在茶叶上产卵繁殖,长出的幼虫就以这些叶子为食,通过这些幼虫食道后的产物,再晒干过筛,稍加炒制,就制成了当地别具一格的饮品,虫茶。正是有了虫子的帮助,为这道茶增添了很多茶叶本身不具备的微量元素。事实上,这种所谓的茶树,学名叫豹皮樟,并非山茶树的茶树。赤水人对这种树的迷恋其实是几百年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树叶采摘难度太大,当地人对它可谓物尽其用,不仅制作出茶,连树杈都不错过,煮一下也是满口清香。

拉茶:奶茶最初由印度移民带到马来西亚(存疑,另说奶茶源于青藏地区),马来西亚人发现将茶与奶混合后,用拉这个动作可以获得更为香浓丝滑的味道

荣西:南宋初年,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学习禅茶文化,荣西带回茶种后,日本才开始真正大规模种植茶树,荣西后来被奉为茶祖,而日本茶道从此打上宋的烙印。

径山寺:日本茶道祖庭,浙江余杭的径山寺

茶室:千利休被公认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所推崇的茶室,截然不同。今日庵,里千家最珍贵的茶室,已经传呈了十六代,茶室的结极布置要匹配,和、敬、清、寂的茶道理念,庭园里也只有一条规则,遵从自然生长的规待。

饮茶方式:明朝初年,中国的饮茶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炒青取代蒸青,散茶取代茶饼,茶,不再被吃下去,人们更乐于通过泡茶品位茶的原味的香气。

茶马古道:从云南和四川出发的茶马古道有许多支线,大部分最终到达西藏,并从那里穿越喜马拉雅山的沟谷,远涉印度,尼泊尔。云南的茶马古道是马帮的蹄印踩踏出来的,而四川的茶马古道是依靠人的肩膀背出来的。自古以来,从雅安

出发的藏茶,到达藏区的康定,一路翻山越岭,茶马难行,只有依靠背夫运输,运茶的背夫称茶背子。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

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

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走过了一千多年。

第二集路的尽头

茶,是一段旅程,从茶的产区,到无茶之地,从对茶的期盼,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茶,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

在路的尽头,有安放我们心灵的家园。 从茶的故乡,到无茶之地,路,因茶而生。

广袤的大地,不同的族群,中国人的生活因茶而交融在一起。 新疆喀喇昆仑山,维吾尔族汉子米吉提,正在向山顶的夏季牧场迸发,他要投入一场冒险。

“路很艰难,骑马要三天才能到” 这场冒险,或许会搭上性命。

“有时候有洪水,过不去,只能返回,水小的时候,马可以走在水里,水多的话一个人在前面拉着马。有时候水可以没过马,我们很害怕”

冒险的代价是一种茶。

“用雪菊泡茶喝,可以起到药的作用,还可以退烧,找不到药,或者中风都吃。我老婆有血压病,听说可以降血压,所以感兴趣”

米吉提的家位于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克里阳乡,几年前,中国的茶叶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茶,昆仑雪菊,原产地就在这里。

新疆本不产茶,自古以来,这里的茶都是由内地输入的,而昆仑雪菊让新疆有了自己的茶。

其实,雪菊并不是山茶属植物,但冲泡汤色红亮,既有菊香,又有上等红茶的味道,因此也被视为茶饮。

目前,在克里阳大面积种植的雪菊来源于当地的一位村民,从喀喇昆仑山深处带回来的野生雪菊种子,最初只是观赏,后来,有人发现了它的价值,才得以广泛种植。

为了给老婆治疗高血压病,米吉提前几年都是向种雪菊的乡亲买一些,今年他有了新的想法。

“买不如自己种”

种雪菊不仅可以自用,还能给家里增加些收入,但是光买种子,就要花掉去年收入的四分之一,要省去这笔钱,只有一个办法。

“昨天我详细地问过阿力普,他说山上的确有雪菊,你放羊的时候来找我,

我们俩去山上找,他知道位置”

