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列子》
【导入新课】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子及《列子》一书。
2、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3、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采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之一,是一部能够开启人们的心智的智慧之书,相传为列子所著,该书深刻反映了夏末周初交替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较为珍贵的先秦史料。在书中也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愚公移山》等,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读音停顿】
杞(qǐ)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虛,亡处/亡块。若/躇(chú)步跐(cǐ) 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疏通文意】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
忧:担忧。
崩坠:崩塌,坠落。
亡:无,没有。 所:……的地方。 寄:依托,依附。 者:用在句末,表示停顿。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彼:他。 之:助词,的。 因:于是。
晓:告知,开导。 耳:罢了。
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译文:又有一个人看到这个人整天忧虑而替他担忧,于是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整天在天底下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坠落下来呢?”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果:真的。 宿:星群。 当:应当。
者:……的人。 光耀:发光。 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
译文:那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耀的气团,即使坠落,也不会有所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 ..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奈……何:拿……怎么办? 四虚:四方。 躇、跐:踩、踏。
舍:同“释”,解除、消除。
译文: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土块)充满在四方,没有哪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下了心,很高兴。
【文言积累】
1、通假字
(1)身亡所寄(“亡”通“无”没有) (2)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
解除,消除)
2、特殊句式
倒装句: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定语 后置,应为“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之人”)
3、古今异义
(1)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道、懂得) (2)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假若、如果)
(3)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伤害、受伤;今义:诬陷或恶意造谣)
【整体把握】
1、熟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明确:(1)起因: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2)发展:有一个热心肠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去开导杞人。 (3)结果:杞人的担心没有了,很高兴, 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
2、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分别用文中的哪三个词语归纳?
明确:忧——晓——喜。
【合作探究】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2、杞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这是古代人对于宇宙空间缺乏科学认识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随着人们对天体的认识逐渐深入,就不会再有“天地崩坠”的想法。
3、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明确:告诉他,天就是大气聚集在一起,人活动在天中,不用担心。
4、接着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
明确:日月星宿会坠落下来。
5、如何理解“晓之者”说的“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明确: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6、杞人最后又担忧什么?晓之者又是怎么开导他的?
明确:大地会塌陷下去。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7、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与“晓之者”的解释?
明确:杞人的忧虑缘于他对自然、宇宙的错误认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在今天看来,杞人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看成傻子行为,从新的宇宙观、环保观来说,还是有理由的。
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日、月、星辰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8、“晓之者”的劝导有效吗?从文中找出证据。
明确:有效,从“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可以看出。
9、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明确: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10、分析文中“杞人”的人物形象。
明确:胡思乱想,疑神疑鬼,胸无大志,患得患失。 11、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请写出“杞人忧天”的近义词。
明确: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近义词:庸人自扰。
12、归纳主旨
明确:这则寓言通过杞人担心天崩地裂,寝食难安,后来在“晓之者”的劝导下才放下心来的故事,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告诫人们不要对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事瞎担心。
13、《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明确:“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要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14、这则寓言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明确:通过对话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1)文章充分运用了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对话,“闻其声如见其人”,情节也寓于其中,《杞人忧天》主要运用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把杞人那种忧虑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对话富有个性,简洁生动。文章活灵活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和面貌,而且巧妙地交代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层次,有波澜,是写人记事的高明手笔。
【写作特色】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的。
在记叙杞人忧天时,写他把自己的忧虑说出来,“晓之者”给他作解答,这样一问一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使文章结构如一条线贯穿起来一样,层次分明。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出什么评价?请结合你的学习或生活说一说。
明确:比如,在学校学习应对灾难的课程,教给孩子们在灾难面前自救的方法;把应急预案的制订当作一件严肃的事情来做,组织仿真演练……早早做了准备,天灾面前我们肯定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损失肯定也会减少很多,这正是“杞人忧天”的积极意义。
【课堂检测】
1、填空。
(1)《杞人忧天》选自《___________》,作者相传为战国时著名的道家人物。 (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答案:(1)列子·天瑞(2)庸人自扰 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2、说说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鹬蚌相争: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答案:寓意: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