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八)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
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
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
2.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为司隶所纠 B. 然为清慎者所鄙
C. 不拘礼制 D. 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先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制,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
②
①
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以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皇帝虽然以这样的话为他解释,然而被清廉的人所鄙视,因此王戎损坏了自己的名声。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俊大举。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乃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箫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蜀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主于永安病笃 笃:(病)重 .
B.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申:实现 .C.亮自表后主曰 表:表明,表白 .D.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 案:察看,考察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B.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乃治戎讲武,以俊大举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
7.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原文最后一段议论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诸葛亮表现出来的卓越的政治才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B.作者告诉人们,要治理好国家,管理者就应当做到律令严明、赏罚公平。
C.客观地指出诸葛亮自身存在的弱点也是“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D.委婉含蓄地规劝后世君王,要吸取“连年动众”的历史教训。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到了我死的那天,不使内有剩余的帛絹,外有盈余的钱财,以免辜负了陛下。 (2)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全国之内,人人既敬畏他又爱戴他,虽然刑法和政令严峻,但是没有抱怨的人,是因为
他们用心公平并且劝诫分明。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园,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注]标埒:标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 书:书信
B.密敕中尉奏免勋官 敕:下令 C.刘晔佞谀不忠 佞谀:巧言谄媚 D.勋奏绌遣 绌:通“黜”,罢免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鲍勋“守正不挠”的一组是(3分) ① 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 ② 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③ 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 ④ 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⑤ 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⑥ 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园,宜以为后。” 文帝即位后,鲍勋每每上奏:“如今最要紧的只有军事和农事,宽待百姓,使他们得到恩惠。至于宫殿和园林,就应该放在后面。”
(2)“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
“鲍勋没有活的名分,而你们竟敢纵容他”,太尉钟鲧等大臣一起(求:请求。请:说情)为鲍勋求情说情减轻他的罪。文帝不允许,于是把他杀了。
参考答案
1. D(应为“定罪”或“治罪”) 2.D(前三项都为被动句,D项为判断句)
3.C(王戎容貌憔悴是因为“性至孝”) 4.①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怎么样的人?”
②皇帝虽然以这样的话解释,然而被清廉的人所鄙视,王戎因此损害了名名声。 5.C(表:上表,上奏章。动词)
6.B(B且:暂且,姑且。A为:作为/是。C乃:于是/是,就是。D于:在,表处所/比,表
比较)
7.D(作者没有“规劝”和“吸取历史教训”的意思)
8.①到了我死那一天,不使内有剩余的绢帛,外有赢余的钱财,以免辜负陛下。” ②全国的人都既畏惧他而又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峻,却没有人怨恨,这是由于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分明。 9.A(动词,“写书信”)
10.D(①太祖封勋官职 ⑤鲍勋私解邕事 ⑥鲍勋廉而能施)
11.B(猎罢归来后,文帝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因陈群等并举,帝不得已而任勋为御史中丞。)
12.①鲍勋常常上奏“如今最要紧的,只是军事农事,宽待百姓,使百姓得到恩惠。宫殿园林,应该把它放在后面。”
② “鲍勋没有活的名分,可是你们竟敢纵容他!”太尉钟鲧等大臣一同为鲍勋求情减罪。文帝不答应,于是杀了鲍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