米吉提寻找野生雪菊的计划,因为开斋节的到来而推迟了。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重要的节日,一般要过三天,期间乡里的家家户户都要走亲访友,宴请宾客用音乐和舞蹈欢庆节日。

“我是能歌善舞的人,听到鼓的声音,就想好好地跳舞,除了羊就喜欢唱歌跳舞”

最近几年,昆仑雪菊成为这种聚会上不可或缺的元素。欢庆的时刻米吉提的心里却别有一番滋味,今年的开斋节他不能在家过完了,

米吉提要立刻启程,去喀喇昆仑山的夏季牧场放牧,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这次能找到野生雪菊。

“山上的野生雪菊我没有见过,据说是在山上的某个地方采的” 克里阳乡平均海拔两千米,而米吉提要去的夏季牧场在喀喇昆仑山深处近四千米的地方。

“马要是脚一滑,掉下去我们的命也就没了。在山上有些路很窄,连毛驴都很难走,石头路很难走,所以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家相互讨论,掉下去了我们的尸体怎么办?要是万一掉下去了,别的同伴想办法把我们的尸体交给家人”

在朋友曾经发现野生雪菊的地方,米吉提搜寻了一周但却没有任何收获。近几年,随着天然草场的不断退化,许多珍稀植物越来越难觅踪影。

“牧羊人会摘,羊也会吃”

又是一周过去了,野生雪菊依然没有出现。

“过几天我再和阿力普一起去山上放羊,继续去找雪菊” 米吉提并不想放弃,他还要在山上活动一百多天的日子,说不准哪一天就会与野生雪菊不期而遇。

“如果能找到雪菊的话,就把种子拿回来种,希望家里的日子会渐渐好起来”

在中国,茶是一个很包容的概念,很多饮料原本并非是山茶属植物制作,如菊花,水果,中草药等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沏泡,品饮,被划定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对非茶之茶,人们更看中它们的保健功能,广东凉茶就是一道著名的非茶之茶。

广东广州

在粤语说唱圈里小有名气的讲者乐队,是一个非职业乐队,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既喜欢节奏明快的说唱风,又钟爱本土文化,目前他们刚刚创作了一首新歌,唱的就是广东凉茶。

广州人都爱喝凉茶,以对抗岭南湿热的气候,传统的广州凉茶需要二十多位药材,在砂锅里慢火熬制出来。

严格意义上说,凉茶更像是药,老广东人一有头疼脑热,咽喉肿

痛,第一反应便是来上一杯凉茶。

讲者乐队找来同样喜欢说唱风格的摄影师为这段新歌拍摄MV,在药材市场,在老派的凉茶店铺,人们很好奇,这帮衣着鲜亮的年轻人居然在演唱凉茶。

火气一年四季都有 喂伙计 中草药是老友

苦口良药吸收入身体漫游 对症下药 将垃圾清除扫走 雾里看花必定要清肝明目 推陈出新不过历史历历在目 闷热的气候

特别容易导致心火上升 心火上升像赤道重叠 love and peace 世上并无难事 想有病没痛 take it easy 神气的药草 雾气萦绕甘露

穿梭我体内探索生命的深度

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群年轻人躁动的青春秀,而对这些人来说,通过这首献给凉茶的歌,他们寻找着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关系,与古老传统的关系。

云南西双版纳

两千公里外的云南西双版纳,那里的茶人依然生活在古老的传统中。

南糯山半坡老寨,车杰正在帮朋友操办婚礼。 “几乎我们寨子都像一家人”

“搞什么啦,寨子里面出什么事情了,比如盖新房,大家也是一起,一家帮

一家,一个帮一个,大家在一起,很和谐”

