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使用范围
3.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适用于各类建筑地面(± 0.000 )以上的内外填充墙 和地面以下的内填充墙(有特殊要求的墙体除外) 。
3.1.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直接砌筑在楼面、地面上。对于厕浴间、露台、 外阳台以及设置在外墙面的空调机承托板与砌体接触部位等经常受干湿交替作用的 墙体根部,宜浇筑宽度同墙厚、高度不小于
0.2m 的 C20 素混凝土墙垫;对于其它墙
体,宜用蒸压灰砂砖在其根部砌筑高度不小于 0.2m 的墙垫。
3.1.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得使用在下列部位: 1 建筑物± 0.000 以下(地下室的室内填充墙除外)部位; 2 长期浸水或经常干湿交替的部位;
3 受化学侵蚀的环境,如强酸、强碱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等的环境; 4砌体表面经常处于80C以上的高温环境; 5 屋面女儿墙。
3.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砂浆
A7.5、不应小于A5.0,干
用于外墙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级别不宜小于
密度级别不宜小于 B07,也不宜大于 B0&用于外墙的砌筑砂浆强度级别不应小于 M7.5。用于内墙的砌筑砂浆强度级别、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级别和干密度级 别宜与外墙相同。 内外墙的砌筑砂浆强度级别不应低于砌块的强度级别。 砌筑砂浆、 找平砂浆、饰面砖粘结砂浆和涂料面层的抹面砂浆应选用保水、专用砂浆,性能指 标符合表2.3.2、2.331〜233-3 的要求。
3.3
模 数
平面模数宜采用2M( 0.2m),特殊情况可用1M( 0.1m);竖向模数、墙体的分段 净长度及门窗洞口的宽度与高度尺寸宜以
3.4
1M为模数。 窗间墙
窗间墙的长度宜为0.3m的倍数且不宜小于0.6m。
3.5
空调机、防盗网、遮阳罩等重物 以及重型门的固定安装
3.5.1 空调机、 防盗网、 遮阳罩等重物的固定安装应在建筑平面、 立面设计中统 一考虑。
3.5.2 窗式或分体式空调机应采用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板承托固定。防盗网、遮阳 罩应利用框架梁、过梁、阳台梁等混凝土构件固定安装。不得直接在砌体上安装吊 挂空调机等重物。
3.5.3 重型门的固定安装应作专门设计。
3.6
砌体抗裂设计要点
3.6.1 下列部位宜设置构造柱或抗裂柱(以下统称抗裂柱) ,抗裂柱的平面位置 应在结构平面图中表示出来:
1宽度大于2m的洞口两侧;
2厂房门、车房门、安全门以及洞口宽度大于 3墙长大于5m时,每隔不超过5m的部位;
4 支承于悬臂梁、悬臂板上的砌体,如图 3.6.1 所示; 5 窗间墙长度小于 0.6m 且其侧向无墙处;
1.5m的重型门两侧;
6 设计需要加强的部位 图 3.6.1 支承于悬臂梁、悬臂板上的砌体设置抗裂柱示意 3.6.2 兼有其它功能的抗裂柱应作专门设计。 常规抗裂柱的设计及施工宜符合下 列要求:
1抗裂柱截面不宜大于墙厚x 0.2m、或墙厚X窗间墙长度。拉结筋设置同结构柱, 纵筋不小于4© 12,纵筋中心间距不大于 0.2m,纵筋搭接长度不小于0.6m,上下楼 层交接处纵筋应连续贯通,端部进入基础梁或屋面梁的锚固长度各不小于 筋© 6@200,纵筋搭接范围内箍筋间距减半。
2 抗裂柱的混凝土应分段浇筑。 上段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同结构柱并与结构柱一 齐浇筑,下段柱的混凝土应待上层抗裂柱的上段柱浇筑完毕后再浇筑,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宜小于 C20,如图3.6.2所示。下段柱的进料口宜留在有砌体一侧,混凝土 浇筑高度比上段柱柱底高 0.1m,砌块锯成相应形状与其砌结,露出砌体部分应待浇 筑 7d 后再凿除。 图 3.6.2 抗裂柱模板安装、钢筋安装及分段浇筑混凝土示意
3 支承在悬臂板上的抗裂柱, 与梁同标高部位应与梁同时安装模板、 钢筋和浇筑 混凝土,如图3.6.1节点①、②所示。
3.6.3墙高每隔1.4〜1.5m处宜沿砌体设置通长的钢筋砂浆带,截面宽同墙厚、 高宜为40mm砌体宽度不大于0.15m时配2© 10纵筋、大于0.15m时配3© 10纵筋, 横向配© 6@300筋;砂浆的品种、性能同砌筑砂浆。纵筋进入混凝土墙柱长度宜符 合锚固要求,纵筋宜采用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 10倍纵筋直径。当钢筋砂浆带碰上 洞口时, 应设至洞边处; 当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砂浆带连接时应符合图 3.6.3 要求: 图 3.6.3 沿砌体设置通长的钢筋砂浆带转角处纵筋锚固大样
3.6.4 通长窗的窗台下宜按 3.6.1 要求设置抗裂柱。 通长窗的窗台处宜设钢筋混 凝土压顶。压顶截面尺寸、配筋、纵筋进入混凝土墙柱内长度以及压顶混凝土强度
0.5m,箍
等级由设计确定。纵横向压顶连接处纵筋锚固宜符合图
3.6.3 要求。
