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汇英学校2020年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精品

部编版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汇英学校2020年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精品

来源:智榕旅游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24分)

1. 古诗词填空。(10分)

(1)城阙辅三秦,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2)欲济无舟楫,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分)

(3)青山横北郭, 。(李白《送友人》)(1分) (4)谁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分) (5)唐国同学爱用古诗句劝解别人,孟凡抱怨身处闹市难得清静,唐国就用“心远地自偏”劝她,宁馨要转学到海南省,临行前依依不舍,唐国就用“ , 。”劝她。(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填空)(2分)

(6)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古诗填写完整。(4分)

清晨入古寺, 。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万籁此都寂, 。 2. 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词语。(4分)

(1)而一离开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 jié( )。 (2)满窑里围得不透风,nǎo pàn( )上还响着脚步声。

(3)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他们拼合得多么tiān yī wú fèng( )。 (4)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 骆驼寻到的不是为自己养尊处优的宝,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宝。 ....C.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D. 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 针对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B.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 《二泉印月》自始自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方式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D. 今年母情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氛围。

5.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4分)

例句: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 ; , 。 二.阅读。(46分)

(一)小石潭记(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不可久居( ) ..(3)乃记之而去( )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通过描写潭上青翠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二)右溪记 (10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悉皆怪石/悉如外人 ..B.不可名状/莫名其妙 ..

C.此溪若在山野类上/皆若空游无所依 ..D.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予观夫巴陵胜状返 ..

10.请用三条“/”给文中句子断句。(3分)

清 流 触 石 洄 悬 激 注 佳 木 异 竹 垂 阴 相 荫 11.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4分) (三)头发里含你所有的秘密(10分) 杨振明

①一般的血液、尿液检测可反映出短时间身体讯息,相较之下,毛发记录的信息显得更加完整、也更全面。毛发不仅含有人体DNA信息,同时还记录身体各方面的讯息,时间长达3至6个月甚至数年,即使当药物、化学物质、营养及其代谢物在体内已经消除时,这些信息在毛发中还会存在。而且毛发中这些物质的浓度一般要大于其代谢物的浓度。此外,头发中的药物、化学物质可能并不全是来自头发毛囊,也可以通过血液、汗液、皮脂、皮肤、空气、粉尘进入头发。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毛发了解详细的环境信息。可以这样说,头发能反映人体及其生活环境的所有秘密

②毛发检测揭示清光绪帝死因。清光绪帝死因,百年来一直是个谜。2003年,中国法医中心毒物毒品检验室和其他两家权威技术机构的技术专家组成“清光绪帝死因”课题研究组,该课题被纳入《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2008年,耗时近6年之久的研究工作结束,《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的研究工作报告》在《清史研究》上发表,在考古学界引起轰动。检验人员根据光绪帝头发,发现并证实了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最终得出了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的结论,清光绪帝死亡之谜得以破解。

③毛发检测广泛用于毒品检测。由于新型毒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给毒品检测工作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除了传统的血检和尿检外,毛发检测目前在毒品检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④红遍全球的日本偶像酒井法子曾因持有毒品被警方逮捕,酒井法子被捕以后,尿检的结果呈阴性,看不出吸毒。警方无法以使用毒品的罪名起诉她。不甘心的日本警方取用了酒井法子的10根头发进行检测,结果证明酒井法子确实吸毒。因而延长了她的拘留期。

无独有偶,2000年,德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道姆一直被媒体抨击有吸毒的劣行,道姆非常恼怒,试图对媒体反戈一击,主动提出做毒品检测,出于对新型毒品科技含量的过度自信,道姆主动选择了毛发检测,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对道姆提供的头发进行了检验,证实了道姆吸毒的事实。随后,道姆丢了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的工作,灰溜溜地远逃到美国去避风头。

⑤通过毛发检测,积极应对过劳死“过劳死”的说法最早来自日本, 2002年,“过劳死”被《牛津英语词典》(电子版)收录。这个单词的含义是指由于工作压力或应激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

⑥实际上,从已有医学文献来看,没有流行病学调查证据支持“过劳死”

的发生与过度劳动有关联。导致死亡的不是“过劳”,而是“过劳”诱发身体隐藏的疾病导致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有关资料表明,直接促成“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过劳死”。

⑦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平均下来,中国每天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开这个世界。

⑧如果能提前检查出身体隐藏的疾病风险,早发现,早预防,那么,就会减少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

⑨作为一种独有、无创、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全息医学微磁预警检测对早期及隐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预警作用,能检测出常规体检查不出的隐性心脑血管疾患。对预防过劳死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12.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说明了人的毛发里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人们要注意观察。 B.本文主要说明了人的毛发含有人体DNA信息和身体各方面的讯息。

C.本文主要说明了从毛发里可依据检测出疾病病因,从而做到早预防﹑早医治 D.本文主要说明了人的毛发含有人体各方面的讯息,可以用来判断,解决难题 1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新型毒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给毒品检测工作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B.作为一种独有﹑无创﹑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全息医学微磁预警检测对早期及隐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预警作用。

C.第⑦段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过劳死人数惊人,进一步说明通过毛发检测可以积极应对过劳死的意义。

D.检验人员根据光绪皇帝的头发,发现并证实了光绪皇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

14.请你根据本文所介绍的知识,简要解释“过劳死”的真正原因,并告诉人们应如何防范。(4分)

(四)是谁爱着你的背影(16分)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

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5.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4分)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 ③ 16.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

17.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4分)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2) 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18.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

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三.作文。(50分)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快乐有悲伤,有成功也有失败,一路走来,仔细地体会,会发现其实这一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四.附加题。(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有关问题。

(A) 结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留着棕黄色小胡子的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使劲地往地下一按。刺刀刮着石头哧哧地响着。彼得留拉匪兵没有防备这个突然的攻击,马上吓呆了,可是立刻就拼命往回夺。保尔用整个身子压住,死也不放手。啪的一声响了。子弹打中了石头,跳到沟里去了。朱赫来听见声,往旁边一躲,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在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夺回自己的。他扳着转了个半圈,扭绞着那少年的双手。但是保尔还是紧握住不放。这时候,那个彼得留拉匪兵气昏了,猛一推,把保尔摔在地上。可是他还是不能够把夺回来。保尔倒在马路上,顺势也把押送兵拖着跟自己一块倒下去。这时候,无论多么大的力量也不能叫保尔放开手里的。朱赫来两步就跳到他们旁边,挥起他那只铁拳朝那押送兵的脸上打下去。一秒钟后,脸上挨了两下铅块一般沉重的拳击的押送兵,已经放开了躺在地上的保尔,像一条笨重的袋子似的,滚到壕沟里去了。

(B)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而斗争”。

(1)选文出自前苏联作家 的长篇小说《 》(2分)

(2)有人认为,保尔之所以会奋不顾身救朱赫来,既有自身性格因素,也是因为朱赫来在他心中很重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联系作品的相关内容谈谈。(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