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概述
2.1.1 术语
1)土工合成材料地基
在土工合成材料上填以土(砂土料)构成建筑物的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一般为浅层地基。
2)重锤夯实地基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层来承受上部荷载。强夯的锤击与落距要远大于重锤夯实地基。
3)强夯地基
工艺与重锤夯实地基类同,但锤重与落距要远大于重锤夯实地基。 4)注浆地基
将配置好的化学浆液或水泥浆液,通过导管注入土体空隙中,与土体结合,发生物化反应,从而提高土体强度,减少其压缩性和渗透性。
5)预压地基
在原状土上加载,使土中水派出,以实现土的预先固结,减少建筑物地基后期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按加载方法的不同,分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降水预压三种不同方法的预压地基。
6)高压喷射注浆地基
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至土层的预定位置或先钻孔后将注浆管放至预定位置,以高压使浆液或水从喷嘴中射出,边旋转边喷射的浆液,使土体与浆液搅拌混合形成一固结体。施工采用单独喷出水泥浆的工艺,称为单管法;施工采用同时喷出高压空气与水泥浆的工艺,称为二管法;施工采用同时喷出高压水、高压空气及水泥浆的工艺,称为三管法。
7)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将其与地基土强制搅拌,硬化后构成的地基。 8)土与灰土挤密桩地基
在原土中成孔后分层填以素土或灰土,并夯实,使填土压密,同时挤压周围土体,构成坚实的地基。
9)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用长螺旋钻机钻孔或沉管桩机成孔后,将水泥、粉煤灰及碎石混合搅拌后,泵压或经下料斗投入孔内,构成密实的桩体。
10)锚杆静压桩
利用锚杆将桩分节压入土层中的沉桩工艺。锚杆可用垂直土锚或临时锚在混凝土底板、承台中的地锚。
2.2 地基
2.2.1 灰土地基
灰土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 灰土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项 主 控 项 目 一般项目 2 3 1 2 3 4 5 配合比 压实系数 石灰粒径 土料有机质含量 土颗粒粒径 含水量(与要求的最优含水量比较) 分层厚度偏差(与设计要求比较)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mm % mm % mm ≤5 ≤5 ≤15 ±2 ±50 按拌和时的体积比 现场实测 筛分法 试验室焙烧法 筛分法 烘干法 水准仪 序 1 地基承载力 检查项目 检查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 按规定方法 设计要求 2.2.2 砂和砂石地基
砂及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 砂及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项 主 控 项 目 一般项目 序 1 2 3 1 2 3 4 5 地基承载力 配合比 压实系数 砂石料有机质含量 砂石料含泥量 石料粒径 含水量(与要求的最优含水量比较) 分层厚度(与设计要求比较) 检查项目 检查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 按规定方法 检查拌和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 现场实测 焙烧法 水洗法 筛分法 烘干法 水准仪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 % mm % mm ≤5 ≤5 ≤100 ±2 ±50
2.2.3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项 主 控 项 目 一 般 项 目 2 3 1 2 3 4 土工合成材料延伸率 地基承载力 地基合成材料搭接长度 土石料有机质含量 层面平整度 每层铺设厚度 % ≤3 检查项目 土工合成材料强度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 数值 ≤5 检查方法 置于夹具上做拉伸试验 (结果与设计标准相比) 置于夹具上做拉伸试验 (结果与设计标准相比) 按规定方法 焙烧法 用2m靠尺 水准仪 序 1 设计要求 mm % mm mm ≤5 ≤20 ±25 ≥300 用钢尺量 2.2.4 粉煤灰地基
粉煤灰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4的规定。
表2-4粉煤灰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mm % % mm % 0.001~2.000 ≥70 ≤12 ±50 ±2 项 主 控 项 目 序 1 2 1 压实系数 地基承载力 粉煤灰粒径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现场实测 按规定方法 过筛 试验室化学分折 试验室烧结法 水准仪 取样后试验室确定 一 般 项 目 2 3 4 5 氧化铝及二氧化硅含量 烧失量 每层铺筑厚度 含水量(最优含水量比较)
2.2.5 强夯地基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5的规定。
表2-5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主 控 项 目 1 地基强度 2 地基承戴力 1 夯锤落距 一般项2 锤重 3 夯击遍数及顺序 4 夯点间距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按规定方法 按规定方法 钢索设标志 称重 计数法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检查方法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mm kg ±300 ±100 设计要求 mm ±500 目 5 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 6 前后两遍间歇时间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2.2.6 注浆地基
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6的规定。
表2-6 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送检 试验室试验 检查方法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水泥 注浆用砂:粒径 细度模数 原 主 控 项 目 l 含泥量及有机物含量 材 注浆用粘土:塑性指数 粘粒含量 料 检 含砂量 验 有机物含量 粉燃灰:细度 烧失量 水玻璃:模数 其他化学浆液 2 注浆体强度 3 地基承载力 一 般 项 目 1 各种注浆材料称量误差 2 注浆孔位 3 注浆孔深 4 注浆压力(与设计参数比) % mm mm % mm % % % % 设计要求 <2.5 <2.0 <3 >14 >25 <5 <3 试验室试验 不粗于同时使用的水泥 % 2.5~3.3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3 ±20 ±100 ±10 <3 试验室试验 抽样送检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捡 取样检验 按规定方法 抽查 用钢尺量 量测注浆管长度 检查压力表读数 2.2.7 预压地基