365墙高超过4m时,在墙的半高处宜设置与混凝土墙柱连接且沿全墙贯通的 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水平系梁的截面尺寸、配筋、纵筋进入墙柱长度以及混凝土 强度等级由设计计算确定。
366洞口上下未设置主体结构水平构件处,当洞口宽度大于
2m时,宜设置洞
底压顶和洞顶过梁,其截面尺寸、配筋以及纵筋进入支座长度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由设计确定,如图 3.6.6 所示:
图3.6.6洞口宽度大于2m时设置洞底压顶和洞顶过梁示意
3.6.7洞顶未设置主体结构水平构件处,当洞顶净宽大于
0.6m但不大于2m时,
宜在洞顶处设置预制或现浇 C20的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按设计 计算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0,两端伸进砌体内各不小于 0.4m,如图3.6.7 所示:
图 3.6.7 洞顶过梁设置示意
3.6.8 洞顶未设置主体结构水平构件处,当洞顶净宽不大于 0.6m 时宜设置钢筋 砂浆过梁,砂浆厚 30mm砂浆品种、性能同砌筑砂浆,配 3© 6纵筋(砌块宽度不 大于0.15m时用2 © 6),纵筋两端伸进砌体内各不小于 0.4m,端部弯直钩50mn平放。 如图 3.4.8 所示:
图 3.6.8 洞顶设置钢筋砂浆过梁示意
3.6.9位于外墙的外窗台等洞底当净宽不大于 0.6m、或位于内墙的内窗台等洞 底当净宽不大于2m时,宜在洞底设置钢筋砂浆带,砂浆厚 30mm砂浆品种、性能 同砌筑砂浆,配3© 6 (砌块宽度不大于0.15m时用2© 6)纵筋,纵筋两端伸进砌体 内各不小于0.4m,端部弯直钩50mm平放。如图3.6.9所示:
图 3.6.9 洞底设置钢筋砂浆配筋带示意 3610位于外墙的外窗台等洞底,当净宽大于
0.6m且不大于2m时,宜在洞底
下方设置现浇或预制的 C20 钢筋混凝土板,现浇板底部的砌体表面刷一层聚合物水 泥浆,
预制板下铺设水平灰缝厚度的砌筑砂浆。带凸窗或挑出外墙面的窗台板的承 载力及稳定性由设计计算确定。不挑出外墙面的洞底钢筋混凝土板的宽度同墙厚, 厚度宜为0.1m,板两端各伸进砌体内长度不应小于
0.4m,配3© 10 (砌块宽度不大
于0.15m时用2© 10)纵筋和© 6@300筋,如图3410所示:
图 3.6.10 洞底设置钢筋混凝土板示意
3.6.11上下皮砌块的竖向灰缝应相互错幵,相互错幵长度宜为
0.3m,且不应小
于0.15m。如不符合要求应按通缝处理,在水平灰缝处设置 2 © 6的拉结钢筋,拉结 钢筋的长度不小于0.8m,端部弯直钩50mm平放,如图3.6.11所示。但竖向通缝仍 不得超过两皮砌块。
图 3.6.11 竖缝错缝长度不符合要求时设置拉结钢筋示意
3.6.12 砌体和砌体中的混凝土水平构件、钢筋砂浆带与混凝土墙柱的连接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砌体与混凝土墙柱(含抗裂柱)连接处应每隔 0.5〜0.6m (与砌块高度模数匹 配)设置 2© 6 拉结钢筋, 伸进砌体内长度和混凝土墙柱中的长度如图 3.6.12 所示。 当采用后植筋时锚固长度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
图 3.6.12 砌体与混凝土墙柱设置拉结筋示意
2 砌体中的混凝土过梁、 水平系梁和压顶以及钢筋砂浆带等砌体中水平向构件的 纵向钢筋进入混凝土墙柱中的长度,当设计未明确的宜符合下列要求:
⑴ 直径大于12mm时宜用预埋方法锚固,锚固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要求;
⑵ 直径不大于12mn时可采用后植筋,植入段长度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
3 纵筋锚固工艺试验应根据锚固力不小于钢筋抗拉极限承载力的原则确定植入 段长度。 4 直接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砌体上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时, 应在该构 件的
底部、砌体的表面刷一层聚合物水泥浆。
5 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过梁和压顶设置后引起结构刚度的变化, 应在结构设计 中统筹考虑。
3.6.13 砌体顶部与混凝土梁板连接可采用图 3.6.13 三个大样之一: 图 3.6.13 砌体顶部与梁、板之间的连接示意
3.6.14 外墙找平层中宜满挂钢丝网,网丝直径、网格尺寸应符合 2.4.2 要求。选择下列 (A) 、 (B) 两种方式之一,搭接长度不小于 0.1m。 图 3.6.14 外墙外侧挂网示意
3.6.15 外墙内侧和内墙的找平层中在下列部分宜挂耐碱玻纤网,耐碱玻纤网性合 2.4.2 要求,搭接长度不小于 0.1m。
1 不同材料结合处,如图 3.6.15-1 所示; 2 暗埋管线的孔槽处,如图 3.6.15-2 所示; 3 洞口角部处,如图 3.6.15-3 所示。
注:1、a>200mm
2、 1—砌体; 2—耐碱玻纤网; 3—梁; 4—柱
图 3.6.15-1 外墙内侧及内墙侧砌体与混凝土梁柱相接处挂耐碱玻纤网示意
注: 1、 1—砌体; 2—耐碱玻纤网; 3—暗埋管; 4—填充砂浆; 5—钢钉
挂网可能应符 2、a>200mm
图 3.6.15-2 砌体内暗埋孔槽挂耐碱玻纤网示意
图 3.6.15-4 外墙内侧与内墙侧洞口角部挂耐碱玻纤网示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