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FRPP管施工工艺

FRPP管施工工艺

来源:智榕旅游
1 总则

1.0.1增强聚丙烯(FRPP)大口径管是一种新型的塑料排水管材,适用于管径DN200mm-DN1000mm的下水道工程施工。为正确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市政排水、工业排水、埋地无压农田排水和建筑物外排水用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增强聚丙烯(FRPP)管下水道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材料

2.0.1管材、橡胶圈等材料符合设计标准,具有质量验部门的产品合格证和产品性能说明书,并表明生产厂家规格和生产日期。

2.0.2管材外观一致,内壁光滑平整,管身无裂缝,管口破损、裂口、变形等缺陷。

2.0.3管材的环刚度,是根据和管道承受外压荷载的条件选用。管道位于车行道下,管材的环刚度等级不宜小于

2

S8级(8KN/M)。

2.0.4管道连接用的弹性橡胶密封圈,应有管材生产厂家配套供应。

2.0.5密封圈的外观光滑平整,无气孔、裂缝、卷褶、破损、重皮等缺陷。

2.0.6密封圈采用具有耐酸、碱、污水腐蚀的合成橡胶。

- 1 -

3装卸、运输和贮存

3.0.1管材在装卸、运输和堆放时,避免撞击、重压、严禁抛摔。

3.0.2管材成批运输时,承口、插口应分层交错排列,并应捆扎牢固。固定处及管端宜用软质材料妥加保护。

3.0.3管材短距离搬运时,严禁在坚硬地面或碎石面层上拖动。

3.0.4管材堆放场地应平整,堆放高变不得超过2m,距热源不小于1m,不得露天曝晒,贮存期自生产日期起,不宜超过两年。

3.0.5橡胶圈在运输及保存中不应受挤压变形,其贮存条件与管材相同,并标明相配套的管材规格。

4管道敷设

4.1一般规定

4.1.1管道应敷设在原状土地基或经开槽后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层上。当管道在车行道下时,管顶覆土厚变不于0.7m。

4.1.2管道穿越铁路、高等级道路路堤及构筑物等障碍物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钢、铸铁等材料制作的保护套管。套管内径大于管材外径300mm。套管设计应按路堤的有关规定执行。

4.1.3管道基础的埋深低于建(构)筑物基础底面时,

- 2 -

管道不得敷设在建(构)筑物基础下地基扩散角受压范围内。

4.1.4地下水位高于开挖沟槽底高程的地区,地下水位应降至槽底最低点以下0.3-0.5m。管道在安装、回填的全部过程中,槽底不得积水或泡槽受冻。必须在回填土回填到管道的抗浮稳定的高度后才可停止降低地下水。

4.1.5管道施工的测量、降水、开槽、沟槽支撑和管道交叉处理等技术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及本地区排水管道技术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4.2沟槽

4.2.1增强聚丙烯(FRPP)管开槽施工工艺,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槽深、地下水位高低、土质情况、施工设备及季节影响因素选定。

4.2.2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层。基底设计标高上0.2-0.3m的原状土,应在铺管前清理至设计标高。如遇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不得回填泥土,可换填最大粒子径10-15mm和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并整平夯实。槽底如有坚硬物体必须清除,用砂石回填处理。

4.2.3雨季施工时,应尽可能缩短开槽长度,且成槽快、回填快,并采取防泡槽措施。一旦发生泡槽,应将受泡的软化土层清除,换填砂石料或中粗砂。

4.2.4人工开槽时,宜将槽上部的混杂土与槽下部可用于泡槽回填的良质土分开堆放,且堆土不得影响沟槽的稳定性。

- 3 -

4.2.5沟槽允许偏差见下表:

表4.2.5 项 次 1 项目 槽底高程 槽底中线 沟槽边坡 允许偏差 -30mm 检验频率 范围 两井之间 两井之间 两井之间 点数 3 检验方法 用水准仪测量 挂中线用尺量,每侧计3点 用坡度尺检验,每侧计3点 2 不小于规定 6 3 不小于规定 6

4.3管道基础

4.3.1管道基础采用砂砾垫层基础。对一般的土质地段,基底可铺一层厚度为0.1mm的粗砂基础;对软土地基,且槽底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时,下层用粒径5-40mm的碎石铺垫,厚度不超过过150mm,上层用粗砂铺平,厚度不小于50mm。

4.3.2管道基础应夯实紧密,表面平整。管道基础的接口位应预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随即用砂回填密实。

4.4管道安装及连接

4.4.1管道安装可采用人工安装,槽深不大时可由人工抬管入槽,槽深大于3m或管径不于400mm时,可用非金属

- 4 -

绳索溜管入槽,依次平稳地放在砂砾基础管位上。严禁用金属绳索色住两端口将管材自槽边滚抛入槽中。混合槽或支撑槽,可采用从槽的一端集中下管,在槽底将管材运送到位。

4.4.2管材安装时,应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装,安装应由低点向高点依次安装。