预压地基和塑料排水带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7的规定。
表2-7预压地基和塑料排水带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预压载荷 % ≤2 水准仪 主 控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的2 固结度(与设计要求比) % ≤2 项 方法 目 3 承载力或其他性能指标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1 沉降速率(与控制值比) % ±10 水准仪 2 砂井或塑料排水带位置 mm ±100 用钢尺量 一 3 砂井或塑料排水带插人深度 mm ±200 插人时用经纬仪检查 般 项 4 插入塑料排水带时的回带长度 mm ≤500 用钢尺量 目 5 塑料排水带或砂井高出砂垫层距离 mm ≥200 用钢尺量 6 插入塑料排水带的回带根数 % <5 目测 注:如真空预压,主控项目中预压载荷的检查为真空度降低值<2%。 项 序 检查项目 2.2.8 振冲地基
振冲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8的规定。
表2-8振冲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项 主 控 项 目 — 般 项 目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设计要求 抽样检查 A 50~55 电流表读数 A 40~50 A0 1.5~2.0 电流表读数,A0为空振电流 设计要求 接规定方法 % <5 抽样检查 mm ≤50 用钢尺量 mm ≤100 用钢尺量 mm <50 用钢尺量 mm ±200 量钻杆或重锤测 1 填料粒径 密实电流(粘性土) 密实电流(砂性土或粉土) 2 (以上为功率30kw振冲器) 密实电流(其他类型振冲器) 3 地基承载力 1 填料含泥量 2 振冲器喷水中心与孔径中心偏差 3 成孔中心与设计孔位中心偏差 4 桩体直径 5 孔深 2.2.9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9的规定。
表2-9高压喷射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主 控 项 目 1 2 3 4 1 2 检查项目 水泥及外掺剂质量 水泥用量 桩体强度或完整性检验 地基承载力 钻孔位量 钻孔垂直度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符合出厂要求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mm ≤50 % ≤1.5 mm mm mm ±200 >200 ≤50 ≤0.2D 检查方法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查看流量表及水泥浆水灰比 按规定方法 按规定方法 用钢尺量 经纬仪测钻杆或实测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开挖后用钢尺量 开挖后桩顶下500mm处用钢尺量,D为桩径 — 般 项 目 3 孔探 4 注浆压力 5 桩体搭接 6 桩体直径 7 桩身中心允许偏差 按设定参数指标 查看压力表
2.2.10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0的规定。
表2-10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项 主 控 项 目 序 1 2 3 4 1 2 检查项目 水泥及外掺剂质量 水泥用量 桩体强度 地基承载力 机头提升速度 桩底标高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设计要求 参数指标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m/min ≤0.5 mm ±200 +100 mm -50 mm <50 <0.04D % ≤1.5 mm >200 检查方法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查看流量计 按规定办法 按规定办法 量机头上升距离及时间 测机头深度 水准仪(最上部500m不计入)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D为桩径 经纬仪 用钢尺量 一 般 项 目 3 桩顶标高 4 5 6 7 桩位偏差 桩径 垂直度 搭接 2.2.11 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土和灰土挤密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1的规定。
表2-11土和灰土挤密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序 项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桩体及桩间土干密度 设计要求 现场取样检查 主 2 桩长 mm +500 测桩管长度或垂球测孔深 控 项 3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的方法 目 4 桩径 mm -20 用钢尺量 1 土料有机质含量 % ≤5 试验室培烧法 2 石灰粒径 mm ≤5 筛分法 一 般 桩位偏差 满堂布桩≤0.40D 3 用钢尺量,D为桩径 项 条基布桩≤0.25D 目 4 垂直度 % ≤1.5 用经纬仪测桩管 5 桩径 mm -20 用钢尺量 注:桩径允许偏差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2.1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表2-1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设计要求 主 1 原材料 mm -20 控 2 桩径 项 3 桩身强度 设计要求 目 4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1 桩身完整性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满堂布桩≤0. 40D — 2 桩位偏差 条基布桩≤0. 25D 般 项 3 桩垂直度 % ≤1.5 目 4 桩长 mm +100 5 褥垫层夯填度 ≤0.9 注:l 夯填度指夯实后的褥垫层厚度与虚体厚度的比值。 2 桩径允许偏差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项 序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用钢尺量或计算填料量 查28d试块强度 按规定的办法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用钢尺量,D为桩径 用经纬仪测桩管 测桩管长度或垂球测孔深 用钢尺量
