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幼儿教师专业风采大赛--观察记录 参赛作品名称 观察笔记《源源不咬指甲了》 参赛作者 观察目标 观察对象 观察时间 张XX 单位名称 年龄段/班 小班 幼儿行为 教师处理 了解源源咬指甲行为的缘由及有效地指导 编号 时间 地点 发生背景 8:50 图 1、 区域活书 动 角 9:12数活 学集体动 2、 教学活室 动 源源吃完了 源源安静地看 教师提早餐,进入图书着书,一边看,一醒他他没有理角,选了一本书,边咬起了指甲 会 开始看书 老师正在讲 源源认真 老师边解正方形,并开始地看着黑板,思考提问边走过去向小朋友提问,请着老师的问题,不轻轻把他的手小朋友回答 自觉地咬起手指拿出来,他停止甲 了咬指甲 观察分析 12:20 小朋友都安 趁老师不注老师把源源的 3、 午睡时班级寝静的睡觉了,源源意,躲在被子里咬被子扎在下巴间 室 闭着眼睛翻来覆指甲 下,看着她睡觉 去 观察分析: 我观察的方法是个体事件取样法,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析:孩子爱咬指甲,是情绪的反应,有时是紧张、抑郁,有时是有沮丧、自卑、敌对等情绪状态,都可能会引起咬指甲的行为。深究其根源,往往来自 于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 批评、受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可以运用奖励、行为规范等方法对幼儿咬指甲行为进行矫正。 教师指导: 游戏一:手指也要来看书 目的:让源源在看书时两只手都有任务。 采取措施 准备:图书,小蜜蜂、小蝴蝶纸偶 过程: 源源正在一边看书一边要指甲。我坐在他身旁,用手指戴着纸偶伸到书的旁边,学者小蜜蜂说:“我是小蜜蜂,我也想来看图书。”源源的视线移到了纸偶上,我接着说:“源源,你这么爱看书,就请你戴着小蜜蜂一起看书吧!”游戏二:瞬间留影 目的:用对抗反应控制咬指甲 准备:手机 过程: 在发现源源要指甲的行为时,用手机及时抓拍下来,让源源你自己看手机中的自己,确信自己又在咬指甲了。一边看照片一边模仿老师的话语,如“要指甲很脏,我不要肚子里长虫子。” 游戏三:摸摸指甲 目的:勤剪指甲,保持卫生 准备:指甲钳,10个手指偶 过程: 让源源的小手碰碰指甲钳,感受温馨自然的气氛。老师给源源剪指甲,给“十个指头兄弟理发”。剪好指甲后,给每个指甲带上一个手指偶,做为奖励。 教育无小事,咬指甲的行为是生活中的行为问题,也折射出获取成效 孩子的心理波动和情绪的变化,不可小看。经过几个小游戏的练习,历经了大概2个月的时间,源源咬指甲的习惯基本消除。为源源营造宽松的生活及学习氛围,是巩固矫正效果的重要环境因素。老师温和的态度及暗示性的提醒,使源源的自尊心得到保护,为源源彻底改掉咬指甲的坏习惯提供了持续地心理保障。 全国幼儿教师专业风采大赛--观察记录 参赛作品名称 创造属于她的平台 参赛作者 观察目标 观察对象 观察时间 罗XX 单位名称 年龄段/班 小班 罗嘉琪小朋友在集体表演活动中的表现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迎新联欢会,我们是才入园的小班新生,经过我和班里老师的商议决定编排一个“时装秀”,通过构思,选取音乐,我们把风格定为“最炫民族风”,以中国发展为线索,从古装到现代,并融入了国粹文化---京剧,在展出宫廷格格服装观察分析 人选上,我们总觉得没有合适的人选,但看到平时不爱说话,内向,胆小的罗嘉琪时,我们决定让她来表演格格。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平时连上厕所都不敢给老师说的她,在排练中竟是那么认真,她非常清楚地记得自己出场的顺序和音乐,还帮助其他小朋友记队行和出场音乐,在走场时像模像样,颇有几分文静格格的风采,她的表演博得家长们和小伙伴的掌声。 分析: 罗嘉琪虽生性腼腆,但在艺术表现方面非常有自己的特点,而且从她内心来说,她也是非常愿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让大家认可和赞赏她。她以前的内心和腼腆都源于她的不自信,经过这次排练和演出,罗嘉琪笑容多了,当我们逗她叫她格格时,她抿着小嘴笑的特别甜,以前的胆小被自信取代了。 1、通过这次表演,我发现不是孩子不行,而是缺少了让他们表现得平台和机会,因此,多为孩子提供表现的平台,并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讲自己的特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采取措施 2、多关注不爱说话的乖乖女的中间幼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幼儿多参与集体活动,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树立自信心。 3、家园共同创造机会,让孩子的展示有场地,有观众。例:把幼儿园所学的故事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配角色,共同表演。 1、幼儿通过这次表演活动,对班级的事情开始关注了,并能发表积极参与,有了自信心。 2、与小朋友、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多了,喜欢表达自己身边发生事情,愿意分享自己的快乐。 全国幼儿教师专业风采大赛--观察记录 获取成效 参赛作品名称 春天的雨 参赛作者 观察目标 观察对象 观察时间 罗XX 单位名称 年龄段/班 小班 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今天户外活动时,突然下起了小雨。 “看,下着什么?”“雨落来时象什么?”这时,孩子可利用眼睛观察到的及平时积累的下雨经验展开想象,如:象线、象珠子等等。有的幼儿一边跑,一边兴奋地叫,一边用手接着雨。子奇说“雨下在身上真舒服”。吕观察分析 沛泽说“妈妈说雨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让我们用手去接一下雨,会有什么感觉?”幼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湿湿的、凉凉的”。 “雨接在手里会很快掉到地上,谁有好办法不让雨跑掉吗?”这时,孩子就会去找各种接雨的器具尝试。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孩子们对雨兴趣昂然、情有独钟。 采取措施 “不要剥夺孩子与大自然接触和了解的权利”我们不妨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把课程环境化中的环境的内涵扩大到大自然中去。小班孩子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孩子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孩子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孩子的兴趣点非常高,在雨中开心地跑,感受着雨水的滋润获取成效 和凉凉的感觉,他们利用身体的各种感官感受着大自然,通过亲身体验来发现雨的特征,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