喜筵上,敬茶是最重要的礼节,嫁妆里也少不了茶。按照哈尼族的习俗,嫁出去的姑娘尽管相隔只有十几公里,除非重要节日和家里人突发病,是不能回娘家的,所以轰轰烈烈的哭嫁,就成了哈尼族婚礼上必不可少的一幕。

车杰的家在南糯山的半山腰上,他有一个九岁的女儿。

“现在家里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姑娘,这个娃娃,除了这个,我没有多大的什么愿望,也没什么心愿。

当时抱过来的时候才十六天,也不知道是这个情况,差不多到两岁的时候,就诊断出脑瘫。抱过来以后我们就放弃了,抱去其他地方,那还不是更可怜,会内疚一辈子”

车杰家拥有九十亩的古茶树林,这是一家五口人的收入来源,在南糯山,车杰是远近闻名的制茶高手。

“手工上,南糯山可能做得最好的是我”

每年四月,勐海县都要举办一次斗茶比赛,车杰如果能在斗茶比赛上获得冠军,就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从而影响茶叶的价格。

斗茶是每年茶季中国各个茶区都要上演的重头戏,云南省勐海县的斗茶比赛尤为激烈。

生活在这里的布朗,哈尼,拉祜等民族,都自认是茶神的子孙,而茶王的称号只有一个。

“有好多人在那里看着,包括媒体也在那里,所以如果能赢,也是比较好的一件事”

茶王最有力的争夺者是布朗族的加斗,他是勐海年轻茶人的偶像,同他相比,

车杰并不被大家看好,但他已经暗暗苦练了一年,就为今年的茶王而来。

“获奖了以后,对我也有可能有影响,但是不单单我一个人,因为我代表的是整个南糯山,最主要的是我们半坡老寨”

比赛开始,加斗率先出场,比赛的过程很短,选手们只要完成初制的毛茶即可,而手工制作的毛茶其实最见茶人的功力。

加斗的表现看成完美。

“当时压力也挺大的,没有见过那种场合,那么多人面前没有见过,主要是温度,做的是同样的茶。听那个茶叶,翻茶的时候就可以听出来,火温是够了还是不够了”

真正的高手在翻炒时,能感受到茶叶最细微的变化,结束杀青的时机,往往就在分秒之间。

“其实也没想什么,想的就是做好那锅茶,让专家点评好一点” 经过杀青的茶叶,还需要用双手反复揉捻,双手力道要足,才能将茶叶中的汁水揉出。

看似重复单调的动作,其实蕴含着万千机变,斗茶,斗的是人与茶融合的深度,只有对茶真正理解,并能以最细腻的方式将这种理解表达出来的人,才是当之无愧的茶王。

“心里面老想着,是不是得奖了。”

傍晚,比赛结果公布,车杰与茶王失之交臂,在二十个参赛选手的竞争中获得了第二名,但他的成绩与茶王只有一分之差,这对自己和南糯山的族人们已经是不错的交代了。

车杰寄望于明年卷土重来,那时,女儿又长了一岁。

“一天能像这样高高兴兴的就可以了,虽然这个娃娃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家还是挺好的,真的挺好的,不想那么多,希望她长大以后能自理,更多的我不想,能自理就行”

云南最富盛名的茶是普洱茶,各大茶山初制的毛茶,在运往外地以前,都会被紧压成茶饼或茶砖。

今天很多人偏爱老普洱茶那种沧桑的岁月感,从前运茶的旅程及其漫长,道路艰险,日晒雨淋,茶叶在旅程中开始发酵,从而转化出各种对人体有益内含物质。

从云南和四川出发的茶马古道有许多支线,大部分最终到达西藏,并从那里穿越喜马拉雅山的沟谷,远涉印度,尼泊尔。

云南的茶马古道是马帮的蹄印踩踏出来的,而四川的茶马古道是

依靠人的肩膀背出来的。

自古以来,从雅安出发的藏茶,到达藏区的康定,一路翻山越岭,茶马难行,只有依靠背夫运输,运茶的背夫称茶背子。

“代代都背茶包,背茶包时我才十三岁。家里面贫寒,两个老人腿脚又不方便,我们是穷人,要找买卖,找到哪样背哪样”