4.4.3调整管材长短时可用手锯切割,断面应垂直平整,不应有损坏。

4.4.4管道接头应采用橡胶密封圈柔性连接,橡胶圈接口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接口前,应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套完好,确认橡胶圈安放位置及插口的插入深度。

②接口时,先将承口的内壁清理干净,并在承口内壁及插口橡胶圈上涂润滑剂,然后将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对齐。

③插口插入承口时,小口径管可由人力用软绳吊住被安装管道的插口,另一端部设置横挡板,由人工用长橇棍斜插入基础,

并抵住管端部中心位置挡板,然后用力将该管徐徐插入承口内。公称直径大于400mm的管道,可用缆绳系住管材,用手搬葫芦等得力工具安装。严禁采用施工机械强行推顶管子承口。

④为防接口合拢时已辅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需采用稳管措施。具体方法可在编织袋内灌满黄砂,封口后压在已辅设管道的顶部,管道连接后,应复核管道的高程和轴线使其符合要求。

⑤雨季施工应采用防止管材漂浮措施,可先回填到管顶以上大于一位管径的高度。当管道安装完毕尚未回土而

- 5 -

遭到水泡时,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出现位移、漂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

⑥冬季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不得使用冻硬的橡胶圈。

4.5磅水检验质量标准

4.5.1污水管道要求作磅水检验。磅水检验采用抽查方式进行,其频率为四节抽查一节。

4.5.2雨水管道和雨污水合流管道磅水由业主和监理决定随机抽查。

4.5.3管道磅水允许渗水量如表4.5.3

表4.5.3 管道规格 DN200 DN300 DN400 DN500 DN600 DN800 DN1000 水头(m) 2.2 2.3 2.4 2.5 2.6 2.8 3.0 允许渗水量 窨井磅水kg/10m分钟 0.10 0.15 0.20 0.25 0.30 0.40 0.45 4.6管道与窨井的连接

4.6.1管道与窨井的连接应采用800mm短管,砧砌部分设止水圈,砌墙时砂浆应饱满,以防接缝处渗水。

- 6 -

5回填

5.1一般规定

5.1.1管道安装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回填,应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管径高度。

5.1.2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

5.1.3管顶0.7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采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夯实,可采用机械碾压。

5.1.4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及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它杂硬物体。

5.1.5沟槽回填应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回填,确保管道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必要时可采取限位措施。

5.2回填材料及回填要求

5.2.1从管底到管顶上0.4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可采用石屑、粒径小于40mm的砂砾、中砾、粗砂或挖出的优良土。

5.2.2槽底在管基支承角2a范围内必须用中砂或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土或其它材料填充。

5.2.3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时,当铺设后立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硅、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沟槽回填应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然后用中、粗砂或石屑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0.4m,再往上可回

- 7 -

填良质土。

5.2.4沟槽应分层对称回填、夯实,每层回填高度不小于0.2m。在管顶以上0.4m范围不得用夯实机具夯实。

5.2.5回填土的压实度,管底到管顶范围内应不小于95%,管顶以上0.4m范围内不小于80%,其它部位应不小于90%。

5.2.6沟槽回填土实度见表5.2.6

表5.2.6 槽内部位 超挖部分 管顶以下 管道 基础 管顶腋角 2a范围 管两侧 管顶以上0.4m 管顶0.4m以上 管两侧 管上部 最佳压实度 ≥95% ≥90% ≥95% ≥95% ≥90% ≥80% 回填土质 石砂料或大粒径小于40mm碎石 中砂、粗砂、软土地基按本规程规定 中砂、粗砂 小中、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于40mm的砂砾或符合要求的原状土 原土回填 按地面或道要求 ,但不得<80%

6变形控制和检测

6.0.1埋地塑料管材应通过管区回填材料的选择、填筑

- 8 -

和压实等控制手段,使管一土共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以减少塑料管的变形量。

6.0.2要充分利用管道胸膛部分回填压实过程中出现的管道竖向反向变形这一有利因素,来抵消一部分由于管道上部静荷载和活荷载引起的管道变形,使管道周围填土产生较大的支承反力。

6.0.3管道变形中间检测应在管区范围填筑实后进行,管道具最终变形检测在填土结束或路面铺筑后一周内进行。

6.0.4管道变形检测方法可采用:

人不能够进入管内的塑料管可采用圆度板管内拖拉法进行检测;

人能够进入管内的塑料管可直接进入管内检测其实际变形度。

6.0.5管道反向变形应根据管道环刚度大小和覆土高度选择,一般控制3%-5%范围内,埋地管道总变形量应控制在5%范围内。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