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寓⾔故事
唇亡齿寒的故事讲的是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就像嘴唇和⽛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并没有将劝告听进去,所以导致⾃⼰的国家被灭。
1、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的实⼒和地盘,就找借⼝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虞、虢这两个国家⼭⽔相连,他们的祖先⼜都姓姬,所以相处的⼗分和睦。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下的.⼤⾂。
⼤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光短浅、贪图⼩利的⼈,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个珍贵的礼物,顿时⼼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答应下来。
虞国⼤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道:“不⾏,不⾏,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帮助,万⼀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家晋国是⼤国,现在特意送来美⽟、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都不⾏吗?”
宫之奇连声叹⽓,知道虞国离灭亡的⽇⼦不远了,于是就带着⼀家⽼⼩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轻⽽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下⼦⼜灭掉了虞国,活捉了虞公。荀息特意找回宝⽟和良马,当⾯归还给晋献公。晋献公望着失⽽复得的宝物,⼗分得意地说:“宝⽟还是我原来的那⼀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多长了⼀颗⽛齿,⽐去年⼤⼀岁了。 2、唇亡齿寒的故事延伸
【注⾳】chún wáng chǐ hán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共虞、虢之谓也。” 【解释】嘴唇没有了,⽛齿就会觉得冷,⽐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法】作谓语、定语;⽤于国家、⼈际之间的关系。
【近义词】荣辱与共、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城门失⽕,殃及池鱼、⽪之不存,⽑将焉附、⽣死相依、互相关注、辅车相依、巢毁卵破、巢倾卵破、休戚相关
【反义词】隔岸观⽕、素昧平⽣、⽔⽕不容、同床异梦、势不两⽴ 【押韵词】零碎不全、百举百全、吃⽔忘源、⾦⽟之⾔ 【谜语】⼝⽆遮挡
【例句】我们两⼚关系密切,~,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3、唇亡齿寒的故事读后感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喻两者利害相关,互相依存。宫之奇⽤这个恰当的⽐喻,指出了虢、虞两个⼩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虞公没有听信宫之奇的劝谏,只顾得贪图眼前利益,缺乏远见和纳谏情怀,结果既损害了虢,也葬送了虞的江⼭,⾃⼰还沦为了俘虏。唇亡齿寒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