茶背子,都是为求生存的穷苦人,农忙时种地,农闲时背茶,一包茶二十斤,青壮年最多能背十五六包。

“三四天,就穿烂一双鞋,那个汗刮子,刮了一甩,那汗流得听得见的打得啪啪的,肩膀都磨起硬茧。三十个人中就会有五六个女的,背五里路就要休息,就可以用拐杖把茶包支上”

从雅安到康定,走一趟需要半个多月,后背是三百多斤的分量,脚下是仅容一人的小路,一不留神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要吐口水,涂在一双手,从按到搓,脚背,要把血液搓活转了,才能起步走。再苦,日子还是要过”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雅安每天出来当茶背子的人有五百多,如今随着大多数老人的去世,那段历史已经开始模糊了。

“我们一路背茶包的人都去世了,我已经六十多年没有走过这条路了”

“女背夫恐怕只剩我了”

茶背子,作为一千多年川藏茶马古道真正的主角,正在沉默中渐渐消逝,他们曾用最原始的方式,背出了人类历史上最艰险的一段,茶路。

内蒙古呼伦贝尔

与青藏高原一样,蒙古草原原本也没有茶,肉类和奶制品可以为蒙古人提供足够的热量,而维生素的获取却困难的多。

茶叶的传入改善了游牧民族的营养结构,蒙古人将茶与奶合饮,使奶茶成为这个本来无茶民族的文化象征。

蒙古族青年兵德日,大专毕业后,想回到呼伦贝尔草原,成为一个半职业的牧民。今天的呼伦贝尔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这一代牧民的孩子很多都走出了草原,留在了城里。

“上大学的时候,我最怀念家乡的味道,清晨阿妈会熬上奶茶,奶茶里放入

奶皮子,牛肉干,大大的两碗下肚,和阿爸一起赶着马和羊进草原,一天都不会饿,等晚上回到家,阿妈已经又准备好一锅”

在草原,奶和肉为牧民提供一天的热量,茶提供维生素,对奶茶美味的回忆和骑马放牧一样,融入了蒙古人的血液里。

兵德日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牧民,他还没有学会蒙古族青年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套马。

牧民的马群,马需要循环着骑,周期性地套马驯服,以免完全野化。

蒙古族的男子汉们,需要在马背上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兵德日必须学会套马,他决定去找经验丰富的姐夫帮忙。

姐姐家住在附近,每天清晨姐姐都要早起,为家人熬制一锅奶茶。 茶来自内地,为了方便运输,压制成茶砖。茶砖厚实到需要用锤子砸,砸下来的碎茶装在网兜里,先放入滚锅中煮,草原上永远不缺乏鲜奶,整锅汤水呈现褐色的时候,加入鲜奶,白色的鲜奶滑入褐色的茶汤中,奶和茶在翻腾的泡沫中融合,丝绸的质感,鲜而不腻的味道,桌上姐姐已经准备好奶酪和奶皮子。

姐夫在传授套马的技巧,套马需要合作,有人驱赶马,有人合适的方向持着套索等待,绳索一定要套在马的喉咙处,在套准的一瞬间勒紧,绳索一旦滑落到马的颈项,再有力的牧民也休想套住,这是一场毅力的较量,人和马注定要有一方先认输。

一锅甜美的奶茶是家人对兵德日最好的祝福,今天他获得了牧民的资格。

贵州赤水

两千多公里外,贵州赤水的张洪来正在原始森林中寻找一种野生茶树。

“它基本上都长在悬崖峭壁上,长在赤水河流域的两边的原始森林当中。早上四五点钟起来,然后上山,采一背、两背茶叶,然后又往回赶,回家就已经是天黑了。有些时候今天去,明天一早采,然后

