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试题
一. 名词解释(共八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灰体;方向反射;太阳同步轨道;图像锐化;构像方程;推扫式传感器;光谱特性曲线;哈达玛变换
二. 判断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只判断正误) 1. 在微波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2. 卫星轨道在空间的具体形状位置,可由六个轨道参数来确定。 3. 对于中心投影图像,其成像点的位置取决于地物点入射光线的方向。
4. 在可见光图像上其灰度与辐射功率成函数关系,因此也就与温度和发射率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三.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单项选择) 1.对于SPOT产品,没作任何改正的图像,被称作 a.0级产品 b.1A级产品 c.2 A级产品 d.3 A级产品 2.按比例拉伸原始图象灰度等级范围,被称作 a.直方图均衡 b. 线性变换 c. 密度分割 3.全景投影的影像面是一个
a. 平面 b. 斜面 c. 圆柱面
4.植物的反射陡坡主要位于 a.蓝光 b.绿光 c.红光 d.近红外
四.简答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说明被动遥感主要辐射源的特点。
2.斜距投影对图象的几何特点有什么影响?
3.轨道间能进行立体观测的卫星对时间分辨率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4.光学图象转变为数字图象的实质是什么? 5.简述辐射误差。
6.举例说明先验知识在计算机分类中的作用。 7.说明最大似然法分类的实质。
8.多波段影像与光谱响应曲线有什么关系?
五.论述题(共3小题,前两小题各15分,后一小题16分,共46分) 1.介绍一套你所熟悉的遥感图象处理软件系统。 2.就你熟悉的领域,说明大气窗口的应用。 3.叙述遥感平台的现状与趋势。
武汉大学遥感2006年试题
一、概念解释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遥感 2、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3、比辐射率 4、无选择性散射 5、双向反射比因子 6、资源卫星 7、红外彩色片 8、方位分辨力 9、监督分类方法 10、高光谱遥感
二、分析论述题(共8小题,每题13分,共104分)
1、分析大气对辐射传输的影响及遥感器所接收辐射的构成(即有哪些辐射成分进入遥感器)。
2、分析对比在垂直航向上,垂直中心投影与雷达斜距投影的主要变形特点。
3、试说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设计原理和应用意义。
4、在一幅遥感图像的灰度直方图中,峰值处于灰度值较低的一端,且感兴趣的信息也在低灰度值部分。请设计一种非线性增强变换以突出所感兴趣的信息,并说明理由。
5、分析对比K-L变换和K-T变换的原理和应用意义。
6、简述农作物遥感估产的步骤和内容。
7、下图(见下页):若有红、绿、蓝三原色分别位于红:0.61微米,绿:0.54微米,蓝0.47微米附近,若将这三点连成三角形,以此为基础找到他们的补色位置,说明补色黄、品红、青的波长及饱和度。(请作图)
武汉大学2004GIS复试:遥感
一.问答题(共4小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 叙述光谱反射特征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的联系和区别。 2 列出中心投影影像,线阵CCD推扫式影像,逐点扫描式影像和侧视雷达影像的构象方程。作图说明地形起伏引起这几种影像像点唯一的规律。
3 叙述用30M分辨率的TM4、3、2多光谱影像与同一地区10米分辨率的SPOT全色影象进行融合的原理和步骤。
4 解释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各举一例说明目前民用遥感卫星及所载传感器这四种分辨率所能达到的成度。
武汉大学2002年RS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 波谱分辨率 2. 密度分割
3. 全球定位系统 4. 遥感制图 5. 监督分类 二 简答(40分)
1. 多源数据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 2. 雷达遥感的主要特征 3. 纹理特征提取的方法 4. 遥感信息地学评价标准 三 问答(40分)
1. 成像光谱仪的基本原理
2. 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
3. 结合您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RS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 1. 高光谱遥感 2. 空间分辨率 3. 大气纠正 4. 色度空间
5. 小波变换
二、论述题(任选三,每个25分,共75分) 1. 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
2. 多源数据复合的方法及关键技术
3. 遥感的发展及前沿综述
4. 结合你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