2.2.1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夯实水泥土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表2-13夯实水泥土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项 主 控 项 目 序 1 2 3 4 1 2 3 检查项目 桩径 桩长 桩体干密度 地基承载力 土料有机质含量 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比) 土料粒径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mm -20 mm +500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 ≤5 % ±2 mm ≤20 设计要求 % 满堂布桩≤0.40D 条基布桩≤0.25D ≤1.5 ≤0.9 检查方法 用钢尺量 测桩孔深度 现场取样检查 按规定的方法 焙烧法 烘干法 筛分法 查产品质量合格 证书或抽样送检 用钢尺量,D为桩径 用经纬仪测桩管 用钢尺量 —J 般 项 目 4 水泥质量 5 桩位偏差 6 桩孔垂直度 7 褥垫层夯填度 2.2.14 砂桩地基
砂桩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4的规定。
表2-14砂桩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
项 主 控 项 目 — 般 项 目 序 l 灌砂量 2 地基强度 3 地基承载力 1 2 3 4 5 砂料的含泥量 砂料的有机质含量 桩位 砂桩标高 垂直度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 ≥95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 % mm mm % ≤3 ≤5 ≤50 ±150 ≤1.5 检查方法 实际用砂量与计算体积比 按规定方法 按规定方法 试验室测定 焙烧法 用钢尺量 水准仪 经纬仪检查桩管垂直度 2.3 桩基础
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2-15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2-15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
项 项 目 盖有基础梁的柱: 1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2 桩数为l~3根桩基中的桩 3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4 (1)最外边的桩 (2)中间桩 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允许偏差 100+0.01H 150+0.01H 100 1/2桩径或边长 1/3桩径或边长 1/2桩径或边长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2-16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l组试件。
表2-16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序 号 泥浆护壁 钻孔桩 套管成孔 2 灌注桩 l 桩径允许 垂直度 偏差 允许偏差 (%) (%) ±50 ±50 -20 -20 静力压桩包括锚杆静压桩及其他各种非冲击力沉桩。 锚杆静压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7的规定。 表2-17锚杆静压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 主 控 项 目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见表2-15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检查方法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用钢尺量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 桩体质量检验 2 桩位偏差 3 承载力 成品桩质量:外观 外形尺寸 强度 硫磺胶泥质量(半成品) 电焊接桩:焊缝质量 电焊结束后 停歇时间 接 硫磺胶泥接桩:胶泥浇注 桩 时间 浇注后停 歇时间 电焊条质量 压桩压力(设计有要求时) 接桩时上下节平面偏差 接桩时节点弯曲矢高 桩顶标高 1 2 — 般 项 目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直观 <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 0.5% 见表2-19 见表2-19 满足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钻芯试压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见表2-20 见表2-20 min >1.0 秒表测定 min min 设计要求 % mm mm ±5 <10 <1/1000l ±50 <2 >7 秒表测定 秒表测定 查产品合格证书 查压力表读数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水表仪 3 4 5 6 7 2.3.2先张法预应力管桩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2-18的规定。 表2-18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项 主 控 项 目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见表2-15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检查方法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用钢尺量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l 桩体质量检验 2 桩位偏差 3 承载力 外观 桩径 管壁厚度 桩尖中心线 顶面平整度 桩体弯曲 接桩:焊缝质量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停锤标准 桩顶标高 成 品 桩 质 量 1 一 般 项 目 2 3 4 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直观 桩顶处无孔隙 mm ±5 用钢尺量 mm ±5 用钢尺量 mm <2 用钢尺量 mm 10 用水平尺量 <1/1000l 用钢尺量,l为桩长 见表2-20 见表2-20 min >1.0 秒表测定 min <10 用钢尺量 <1/1000l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 mm ±50 水准仪 2.3.3 混凝土预制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9的规定。 