后天就回来”

张洪来

“闻起来挺香的,妈妈小时候就在给我喝了” 张云昭

张洪来的女儿,十二岁的张云昭,早已习惯独自在家。张云昭泡的这种茶极为罕见,是赤水的先民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制茶技艺。

村民们把采集回来的树叶发酵,这会使叶子散发出清香,从而引来化香夜蛾等昆虫在茶叶上产卵繁殖,长出的幼虫就以这些叶子为食,通过这些幼虫食道后的产物,再晒干过筛,稍加炒制,就制成了当地别具一格的饮品,虫茶。

正是有了虫子的帮助,为这道茶增添了很多茶叶本身不具备的微量元素。

张云昭的爷爷八十二岁了,常年居住在赤水河边的山林中。 “老叶子可以吃,万一找不到砍根树干,也可以吃。这个虫茶在之前,上辈子人就在喝了”

事实上,这种所谓的茶树,学名叫豹皮樟,并非山茶树的茶树。赤水人对这种树的迷恋其实是几百年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树叶采摘难度太大,当地人对它可谓物尽其用,不仅制作出茶,连树杈都不错过,煮一下也是满口清香。

从古至今,树叶的采集一直是个危险的差事,人工爬树采叶依然是今天虫茶

原料的主要收集方式。 “最高的应该有五六十米”

“从来不担心爸爸,如果他掉下来的话,肯定就在半空中飞起来了,我爸爸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什么事情都办得到的人”

虫茶,初闻有泥土芳香,开水沏泡后茶汤呈暗红色,类似红茶,这种茶是人与自然合作的结晶,其中或许能品出祖先的谦卑与智慧。

西藏赞丹寺

藏历十月二十五日,西藏北部赞丹寺的僧人们,正在举行燃灯节

法事活动,以次纪念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把大师。整个上午,寺内所有的僧人都要在大殿诵经。

酥油茶可以解舌燥,驱倦意,使人头脑清醒。

随着时代的进步,西藏有很多人用搅拌机来打酥油茶,在赞丹寺,为了给更多人提供酥油茶,僧人们制作了一个更大的搅拌机。

西藏北部的羌塘草原,五十岁的卓玛正在完成人生最大的一个愿望。

“我要去拉萨朝拜释迦牟尼佛”

陪伴卓玛完成心愿的还有儿子和侄女,卓玛在最寒冷的十二月份启程,这样的等身长头,是藏族人最虔诚的朝拜方式,这需要非常好的体能和意志。

卓玛家在西藏北部的龙仁村,距离拉萨近二百公里,这意味着他们要重复磕长头的动作十几万次。

休息的时候喝杯酥油茶,可以补充体力缓解疲劳,但野外条件有限,没有工

具打茶,就只好把酥油直接和着清茶来喝。 “休息时要先喝茶,不喝茶口渴,肚子会空空的”

藏族是全世界人均饮茶最多的民族之一,酥油茶已经和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妈妈的身体不太好,所以我就来陪她” “我的身体很虚弱,每天走不了很远”

像这样边拜边走,每天只能走七八公里,帐篷是他们临时的家,茶具是他们必备的家当。

“白天喝了酥油茶,没吃多少饭身体也会很舒服”

“我曾经断了三根肋骨,血都留在体内,在身上打洞,用管子把血抽出来,有五六斤的血,从此之后身体缺血变得很虚弱。

朝拜的时候,大风差点把我们吹倒,很难往前走,家里人说,你身体那么差,肯定到不了,算了吧,我说,别阻拦我,现在我很有勇气。最累的时候,有好几天连茶碗都举不起来”

在高寒缺氧的西藏,酥油茶不仅能驱寒暖身,止渴充饥,还能补

充营养和消解油腻,对于藏族人来说,茶就是活命之水。没有滤茶器,就用一块硬纸片替代,朝圣的旅途上,一切只能因陋就简。

一家人,一辆车,一顶帐篷,一杯茶,只为了一个简单的愿望。 “我们用最虔诚的方式,为众生祈祷,并消除自己的罪孽,要付出生命也值得”

