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eR-be >>>想当年l 89 1976年,我大学毕业分配 到承德地区“五七干校”。干校 远离市区,三面是菜地,背后是 座庙。那年共分去我们十个男 学生,十条光棍。过了一阵,熟 了,大家说庙里的五百罗汉可 习虫享 分享 ◎何申 以终身不娶,咱们不行,得搞对 象呀。 干校强弩之末,已无学 员;校内职工多老弱,少有未 婚青年女性;周边村庄,有铁 姑娘队长,身板好,但我等又 不愿。情急之下,只有不怕路 远,面向市内。承德市虽然不 大,但毕竟是城市,市内、地直 单位很多,新毕业的女学生也 多。干校距市区十多里,按说 不远,但那时没有公交车,如 果借不到自行车,就得步行, 来回得两个小时。 为了爱情,就得一不怕苦, 二不怕累。但茫茫人海,目标何 在?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同学,通 过同学再介绍,于是就有了可 原来,母亲一直把它珍 藏着,不是不肯给我吃,而是 认为这份心意太重了,不能 自家独享。她把这块火腿送 给了朝西门堂年迈体衰的三 阿公。三阿公也舍不得吃,又 把这块火腿转送给了隔壁长 期患病的大侄儿。就这样,一 块火腿在门堂里转了一圈, 成了当时门堂里人的一段佳 话。 如今,火腿已成为家乡 人交往的主要礼品,其间夹 杂着感动、感恩、乡情等诸多 元素。我想,这恐怕就是火腿 的特别珍贵之处吧。 摘自《联谊报》 见可谈的“对象”,即可以面 面“相”一下、看一看的对象。 便如此,这等机会对我来说 很难,因为我在市内几乎没 同学。看着年龄小的几个弟 每天下班后就往市里去,我们 几个年龄稍大的又羡慕又嫉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一般见上 妒。后来大家聚在一起,我说现 几个十几个,都是少的,多者见 在苦乐不均,有的跑断腿,有的 过几十个,最终寻得可心人,也 干闲着,当下“对象”资源少,能 是功力高的体现。 否由“独享”变“分享”,即你和 不料我们的“共享”出了麻 某女士见面,因种种原因不合 烦。由于都看见了,回去必然要 适,不想再往下谈了,是否可以 议论一番,主要是针对相貌。某 再将她介绍给其他弟兄,也许 日,一女子各方面条件都好,与 她和别人能谈下去。 她谈的我们中的一位也基本同 众人皆赞成,说那就“分 意。那女子下巴稍长又往前兜 享”。往下很快就有了成果,有 一点,加上人瘦,就明显。这本 一女士条件高,谈到我们中第 来没什么大不了的,谁料有人 三个人,谈成了。但这个过程很 调侃说:这女的吃西瓜切一半 麻烦,需要不断地约定时间地 就能吃。 点。有人提议“分享”不如“共 为啥? 享”:再见面时,一个人出面,另 下巴能掏进去。 外几个人在暗中观察。如果出 就这一句,给搅黄了。 面者一眼相中或有意谈下去, 人多乱嚷嚷,没了准主意。 旁人就散去。如无意,可将其他 没过多久,干校突然办起了青 人叫来,大家一起见个面,或许 年干部学员班,女学员有的是, 女士就想和其中的谁聊聊。 什么“分享”“共享”,都用不着 绝非虚言。那时搞对象不 了,个个单兵作战“独享”。近水 像现在,没房没车没资产,要件 楼台先得月,我老伴就是其中 是家庭出身,本人是不是党员。 的学员。几个月后她学习结束, “文革”后期,大龄青年很多,都 我们就登记结婚了。 急于成家,男女见面习以为常, 摘自《渤海早报》图/方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