表2-19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项 主 控 项 目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见表2-15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检查方法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用钢尺量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 桩体质量检验 2 桩位偏差 3 承载力 1 2 3 一 般 项目 4 5 6 砂、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 符合设计要求 查出厂质保文件或抽样送检 现场测定时) 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现场预制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称量及查试块记录 时)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成品桩外形 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直观 积0.5% 成品桩裂缝(收缩裂缝或起吊,深度<20mm,宽度<0.25mm,裂缝测定仪,该项在地下水有装运、堆放引起的裂缝) 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 侵蚀地区及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长桩不适用 成品桩尺寸:横截面边长 mm ±5 用钢尺量 桩顶对角线差 mm <10 用钢尺量 桩尖中心线 mm <10 用钢尺量 桩身夸曲矢高 <1/1000l 用钢尺量,l为桩长 桩顶平整度 mm <2 用水平尺量 电焊接桩:焊缝质量 见表2-20 见表2-20 电焊结束后停歇 秒表测定 min >1.0 时间 上下节平面偏差 用钢尺量 min <10 节点弯曲矢高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20的规定。 表2-20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项 主 控 项 目 序 1 桩位偏差 2 承载力 电焊接桩焊缝: (1)上下节端部错口 (外径≥700mm) (外径<700mm) (2)焊缝咬边深度 (3)焊缝加强层高度 (4)焊缝加强层宽度 (5)焊缝电焊质量外观 (6)焊缝探伤检验 电焊结柬后停歇时闻 节点弯曲矢高 桩顶标高 停锤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见表2-15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mm ≤3 mm ≤2 mm ≤0.5 mm 2 mm 2 无气孔,无焊瘤,无l裂缝 满足设计要求 min >1.0 <1/1000l mm ±50 设计要求 用钢尺量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直观 按设计要求 秒表铡定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水准仪 用钢尺量或沉桩记录 检壹方法 — 般 项 目 l 2 3 4 5 2.3.5 混凝土灌注桩 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项 序 1 主 控 项 目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 般 项 目 表2-21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桩位 见表2-16 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 孔深 mm +300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人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如钻芯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取样,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桩尖下50cm 混凝土强度 设计要求 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垂直度 见表2-16 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 桩径 见表2-16 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用钢尺量,人工挖孔桩不包括内村厚度 泥浆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 1.15~1.20 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处取样 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 m 0.5~1.0 目测 沉渣厚度:端承桩 mm ≤50 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 摩擦桩 mm ≤150 混凝土坍落度:水下灌注干施工 mm 160~220 坍落度仪 mm 70~|00 钢筋笼安装深度 mm ±100 用钢尺量 混凝土充盈系数 >1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30 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桩顶标高 mm -50 劣质桩体 2.4土方工程 2.4.1 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表2-22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mm) 柱基 基坑 基槽 -50 +200 -50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挖方场地平整 管沟 人工 机械 ±30 +300 -100 ±50 +500 -150 设计要求 20 20 50 设计要求 20 20 -50 +100 项 序 项目 地(路) 面基层 -50 — 检验方法 主 控 项 目 一 般 项 目 1 标高 长度、宽度 2 (由设计中心 线向两边量) 3 1 2 边坡 表面平整度 基底土性 水准仪 经纬仪,用钢尺量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观察或土样分析 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壤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 2.4.2 土方回填 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23的规定。 