西藏拉萨

经过漫长的旅程,卓玛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拉萨大昭寺。 藏族人将生命视为一段旅程,人生充满苦难,只有通过艰苦的修行才能找到解脱之路。

茶,是藏族人现实生活的慰藉,伴随他们走过人生的悲欢离合,去寻找心灵的净土。

茶,将中国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众多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而融合是茶的天性,茶与奶,茶与油,茶与药,茶与花。

茶,是人与自然的融合,是这片土地上生命与生命的融合。 第三集烧水煮茶的事 北京

“我是一个茶道老师,在北京教日本茶道,北京有很多传统小吃适合做抹茶道中的茶点,偶尔也会去选一些”

茶道师张南揽张南揽的老家在浙江,她从小闻着茶香长大,十七年前,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第一次接触到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专程去日本学习,从那以后,成为一名职业茶道师。

“好,我们先行第一个礼,一样的,轻轻的起来。帛纱从怀里取出来的时候,

右手再拿到外侧,三个手绕过来的时候,把右手抬起来,抬平” “经常会听见大家说,日本茶道动作规定太多,太程式化,但我觉的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吧”

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 “呈现给你的这个形,表达给你的这个状态,你不可能是没有一点感受的,每一个动作的角度或是手的高低都规定的非常的严格,就必须那样

做”

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

“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传达给对方,点茶主人的动作之美。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但这种古老的饮茶方式中,依旧保留了许多唐宋遗风”

香港

从一碗茶汤中,寻找大唐遗风的,远不止张南揽一人,香港的茶人右荣枝,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复原唐代茶道。

“香港人对茶,你说他好也可以,说他不讲究也可以,因为香港大部分的茶馆是茶楼,你就去喝茶,点心,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是他心里有数,你今天的茶换了,他说怎么今天的茶跟昨天不一样,他也喝的出来”

叶荣枝二十几年前,叶右荣枝因为研究茶壶而迷恋上了茶道,他在香港公园经营着一家茶馆,是香港为数不多的传统茶文化推广者。

“工夫茶是一种很浓的茶,一般我们不喜欢用太烫的水,你别介意,女士优先。你们对乌龙茶的理解已经十有八九了,很好”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茶是泡得很舒服很过瘾,但是有的时候,就太散漫太随性,你看日本的茶道,很一板一眼地,把所有的程式都演现出来,所以我就想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有一个茶法,所以就想到做唐茶。

唐朝是把所有的法基本上定下来的一个时代,特别是陆羽,他写了一本书叫《茶经》,里面很详细的记录了当时喝茶的方法,而且做茶的方法,这个是最漂亮的。我觉得它的口味比较接近现在于南的青毖茶,所以我就拿了这个于南的普洱生茶来作为原料”

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饼,陕西法门寺的地宫,曾出土一套唐代御用茶具,右荣枝的朋友借来一套仿制品,邀请他做一次唐茶。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把茶饼先烤香了研磨,研成茶末,看起来那个碾中间是窝进去,那个碾是平的,怎么能把茶碾出来呢,但是我们真的这样碾出去,这个茶就碾得碎的很好。另外它有一个罗盒,罗盒的旁边就有一个空间,你就推来推去,这个茶就可以筛出来了”

唐茶的关键是煎煮,也叫煎茶。

“烧水的东西是用铁锅,它还很讲究从哪里来的水,第二个呢很讲究温度,水太开了,怕这个水倒进去,把水的温度降低。

另外一边,水要烧开了,茶末就放进水里面,盐、姜、桂那些调味料放进去,这种口味跟我们现在是有一点差距,因为我们现在做茶的工艺进步了很大,所以,茶本身的香气跟那个滋味相信会比以前都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