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式挡土墙设计方法探讨
摘要:悬臂式挡土墙在工程中经常遇到,工程量往往较大,其合理的断面设计,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悬臂式挡土墙的设计做了一些探讨,但用这种方法设计的挡土墙如果底板无水平阻力,其抗滑稳定要另外采取措施,以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悬臂式挡土墙立臂底板 底基应力 抗倾稳定 抗滑稳定
悬臂式挡土墙立臂高度系根据工程情况而定,立臂和底板厚度由强度控制,趾板和踵板长度由墙的整体稳定控制。对于抗滑稳定在水利工程中,因大部分翼墙(挡土墙)是对称分部的,墙前有护坦底底板顶阻,通常可先不考虑,必要是时可增设齿坎或阻滑板来满足要求。对于抗滑稳定,一般情况下,除基底应力(包括不均匀系数)应能满足要求外,应力求基底应力均匀分布,降低基底应力最大值,满足地基承载力和抗倾稳定要求。本文就是根据最不利荷载,由经济配筋率,求出立臂和底板厚度,并令偏心距等于零,在基底应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导出趾板长度和踵板长度的关系,再以底板长度为函数,趾板长度为变量,令其一阶导数等于零,求出最小底板长度,从而使设计出的挡土墙断面最优。 一、设计方法及公式推导(参见图一) 1、立臂厚度b2的确定
按一般钢筋混凝土设计方法确定,配筋率按经济配筋率μ=0.4%~0.8%选用。
b2=h0+a (1)
式中:h0为立臂的有效高度;a为受拉钢筋的重心至立臂内侧的距离。
墙顶厚度按规定确定。 2、底板厚h的确定
根据已有工程计算得知,h很接近b2,故取h= b2 。 3、趾板长b1踵板长b3确定
在平原区,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墙后填土一般都为水平,采用朗肯理论(指悬臂式挡土墙),这样墙上荷载就为水平和垂直两种力了。
令偏心距 = =0(2)
式中 :g——所有垂直力之和;
m0——所有作用力对p点的力距之和,抗倾为正,倾覆为负。 由于立臂截面变率较小,可将立臂按宽度为b2的矩形考虑。求得: =( (3)
式中: ——立臂的平均容重: ——钢筋混凝土容重; ——钢筋混凝土浮容重; ——踵板上填土的平均容重; ——填土的自然容重; ——填土的饱和容重;
——填土的浮容重; ——水平力对p点的合力距; ——渗透压力对p点的力距; ——力臂高。
在实际工作中,最不利荷载组合往往是在建成期,因无渗透压力即ms=0时,则(3)式为: 令
求出的(b1,b)是函数的极值点,极值点处函数变化较缓,又()b2和b22数值均较小,忽略之,对b的最小值影晌很小,得简式: (5)
对于有渗透压力的情况,建议按下式 (6)
设b设值,ms的近似值,再按下式计算 (7)
代(7)式中入(3)式求b3,如果 3%,应重设 。 4.设计说明
1)在设计时,取挡土墙前倾危险可能最大为最不利荷载组合计算,按公式求出 、 后,基底压力均匀分布。当某种原因而使墙的后倾趋势变大时,如地基很弱,墙后填土沉降大时,墙将后倾,应考虑后倾计算。
2)当墙前有护坦底板顶阻时,进行抗滑校核时应予以考虑,当抗滑不满足时,应适当缩小 ,再求 ,或利用增设齿坎的方法来满足要求。最后进行基底应力和抗裂校核。 二、算例
以交口抽渭局兴王抽水站前池两边挡土墙为例: 1. 设计数据:混凝土c20(fc=10
mpa, =24.5 kn/m3),钢筋为ⅱ级fy=310 mpa。土埌: =17.64 kn/m3, =7.84 kn/m3, =19.6 kn/m3,φ湿土=230,φ饱和=210 ;混凝土与土埌间的摩擦系数为0.4,抗滑安全系数[kc]=1.3,地基允许承载力9.81×104 pa,经比较建成期(无水)为最不利情况(前倾危险最大)。
2. 原设计的常规法所得断面如图2。立臂高4.6m由工程实际情况而定。
3. 本方法设计的断面见图3。 1)b2的确定
h1=4.6m;m=122.23kn.m 取 =40cm,a=4cm,得 =36cm,
再按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sl/t191-96]求出挡土墙立臂的纵向受力钢筋面积as。 =
求得 =0.1205<0.55,符合要求。 = =1399mm2
2)b1和b3的确定
取h=b2=40cm;h1=4.6m;
=17.64kn/m3 ; =17.64 kn/m3 , =-157.25kn.m = =1.97m = =1.55m
=1.97+0.4+1.55=3.92m
因底板的最大弯矩md=80.93km.m<m=122.23kn.m,所以取h=b2=0.4m是可以的;由于挡土墙在前池两侧是对称布置,中间有0.4m厚底板顶阻,本法也可满足抗滑要求。
4.两方法设计结果比较见下表 方法 重力 (吨) 抗倾 kc 搞滑
kf 基底应力(kpa) 每延米混凝土量 (m3) 节省混凝土量 (m3/m)
常规法 34.28 5.10 1.39 64.5~81.9 4.491 本方法 20.94 3.54 0.92 5.24 2.633 1.858
三、结语
本方法适用于墙后填土为水平,并可为不同质的多层土,采用朗肯理论计算土压力,且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地基应力平均分布情况下的悬臂式挡土墙。 本方法与常规法比较:
常规法趾板较短,在没有墙后土压力情况下,偏心距趋于零,而在有墙后土压力情况下压力中心前移,出现了前趾处基底应力较大、后踵板处较小的不均匀现象,且踵板较长,墙上荷载较大,基底应应力也较大。
本法踵板较短,趾板较大,墙后荷载也较小,基底应力分布也均匀,易满足承载力要求,设计方法简便,且达到了优化的目的。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