表2-23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桩基 基坑 基槽 -50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场地平整 管沟 人工 机械 ±30 ±50 -50 项 序 检查项目 地(路) 面基础层 —50 检查方法 主 控 项 目 一 般 项 目 1 2 1 2 3 标高 分层压实系数 回填土料 分层厚度及含水量 表面平整度 水准仪 按规定方法 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 水准仪及抽样检查 用靠尺或水准仪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20 30 20 20 20 2.5 基坑工程 2.5.1 排桩墙支护工程 排桩墙支护结构包括灌注桩、预制桩、板桩等类型桩构成的支护结构。 钢板桩均为工厂成品,新桩可按出厂标准检验,重复使用的钢板桩应符合表2-24的规定,混凝土板桩应符合表2-25的规定。 序 1 2 3 4 桩垂直度 检查项日 表2-24 重复使用的钢板桩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 无电焊渣或毛刺 不小于设计长度 表2-25混凝土板桩制作标准 表2-26 加筋水泥土桩质量检验标准 序 1 2 3 4 检查项目 型钢长度 型钢垂直度 型钢插人标高 型钢插入平面位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mm ±10 % <1 mm ±30 mm 10 检查方法 用钢尺量 经纬仪 水准仪 用钢尺量 2.5.3 锚杆及土钉墙支护工程 锚杆及土钉墙支护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表2-27的规定。 表2-27锚杆及土钉墙支护工程质量检验 项 主 控 项 目 — 般 项 目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mm ±30 设计要求 mm ±100 ±1 设计要求 大于理论计算浆量 mm ±10 设计要求 用钢尺量 现场实测 用钢尺量 测钻机倾角 试样送检 检查计量数据 用钢尺量 试样送检 检查方法 l 锚杆土钉长度 2 锚杆锁定力 l 2 3 4 5 6 锚杆或土钉位置 钻孔倾斜度 浆体强度 注浆量 土钉墙面厚度 墙体强度 2.5.4 钢或混凝土支撑系统 钢或混凝土支撑系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28的规定。 表2-28 钢或混凝土支撑系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项 主 控 项 目 — 般 项 目 序 1 检查项目 支撑位置:标高 平面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量 mm 30 mm 100 kN ±50 检查方法 水准仪 用钢尺量 油泵读数或传感器 水准仪 参见2.3节 水准仪 用钢尺量 水准仪 用钟表估测 2 预加顶力 1 围囹标高 2 立柱桩 立柱位置:标高 3 平面 4 开挖超深(开槽放支撑不在此范围) 5 支撑安装时间 mm 30 参见2.3节 mm 30 mm 50 mm <200 设计要求 2.5.5 地下连续墙 地下墙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29的规定。 表2-29 地下墙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主1 控项2 目 1 墙体强度 垂直度:永久结构 临时结构 宽度 墙面平整度 导墙尺寸 导墙平面位置 沉渣厚度:永久结构 临时结构 槽深 混凝土坍落度 永久结构 地下墙表面平临时结构 整度 插入式结构 永久结构时的水平向 预埋件位置 垂直向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设计要求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1/300 1/500 W+40 <5 ±10 ≤100 ≤200 +100 180~220 <100 <150 <20 ≤10 ≤20 检查方法 查试件记录或取芯试压 测声波测槽仪或成槽机上的监测系统 用钢尺量,W为地下墙设计厚度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重锤测或沉积物测定仪测 重锤测 坍落度测定仪 此为均匀粘土层,松散及易坍土层由设计决定 用钢尺量 水准仪 一2 般3 项4 目 5 6 2.5.6 沉井与沉箱 沉井(箱)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30的要求。 表2-30 沉井(箱)的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混凝土强度 满足设计要求(下沉前必须查试件记录或抽样送检 1 达到70%设计强度) 2 封底前,沉井(箱)的下沉稳定 mm/8h <10 水准仪 封底结束后的位置: 主 刃脚平均标高(与设计标高mm <100 水准仪 控 比) 项 刃脚平面中心线位移 降水与排水施工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31的规定。 表2-31降水与排水施工的质量检验标准 序 l 排水沟坡度 2 井管(点)垂直度 3 井管(点)间距(与设计相比) 4 井管(点)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 5 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计算值相比) 井点真空度:轻型井点 6 喷射井点 电渗井点阴阳极距离:轻型井点 7 喷射井点 检查项目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单位 数值 ‰ % % mm mm kPa kPa mm mm 1~2 检查方法 目测: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 1 插管时目测 ≤150 用钢尺量 ≤200 水准仪 ≤5 检查回填料用量 >60 真空度表 >93 真空度表 80~100 用钢尺量 120~150 用钢尺量 2.6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工程验收申请,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和记录: 1)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和质量鉴定文件; 2)半成品如预制桩、钢桩、钢筋笼等产品合格证书; 3)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文件; 4)检测试验及见证取样文件; 5)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验收工作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分别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2)隐蔽工程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于隐蔽前通知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并形成中间验收文件; 3) 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应在分项工程通过验收的基础上,对必要的部位进行见证检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