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也许最常听见的话便是“老师,今天孩子们学了什么”“老师,今天学的内容,我的孩子怎么都不会呢?”我经常同家长这样答道,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所以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然而下次再见面,家长还是会询问同样的问题。
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真的能很好的掌握好一日所学的全部内容吗?孩子来幼儿园,难道就知识学习这些书本上的死知识吗?
“对于孩子来说,来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都是学习。”
一次家长会上,我这样跟家长说道。面对底下一些家长迷茫的眼神,我开始和他们分享了我所经历过的事件。
一次户外活动,我带领着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沿着跑道做直线行走。起初孩子们都认真的跟在我的后面,一个接一个的走直线。突然,我听到语涵大声的对我说道“老师,他摔倒了。”我一看,原来语涵前面的一个小朋友两只脚没有踩稳,自己把自己绊倒了。我见语涵有这种关心小朋友的举动,知道小朋友摔跤要告诉老师,便对他和小朋友说道“有小朋友摔跤了,你在旁边,可以怎么样啊?”语涵是个聪明并且积极性很高的小朋友,他马上将摔倒的小朋友扶了起来。我趁机对他们说道“下次小朋友摔跤,你们要记得扶她起来哦。”这原本只是一个户外活动中的小插曲,甚至我自己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但又有一次在班级内一个小朋友摔跤时,语涵又跑过去扶了他起来。我在旁边看着,想起了上次对他们讲过的话。在上课的时候我把语涵叫到了自己的身边,当着所有的小朋友的面大声的表扬了他。从那以后我发现,不管是谁摔跤,都会有小朋友过去轻轻的将他扶起来,并且
扶起来之后还会告诉我他摔倒了,摔了哪里。甚至有一次,一个调皮的小朋友在另一个小朋友摔跤时企图坐到他的身上的时候,旁边立马就有很多的小朋友指责他,告诉他你做的不对,应该将他扶起来。
后来我慢慢的发现,只要我有时候稍微提到一句话,他们就能很好的记下来并行动起来。会在吃饭小朋友拿不到碗的时候帮助他把碗轻轻的推到他面前,在小朋友打不好水的时候帮助他把水杯装满,甚至有的小朋友穿不好鞋子也会有人帮忙。这难道不是在无形中教育好了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吗?没有上死板的课程,却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意识,甚至效果还比上课出来的效果要好。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学习,早晨来园时跟老师打招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喝水散步都让他们知道怎样排队。玩玩具的时候学习分享,讲故事的时候培养倾听习惯,和老师同学交流时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吃饭前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不都是孩子们在幼儿园收获的东西吗?至于课程,能在幼儿园掌握固然是好的。没有一次性掌握也不要着急,回家时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不也是一件乐事吗?
家长们听了我的话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孩子是最喜欢模仿的,身边大人的行为习惯都会对他产生影响,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好好的引导他们,得到的效果会出乎你的意料。
K1B
VICK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